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22章

作者:兴霸天

这奇兽看到李彦,先是下意识地想要挣扎,然后感受到了身后的气息,吓得蜷缩成一团,伏倒在地上:“拜见地母娘娘!请娘娘恕罪!恕罪!”

李彦倒是知道,九天玄女又被尊称为地母娘娘,看来这些兽类更喜欢这般称呼,只是见这梦貘吓得鼻子都盘在一起,不禁啼笑皆非……

本来还以为九天玄女不在意之前的假玄女呢,果然还是计较的,只是既然梦貘这么怕她,为什么又敢扮成玄女的模样?

九天玄女脸上并无喜怒,淡然地道:“这梦貘小兽,天赋颇佳,既入星君梦境,便是有缘,不得再顽劣成性了!”

说罢,她微微颔首,座下云雾涌起,向着天穹飘去,带着青衣女童,很快消失无踪。

“送玄女娘娘!”

李彦立于龙墀,行礼送别,梦貘也赶忙盘着鼻子叩首:“送地母娘娘!”

等到抬起头来,发现九天玄女已经离去,梦貘顿时松了口气,下意识想要逃跑,但刚刚化作雾气散去,又重新现出身形来,小心翼翼地看着李彦,“莫”的叫唤了一声:“你要我不?”

【你际遇了九天玄女,受到了九天玄女的关注,获得天书(天)、天书(地),气数提升。】

李彦先是查看了【黄粱一梦】的提示,想到大唐世界也是有人给自己送书的,现在档次似乎更高了些,将两卷天书收入袖中,再看向这头玄女指定的奇兽:“既然娘娘都称你天赋颇佳,我为何不要?”

梦貘先是十分骄傲,又觉得失落,委屈巴巴地道:“娘娘的话我不敢不听,主人在上,请受小兽一拜!”

它圆滚滚的身子伏了下去,叩了几下首,礼仪和人类极为相似,然后唉声叹气:“为什么主人梦境的气味那么好闻,我顺着味道就来了,本以为离得最近,抢先一步,结果要为奴为婢了……”

李彦闻言眉头微扬,已经意识到【黄粱一梦】在这些梦境生物的感官里,恐怕是一块诱人的香饽饽,才会将好的坏的都引诱过来:“这么说来,你后面还跟了许多同类?”

梦貘点头:“主人再这样做梦下去,肯定有很多,不知道我说地母娘娘是我的靠山,能不能吓住它们……恐怕是吓不住的,见到如此美味的梦境,哪里还忍得住,肯定都汹涌扑至,到时候可苦了我了!”

它说着,长鼻子摆来摆去的,眼睛眯了起来:“主人先给小兽饱餐一顿吧,亲兵还要发军饷呢!”

“为奴为婢还知道要军饷……也是,你们食梦为生,对于人情世故是十分清楚的。”

李彦失笑后,摆了摆手:“给你吃梦是不行的,那样会对我的气数造成损伤,跟着我自然有你的好处,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至于你到底能帮上什么忙,我还要视情况而定,先给你起个名字,也好称呼!”

他开始负责任地思考起来:“我有一匹好马,叫它狮子骢,有一匹神鹰,叫它鹰儿……”

梦貘怔住:“这叫取名么?”

李彦立刻道:“我还有一头猞猁,叫它小黑……”

梦貘瞪大眼睛:“那还不如叫猞猁呢……”

李彦看了看它黑白相间的身子,起了个十分恰当的名字:“就叫你熊猫吧!”

梦貘耷拉下鼻子:“我既不是熊,又不是猫……我想要换一个好听的名字……”

李彦道:“那叫你梦儿?小貘?”

梦貘顿时拜倒下去,泣声道:“熊猫拜见主人!”

李彦道:“你是只能在梦中出现么?能在现实世界里现身么?”

梦貘道:“小兽的法力修为不够,是难以在尘世现身的,但小兽可以感知到主人所指的目标,进入别人的梦境……”

“这就很厉害了!”

李彦微微点头,将它圆滚滚的身子抱起,试了试手感,有种独占后世国宝的愉悦感:“不错!不错!”

“我是灵兽,不是拿来摸的……”

梦貘却发现自己更像是尘世里面被宠爱的狸奴,顿时觉得受到了轻视,握紧虎爪,默默发誓,一定要让这位知道,能得地母娘娘夸赞的,是何等厉害的梦貘。

李彦继小黑之后,又有了新的撸毛物,玩了半晌,心情舒泰,不再停留:“今夜梦醒了,你回去吧!”

