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72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没想到,两年过去,徐佑已经实现了地位的跨越,连韩书斌都想要在下面听自己开会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学术交流会的事情后,韩书斌说起了自己的来找徐佑的原因。

“徐佑,我跟上面打招呼了,想请你来海岛项目这里帮帮忙。目前海岛项目正处于关键的攻坚阶段,超导项目那边最近还稍微轻松一些,不需要你做太多的任务。当然,如果那边有需要,你也可以马上回去。徐佑,你怎么看?”

“可以的,韩院士。我就是科研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搬。”徐佑笑道。

“就算你是砖,那也是金砖了。那我跟你说一下,目前项目的进展和困难。”

“好的,韩院士。”

“经过我们的商议,目前决定,还是把精力先放在超导量子计算机上。不是说光量子完全放弃了,只是目前来说,超导量子在短期内肯定是更有前景的,更容易进入实用的阶段。我们现在的计划是,在明年就制造出量子比特为1000以上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1000以上?”徐佑诧异道。

徐佑记得,上一代华夏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文远二号,也不过只有66比特而已。

这一下子,竟然能提升这么多倍的比特数?

“没错,本来这一代,我们只想做100以上的就可以了,但在有了多项技术的支撑后,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1000以上了。这里面,你占据了非常大的功劳。当基础技术足够发达后,量子比特数就很容易成倍的增长。”

对于一台量子计算机来说,量子比特数对于性能的影响,不能说是绝对的,还与比特门的精度等其他条件有关。

但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都能使量子处理器的潜在能力加倍。

因此,各大研究量子计算机的机构,都在努力制造出拥有更多比特数的量子计算机。

“徐佑,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型量子芯片的研发。量子芯片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但我相信,目前你对于量子芯片应该已经有很多了解了,你的加入一定会对项目起到重要的帮助的。”

徐佑利用空余的时间,早已完成了量子芯片全部知识的学习。

“韩院士,理论部分的知识我已经学完了,不过很多东西,还需要现场实践,才能知道具体的操作方式。”

“那是自然。等你定好时间安排,就可以来我这里,参与到项目之中了。”

之后,徐佑分别向邢书平和乔森汇报了这个事情。

得知徐佑要参与到另一个国家项目之中,邢书平和乔森都没有什么意见。

超导项目这边,关键的问题都已经被徐佑解决,暂时不需要徐佑太过操心。

处理好这边的事情后,徐佑来到了新的项目组——海岛计划项目之中。

这一次,徐佑不像在超导项目中那样,作为中流砥柱的首席研究员出现。

而是在韩书斌的身边,先进可能的了解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实际研发中,各种步骤的具体研究方式。

特别是量子芯片这块,是徐佑需要重点帮助韩书斌解决的问题。

因为目前为止,全世界在量子芯片的研究上,都处于比较初级的探索阶段。

各项技术,并不是很成熟。

因此,我们在量子芯片上,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无法逾越的。

相比经典芯片,还是比较容易追赶的。

大致估计的话,在量子芯片方面,华夏同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三四年的差距。

这一次海岛计划的成果与否,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说以后,量子芯片也像传统芯片一样,由外国公司主导的话。

我们在未来要付出的成本,恐怕无法想象。

卡脖子的现象,将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量子芯片EDA软件。我们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EDA工具,是在传统设计和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的升级,并且包含自研的量子芯片核心仿真程序。”韩书斌说道。

和传统芯片一样,量子芯片的设计,也是需要EDA软件的。

而在生产制造的环节中,由于量子芯片的特殊性,更是需要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程师,进行工作工艺参数的逐步调试。

在这些方面,徐佑是无法轻易帮得上忙的。

韩书斌也没有指望,徐佑能够在生产制造上帮忙,更多的是在理论和设计上。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徐佑对于整个量子芯片的设计生产制造,已经完全了解了。

这个时候,韩书斌向徐佑说明了,目前在量子芯片上,遇到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徐佑,你知道,量子计算机的算力,是由量子比特的数量,以及单比特的保真度共同决定的。目前我们在量子比特数量上,已经有能力做到1000以上了。但是,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我们遇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

“韩院士,是单比特的保真度受到影响了吧?”

