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93章

作者:兴霸天

但赵佶所作所为,庙号怎么也不能像历史上的赵构,谥其父为“徽宗”。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元德充美曰“徽”,“元德”是指有大德,“充美”除了有美、善的含义之外,还寓意了发扬圣德。

宋徽宗在后世臭名昭著,但是单看这个谥号,是毫无疑问的美谥,除了这个供奉的庙号外,还有“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那就更不搭边了。

所以此番关于赵佶的谥号,朝中已经有了讨论,大部分士大夫建议定为僖宗,即是宋僖宗。

有过为“僖”。

这个较为模糊,反正就是有错,具体什么错咱也不提,算是稍稍给些面子的追谥。

也有少部分文臣,建议定为厉宗,即为宋厉宗。

这个字就很凌厉了,暴慢无亲曰“厉”,残害无辜曰“厉”。

暴慢无亲对应弑母恶行,残害无辜对应残害高俅、折可适、种师道等忠臣良将的恶行。

所以选择“厉”,是要将赵佶的骂名,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

这两个谥号各有优劣。

前者可以显出今朝的宽容,后者则可以显出今朝的正统。

这般比较的话,正统更为重要,赵佶的所作所为也是活该,没必要为其遮掩。

但真要这么做,又与士大夫的理念不符,所以韩嘉彦觉得进退两难。

李彦对此不会发表意见,转入关键话题:“女真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他们若非准备南侵,绝不会觊觎宋廷君臣,传令临江军和通远军,准备拦截搭载赵宋宗室和臣子的船只。”

“在两国军队能直接交锋前,继续加大情报搜集,女真人数稀少,难以防备这方面的监视渗透,同时前高丽境内被囚禁的涟水兵员,也要实施营救。”

“将赵宋惨事传告各国,尤其警告辽国,倘若再出售货物予女真人,立刻停止燕辽互市,勿谓言之不预!”

众臣领命:“是!”

群臣退下,李彦回归后宫。

这段时间除了处理政务和练功外,就是陪伴坐月子的王妃李清照,再逗弄小世子玩。

不过这回,当蓝从熙来到面前服侍时,李彦开口问道:“简王近来如何?”

蓝从熙一惊,字斟句酌地道:“简王殿下在府上安居,上次见到老奴时,所言的第一句话就是王上恩德……”

李彦按了按手,示意他不要紧张,然后道:“对于宋末帝被弑,让他不必伤心,若有所求,也能入宫,我定为他主持公道。”

蓝从熙目光微动,立刻道:“老奴明白了!”

……

简王府。

赵似正在画画。

相比起刚刚投奔燕廷时的干瘪瘦削,他又恢复到昔日养尊处优的富态,神情颇为悠哉。

起初被送来燕京生活时,赵似是战战兢兢的,虽然知道自己很有价值,但这里终究是改朝换代的新朝,他这位赵宋王爷还是颇不适应的。

直到李格非率先登门拜访。

其他旧臣或许还有顾忌,但李格非作为国丈,都来探望简王,并且不止一次,被看成了一个信号,别的臣子也纷纷递上拜帖。

这其实是安赵似之心,毕竟真要有什么恶念,第一步肯定是要断绝他与旧臣的往来,既然燕廷根本不在乎这个,自是没有这方面的念头,赵似也放松下来,迅速恢复到以前的生活节奏。

什么生活?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让方腊那等野心勃勃之辈,一辈子待在京师,当个混吃等死的逍遥闲王,那是万万不愿,但简王甘之如饴。

他既然登不上那个位置,那还操心什么,这种舒服日子不香么?

所以当蓝从熙入府拜访,赵似不喜反惊,颇有些心惊肉跳,将他迎入书房,低声道:“蓝都知,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蓝从熙笑容温和:“老奴此行是奉王上之命,关切殿下身体,不必伤心于宋末帝驾崩,若有所求,王上也会为殿下主持公道!”

赵似怔了怔:“我不伤心啊!”

蓝从熙有些无奈,提醒道:“终究是兄弟,殿下若是伤心,不必掩饰……”

赵似更加无奈:“那昏君阴险狡诈,想让我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他如今遭了报应,我岂会伤痛?请王上放心,我绝无为昏君报仇之心!”

赵似确实属于“好死”一党,相比起哲宗的亲弟,他从小的待遇就比赵佶好得多,结果本该由他继承的皇位,却被赵佶夺去,后来还险些被其设计,接下来了谋害向太后的黑锅,其后简王府一场大火,他一直流亡在外,生活在担惊受怕。

在此等遭遇下,赵似怎么可能宽宏大量到原谅赵佶,听到对方惨死,这几夜晚上,躲在被子里笑出声。

但现在赵佶一死,最为正统的赵宋皇室就是这位了,有些事情由这位出面最合适,蓝从熙眼看对方真的不懂,只有把话讲白:“殿下赤子之心,王上是很欣赏,然南方群情激奋,都有为宋末帝报仇之心,可择精锐入军,我燕军接下来要征女真,中间还横亘辽国,也要师出有名!”

“原来如此……”

赵似哦了一声,有些明白自己的作用了,却又担心道:“王上不会要我离京,真的南下去招募军队吧?”

蓝从熙道:“王上不会让殿下涉险的……”

真让简王南下,被那些复国者盯上,就是自找不痛快了,现在只是让简王露面,提醒一下那些要为赵佶报仇的,可以奋勇参军,一起征讨女真就好。

蓝从熙又道:“如今与辽国使臣来往较为频繁,殿下不妨明日入早朝,抒发一番情感,也让各国兔死狐悲!”

赵似彻底明了自己的任务,顿时松了口气:“那好办,我酝酿酝酿,哭得悲伤些……”

……

“赵宋末帝,为贼所弑,望王上主持公道啊!!”

