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993章

作者:兴霸天

千年之期么……

正考虑着这件俗世与神话的纠葛,刚刚出了诏狱,就见戴着暖耳冬帽,裹着白狐披风的吕芳从轿子中走出:“咱家来得巧了,两位这是?”

陆炳道:“龙婆交代了,我们正要去除掉运河的祸患!”

“哎呦,那可是大好事!”

吕芳喜上眉梢,也是由衷的高兴,却又凑到近前,换上一副肃穆谨敬的面容,压低声音道:“只是那贼犯之前所言,万岁爷十分上心,还要问出个准信才好。”

陆炳心头一沉,李彦则早有预料。

嘉靖本来不是正统的太子登基,属于天上掉馅饼,对于真龙之气当然更为看重,也就是负责审问的,是给他戴红花的自己和奶兄弟陆炳,不然的话,早就转交给司礼监辖下的东厂了。

只给龙婆一日时限,正是知道嘉靖在此事上不会有耐心,现在可以回应了:“请吕公公禀告陛下,处斩案犯之际,真龙之气自会回归。”

陆炳松了口气,吕芳稍作沉吟,也点头道:“那敢情好!”

如果这位将真龙之气从龙婆体内取出,再转交给嘉靖,以其多疑的性格,肯定会怀疑在此过程中,会不会截留部分下来,到时候闹了脾气,周围的人日子也不好过,如今这般处理手段,则再合适不过了。

待得吕芳匆匆回宫复命,两人翻身上马,领着锦衣卫精锐往港口而去,与漕运总督会合。

明朝的京杭大运河,承袭自元代,但每年经过的漕粮是元代时期运输量的近十倍,这一切不仅与粮食货物不靠海运,全靠内陆的江河运输有关,也归功于对运河的疏通和修缮,而负责这些工程的,正是漕运总督。

当李彦和陆炳带着一众精锐抵达码头时,就见冬日的寒风里,已经有一群人抵达,为首一位身材高瘦的老者迎了上来:“陆都督!李真人!”

两人还礼:“欧阳尚书!”

担任漕运总督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在大明担任过此职的,基本都获得了良好的仕途和名声,而现在这位工部尚书欧阳必进,则是特派的漕运总督兼理海防。

他还有一层身份,乃是严嵩妻子欧阳氏的亲弟弟,严世蕃的亲舅舅,属于严党的中流砥柱。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关系户。

在扳倒陶仲文的过程中,李彦自不必说,陆炳也是居功至伟,吕芳则参与到抓捕龙婆,揪出大内隐患,唯有严嵩一直没有插手的机会,被排斥在外。

向来只有严党抢功的份,什么时候让他们靠边站过?

得李彦提醒,再加上了解严世蕃的为人,陆炳是有过防备的,果然发现了不少小动作,不过还未加以警示,对方就主动罢手了。

陆炳也不想与如日中天的严氏父子交恶,既然对方退了一步,也投桃报李,让欧阳必进参与,果然嘉靖早有此意,各有功绩,皆大欢喜。

不过欧阳必进并非无用之辈,相反他能力突出,端慎老成,在治理地方时还发明了人力耕地机,功泽后世,虽然是靠了关系进来的,也有真才实学。

此时看了供词中的水域,顿时惊呼起来:“贼子要么在大通河、白漕与卫漕游走?要么在会通河盘踞?”

朱元璋立国时期,国都在金陵,四方的赋税是经过长江运送过去的,天然水系使用起来很方便,漕运并不发达,针对运河的治理,仅仅限制在几个局部的河流上。

全国性质的运河整治,是朱棣时期开始的,北自大通桥起,南到杭州,全长共三千余里,分别由大通河、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组成,总称之为漕河。

这些是官方称谓,到了各地还是以当地为号,通俗好记。

比如大通河的源头,是昌平深山中各泉水汇合后流经都城,然后流过大通桥,向东流到通州,最后流入白河,在本地人口中,又叫“北京港”。

白漕又称白河,元代的时候被称为通州运粮河,从通州往南流,最后在天津流入卫漕。

卫漕即卫河,元代的时候被称为御河,从天津往南方流动。

欧阳必进失色的原因正在与此,九叶灵芝草活动的范围,太接近京师了,简直就是在眼皮子底下活动。

这是龙婆有意为之。

离得远了,哪怕污秽爆发开来,让沿途的城镇遭受大灾,也是冰冷冷的数字,死一万、死十万甚至伏尸百万,地方官员都承受不起,京师的权贵则不见得会真正在乎,只有让都城感受到切肤之痛,才具备最强的威慑性。

欧阳必进就紧张非常:“这三段河道绝对乱不得,不然的话,整个京师都要遭殃!”

