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14章

作者:兴霸天

“喝——!”“喝——!”

钩镰营士兵手中的动作十分整齐,挪上攒下,钩东拨西,当先四拨,直接荡开对方门户,专攻下盘,让其狠狠栽倒在地。

同时自己的脚下也有变化,六步一转,九步一变,手中再是三钩,专门找准敌人身上七个要害,在彻底结束对方性命的同时,自己也与后排的同伴交换了位置,可谓攻守兼备。

“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

徐宁正是钩镰营的指挥使,眼见自己训练的成果,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早在北上燕云的时候,他就开始担任乡兵团的教官,传授钩镰枪法,后来又经过总教头的点拨,进一步改良普及,如今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有所成就。

如今黑夜之中,其实已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依旧杀得对方惨叫连连,到了白天肯定更加强横。

实际上,钩镰营用作先锋,肩负的任务并非杀伤,真正致命的是对阵形的破坏。

当这股力量呈现箭头,缓慢而稳定地戳进敌方阵营里,别说田虎麾下本就不是久经训练的强军,就算是真正的强军,恐怕都要焦头烂额。

而真正的杀招,还紧随其后。

“刀斧营——出击!”

如果说整齐划一的钩镰枪法,是乡军训练成果的体现,那么接下来展示的,就是拥有根据地后的硬实力。

比如刀斧营里那一柄柄雪亮的大斧和大刀,还有个个全副武装的甲胄。

曾几何时,乡兵的甲胄是从辽人身上扒的,有的穿就行,兵器是乡里邻里自制的,有的使就好,满是廉价。

现在有了燕云,这曾经的辽国南京道,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有大量的匠人与工坊,足以源源不断生产军械物资。

不过由于对燕云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兵器原料方面本来有困难,但岁安商会初步成立,交由柴进打理后,别说大宋内部的商人,就连辽国商贾都开始跟燕云做生意,一如以前的互市。

偶尔也有人奇怪,总教头并没有苛责燕云百姓,在不搜刮地方的情况下,即便岁安商会也可以赚取到一定的钱财,但巨大的本金从哪里来?

可很快也没人多问,因为一切运转得井井有条,各方原料购买进来,化作武器装备,不断提升乡军的战斗力。

现在就是验证成果的时刻,凌厉的斧风一起一落,再起再落。

“呼——!”“呼——!”

田虎军中也有穿甲胄的,也有举着盾牌的,但无论他们怎样防守,都无法抵挡那沉重的大斧挥砍下来的猛力一击。

大部分是砍翻在地,凄厉惨嚎,有的甚至直接劈开头颅,红的白的飞溅出来,哪怕晚上看不清楚,但那腥臭的鲜血淋在脸上的恐惧,反倒被狠狠放大。

“啊——!!”

当百柄大斧同时挥下来的时候,阻挡在前方的士卒几乎是粉碎,任何抵抗都是徒劳,迎接的他们唯有尖叫与死亡。

大斧纵劈,长刀横扫,乡军行进过的地方,只留下一片血光。

田虎军的先锋十分干脆地崩溃了,然后一路蔓延,波及全军。

“已经结束了!”

“终究不是正规军队,承受压力的韧性完全不够……”

李彦从高空俯瞰,看着自己麾下的精兵悍将,如同春蚕啃食桑叶般,先是有节奏地侵蚀着田虎军的阵线,然后将阵线扯散后,干脆就分别咬住自己的那一块,飞速地啃食进去。

中后方的士兵起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到先锋的士兵如同割麦子般成片成片倒下,中阵四散奔逃,然后被乡军包抄住,就骇然地看到自己人反冲了过来。

到了这一步,大败就再也不可挽回。

“不好!走!走!”

而率先见势不妙,后退逃跑的,是刚刚还自称河北王的田虎。

他之前的口号那么响亮,也气势汹汹地冲上前去,结果一个乡兵没砍到,就在亲卫的拼力厮杀,对着自己人举起屠刀的猛攻下,成功退到了后方。

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唯有脸色死灰地看着乡军迈着恒定的步伐,扫荡着自己的三万大军。

“天下怎会有这么可怕的军队?”

田虎原本以为,自己哪怕谈不上万夫不当之勇,但骁勇善战,以一敌百,足以冲锋陷阵,结果直接被打懵了。

面对这血淋淋的场面,他才意识到自己那点武勇,在如巍峨山峦横压过来的军阵面前,就是个笑话,只有被彻底碾压的份。

“这样的军势,即便是‘佐命’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横冲直撞吧?怪不得他要选林冲……”

田虎口中喃喃低语,如果说之前是嫉妒,此刻就是失落:“跟林冲争河北,我是绝对争不过了……逃吧,逃得越远越好,只要避开乡军,与孙安军会和,我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河北王不要了,晋王的荣誉还是不愿意放弃,尝过统兵数万,肆虐地方的滋味后,让他回去打猎,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

“乔道长,救本王啊!”

