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76章

作者:兴霸天

杨天王却不这般认为,这位身材魁梧,一袭明黄袍服,以蜀锦织就,愈发显得贵气,两艘船只尚未接近,声如洪钟的爽朗大笑就已传来:“吴王,百闻不如一见,久仰久仰啊!”

方腊的声音没有那么洪亮,就远远朝着那边抱了抱拳,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双方都是从草莽中起事的反贼,如今虽然称了王,也难以讲究礼制,等到船只停泊到了岸边,一起热热闹闹走了下来,就算是两伙山大王般聚在了一起。

方腊这次是要饮酒了,还上好酒,又早早备下美食,邀请杨天王入座,举起酒杯:“蜀王此来,本王心定矣!请!”

杨天王也举杯笑道:“有吴王力抗燕军,表率于前,孤也不敢居于人后呐!请!”

两人畅饮之后,方腊直入主题:“襄阳城高池深,我军采取的是‘四面筑堡,长期围困’的策略,然燕廷在北方日渐壮大,国力越来越强,久战必对我方不利,今有蜀王为后援,本王欲北克洛阳,襄阳的燕军就拜托了!”

方腊军队现在攻不下襄阳,但围着那圈护城河,也修筑了大量的堡垒,这些防御工事将转给蜀军,杨天王自是乐得如此:“襄阳交予蜀军,请吴王放心便是!”

方腊根本不放心,蜀军安逸太久,即便依仗防御工事,也不见得是燕军的对手,所以他同样做好的安排:“我军此番十万大军北上,粮草后勤是重中之重,此事托付王尚书,运粮途中不可受燕军所截,故而防御工事还要预留一半,还望蜀王多多包涵!”

“你我结盟,自当守望相助,吴王太客气了!”

杨天王嘴角微不可查地动了动,闪过一丝不满,但表面上依旧热情:“贵军北克洛阳,不知有几分把握,孤的蜀军也可北上援手啊!”

方腊心知对方根本不会援手,微笑着道:“多谢蜀王美意,不过此战关乎我南方是否会被北燕予取予求,本王也是谋定而后动,并非鲁莽而决……将江山图抬上来!”

话音落下,郑彪和杜微两员小将抬着一块巨大的木版,上面展开的正是一幅舆图。

此物并无江山地理图那般详细,许多地方都是空白,但中原与荆襄江淮的州县十分清晰,也在各地插着一根根小巧的旗帜,代表着各路兵马。

方腊介绍道:“此物是从宋军那边夺取来的,以作军事部署,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孤近日派出大量斥候,携以重金,北上各路打探消息!”

杨天王不听白不听,大感兴趣:“愿闻其详。”

方腊从北往南一一列举:“燕廷本有三支水军,一名临江,二名涟水,三名通远,久在东海训练,战力不容小觑,但他们此时都已往高丽而去,实乃燕王贪慕虚名,要替那高丽复国,否则水军一并南下,我军危矣!”

杨天王脸色凝重,露出深深的忌惮:“这水军不得不防啊!”

方腊指向燕辽边境:“又有两军,名北平、名德顺,驻扎在燕云之北,与辽边界之前,据我斥候所探的消息,燕廷正在主持修建长城,这两军显然是防止塞外骑兵所用。”

杨天王不太在意这点,满是事不关己,异族铁骑再厉害,又怎么可能打进川蜀呢?

方腊接着道:“此前燕廷刚收河东,负责平定此地的呼延灼,领永宁军回京复命,此人本是宋廷大将,开国名将之后,与那关氏后人一起率众投降,才让燕军兵不血刃取了汴京!”

杨天王叹了口气,心中承认燕王的名望,确实不是他们这种蜀王吴王可比,但嘴里却是万万不会说的,冷哼一声:“贪生怕死之辈!”

方腊继续道:“如今燕廷举办科举,第二轮省试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第三轮殿试……”

这件事杨天王也知道,因为蜀中的士子都有偷偷跑去中原应试的,对此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趁着燕廷分心于科举,吴王出兵打燕军一个猝不及防,真是选的好时机啊!”

方腊微微摇头:“燕军极为重视情报,难以完全瞒过,但他们久胜,也难免骄狂轻敌,这点是可以利用的……蜀王请看!”

他指着关中的方向:“河东一下,燕廷统一北方之势已经不可阻挡,如今又有两军入关中,一为秦明的威远军,另一支是李应的保定军。”

“这个调动有些古怪,西军此前投降,都被安排回了西北,那如今占据关中的晁盖,早在光复燕云时就与乡军是盟友,平定河东都只需要一军,现在却出了两位指挥使,恐怕所图甚大啊!”

听到蜀人秦明的名字,杨天王眉头皱了皱,若要攻川蜀,基本是要从关中和荆襄两路夹击,对方派秦明入关中,是不是接下来就要盯上他的巴蜀了?

