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824章

作者:兴霸天

皇后蹙眉:“臣妃并非急切,实是燕金交战于辽东,奚族谋逆,刻不容缓,当速速派兵,助辽主平叛,岂能错失良机?”

李乾顺淡淡地道:“朕也想这么做,可辽主至今于上京不动,他若是拿出昔日南下亲征的英勇豪迈,我大白高国早就出兵附之!”

这话讽刺意味很浓,说的正是天祚帝不该表现的时候上蹿下跳,御驾亲征,败坏局面,如今需要这位大辽皇帝出面平乱了,反倒缩在上京摆烂等死。

辽国公主出身的皇后,明显听不得这种评价,脸色沉凝:“陛下莫不是忘了大辽对夏国的恩德?”

李乾顺袖中的手缓缓握紧,语气平和地道:“朕当然没忘,更是愿与大辽共进退,否则何必御驾来此?正是盼着辽主能够振奋,平定纷乱,两国情谊长存!”

皇后脸色这才缓和,又催促了几句出兵,才行礼告退。

她没有发现,自己转身离去的刹那,夫郎的目光就变得十分冰冷。

这位大辽公主为李乾顺生的儿子,已经被立为西夏太子,而历史上这对母子对辽国感情一直深厚,西夏选择放弃辽国,与金结盟后,太子就悲愤不已,在辽灭亡后就忧愤而死,年仅十七岁,皇后伤爱子夭亡,忧祖国灭亡,愤李乾顺无情,也绝食而死。

历史上两人当了二十年的夫妻,感情深厚,李乾顺对于妻儿的丧命十分伤心,十多年都没有再立皇后,但现在双方仅仅做了四五年夫妇,天祚帝之前又干了那等事,严重影响夫妻关系,感情不咸不淡,此时眼见皇后不顾西夏利益,一心只想着救辽国,自是相当不满。

不过李乾顺也没有直接发作,因为他还希望利用这种联姻关系,从灭亡的辽国身上得利,胳膊肘往外拐的皇后也是暂时可以忍受的。

最重要的还是军事实力。

吩咐班直传令,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官员,很快来到身后行礼:“臣弟拜见陛下!”

李乾顺的态度又是不同了:“免礼!”

这位正是他的弟弟李察哥,受封晋王,目前是兵马大将军。

外戚的势力扫空后,李乾顺采取的正是通过分封皇族,来掌控权力的办法,朝堂上有实权的重臣,大部分都是皇族血脉,但也留有一部分位置给外族人,而察哥作为信任的亲弟弟,握有最关键的兵权。

对于这位,李乾顺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朕御驾亲至,地方局势可有变化?”

察哥回答得很直白:“自横山羌投燕,部落多怀异心,监军失控,索取无度,今陛下亲至,倒是收敛许多,只是除祥祐军、嘉宁军、静塞军三处,其余依旧不肯听调,更不愿与燕交锋。”

李乾顺道:“翔庆军和神勇军也不听调?”

察哥道:“索要军粮,若不予军粮,就不出兵……”

居然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李乾顺抿了抿嘴,最后问道:“各部的擒生军呢?”

察哥道:“这点陛下倒是不必担心,擒生军已经荒废,他们折腾不起风浪来!”

李乾顺苦笑:“这可不是好消息啊……”

西夏除了中央侍卫军外,还有地方军和擒生军。

李元昊立国时,将全国分为左右两厢,每厢又分别划分出六个地方军区,各区设监军司,负责指挥本区军队,各监军司均仿宋制,立有军号,并有固定驻地,如翔庆军、神勇军、和南军、朝顺军、甘肃军等等。

这些军队里面,以翔庆军和神勇军地位最高,满编的话有十万,全国监军司所统军队总数约为五十万人。

实际上,别看制度和宋朝很相似,但西夏自有国情,军队仍以部落为基本编制单位,出兵作战时,以银牌召各部落长,面授作战任务,再由部落首领,统率其全部落的军队,参与大战。

现在的问题,就是自西夏衰败以来,各部落首领不愿意参战了。

毕竟这些年就没打过胜仗,以前可以杀宋人,夺武器,扒盔甲,互市也能分到好东西,各部都踊跃参加,现在尽吃败仗,而且西夏朝廷本来就不负责提供军械和粮草,都是士兵自带,这谁还愿意来?