陆炳道:“京师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会通河又如何?”

欧阳必进惨然道:“那里其实更重要,是南北之脊啊……两位随我来!”

跟着这位漕运总督上了大船,进入船舱后,就见一幅地图铺开,其上正是京杭大运河的各个河段,虽然肯定不如后世那般精确,但就如今的年代而言,已经标注得极为详细。

李彦暗暗点头。

明朝中后期在许多方面很是拉胯,所幸运河是民生根基,治理得还是不错,万历年间的《河防一览》中都有言,“治河莫难于我朝,亦莫善于我朝”“以治河之工,而收漕运之利”。

而欧阳必进的手指在运河中部划过:“这条会通河,永乐九年开始重新修整,前朝的河道狭窄、水浅,不能通行大型船只,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又决口,淤泥阻塞,只能再次开凿,重新修整。”

“就为了修这条河段,征用民夫三十余万人,历经四年才完成,修筑闸门一百多个,又设置积水、进水、平水等闸门五十余处,还修建二十座堤坝防止河水外泄。”

“其中为了引水分流,河床上建的南北两坝闸最为重要,控制水量,南流三分,南会泗水,北流七分,注入御河,民间又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陆炳脸色难看:“如果灵芝草在这里爆发生乱,那就相当于把运河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彦则开口问道:“会通河既是人工开凿,大致有多深?”

欧阳必进这点并不能确定,询问了漕运的官员后,给予答复:“最初是深一丈三尺,宽三丈二尺,本朝尚未有过大的修缮,淤泥堆积,恐怕要略浅些,不过载重八百斛的船只,依旧可以自由行驶。”

李彦道:“太浅了,江河中的龙宫不比四海龙宫庞大,却也难以在这么浅的河道通行,除非九叶灵芝草主动离开龙宫,亦或是运用类似于须弥芥子之类的手段……”

陆炳精神一振:“所以会通河作为南北之脊,对于运河的破坏性虽然最大,但灵芝草最有可能的,还是在靠近京师的河段徘徊?”

欧阳必进皱眉:“可万一不是……”

李彦道:“对于一个有灵性,但灵智又不是太高的目标,我们只能设想它位于自己的舒适区间,再进行侧重,否则一条一条河段搜寻过来,肯定打草惊蛇,后果更为严重。”

这样勇于承担责任,欧阳必进还是十分佩服的,目光上移,落在大通河、白漕和卫漕上:“如果以深度确定位置,倒是好办了,能容纳龙宫的河段并不多。”

陆炳道:“我们还有龙婆交代的秘法,可以将灵芝草引出来,只要它浮上水面,一切都好办了。”

李彦道:“这类灵物都极为敏锐,还是要做好战斗的装备,战前还要选定几处可以舍弃的河段,如果难以将龙宫直接拿下,就要将它逼入那里,将污染降低到极致。”

陆炳看向欧阳必进,欧阳必进咬咬牙:“好!我来选!”

大船驶出码头,正式进入大通河,舱内的漕运官吏忙碌起来,锦衣卫则配合调动周遭城镇的兵力,万一发生洪涝事件,要组织百姓转移。

李彦来到甲板上:“下来吧!”

半空中一道道流光落下,正是道门各派。

朝天宫和神乐观的道士自然是一个不拉地抵达,正一道的张玄庆、蓝道行和葛雷也现身,此前没有出现的老道士,亦随之现身,稽首行礼:“大真人!”

李彦还礼:“诸位同道,此番缉捕的目标是九叶灵芝草,此物本为天庭灵草,后被盗入人世,如今又生出灵性,窃据江河中的一座龙宫……”

“此物经由陶仲文设计,体内积蓄着大量污浊,一旦倒灌入水中,污秽运河,到时产生的影响将难以预估,遗祸无穷,我们必须阻止它!”

群道受号召前来,却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直到此时方知事态的严重性,面色都凝重起来。

而李彦环视四方:“排查河段,组织撤离,由锦衣卫和漕司负责,突破龙宫,缉拿灵草,则要诸位协力助我!”

冲虚子和昙阳子对视一眼,没有第一时间应声。

两派出海之时,曾经布置下神禁,突入龙宫,最终在绞杀倭国修行者中派上了大用。

可那座西海龙宫里面是空的,龙族早就撤离,他们面对的其实是一个遗迹,如今则变成有主之物,还要顾及周遭的环境,投鼠忌器,难度实在远非此前可比。

其他道士同样安静了下来,不过正一道中,张玄庆仅仅经历了片刻迟疑,就下定决心,手掌一翻,取出宝印:“贫道不才,得家中长辈赐予‘阳平治都功印’,能役使鬼神,可镇此物!”