梦貘看了看龙墀,隐隐觉得有地母娘娘的气息,却是舍不得离去了:“小兽就在这里等主人回来,主人慢走,一定要常常做梦哦!”

李彦点了点头,往后倒去。

现实的床榻上,他的身子轻轻一震,睁开了眼睛,双目熠熠生辉。

身边的李清照睡眠较浅,听得动静,略微迷糊地揉了揉眼睛,然后就看到一直躺在床榻上的夫郎,从袖中取出两卷书册来。

第844章 乡军南下,正式造反!

“动天时,转地利,破人和!”

“不愧是天书,不走寻常路。”

岁安书院里,李彦给二期和三期上完课,回到书房内,自己也开始学习起来。

他虽然只有两本天书,但天卷有对应的总纲,也大概知道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常人有言,兵法之道,“顺天时,占地利,聚人和”,天书所载,兵法之道,却是“动天时,转地利,破人和”。

也难怪宋江得了天书,和吴用研习后,此后梁山攻城掠地,几乎无往不利,这还是原著里几次强调,宋江没有好好遵守书中所言的情况下。

李彦沉浸在书中,正看得十分投入,耳朵一动,开口道:“武松,进来吧!”

武松不好意思地走了进来:“打扰总教头了!”

李彦道:“无妨,找我有事么?”

武松低声道:“我想问问‘佐命’前辈什么时候来,我想跟他学武……”

李彦道:“‘佐命’前辈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但他既然让你来乡军,就是将你交托给我,先行历练一二,依你之见,‘佐命’前辈能做下那么多事情,是仅靠天下无双的武力么?”

武松挠了挠头:“我知道‘佐命’前辈肯定不止武艺好,但我最喜练武,也盼着练成一身好本事,做下轰轰烈烈的大事!”

李彦失笑:“倒是实诚!你确实是一等一的好料子,然凡事要循序渐进,不妨先跟着卢统领和花统领练一练,后面也好学‘佐命’前辈的本事。”

武松知道好歹,重重抱拳:“多谢总教头栽培!”

李彦低下头去,武松却依旧没有离开,特别不好意思地道:“总教头,我能将兄长接过来么?这外面兵荒马乱的,我终究放心不下……”

李彦道:“当然可以,乡兵本来都是带家属的,令兄现在何处?”

想到那勤勤恳恳的武大郎,肯定还没有找如今差不多才十岁的潘金莲,以后娶个踏实本分的妻子,安安稳稳的度过后半辈子,也是不错。

武松喜道:“多谢总教头,兄长和商丘行会的章裕会首在一起,如今应该还在应天府之中。”

李彦颔首:“我与商丘行会的章会首相熟,他是个办事稳妥的人,既然令兄与他们在一起,位置也好寻……”

正说着呢,外面就有人进来通报:“总教头,有商丘行会的人前来拜会,自称是故友章裕。”

李彦眉头微扬,武松奇道:“章会首怎的来燕云了,我与他们分别时,正商议着南下福建路啊!不好!我要去问问他兄长如何了!”

眼见武松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李彦却知道,以章裕的为人,既然敢来燕云,肯定是将武大郎照顾好的。

果不其然,等到他走了出去,武松正抱着武大郎发出开心的笑声,而章裕也略带拘谨地上前行礼:“见过林义勇!”

李彦微笑:“章管事这般生分了……听武二郎之言,应该称呼章会首了,恭喜恭喜!”

章裕心头大喜,当然这位念着昔日情分,他不能也跟着得寸进尺,依旧恭敬地道:“多亏了总教头,分享厚将行会的收益,我才能在管事中脱颖而出……”

李彦摆摆手:“不必客气,进来坐吧!”

等到奉上茶水,章裕润了润喉咙,李彦问道:“听武二郎说,你们本来准备南下福建,为何又北上来燕云了?”

章裕苦声道:“南方回不去了,荆湖都被贼人占了!”

李彦有些诧异:“荆湖被那襄阳郭康所占么?”

