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41章

作者:兴霸天

佛祖自然是不会理会的,李彦也没听明白他口中的先祖是哪位,当然就算高丽王此时哀声求他出来,也没有什么好指点的了。

因为无相道兵已经是他目前所能创出,最为速成的道兵,而无论哪种道兵,选拔都是极为严格的。

之前那三百人里面都有七八个是滥竽充数的,不符合训练秘法的要求,只是为了凑个整数,现在降低条件选拔出来的,就更加难以保证战斗力了。

所幸如果人数上去了,完全的拼消耗,倒也能对女真人产生一定的麻烦。

“砰!”

完颜斡赛一锤子砸出去,空气里一道身影狠狠跌飞出去,在地上吐出鲜血,然后就被四周女真骑兵熟练地刺死在马下。

“这已经是第几批了?”

即便如此,完颜斡赛煞气腾腾的眉宇间,也浮现出一抹深深的疲惫。

无相道兵强大在神出鬼没,就算不现身,都能给敌人造成浓烈的危机感,现在女真骑兵甚至不敢停下,一停下马,就感到空荡荡的四周,似乎有个敌人逼近过来。

这种草木皆兵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夜间休息时都要提防,因为高丽王新训练的这批无相道兵,还真的在夜间连连袭杀,弄得女真人疲惫不堪,首度涌出放弃的打算。

之前言辞凿凿要灭了高丽的完颜斡赛,都不禁迟疑起来,当完颜娄室带着援军赶到时,更是迫不及待地问道:“兄长怎么说?”

完颜娄室脸色不太好看:“都勃极烈并不希望灭了高丽,就算高丽人再弱小,以我们的兵力也是根本吞不下的,只要索取了粮草和辎重就行……”

完颜斡赛惭愧地低下头:“是我冲动了,退兵吧,我回去自领族规惩戒!”

完颜娄室微微摇头:“不,这个时候不能退兵了,我一路上过来,高丽各地的城池已经坚壁清野,显然是要对抗到底,连半点粮食都不愿交出,既然他们如此顽强,我们就必须灭了高丽!”

“这个契丹的属国一亡,也是对其他部落的一个震慑,让他们远离契丹人,避免成为下一个高丽!”

完颜斡赛之前也做出了类似的考虑,却是沉声道:“可辽军将至,万一高丽王城也选择坚壁清野,抵抗到底,仓促之间,我们如何能确保下城呢?”

完颜娄室道:“进攻一国都城,哪有确保下城的道理?事到如今,高丽肯定是要拖延时间,让我们知难而退,但我们如果真的一无所获的退了,就肯定挡不住辽军……只有灭了高丽,才有一线生机!”

“你说得对!”

听了这番话语,完颜斡赛也立刻摒弃心中的挫败感,重新变得斗志昂扬起来。

不仅是他,当重新来到女真骑兵面前,鼓舞士气后,众人的精神都振作起来,正如昔日在白山黑水之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坚韧不屈。

终于,高丽王国的都城,开京到了。

不出意外的,城外的树木都被砍伐,民居都被拆除,摆出坚壁清野的姿态。

不过女真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们也不会制造任何攻城器械,每每下城,都是以最野蛮原始的办法攻克。

他们真正关注的,是守卫的精神面貌。

当发现城墙之上那些畏畏缩缩,连直视过来都不敢的高丽士兵,完颜娄室和完颜斡赛的嘴角扬了起来。

这样的守军士气,即便是王都,也绝对可以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而外面能够坚壁清野,这王都里面汇聚了多少王亲、权贵和佛门寺院,却是没有那个决心也不可能完全毁去的,一旦攻破这座厚重的城门,那城内巨大的财富将任由他们予取予夺。

“攻入城中,大掠三日!”

“噢!!噢!!噢!!”

……

“不要怕!他们绝对攻不进来!”

听到城外女真人已经抵达,气势汹汹围住王都,城内已是风声鹤唳,知道这个可怕的族群所过之处,烧杀掳掠,堪称寸草不生,但宫中的士气勉强还行,因为高丽王对着文武群臣,自信满满地保证着。

王太子也附和道:“只要撑到辽军抵达,这些贼子统统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眼见两位如此表态,虽然知道守城的士卒与女真强军不能比,但仗着城高池深,众臣倒是稍稍安下心来。

关键是之前全国募兵,一下子将各地的兵员给抽空了,遭遇惨败后的短时间内,也别想有什么像样的勤王大军抵达,事已至此,只能强撑到底。

“我高丽国祚绵长,不会就此终结!”