此宝一出,人人侧目,不少老道更是大为震撼。

龙虎山有两件张道陵亲赐的传承宝器,“三五斩邪雌雄剑”与“阳平治都功印”,后者是张道陵将信众分为二十四治,本有二十四块,不过别的印都收回天界,只留下阳平治这一块,将此印盖在符箓之上,将产生莫大威能。

如此至宝,以前的天师想要调用,是千难万难,现在居然主动取出相助,态度实在令人诧异。

但想到这位赐下的符箓,真的能让那些困于九劫内的前辈陷入沉眠,等待未来的转机,他们又能理解龙虎山的选择……

“好!”

李彦朝着张玄庆微微颔首,再对众人正色道:“各派勠力同心,定能以平大患,不负朝廷供奉,万民信仰!”

群道精神一振,齐声应道:“愿从大真人号令!”

第1174章 出口成脏的九叶灵芝草

“此处灵气浓郁,记下来!”

高空之上,神乐宝船不急不缓地飞过,龙女立于船头,目光扫视下方河域。

早早散出去的锦衣卫精锐,已经将沿河城镇的消息收集,哪些河段鱼类异常肥硕,受渔民青睐,有过神迹传说等等,都查得一清二楚。

再根据龙宫的水位,将大通河、白漕和卫漕中过浅的河段排除,最终由龙女寻找灵气相对浓郁的地段。

她原本没有这个举重若轻的掌控力,必须化出龙身,投入水里才能探到,直到近来在李彦的指点下,才掌握了水系视野的能力。

此时一圈圈无形的灵力波纹荡漾出去,一点点或明亮或黯淡的光点展现出来,再由如意宝珠具体标注。

当靠近京师的几处漕河统统搜过后,龙女疲惫地闭了闭眼睛,再看自己标注出来的地图,指着一条河道:“是在这里了……”

如意宝珠赞同:“此处灵气光点的分布密集,明显强过其他河段,我去通知老爷!”

李彦很快收到消息,心头有了数:“卫漕么?”

卫漕发源于春秋卫地,汉称白沟,隋称永济渠,元称御河,明称卫漕,清称卫河,然后一直沿用至后世。

那里距离京师相对较远,又不比会通河承接南北,虽然真被截断,依旧是一场大祸,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运气还是不错的。

换成邵元节陶仲文,肯定就要卜算一卦,依照卦象推演出卫漕,李彦却无此意,仅仅是愈发沉稳,指挥若定。

而无论是锦衣卫还是道门,起初都难免紧张,甚至颇有些手忙脚乱,这份姿态无疑稳定了人心,以致于欧阳必进忍不住出言赞叹:“李真人机略才伟,有护国之力,老夫佩服!”

陆炳笑道:“我与欧阳尚书所见相同,自从结识了先生,本都督实在是受益匪浅,陛下自是慧眼如炬,已加封先生为大真人,只待清除大患,当为名副其实的护国天师!”

欧阳必进心头更惊,且不说陆炳这种亲近中带着尊敬的称谓,从真人到大真人的用心,就能看出陛下的宠幸。

想到那个胆大包天的外甥严世蕃,原本要做的手脚,他倒是暗暗捏了把冷汗,何必得罪这样的人物呢,合作互利,岂不美哉?

三方通力合作,速速排查,终于到了卫漕河段,李彦的神情顿时变得凝重。

这份态度的转变,立刻让众人随之警惕起来,行动中小心了许多。

“龙宫!发现龙宫的踪迹了!!”

很快紧张兴奋的声音传来,最先发现的是茅山派弟子,不多时神乐观的弟子也确定,一座华丽的水下宫殿一闪而逝,绝对不会看错。

欧阳必进愈发惊诧,深深凝视了李彦一眼,陆炳则拿出玉箫与玉瓶,瓶中倒出龙婆的精血,滴入箫内。

眼见血液被箫身吸收,他将之递给朱仲:“依照龙婆之言,每次只要吹响此箫,就能将九叶灵芝草唤出,曲子你学得如何了?”

朱仲方才一直在练习,沉声道:“她吹奏的技巧并不难学,曲子也很简单,如今气息则由精血模仿,倘若灵性只比三岁稚子,应能以假乱真!”

陆炳道:“这就足够了,不必有负担,尽力为之!”

与此同时,李彦飘然来到半空,各派齐聚:“大真人!”

李彦微微颔首,直接看向张玄庆:“请出宝印。”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