学霸之巅 第222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徐佑继续坚持了一下,直到大脑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徐佑还是不得已从心流状态中退了出来。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去冒太大的风险。

要是大脑因此而受到永久的损伤,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从心流状态中退出之后,徐佑终于渐渐恢复了过来。

像这样主动的去提升脑力的负荷,试图达到更好的大脑状态的举动,徐佑觉得坚决不能再做了。

这就像电脑的cpu,明明已经达到了最高的频率,还要继续强行超频一样。

可能在短时间内,让cpu获得更强的运算能力。

却会大大减少cpu的寿命。

当状态逐渐恢复后,徐佑紧闭着双眼,回想着刚刚的模拟过程。

即使刚刚的模拟,仍然还没有解决核安全保护箱材料的问题。

但至少还是给徐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碎片。

这对于之后的研究,还是会有一定的帮助的。

徐佑没有注意到的是。

在系统界面中,此时徐佑的学习经验值,已经非常接近上限了。

而此时,徐佑对模拟过程的复盘。

也同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经验值。

不知不觉中,徐佑的学习等级,再次实现了突破。

【宿主经验值已满,正在提升学习等级……】

【学习等级:Lv4→Lv5(0/10000)】

【学习等级提升后,脑力值和每日活力值将同步提升】

【脑力:210→236】

【每日活力值上限:12→14】

【正在重新评估宿主学力值……】

【学力值:358↑】

【注:在Lv5学习等级下,宿主可以消耗活力值,进入到“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之中】

【在“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下,宿主可以通过大脑,完全模拟各种真实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核反应等等】

【每消耗2点活力值,可以获得一小时的“大脑仿真模拟”时间】

“居然……升级了?”

听到脑海中一系列的电子合成声音后。

徐佑不禁感叹出了声。

又是过去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徐佑完成了学习等级的提升。

这一次,除了脑力和每日活力值的提升之外。

徐佑又解锁了新的能力——大脑仿真模拟。

其实这样的技能,徐佑在之前已经在使用了。

最开始的时候,徐佑通过大脑的想象,自己和自己下盲棋,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大脑仿真模拟。

后来,徐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这项能力,进行一些更复杂的模拟过程。

只是,因为徐佑脑力所限,这样的能力还不够成熟,算是强行提前开启了这项能力的使用。

而随着学习等级和脑力的提升,徐佑终于正式的解锁了这项能力。

看着系统界面关于这项“大脑仿真模拟”的介绍,徐佑小声嘀咕道:

“消耗2点活力值,才能进入到一个小时的大脑仿真模拟状态,还真是有些昂贵啊。”

但从原理上,徐佑也能够理解这样的设定。

这项能力,相当于将自己的大脑,提升到一个最高性能的状态中。

需要消耗更多的活力值,也是很好理解的。

当然,如果把每天所有的活力值,都用在大脑仿真模拟上的话。

不说大脑是否能够承受得住,对于学习时间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据系统的介绍,大脑仿真模拟并不像深度学习状态那样,拥有时间放慢的神奇效果。

除非必要的话,还是尽量将活力值,用于深度学习状态中更好。

但此时,显然属于非常必要的情况。

当学习等级提升后,徐佑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状态之中,刚刚的疲惫感早已消失殆尽。

这就有点像游戏里,升级后恢复了满血满蓝的状态一样。

徐佑控制着意识,启动了大脑仿真模拟的状态。

紧接着,徐佑的大脑中,出现了一个似乎拥有无限体积的空间。

而当徐佑开始进行想象的时候,就可以在一个无限的空间里,构造出一切自己想要构造的结构出来。

这样的感受,明显比之前的那不成熟的模拟,要强大了很多。

渐渐的,徐佑又一次在大脑中,构造出了完整的核动力装置出来。

这一次,徐佑不需要再刻意增加脑力的投入,就可以更好的模拟出所有的反应。

无论是核裂变反应,还是核安全保护箱材料的变化,核泄漏的程度等等,完全都在徐佑的大脑中呈现了出来。

徐佑想要查找哪一处细节,也可以马上进行定位,观察该点的微观形态。

当核反应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保护箱材料的性能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定,核泄漏的程度也开始提升。

“按照估计,这样的核反应强度,大概能够支撑6.5万吨的航母满载排水量。”

这样的数据,比之前陆上模式堆测出的数据,要高出了一点。

但在陆上模式堆中,为了尽量的保证安全,对核反应的限制程度还要更严格一些。

以这样的核动力装置,搭载在未来的核动力航母上,确实并没有达到及格线。

第296章 徐教授,您已经设计出来了?

接下来,徐佑开始了下一步的模拟。

这一次,徐佑需要针对核安全保护箱的材料进行研究。

按照电脑仿真建模的思路,徐佑会试验大量的材料种类,通过模拟去观察各种材料的反应,以判断哪种材料更适合应用于核安全保护箱。

但很快,徐佑知道,这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脑仿真模拟之中。

大脑仿真模拟,相比正常的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省去了编程建模的工作,只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想象就可以了。

在模拟的准确度上,也要比软件仿真模拟更加精确。

只是,在计算速度上,确实要慢出太多。

不仅根本无法与超算相比较,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家用计算机。

每一次的模拟,都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

这让徐佑根本不可能把很多材料都模拟一遍,然后去筛选最合适的材料。

徐佑必须要将范围缩到非常小,再针对这个范围内的材料,进行模拟。

通过对核反应保护箱材料性质的要求,以及对大量材料性质的分析。

徐佑筛选出了一些可能作为保护箱的新材料。

几天的时间里,徐佑不断更换着材料,重复着模拟的过程。

终于,在一次模拟中,徐佑发现。

当在原有的材料中,添加一部分的“钆”元素时。

新的复合材料体系,对中子、伽马射线等辐射源的吸收效果非常好。

整体对核辐射的屏蔽性能,要比之前的材料,明显高出一截。

徐佑进一步的优化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占比,终于得出了防辐射效果最佳的物质形态。

此刻,徐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

按照徐佑的模拟,这种新型材料,可以同时满足承受核裂变过程中的压力、温度、防辐射程度等多个条件。

通过推算,这种材料可以承受单堆功率为800MW的核反应堆。

如果能在核动力航母中,设置两个核反应堆。

是完全可以支撑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的。

而在核反应堆型上面,徐佑所使用的压水堆,理论上单堆的功率极限值,也正好达到了800MW左右。

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实验数据,徐佑设计出的核动力装置,已经有了应用在核动力航母上的可能。

当然,在正式应用之前,还是需要先在陆上模式堆中进行实验。

这时,徐佑想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自己要如何解释对这种新型材料的设计呢?

总不能说,是自己在大脑里模拟了几天,就设计出来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吧。

这样的理由,确实是太匪夷所思了。

想了想,徐佑决定,还是从软件仿真模拟的角度进行解释为好。

当然,徐佑并不想为了解释这种材料,而随便弄出一套没有意义的仿真模拟系统出来。

这些通过大脑模拟出来的一些数据,正好可以用于帮助徐佑,进行软件仿真模拟的改良。

这两种不同的模拟方式,都各有所长。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