……

“还望女真天军,灭了鸡林公这个篡位弑君的伪王!”

女真临时驻扎的军营里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拜倒了众将领面前。

完颜斡赛是了解高丽历史的,知道鸡林公是当今高丽王夺位之前的名号,再结合篡位弑君的痛斥,已经明白了:“你是高丽献宗的人?”

献宗正是上一任高丽君王,一个献字就说明了经历,年少继位,国内动荡,外戚作乱,最后被那个时候被封为太叔的当今高丽王控制了大权,不得不交托王位,后来无故暴毙。

此时老者泣声着道出缘由:“我王禅位于这恶贼,本想保个平安之身,不料半年未过,就被毒杀,死前痛苦至极……”

他的眼中流露出不顾一切的深刻仇恨,叩首下去:“老奴期待这一日已经太久了,愿助女真军打开城门,剿杀伪王!”

完颜娄室和完颜斡赛并不轻信,询问了老者的人手和安排,冷静地选择了发起夺门之战的时间。

当日夜间,当一切真如老者所言,经过急促的厮杀声后,城门缓缓开启,两位大将这才如释重负,相视大笑:“天命在我女真,高丽国祚已终了!”

第869章 正式称王!

“驾!驾!”

一匹快马直奔燕京而来,到了城门前,翻身下马,匆忙地去行囊中翻找文书。

守门的士卒看着那扁平的五官,狭小的眼睛,就猜测是个外族之人,果不其然对方取出了“过所”,用生硬的汉话道:“我乃高丽使臣金仁存,求见……求见林义勇!”

“明日是封王大典,你们这些使臣到时候都能见到,去驿馆,各国都在里面……刘正、尤五,你们带这位使臣去!”

守卫看着他单人匹马,深秋的天气额头都是汗渍,整个人显得十分狼狈,觉得有些古怪,不敢大意,分出两人,领着这位高丽使臣往驿馆而去。

如今辽国、西夏、高丽、大理、高昌回鹘的使臣都已抵达,准时参加燕云的封王大典,甚至就连交趾都派遣臣子,穿越南方,抵达汴梁后,被一路领了过来。

唯独没参加的,就是南方的赵宋。

赵宋朝廷之前想要封王,定下正统名分,结果衣带诏事情一出,天下哗然,朝廷的态度也立刻转变,开始痛斥燕云上下都是乱臣贼子,简王是假的,衣带诏是假的,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如此行径,引得北方百姓新仇旧怨,纷纷怒骂弑母昏君,就连北方士族都参与到骂战之中。

毕竟衣带诏的真伪,也是经由各位大儒认可的,那确实是向太后所书,又有险些遇害的简王和宫内大太监蓝从熙为证。

如此完整的证据链,还被污蔑为乱臣贼子,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态度,谁都看不下去了。

骂着骂着,也没人在乎赵宋朝廷派不派遣使臣了,有种就派军北上攻打,看看乡军不打得宋军抱头鼠窜!

当高丽使臣金仁存被带着入城时,所见到的就是一片繁华与稳定。

繁华自不必说,中原之地本来就远远不是朝鲜半岛能比,但这片稳定,看得他眼眶大红,悲从中来。

领路的两名士兵愈发莫名其妙,带到驿馆后,特意说明了情况。

驿馆的官吏顿时警惕起来:“高丽使臣不是早已到了么?向都督府禀告,查清楚此人的身份,看看是不是谍细!封王大典绝不容许贼人扰乱!”

不过很快,众人发现这是误会一场。

因为早早就抵达的高丽使臣崔崇用,确实认得金仁存,并且证明这位乃是高丽王的重臣亲信。

从过所上的驿站签印也能看出,金仁存是自高丽经水路抵达山东莱州,然后从莱州一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而来,确实没有问题。

调查清楚后,前后两位高丽使臣才得以见面,崔崇用将之迎入了屋内:“你来得如此匆忙,国内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了么?”

金仁存泪水狂涌而出:“开京被女直贼军攻破,王上遇害,王太子不知所踪,我高丽……亡了啊!!”

崔崇用如遭雷噬,眼睛不可思议地瞪大:“你……你说什么!”

金仁存也不愿意相信,可事实如此,谁也没想到女真会那般勇猛,先轻而易举地突破定州城墙,然后几乎是一战尽灭十万高丽大军,最终逼近王都,在前朝旧人里应外合之下,攻入城中,杀入王宫。

高丽王当场被抓住,被献宗老仆杀死,以报旧主之仇,王太子见势不妙逃亡,但在战乱之中也不知所踪,生死未卜……

一个国家的都城被破,国王身死,太子失踪,这就是亡国了。

崔崇用反复确定后,目眦欲裂,嘴中都咬出血来:“大辽不管么?”