而方腊后面的话更是让他心头狂跳,但也没有贸然相信:“此等行军机密,不知吴王如何得知?”

方腊解释道:“燕军纪律严明,讲究军民鱼水情,但凡有害民者,统统严惩不贷,军队不扰民,当地百姓反倒送上米粮,我派出的斥候就以此伪装,从百姓口中探得军队行进。”

杨天王恍然:“原来如此……高明!高明!”

方腊再指向舆图:“徐宁的广信军与张清的镇戎军,正在襄阳,如此一来,燕军十支陆战军,只剩下了最后三支。”

“一名威胜,指挥使为孙立;一名安肃,指挥使为史文恭;一名宁化军,指挥使为栾廷玉。”

“这三军主要镇守之地,就是汴京与洛阳,甚至还有南下制江淮之意……”

杨天王眯起眼睛:“如此说来,此次北上,吴王最多遭遇的,也就是这三万军队?”

方腊颔首:“不错,这也是本王认为的取胜关键,燕军唯一弱点,是过于相信精兵策略!”

“单单是燕云一地,都能养出十万大军,结果以中原沃土,燕军才养着十多万军队,这显然太少了。”

“赵宋冗兵,百万大军,不堪一击,唯一精锐的西军又向燕军投降,这显然让燕王认为,数目太多的军队无用,只要有精兵强将就好,却是过犹不及了……”

开国皇帝往往会鉴于前朝之祸,改变一些前朝的弊端。

比如隋朝,杨坚独宠独孤伽罗,是吸取了北周宣帝,五位皇后并立的昏庸教训。

比如唐朝,李世民虚心纳谏,是有鉴于杨广刚愎自用,不听良言,最终身灭国亡。

至于宋朝就更不必说了,晚唐五代子弑父、臣弑君的武人之乱,确实给世人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才有偃武修文的国策。

亡国的前车之鉴,总是令人警醒,新朝君主吸取教训后,有的成为了明君圣主,有的则难免矫枉过正。

在方腊看来,燕王吸取宋朝冗兵的弊端,就有些矫枉过正。

宋廷是兵士太多,百万之数,能作战的精锐不足十之一二,那些无用的匪兵侵吞了大量的赋税,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燕廷则是兵士太少,十万精兵,哪怕算上十多万辅兵,相对于目前所掌控的人口来说,也实在偏少,确实让民生的负担大大减轻,可在关键的战役里,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杨天王能成就这番功业,自然也不是没有见识,对此大为赞同:“燕军只十万精锐,又要防辽国,又要收关中,还要南下荆襄,甚至还要压制江淮,这是真的以为自己所向披靡,天下无敌了!”

方腊眼中露出火热之色:“燕军久胜,确实有这个底气,但本王也要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天底下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

反正不是自己亲自上,杨天王乐得这位冲锋陷阵,举起酒杯,真心恭祝道:“无论怎么讲,十万对三万,优势在你,本王期待吴军凯旋!干!!”

方腊举起酒杯,哈哈一笑,痛饮而尽:“承君吉言!干!!”

第912章 宋江:看上去能赢的仗,为何玄女占卜此行大凶?

“随我冲!攻克洛阳!!”

“噢——!!”

……

“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

“余雪沾枯草,惊飙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

前方石宝一声吼,风风火火带着先登军朝着洛阳城狂冲过去。

中军的方腊高居马上,轻吟起诗,开口道:“你们可知,这是谁的诗篇,又是感怀什么的?”

位于左右的郑彪和杜微面面相觑,茫然的眼神里透出朴实的文化造诣:“王上,我等不知。”

方腊看向东方,轻笑道:“本王少时想参加科举,看了不少书,你们也要多看看书……这首诗是司马十二所作,赞扬的是行庆关,还是称虎牢关更好听些!”

虎牢关在宋朝改了名,是宋真宗西行祀汾阴,回驾至荥阳时,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

相比起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了解历代军事的人,都更加喜欢虎牢关的称呼,以前不敢说,那是大逆不道,现在赵宋都要亡国了,谁还在乎把泰山封禅搞臭的真宗,虎牢关就叫虎牢关!

方腊又道:“可惜虎牢关已经不复当年之用了,早在前唐之时,那处就由于黄河不断侵蚀南岸,再受地龙翻身,被彻底毁弃,不再有从前依河傍山,扼守要冲东西的雄关。”

“听闻那时还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这直接影响了唐朝的国运,守将不能像历史上那样凭关拒守,于是很快被安禄山攻破,如果洛阳东面的重要屏障仍在,安史之乱会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祸乱,还真的难说……”

“可见天意眷顾,何等重要!”

郑彪露出崇敬之色:“王上定是有天命眷顾之人!”

方腊笑了笑,转回洛阳:“那要看本王能否攻破洛阳,彻底占据主动!”