崇政殿内,当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恸哭声绕梁三尺,各国使臣也不禁动容,眼神交流间,隐隐有兔死狐悲。

女真灭了高丽才多久啊,居然又南下害死了赵宋的君主,实在是太过霸道,让这样的国家壮大,只要临近的国度,谁还能有好日子过?

辽国使臣位于其中,看着几乎要哭晕过去的简王,眉头紧锁,默默叹息:“大燕国与女直的交战不可避免了,我大辽夹在其中……难矣!”

第933章 燕为友邦,女真家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南朝赵宋亡了?皇帝还被金人弑杀?”

捺钵行宫内,耶律延禧看着使臣,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似哭似哭,复杂非常。

他很看不上南朝赵宋,觉得那是一群孬种。

更看不上弑母无能的赵佶,认为对方做坏事都能被发现,简直愚不可及。

可赵宋和赵佶真的没了,耶律延禧又感到一股寒意。

毕竟双方先是打了五十年的仗,再缔结澶渊之盟,成为兄弟之国,和平百年,恩怨纠葛极深。

现在赵宋没了,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

眼见辽帝半天不见回应,使臣无奈,只能低声道:“陛下,燕境群情激奋,燕王再三通牒……”

耶律延禧回过神来,冷笑道:“燕军莫不是要借道?还是要迫使我大辽与金人开战,好坐收渔翁之利?”

使臣低声道:“燕王并未明示,却有言不允与女直人交易,否则将关闭互市……”

想到贸易互市的脖子被燕国卡住,耶律延禧眉宇间露出烦躁之色:“告诉燕王,女直人今已立国,非我臣属,我辽不会与金互市,国内受灾,也难以出兵征讨,若还有其他事情……拖着吧!”

“是!”

使臣听得那声音里蕴含的怒意,不敢再言,垂首领命,只是心中暗叹。

辽国夹在两头中间已经够难受的了,辽帝如此作为,岂不是两边都得罪?

等到使臣退出,耶律延禧又处理起了政务。

自从萧兀纳死后,这位天祚帝倒是有了奋发图强之势。

可惜国内的事务已经堆积如山,萧奉先等一批亲信任职枢密院要职后,效率比起萧兀纳时代又慢了太多,耶律延禧看着各地传来的受灾消息,眉头紧锁,怒火越来越盛。

恰好就在这时,斡鲁朵传来通报:“禀陛下,奚王求见!”

耶律延禧大怒:“他又来讨粮,不是说过没有了么,怎的这般不知趣!不见!不见!!”

这道吼声遥遥传出行帐之外,奚王回离保虽然没有完全听清,脸色也阴沉下来。

“奚王,陛下……”

等到斡鲁朵带着尴尬的表情出来,想要解释时,这位竟是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在辽国,如果将各个民族的地位排个名,最高的无疑是契丹,其次就是奚族。

奚族其实与契丹是同种异族,起于汉末,曾称库莫奚,后来辽太祖称帝,奚各部归附,王族世与契丹贵族通婚,辖下十三部、二十八落、一百一帐、三百六十二族,到了如今,早已是辽国内仅次于契丹的第二大族。

所以作为奚族六部共推的奚王,回离宝在辽国内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他有这个资格甩脸给辽帝看。

便是耶律延禧这般刚愎自用之人,听到回离保连半点礼节都不遵守,就愤然离去,都没有想过下令责罚,而是头疼地道:“各族无粮,朕难道不知么?他们难,朕也难!你们说说,该怎么让上下勉为其难,将日子过下去?”

帐内以萧奉先为首的一众亲信,面面相觑,沉默不言。

局势其实很明了,今年辽境受灾,再加上没了燕云供应的粮食,各族都陷入饥荒窘境。

而最大的矛盾点,实际上不是大家都没吃的,恰恰是其他各族没吃的,唯独契丹贵族依旧故我,甚至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灾民死活,挥霍储备的粮食。

耶律延禧其实也想改变这点,但阻力相当之大,好不容易从契丹贵族手中抠出一些粮草来,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分配,所以才不愿见奚王,见了也是无话可说。

眼见气氛太过凝重,担心这位喜怒无常的陛下爆发,有亲信建言道:“陛下不妨效仿先帝,令流民自卖,有偿改嫁,一旦有了钱财,就可以买米买粮,还可以用吃不掉的米换钱,继续做买卖……”

萧奉先以前也会说这种不是人话的话,但想到萧兀纳最后的嘱托,终究还是道:“陛下,兰陵王临终前有言,此番大灾,万万不可让良人自鬻,还是要出钱栗,振贫民,免税赋啊!”

耶律延禧听到兰陵王之名,不禁叹了口气,对着萧奉先道:“既如此,此事就交予萧枢密,振贫民、免税赋、赦役徒、减常贡,不要让朕失望!”

萧奉先咬了咬牙:“臣遵旨!”

耶律延禧点了点头,顿时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看了看御案上的奏本,往边上推了推,起身道:“走!打猎去!”

……

“我奚族人不是大辽的子民么?陛下竟和先帝一般不公!”

奚王回到帐内,忍了又忍,终究还是忿忿不平地痛骂出声。

大灾来临,各族受苦,唯有契丹作威作福的局面,不止发生在今朝,早在耶律洪基时期就是如此。

从辽太祖到辽兴宗,其实一直在效仿前唐的民族汉化制度,以契丹为首,团结各族,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共治的包容国度,使得辽国成为东北亚最大的霸主,影响深远。

直到耶律洪基上台,开始过于抬升契丹贵族的身份,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要剥削压榨其他民族。

女真人贡献与收获极不平衡的矛盾是在那时期埋下,汉民官员也遭到打压,甚至一度出现不许汉民打猎的歧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