听到徐佑的话,韩书斌也点了点头。

第224章 一看就是老程序猿了

这段时间以来,徐佑不仅了解了全部的工作流程,也知道了量子芯片设计生产制造中的一些问题。

其中,韩书斌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之一。

可以说,是量子比特数的增加,与保持单比特保真度的一个矛盾。

“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超导量子芯片上的z控制线,也就是磁场控制线也随之增加。这导致各个控制线间的磁场串扰增加,从而影响了单比特的保真度,并进一步影响了超导量子计算的算力。”

说起这个问题,韩书斌也有些无可奈何。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

那就是降低量子比特数。

可这样一来,又会限制量子处理器的潜在能力。

对此,徐佑也暂时没有什么非常好的方法。

通过与韩书斌这些天的近距离接触。

徐佑对韩书斌的能力非常的认可。

可以说,这是徐佑接触过的,能力最强的一个学者之一了。

像前些天在学术交流会中的那些学者,徐佑并没有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不知道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而韩书斌,真的是对于量子计算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解得非常清楚。

在很多问题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法。

连韩书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徐佑也是没那么容易就解决的。

“韩院士,超导量子芯片这块儿,我们的建模仿真技术怎么样了?”徐佑问道。

“量子芯片的建模仿真技术,还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怎么,徐佑,你是想通过建模仿真解决这个问题吗?”

“是的,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以前的一些科研项目,我也通过建模仿真解决过一些关键的问题。”

像那些具体的解决方式,包括航天、材料、超导等部分,徐佑并没有和韩书斌细说。

“行,这个我们可以找软件部的工程师仔细商议一下。我主要是搞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部分的,像一些计算机部分的知识,我也算外行。”韩书斌说道。

徐佑知道,韩书斌所说的“外行”,水平绝对不止外行那么简单。

与徐佑所说的“略懂”,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书斌带着徐佑,来到了项目组的软件部。

“徐佑,这位是软件部的负责人,常晓平,你叫他常工就可以了。”

徐佑看向常晓平。

第一眼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程序猿。

他的发量,甚至还没有植发前的赵为佳的一半多。

“您好,常工,我是徐佑。”

“徐佑你好,快请坐吧。”

常晓平对于徐佑的威名自然是早有了解。

不过在常晓平的印象中,徐佑是研究物理的,在超导界的成果非常厉害。

不知徐佑今天来到项目组的软件部,是有什么事情要找自己。

“常工,徐佑想要了解一下量子芯片的仿真建模部分。我也想问一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仿真建模,去解决磁场串扰的问题。”

听到韩书斌的话,常晓平算是明白了。

原来徐佑是想要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啊。

“这个方案我们之前也提出过。但是,量子芯片的仿真建模我们没有问题,z控制线串扰的仿真,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

常晓平心说,在软件这块,自己绝对算是华夏顶级的了。

连常晓平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话,那只能说,这个方向是非常困难的。

“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一下。徐佑在计算机这块儿的能力很强,很多科研项目都用到了仿真建模的知识。”

“好的,韩院士。”

能得到韩书斌这样的评价,常晓平也相信,徐佑在这上面确实可能有很强的能力。

接下来,常晓平和徐佑一起讨论起了量子芯片和z控制线串扰的仿真建模问题。

和徐佑聊了一会儿后,常晓平果然发现,徐佑在这上面确实掌握得非常扎实。

说徐佑是一个老程序员,常晓平都不会有什么怀疑。

“徐佑,我觉得你主要研究的不是物理嘛?怎么计算机也学得这么好?”

“因为计算机的重要性太强了,很多科研课题,没有计算机的知识,是很难解决的。大学的时候,顺便找教授学了一下计算机的知识,把博士的毕业课题做了一下。当然,是没有学位的那种。”

听着徐佑的话,常晓平也不禁感到一阵诧异。

仅仅是一个副修的科目,就能达到博士的水平。

徐佑的学习能力,真的是有点恐怖啊。

接下来,常晓平和徐佑解释了一下,为什么z控制线串扰的仿真建模不容易实现。

“量子芯片这块,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实际结构来建模,还原度非常的高。但是串扰就不一样了,像里面的包括真空盒、介质基底、超导层等等,都是非常难以模拟的。如果模型的仿真度不够高,那做出来的结果,完全没有实际意义。”

常晓平找出他们原先做过的串扰仿真模型,向徐佑解释着。

这个模型说起来,做得还是不错的,还原度并不算低。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