正常情况下,不拔掉襄阳,是无法北上的。

他一旦那么做了,襄阳城内的徐宁和张清肯定出兵,无论是从后方包抄,还是截断粮道,都能给予致命一击,这也是古代军事重镇往往绕不过去,必须要拿下的原因。

当然凡事也不是绝对,比如当年澶渊之盟的辽军,就是不攻城掠地,一路长驱直入,它靠的是以骑兵为主的高机动性,和在河北大肆杀戮,从百姓口中掠夺粮食供养军队,不在乎后方的粮道供给。

此举凶险万分,完全有可能后路被包抄,连带着萧太后和辽圣宗一起,全军覆没在敌方境内,辽军幸运的是,他们的敌人是宋。

也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看准了敌人是宋军,才敢冒这般风险,最终果然在不利的局面下,签订了澶渊之盟,胜利凯旋。

方腊的军队由南人组成,骑兵较少,没有那个资格长驱直入,就只能老老实实地攻城掠地,但现在蜀军在后方的支持,给予了他们北上的资格,而且一路还士气如虹,连克难关,抵达城下的都有九万之众。

这位吴王更是大手一握,豪气干云:“洛阳之战,就是我南吴与北燕攻守逆转的证明,让襄汉乃至京西的百姓知道,燕军并不能保护他们,南方还有一个大吴,同样是可以投靠的强国!”

郑彪、杜微等将领都露出振奋之色:“王上威武!我军必胜!”

军中士气是很神奇的,起初他们连连受挫,军心涣散,几乎要倒戈,其后方腊以退为进,主要让部下归降,拉回士气,最终与蜀联盟,反攻燕境,上下开始渴求胜利……

因为洛阳实在太好打了!

并不是洛阳脆弱,到了宋朝它虽然不复以前的地位,也还是三大陪都里面的西京,体量摆在那里,城墙经过燕廷的修缮加固,巍峨耸立,城外也有近二十丈的护城河,水流滚滚。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跟襄阳那变态的地利优势,和燕军扩充的六十丈护城河相比,洛阳真就是个弟弟,此时吴军上下奋勇,前方出击者更是士气如虹,云梯架起,奋勇先登。

可这份势头没有保持多久,城头上就响起了孙立沉稳的声音:“神臂弓手列阵,射!!”

嗖!嗖!嗖——

一柄柄神臂弓出现在燕军手中,射程三百步,七十步可洞穿铁甲,此时城墙上只有区区百名神臂弓手,箭矢就已密集如雨,无论是射程、威力,还是最关键的发射速度,都比普通弩器强得太多了。

当然这种神臂弓不好造,训练起来也要技巧,所幸汴梁被和平收复,工坊内源源不断地产出这种弩器,武装到燕军手中,此时一经施展,就在洛阳城下编织出一片凄厉的惨叫。

方腊立刻道:“告诫石元帅,不可轻敌,威胜军回防极快,这指挥使孙立也是早年跟随燕王光复燕云的将领,万万不可有小觑之心!”

亲卫领命:“是!”

石宝并没有轻敌,有时候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很快在神臂弓和各种器械的压制下,吴军损失惨重,败退下来。

方腊眼睛微微眯起。

他之前在蜀王面前大谈燕王过犹不及,兵员招募的太少,有一点却避过不谈,以燕国如此雄厚的国力,施展的精兵策略,这个“精锐”的程度,或许与以前所想的精锐大不相同。

这十万人享受的待遇,简直好到可怕!

无论是从伙食上看,燕军明显比起吴军健壮,还是各种甲胄器械,燕军的单兵武装都远远不是吴军能够比拟……

他所率领的也是吴军的精锐,但别说与对方一比一对阵,就算是一比二,野战交锋之下,都没有取胜的把握。

好在现在是九打一,在小股部队的先锋交战,确定了敌军规模后,孙立并未贸然出击,而是果断收缩防线,威胜军回归洛阳城中,展开另一轮攻防战。

石宝败退回阵,军中有些沉默,方腊昂扬的声音却很快响起:“洛阳近几年就遭了两次大的兵祸,一次被辽军所破,一次被张仙所占,此前投奔襄阳的百姓,还全被送入其中,这是把襄阳的防守隐患,转移到了洛阳城上,此城久守必失!”

众将纷纷点头,恰好又有斥候来报:“报!宋军出兵了!”

方腊接过军情,看了后哈哈大笑,传于左右:“宋军果然没有放过时机,也北上直取汴梁!”

“此地的政治意义太大,如果宋军能重夺这座大宋都城,重振朝廷权威,民心又有反复,燕军绝不会放任,史文恭的安肃军和栾廷玉的宁化军,即便想来增援洛阳,都不会有多少兵力!”

“你们看,这就是兵少之弊,如果燕军在湖南就留下了十万大军,分兵驻守,岂会如此捉襟见肘?”

庞万春有些担心:“王上,那燕军若在当地紧急征募,又当如何?”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