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853章

作者:兴霸天

相比起九天玄女,罗真人是真正生活在人世的活神仙,他如今正值迷茫,很想请教一番。

然而真正到了紫虚观前,却是道童出面,稽首行礼:“禀告陛下,师尊已重归紫府,留有信件予陛下和‘佐命’……”

李彦并不奇怪,如果说世上还有一人知道“佐命”的确切来历,无疑是罗真人,毕竟“佐命”能够分离存在,正是这位天枢法咒所助,伸手接过。

展开书信,就见开篇简短地写了几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陛下兼济天下,权欲淡薄,既入世又出世,可行修真大道!”

这位世外高人对于他的性情,看得倒有几分透彻,李彦却暗暗摇头。

他喜欢修炼,但更知责任二字,在当皇帝的过程中,是肯定不会大模大样地修炼方外仙术的,甚至离开时,都不能像大唐世界那般直接飞升。

毕竟李元芳是臣子,李弘又有老子降世的箴言,那样的白日飞升,可以加持天命所归之感。

如果身为大燕皇帝,弄出那般场面,后世皇帝肯定也要大举效仿,多出几个道君皇帝,整日炼丹嗑药,那国家败落的罪魁祸首,反倒是他这位开国君王了。

所以李彦给自己安排的离去方式,是等到太子能承担起了国家的重任,先禅位给太子,局势稳定后,安排假死,完成这次的历世人生。

不过罗真人除了赞他是修行种子外,后面还附上了一篇法门。

这让李彦心头大动,一个之前未曾有过的念头浮上脑海:“这篇化身之法,又不是天枢法咒能比拟的了……”

“如果我能凝聚出真正的身外化身,又符合魂穿的条件,是否可以让本体为帝皇,稳定天下,化身穿越下一世,再行历练?”

第1011章 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功成圆满

“这便是九坛三醮(jiào)……”

“上三坛为国家设之,其上为顺天兴国坛,凡星位三千六百,为普天大醮,旌旗鉴剑,弓矢法物,罗列次序,开建门户,具有仪范。”

“其中为延祚保生坛,凡星位二千四百,为周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上坛一等。”

“其下为祈谷福时坛,凡星位一千二百,为罗天大醮,法物仪范,降中坛一等。”

“中三坛为臣寮设之,上曰黄箓延寿坛,中曰黄箓臻庆坛,下曰黄箓去邪坛……”

“下三坛为士庶设之……”

听着林灵素讲解九坛三醮的祭祀大典,公孙昭询问道:“林道长,这番工程若要在吉时前完工,是否仓促?”

林灵素知道燕廷向来不压榨工匠,算了算时间,有些皱眉:“确实勉强,然此九坛之外,还有应物坛,可量力而为之,不过在供奉的神位上,当为天神地祇、九洲土地、祖先英烈、圣君明主,不可有佛教的佛祖菩萨,要保持中夏的正统……”

公孙昭知道他近来和僧人斗得极其厉害,看向同样授命主持大典的洞云子。

洞云子有些无奈,道家七十二福地和佛门的关系其实还好,偏偏林灵素跟那边水火不容,身为道家弟子也挺尴尬,只能道:“我等还是将禀告上去,让至尊定夺。”

御笔批示很快来了:“设罗天大醮,禳灾祈福,此后定仪。”

林灵素的九坛三醮,出自王钦若的《翊圣保德真君传》,那位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为了迎合上意,伪造天书,争献符瑞,更促成封禅泰山,从此封禅彻底被搞臭,后人都不干了,历史名声是很差的。

《罗天大醮仪》也是王钦若弄出来的,但这门仪式最早形成于唐代,唐肃宗年间,大明宫三殿前设罗天大醮,“其夜及晨,有龙见于御座褥宛转,鳞甲脚迹遍于褥,上以其褥示朝臣”,后来五代北宋以来,朝廷也举办罗天大醮,禳灾祈福。

以此祭天,仪式够高,又不至于过于铺张浪费,是以最后定下。

不过相关过程也有修改,比如以前的大醮前七日,京中还要禁屠宰、刑罚,止凶秽,三日不得饮酒食肉,寺观、军营、民舍,都要门庭设香烛望拜……

登基大典都没有这般扰民,如今燕廷只规定祭祀之人,沐浴更衣,洁己斋心,结想上灵,以示诚意,祭祀当天,京中才有禁忌。

于是乎,祭天仪式由御史大夫公孙昭主持罗天大醮,洞云子、林灵素辅之。

同时建永光阁,为上下两层楼阁,陈设功臣画像。

由李彦亲题赞词,萧让题额,王希孟画像。

在重大典礼中,于此地接见藩邦和外国使节。

这份莫大的荣耀,让朝野都极为关注,但只是听说功臣名单,有功勋臣子,有阵亡英烈,皆在祭天大典上公布。

九月初一。

罗天大醮正式举行。

公孙昭与洞云子、林灵素等道众,焚香开坛,请水荡秽,诵经礼拜。

如此做醮,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正值九月初七,大燕建国之日,身穿龙袍的李彦带领文武百官,至道场正式举行请圣摄召仪式。

