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90章

作者:兴霸天

所以当太子态度明确的说出此言时,就连武后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驳斥。

而太子的目光扫了一遍,立刻看向李彦,冷冷的道:“听说李武卫这几日一直在周国公府上,我赠予你的《瑶山玉彩》,可有功夫翻看啊?”

“殿下,我……我……”

听着太子明显不悦的语气,李彦先是满脸的茫然,然后似乎意识到什么,赶忙低下头去。

“太子恨武敏之真是恨得疯了,李元芳之前又不知道你俩的恩怨,真是无妄之灾!”

武后冷眼看着,愈发觉得这件事难办。

她本以为三年多过去,太子又和现太子妃裴氏感情很好,早就把杨氏忘掉。

但此时看来,太子不仅没忘,还一直酝酿着复仇之心,甚至恨到迁怒别人的地步。

她立刻意识到李彦还有用,语气立刻改变:“李元芳是得我之命,查探周国公府闹鬼之案,身负大事,《瑶山玉彩》稍后研读,也不算迟。”

果然这么一说,太子微微眯起眼:“哦?那李武卫可有查到什么呢?”

李彦愈发垂头丧气:“没有……”

太子语气凌厉起来:“那你做成了什么?”

武后已经确定,之前将武敏之吓疯的所谓鬼怪作祟,肯定有太子的手笔。

她开口道:“太子所言未免苛责,李元芳自从入府查案,尽忠职守,夙兴夜寐,府内恶奴欺上瞒下,遭他彻查,维护国公声名,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李彦:“……”

虽然这是早就与太子约定的配合,可政治人物的无耻,算是见识到了。

同一件事,是好是坏,有功还是有罪,都任由一张嘴说呗!

太子心中暗喜,表面则不甘的道:“母亲说的是。”

武后立刻朝着李彦挥了挥手:“退下吧!”

这李元芳能力不错,可惜运气太差,这次磨砺磨砺锋芒,接下来能为她所用。

当然,现在顾不上这小卒子,她要全力对付太子。

太子一向顺服,从没反抗过帝后。

可一旦反抗了,也非同小可。

毕竟是监国五次的储君!

最关键的,这件事确实是她武氏做得龌龊,天然占据不利。

闹到这个地步,武后还想颠倒黑白,也必须全力以赴了。

与太子打了个完美的配合交接,李彦走出周国公府。

此时王孝杰、丘神绩和其他巡察卒,都在万年长安县衙,盯死那群狗奴。

虽然武后下令,一般人不敢冒此大不韪,但武敏之在大理寺的势力不小,万一出个什么纰漏,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因此李彦出府时行单只影,看上去十分落寞。

但外人却不知,他转身看看那扇巨大的朱门,心中有多么快意。

时间上好似已经过去很久,实际上他来长安,也就十天。

第一天晚上,入宫面圣,太子宫闹鬼事件。

第二天,与武敏之的狗奴冲突,不得进卫国公府,得传弓弦劲秘卷,当晚入周国公府扮鬼吓武敏之。

此后就是武敏之装疯,进宫与太子摊牌,获得强援,里应外合,谢谢你啊,一步步把武敏之彻底逼疯。

这个煊赫霸道,不可一世的周国公府……

短短十日,从上到下,彻底完蛋!

“太子等了三年,下半场就交给他,亲自报仇吧!”

“仔细想想,这次计划其实挺粗陋,中间颇多运气。”

“还得努力努力,把智慧提一提,或者干脆再升升运道?”

李彦琢磨着得失。

他在重新分配属性里,庆幸的两点,第一是没削减力量,第二则是加了运道。

运道这属性,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真的重要。

当然,如果毫无实力,想全靠运道躺赢也不行。

必须像他这种有了不俗的基础,运道高时,才能有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感觉。

李彦一边想着,一边去马厩牵了狮子骢出来,翻身上马。

“李武卫!李武卫!”

正准备策马回卫国公府,高太监追了出来。

李彦下了马来,迎上问道:“高内官,什么事?”

高太监见他如此作为,心中受宠若惊。

哪怕这只是普通人之间的尊重,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宦官,也是享受不到的待遇。

他定了定神,微笑道:“天后关切李武卫的伤势,特许李武卫入慈恩寺疗伤。”

李彦不解:“去慈恩寺?”