金仁存道:“辽军先锋抵达东京辽阳府后,直奔定州边境而来,与女直另一支军队也有交锋,竟也被击败,得知我高丽被亡国,亦是震惊不已。”

“如今那女直人的酋长完颜阿骨,遣人与辽帝谈判,有意将全族迁入我高丽国内,据说大辽高层也有纷争,各执所见……”

崔崇用立刻吼道:“万万不可啊!女直狼子野心,分明是想要以退为进,借我高丽壮大后,再反扑大辽,辽帝陛下英明神武,万万不能答应啊!”

金仁存想到来时听到的种种消息,脸色沉了沉,又开口道:“我们不能将复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大辽身上,其他各国都要求援!”

亡国不代表高丽就彻底结束了,恰恰相反,这是另一段抗争的开始。

比如著名的吐谷浑,亡国了又复国,复国了又亡国,亡了再复,复了再亡,折腾了许久才被彻底吞并。

相比起来,此次高丽的败亡是由于主力丧失,国都沦陷,但各地的力量依旧保证完整,所以这位臣子千里迢迢来到中原,一心想要复国。

想到在莱州看到的水师,是那么地强大,听说沧州还有另一批水师,金仁存露出期盼:“听闻燕云林义勇厌恶女直贼人,此前就驱逐其使臣,和大辽同进退,此番能否出水师,助我高丽复国?”

崔崇用抿了抿嘴唇,高丽和燕云是第一次建交,让对方帮忙对抗女真,未免显得异想天开,但他也清楚,此时他们这些在国外的臣子,即便卑躬屈膝,也必须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

至不济也要让那位对女真的印象更差,所以崔崇用颔首道:“好!等到明日称王大典后,我们去觐见燕王殿下,以大燕的力量,一旦出兵,女直人就再也不能嚣张了!”

金仁存想到高丽王国的败亡,而占据这片广袤土地的强大王朝正在崛起,喃喃低语:“大燕么……”

燕王的称呼已经定下,新朝的国号,基本定为“燕”了。

一朝国号,不是乱来的,大致由几种方式确定。

第一种就是地名,比如秦朝是由于它的始祖住在秦地而得名;汉朝是因刘邦被封为汉王,拥巴蜀汉中一带地区而来;宋朝则是赵匡胤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认为此地乃龙兴之地,改国号为宋。

第二种则是爵名,比如晋朝司马氏受封河内温县,因温县本是晋地,所以建号为晋;隋朝杨坚称帝前,承袭了其父隋国公的封爵;唐朝自不必说,唐国公李渊……

不过从后世看,许多朝代尤其是割据政权的国号,又多取自先秦时期的北方诸侯国名,北方诸侯国名特别受青睐,比如周、秦、魏、晋、唐(为晋的别号)、燕、赵、齐等等。

至于南方的楚、吴、越等,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很是煊赫,但在受欢迎程度上,明显不如北方诸侯国名。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华夏,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楚、吴、越不过是南蛮政权。

故而北方诸侯国名,可寓示着华夏文明正朔,而南方诸侯国名,总有种偏安一隅的感觉,即便是江南人也都这般认为。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起初称吴王,后来正式称帝时,又改为“明”,就是因为作为大统一王朝的国号,“吴”太不合适了。

综上所述,国号不是随便想一个名字,就可以取的,很多事情都是深入人心,更改不得。

对于李彦来说,他的根据地是燕云,本就是燕国故土,而有宋一朝,又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燕云,他以燕为号,不仅稳固了自己的基本盘,也让天下人心更加归附新朝。

国号既为燕,都城自然定在燕京。

这并不是网络鼓吹的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是国都在此,对于国家的战略格局相当重要。

后世史学界有一种观念,明成祖朱棣最关键的一个贡献,就是将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

当然朱棣有他自己本身的考虑,因为燕京是他的大本营,登基后的统治,与南方乡绅地主阶级也一直不对付,才有了坚定的迁都想法,但这个决定,也确实改变了明朝接下来的统治格局,避免了北方被异族随意蹂躏的祸患。

李彦的目的同样在于此,他心里对于新朝的版图是有规划的,在这个规划下才有了燕云为新都,比起接下来设为直辖府的大名和汴梁都要合适。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