“上赐英贤,为朕之辅,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今大燕既安且宁,勤施四方,当都讲登坛,高功表进,敕封功臣,昭告上帝皇祗,罗天神灵。”

相比起登基大典,只供奉昊天上帝和皇地祗,也就是俗称的皇天后土,此番祭祀的是天神地祇、祖先英烈,共三千六百星位,各自化作银灯高悬。

李彦开始念诵长长的功臣名单。

文武百官强忍住心跳,仔细聆听。

“卫国公卢俊义,光复燕云,破金先锋,战功赫赫,位列阁功臣第一;”

“英国公花荣,光复燕云,屡破金军,战功赫赫,位列阁功臣第二;”

“魏国公蔡京,协理国政,卒安社稷,可属大事,位列阁功臣第三;”

“耿国公公孙昭,秉公执法,弹纠不规,破金大功,位列阁功臣第四;”

“郧国公高俅,光复燕云,为官忠直,行修于躬,位列阁功臣第五;”

“信国公丁润,除暴安良,光复燕云,痛击金军,位列阁功臣第六;”

……

听了一小半,群臣心就定了下来。

这份功臣名单,还是一如既往的公正,大部分与之前封爵的公、侯、伯重合,再加上灭金的战绩。

如在伐金之战里立下大功的朱武等人,敕封为国公,之前的伯爵之位,也提升为了侯爵。

分封完功臣后,就到了牺牲的烈士,里面还有前朝的忠勇之士。

“前宋丞相章惇,器博忠直,忍辱负重,助灭金祚,行以国葬,谥号文贞;”

“前宋保义郎宋江,才能卓著,忍辱负重,助灭金祚,行以国葬,谥号忠毅;”

“前宋将士李逵,勇武过人,身更百战,助灭金祚,行以国葬,封其母诰命;”

“前宋将士邓飞,忍辱负重,助灭金祚,封归德将军;”

……

随行的邓飞眼眶大红,昔日跟着宋江出来的八人,除了王英外,其他都有封赏。

连孙二娘最后拼死一战,都让夫妇一起得到荣耀,正如当年跟着宋江一起时所许下的心愿,改邪归正,光宗耀祖。

以上全部诵读完毕后,李彦又亲自取出一份“状”,上面列出包括自己在内的一百零八人,分三十六大功,七十二小功,祭告上苍。

毫无疑问,这正是天罡地煞的排位名单。

不仅是顺序有了极大的变化,许多人物还被剔除了出去,如最早的董平,身上的魔星就转移入丁润,而宋江等八人死去后,有的魔星转移,进入别人的体内,有的则没有变化,只是排名顺序改变。

而其他并未牺牲的原定好汉,体内的魔星同样有离体而去的情况,比如和原剧情里一般毫无建树的“铁扇子”宋清。

所以李彦根据师师的因果勘测之法,确定了新的名单后,再按照他所认为功劳大小的排列顺序,向天祭祀。

至于能得到何等呼应,那就不知了……

对于这位至尊的行为,群臣不明其意,但这份名单并未宣读,心里再是痒痒的,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直接以“状”焚之。

这些祭祀的礼仪,每一个细节都极为重要,比如祭书的形式,“章”是祭酒奏章,乞恩求福,“表”是标明事理,以晓主上,“状”是向众神陈述,不用宣读,直接焚化,最后的“牒”则是正式向天庭呈文禀式。

“来了!”

当天罡地煞的“状”缓缓焚去,李彦眉头一跳,登基大典时类似的奇特感应出现,于无穷高缈的某处,现出琼楼金阙,无边盛景,正是天庭所在。

登基时的两者之间,隔了一层屏障,却是道行未满。

而此次天门开启,一道天诏徐徐降下,印入在场一百多人的识海之中,令他们眼中都浮现出明悟,找到自己的定位所在。

有三十六人上应天罡星宿——

天罡第一位,天魁星林冲;

天罡第二位,天罡星公孙昭;

天罡第三位,天明星卢俊义;

天罡第四位,天英星花荣;

天罡第五位,天信星丁润;

天罡第六位,天廉星高俅;

天罡第七位,天究星时迁;

天罡第八位,天定星凌振;

天罡第九位,天佐星朱武;

天罡第十位,天慧星吴用;

天罡第十一位,天空星索超;

天罡第十二位,天捷星张清;

天罡第十三位,天肃星史文恭;

天罡第十四位,天佑星徐宁;

天罡第十五位,天寿星柴进;

天罡第十六位,天勇星关胜;

天罡第十七位,天威星呼延灼;

天罡第十八位,天猛星秦明;

天罡第十九位,天壮星孙立;

天罡第二十位,天蓄星栾廷玉;

天罡第二十一位,天昌星李应;

天罡第二十二位,天速星张横;

天罡第二十三位,天平星张顺;

天罡第二十四位,天镇星阮小二;

天罡第二十五位,天雄星武松;

天罡第二十六位,天顺星李俊;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