李乾顺:你们要来了,我才能打胜仗啊!

部落酋长:你打了胜仗,我们才来啊!

陷入循环……

当然也不能全靠这些普通士卒,所以又有一支擒生军,由各部落首领挑选精骑组成,共十万人,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擒敌军当奴隶为目的,这支军队在同北宋军队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残害了许多宋人。

结果也废了。

因为依旧是老对头西军镇守边境,他们根本抓不到人。

以前中原王朝但凡改朝换代,四周异族都能得利,捡一捡便宜,可这回辽国被打得不能自理不说,边境都不带换人的,依旧是知根知底的熟面孔。

西军转为安西军后,精神面貌还变得越来越好,武器军械明显提升,粮食也不是全靠堡寨屯田,得节约着过日子,由朝廷供给,自有肉食享用。

西夏连宋朝版的西军都不过,更别提这种强化后的精锐,被打得找不到北,擒生军也废掉了。

李乾顺深吸一口气:“如此说来,朕如今可用之兵,只有中央侍卫军了?”

察哥安慰道:“陛下不必担忧,中央侍卫军依旧强大,燕军一旦入侵,各地部族更会奋起反抗,他们是不信汉人的。”

李乾顺苦笑着摇摇头:“不信汉人,是因为前宋没有真心实意地给过他们好处,这位燕王厉害得多,朕至今都不明白横山羌为何投燕,如果此族在燕境内生活得不错,一切就不同了!”

察哥咬了咬牙:“既如此,我们更不可却步于这两国边境!”

李乾顺道:“你也力主出战?”

察哥道:“若不能从辽国获利,我们西夏恐有亡国之危……”

李乾顺目光坚定下来:“不错,一定要出战获利,才能团结各部,让我西夏重新振作起来,你准备如何对敌?”

察哥道:“燕军以步卒为主,此处无天险地利,也无城池依靠,仅凭他们修建的营地堡寨,可用轻骑绕道,两面夹击!”

李乾顺问:“胜算几成?”

察哥迟疑了一下,他刚刚已经观察过燕军的军容,冷静地分析:“应有一半,金人能和燕军抗衡至今,也是靠骑兵优势,我军当不弱金人!”

李乾顺却变了神色:“有铁骑和京师宿卫,只得一半胜算?此战我军若败,朕也只能回京师苟延残喘了,可有更稳妥之法?”

察哥微微摇头:“燕军比起宋军强上许多,所幸骑兵稀少,我军才有一半胜算,臣弟实在不敢夸大……”

李乾顺沉默下去。

倒不是他畏缩,而是如今随着自己来此的三万军队,已经是在刨除镇守京师等重地之外,所有能够动用的嫡系部队,相反对面只是燕军里面普普通通的一军。

对于李乾顺而言,别说战败,即便是惨胜,他都接受不了,因为燕军可以迅速拉来另一支军队,西夏却根本没那个资格。

片刻之后,李乾顺开口问道:“能以战逼和么?”

察哥磨了磨牙,低声道:“臣弟尽力为之!”

“朕也得派出使臣了,先探一探口风!”

既然准备留下退路和谈,派出使臣就是必要的了,李乾顺招来一位汉民臣子,出使对方军营,软硬皆施,探明情报。

硬的方面,自然是以辽国的姻亲和盟友身份,质问对方为何无故出现在辽国的土地上。

软的方面,反正只要能得到好处,西夏要多软有多软。

然而使臣回归军营后,带来的第一个答复,就让李乾顺瞠目结舌:“他们说云内州是燕国的土地?已经被割让了?”

使臣解释道:“是御弟大王耶律得重所为,为回报燕军驱逐金贼,将不少州县租借给燕国,当羁縻府州……”

李乾顺想到了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没想到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辽国割地给中原王朝了,但如此一来,那耶律得重岂不是会被国内群起攻之,毕竟割地求和,丧权辱国,太过耻辱……

很快他又意识到不对劲:“租借给燕国……这又是什么说法?”

使臣道:“租出去的地界,不是永久,以后辽国还能收回,但现在租借的地盘,也是燕地……那位呼延指挥警告我军,不可踏上燕地一步,不然后果自负,勿谓言之不预!”