诸多内家劲力中,光明劲确实最适合疗伤,但武后这么好的嘛?

高太监低声道:“天后对李武卫十分赏识,此次周国公如此大事,也无真正的责怪之意,李武卫好好效忠于天后,必定前程远大!”

李彦啼笑皆非:

“我从太子党,变成天后党了?!”

第89章 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

弄死武敏之,反成了天后党,不得不说,挺讽刺的。

当然,他背地里还是太子党,灵堂里的投名状一递,一起立誓,太子的好感就基本刷到顶了。

而相比起李弘,武后这刻薄寡恩的性格,根本不指望刷所谓的好感。

有用了用你,没用了要么滚蛋要么去死。

不过李彦想想,这样不错,以后背刺起来更方便,笑容顿时自然了许多:“要感谢天后宽宏,我没能拦住蕃僧,她也不怪罪于我……”

高太监见他转过弯来,松了口气,牵来一匹马,先去慈恩寺通报。

李彦则自己慢悠悠的往城南而去,在马上也开始疗伤。

“那就是慈恩寺!”

半个时辰后,当一片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寺院,印入眼帘,李彦睁大眼睛。

从现代人的视角,长安城在这个年代确实足够伟大震撼,但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倒是里坊制的主街道,让人赏心悦目,走多少次都挺舒心。

但这类名胜古迹,尤其是后世还留存的寺院,是真有种非同一般的感觉。

比如这座很大很大的慈恩寺。

它在晋昌坊,占整个坊市的一半,里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佛像巍峨,共有十三座大型庭院,屋宇近一千九百间,恢宏到了极致。

李彦去过后世西安留存下的大慈恩寺,当时觉得已经不小了,但跟现在比起来,仅仅相当于一个西塔院的地盘。

“如果有架无人机,从高空俯瞰,一路飞过去,那真是太壮观了!”

对于只能目视,李彦有些遗憾,朝着靠近大雁塔的院门而去。

大雁塔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天竺传说。

大致是僧人饿了,见天空飞来一群雁,觉得佛祖应该知道我们的苦楚,给些吃的,结果一只雁居然直接俯冲,啪叽摔死在了面前。

僧人惊喜交加,认为这是如来在回应,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取名雁塔。

至于出家人为什么要吃雁肉,因为他们吃的是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杀。

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死的声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这样的肉就能吃。

大雁摔死的很安详,也能吃。

那是传说,玄奘在天竺瞻仰过那座雁塔,回国后便建了一座大雁塔,大字是大乘佛教之意,用来存放从天竺带回的经书佛像。

只是和后世一比,李彦看着高高细细的塔,完全认不出来:“这塔现在只有五层,还这么细的吗?”

实际上,大雁塔刚建成的时候,只有五层,武周时期,重修了一次,增建为七层青砖塔,后来又增高到十层。

此后历经修葺,最高达到过十一层,但模样都是这样细细高高。

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在所剩七层的唐代塔体外,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层,造型才厚重起来,变成了后世的烂怂大雁塔模样~

李彦对于佛门建筑的历史细节不太了解,印象里还停留在七层土黄塔,此时一见完全不同,心中倒有些好奇。

不过没等他接近大雁塔,以普光大师为首的一群僧人走了过来。

得高太监通知,来迎接他这位天后党了。

……

“大师,叨扰了!”

“李施主请!”

普光大师微笑着将李彦请入待客房,高太监在外等候。

两人入座后,普光大师首先关心起武敏之的情况来:“老衲听闻,周国公的身体不太乐观?”

李彦知道武敏之人憎鬼厌,这位慈恩寺的主持怕是恨不得他死,当然出家人慈悲为怀,自己不能说的那么直接,便委婉的道:“我已经尽力了。”

普光大师通过那悲痛的语气,立刻明白,口宣佛号:“阿弥陀佛!”

李彦也配合着悲痛了三秒钟,然后化悲痛为带货的欲望:“我对茶品颇有研究,愿煮茶一壶,请大师一品!”

当清茶的香气四溢,普光和法门寺的法明一样,都感到了惊诧。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