荆湖是南方的战略中心,依靠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向东趋江南,向西溯巴蜀,北上汉江可入中原腹地,南下更可凭籍湘江、灵渠和漓水,至桂州。

这片地区如果被占下,那可了不得,如果再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那赵佶怕是要吓得尿床……

章裕显然得了许多消息:“应该不是郭康,听说不服王化的洞蛮,都乖乖听命于反贼,郭康没有那份能耐,但那反贼十分神秘,却也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李彦的目光微动。

荆州早在秦时,就已经是中国之地,但这片地带的山区,住着许多溪洞夷族,千年来叛了降、降了叛,经常与汉人交恶,双方两看两生厌,宋朝内部同样如此,溪洞夷族叛乱了不知多少次了,所以章裕这出身福建的人,干脆称其为洞蛮。

在这样的关系下,溪洞夷族居然听从反贼的命令,就有点像如今横山地区的横山羌,愿意追随“佐命”一般,实在有几分不可思议。

而能办到这点,“佐命”靠的是传播真武圣君的信仰,并且展现神迹,那么荆湖一带的反贼,又用了怎样的手段?

李彦心中有了推测,继续问道:“西军呢?”

这个问题顺理成章,现在能诛灭这种反贼的,就剩下西军了。

而章裕之前就在应天府外,全程关注了城外西军大营里面,至今想来仍然觉得荒谬不堪的事情,这也是决然北上的原因。

在他看来,如果西军不出事,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现在西军这般一闹,自己匆匆到此已经是锦上添花,再等下去,怕是连花都没得添……

所以章裕定了定神,赶忙将自己所知道的和盘托出:“西军换上关胜与呼延灼两位将领为统军后,依旧难以南下,却是开始全力打造水师,以扬州为首的各地船坞也全数动员起来,再严格训练水军……”

李彦轻轻摇头:“现在训练,恐怕已是晚了,江南之地将要陷入战乱之中!”

章裕鼓足勇气:“若不是官家迁都南逃,也不会有此等大祸,如今全靠总教头安定北方,百姓才能安居啊!”

李彦看了看他,虽然直白了些,终究是投效:“章会首谬赞了,若贵行有需要,可以寻柴司长和蒋主簿!”

章裕吃了颗定心丸,起身拱手一礼:“多谢总教头!”

章裕很快离开,武松也带着武大郎去安顿,李彦回到书房,将地图展开,朝着荆湖的位置钉上一颗钉子,再打量起来。

高托山,原著旧版的四大寇之一,目前占据河东,但由于之前西军返回,所率军队被狠狠击溃,近来已是退居起事的州县,舔舐伤口,可以说元气大伤;

张仙,原著旧版的四大寇之一,已经结束了;

田虎,原著四大寇之一,已经结束了;

关中武胡,刚刚传来消息,被晁盖领三千贼匪击败了号称两万的军队,显然也开始走下坡路,以如今关中的格局,晁盖又有岁安商会背后的扶持,成功占据不在话下;

剩下的三个济南府孙列、川蜀杨天王、襄阳郭康,都是原剧情里没有出现过,可以说时势造就的人物。

但李彦了解过他们起事的具体细节后,就基本确定,这三人难成大气候,在龙蛇起陆的大争之世里面,充其量就是小蛇级别,纯属陪衬。

刚刚章裕有言,郭康不是能收服溪洞夷族的,也是出于类似的判断。

所以李彦在荆湖的位置,钉上了一枚新的钉子,并且在上面写下了两个名字,“明尊教”与“方腊”。

明尊教是造反专业户,按理来说早就该动手了,之所以迟迟不见动静,是因为他们倒霉,就在辽国入侵前不久,不仅没了智慧主教和大力主教,各地的据点也暴露,若不是大宋各路的厢军实在有些废物,完全能一网打尽。

当然,就算各地自有民情,没有消灭掉多少明尊教贼子,他们的据点也被迫废弃,可谓伤了元气,所以才会隐忍到现在。

同样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此次举事的首领,也是懂得战略方针的,知道造反这种事情,让别人为王先驱,自己则积蓄力量,静候最佳时机出手。

这个人自然是方腊!

“如果在荆湖收服溪洞夷族的,真的是依仗明尊教的方腊,那各地造反的势力,也差不多粉墨登场了……”

按照原剧情,还少一个淮西王庆,但毕竟相隔了十几年,王庆或许此时就确实不具备造反的条件,并不是一定要一个不缺。

何况造反这种事情,早了不行,太迟也不行,现在王庆不见踪影,哪怕后面登场,都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李彦将地图分了分,将其他都抛开,最后只剩下三方势力。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