第973章 天祚帝最后的御驾亲征!

“进!”

南院大王府邸,书房之内,耶律得重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抬起头。

天寿公主走了进来,行礼道:“王兄!”

耶律得重道:“小妹来得正好,那些动乱军心,煽动民意的人,处理好了么?”

天寿公主微微低头:“已经处理好了。”

耶律得重看了看她:“现在是不是有很多将领,在骂本王卖国求荣?”

天寿公主深吸一口气道:“他们只是不理解我族的困境,更不能明白王兄忍辱负重之心!”

耶律得重倒是不以为意,但凡有些许志向的,都不愿意割地求和,可自从辽军努力地展现出自己的弱小后,这位御弟大王就调整好了心态:“弱小了就要认,打不赢金人,又不肯臣服燕人,那是要亡族的。”

“如今的局势,燕军能直接占据辽地,却还以租借的名义安置辽民,已是仁至义尽,不能再奢求更多。”

“本王现在唯一的所求,就是保我契丹族不灭,只要能完成这个目标,我便是受再多的屈辱,也甘之如饴!”

天寿公主听出了潜在之意,满是激动地道:“王兄想出办法了?”

耶律得重倒也没有瞒这位妹子:“等辽东的局势再安定些,我就要去燕京了,燕王已经承诺,等此事结束,允我带领契丹族人,西行延续大辽国祚!”

天寿公主怔住,万万没想到是这么个保全法,顿时欲言又止起来。

耶律得重笑了:“你担心燕王毁诺,我去了燕京后,无法带军西行?”

天寿公主低声道:“我契丹人雄踞北方一百多年,兄长的身份非同小可,燕王难道就这般放走?我确实担心有变数……”

耶律得重道:“你知道方腊么?”

天寿公主摇摇头。

耶律得重道:“天下大乱时,此人占据南方,颇得民心,是唯一能与燕王抗衡的起义军头领,但战败投降后,燕王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囚禁于京师,反倒让此人带领亲信手下,共计万人,南下出海,开辟自己的王国!”

天寿公主动容:“这实在不可思议!”

辽人向来嗜杀,遇到敌人以当场击杀为荣,即便是生擒了,也是折磨之后囚禁到死,这样直接释放还给其班底,简直让她感到难以相信。

耶律得重语气里倒是透出敬意:“前朝唐太宗被各族尊为‘天可汗’,对待部族首领就都宽宏处理,未曾杀戮过一人,唐高宗也遵从了这点,周边各族真心朝奉,有君临四海的实力,又有海纳百川的气量,现在这样的国家,又要在燕王手中重现了!”

天寿公主松了口气,由衷地道:“我终于明白兄长的选择,西去再立大辽,无论多么艰苦,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住!”

耶律得重看了看她:“小妹,我有一事托付。”

天寿公主英姿飒爽地抱了抱拳:“王兄尽管吩咐!”

耶律得重道:“我此去燕京,将家人带着,临行时准备将幼子留下,还望小妹也留下,照顾一二!”

天寿公主脸色微变:“是人质么?”

耶律得重道:“不,是给我族人准备的一条后路,燕国很可能如前唐,再度成为一个万邦来朝的上国,我希望在这样的朝廷中,有契丹蕃将的身影,未来若需相求,也有情面,但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却是亏待小妹了……”

天寿公主眼眶一红,知道这位兄长还是不想自己万里迢迢去陌生之地闯荡,更希望自己能留在繁华的中原,但所言确实不无道理,重重点头:“王兄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

……

“西夏军就是这般辜负我们的?”

完颜阿骨打看着手中快马传回的军报,忿忿地拍下:“一刀一枪都不敢与燕军拼杀,就这般堵在边境不动,这党项人怎的半点血气都没有?他们也是辽国的藩属啊!”

若论关系,西夏和辽国确实更近,不仅自认为是藩属,更被称为甥舅之邦。

父子毕竟太侮辱人了,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就好,唐朝时期吐蕃入侵吐谷浑后,也是这般定的。

然后宋和辽,又是兄弟之国,按照这个关系,宋也是西夏的舅舅,然后互杀几十年,三国当真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现在宋走了,辽就剩半口气,西夏居然妄图置身事外?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