当田虎近乎屁滚尿流地回到面前,乔道清看都不看,只是抬头与半空中的李彦对峙:“‘佐命’,你赢了!”

李彦道:“经此一败,原本或许还能成蛟龙的田虎,顶多是一条流窜地方的蛇罢了,不过我并不希望他祸害地方,道长若愿意将灵龟交出,破了气数,现在田虎就可以步张仙的后尘,连蛇都没得做……”

乔道清拂袖道:“虽是此人不信贫道之能,才有此惨败,但贫道也不会做卖主之事!”

李彦心想原著里面也不知是哪个投降梁山的,正要说服,目光朝西边看了看,话锋一转:“既如此,道长请便!”

乔道清深深凝视了一眼,竖掌行礼:“告辞!”

说罢,身形化作一缕烟气,消散开来,鸿飞冥冥。

田虎眼睁睁看着己方最强的法师消失在了面前,险些晕厥过去,但依旧不放弃,掉头就跑。

“‘佐命’……‘佐命’千万不要来抓我啊!”

终究是气数未尽,正在这时,马蹄声从西边响起,一支骑兵居然在夜色中埋头冲了过来。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索超见了立刻开始招降,田虎军队也真的成片成片拜倒下去。

“大王莫慌,孙安来也!”

而飞奔进阵中的骑兵,正是田虎麾下头号猛将孙安。

田虎大喜过望,但看着孙安同样是浑身浴血,身后的骑兵更是七零八落,并不成阵势,面色又是惨变:“怎么回事?”

孙安低声道:“真定府得而复失,西军突然出现在河北,打了我们一个猝不及防,不愧是朝廷的最强军队!”

田虎身躯晃了晃,也不知是悲是喜。

悲的自然是孙安军一败,自己卷土重来的资本都没有了,喜的则是西军的强势加入,给了自己一线生机。

他仰首对着天空狂呼起来:“‘佐命’,你听到了么?朝廷大军来了,你对我赶尽杀绝,西军又趁机对乡军不利,最后是让大宋朝廷渔翁得利……”

吼出这句话时,田虎是自信满满的,因为他相信,无论是林冲,还是“佐命”,都是要对付朝廷,不会在这个时候,做出令仇者快的事情!

然而天空中没有传来半点回应,倒是不远处的大名府城头,有老者的声音传下:“谁说西军能在河北对乡军不利,朝廷的军队之间,岂能自相残杀?”

田虎怔住,掉头看向城头,喊出的声音里,透出彻底的绝望:“蔡京?”

第835章 蔡京:一定要好好发挥赵佶的助敌作用!一人可当百万师啊!

黑夜之下。

折可适和种师道策马飞奔,身后跟着西军的精锐铁骑。

折可适这个名字,不太了解北宋将领的人,或许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提起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就是大名鼎鼎了。

佘老太君并不姓佘,她其实是折家军人,也是折可适的先辈,从五代起,折家就已是武将辈出的世家,后来驻守西北边境,直至北宋末年,功绩显赫,而折可适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代表。

北宋诗人张舜民在《挽折经略》里曾写道:“藿食野人何不寐,只忧御敌失长城”,这里的长城不是建筑,恰恰是折可适这个人,而其墓志铭里的一句话,更能描述出这位大将的厉害:“四十余年,无一日不在兵间,每战必克,屡立奇功,恩威并行,诸将无复居其右”。

如今的折可适已经五十多岁,两鬓已经发白,依旧眼神专注,威风凛凛。

相比起来,与他并肩而骑的种师道名声更大。

水浒传原著里面,鲁智深常挂在嘴边的“老种经略相公”,就是种师道,实际上现在他应该叫种师极,历史上后来被宋徽宗赐名。

此人同样是将门之后,从祖父种世衡开始,种家便累世从军,抵御西夏,成就了闻名一时的“种家将”,单以功绩和对大宋的贡献而言,比起戏曲里面大放光彩的杨家将要强很多。

而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种师道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然后京师解围,他立刻被解除兵权,不久后病死,死后次年,京师失守。

不过有宋徽宗宋钦宗这对极品父子在,汴京怎么都会被送掉,种师道即便活着,说不定都要被气死,甚至遭受生不如死的侮辱,还是病逝了好。

此时种师道同样精神奕奕,目光闪动,思考着之前接到的密诏,等中途稍作休息时,开口低声道:“强夺大名府,扣押蔡待制,此法定会尽丧河北民心,让烽烟处处,绝不可行!”

折可适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同样干脆了当,没有半分迟疑:“何相不知兵,更不知体恤西军,我等只有拒不执行了!”

两位老将军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默契和忧虑。

西军确实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但首先他们也是人,是人就要休息,而这数年来,西军几乎一直处于战事之中,先是跟西夏打,后来辽国也来横插一手,险些腹背迎敌,三国混战,将局面搅得一团糟。

再加上后勤补给时有时无,若不是堡寨的特色之一就是自给自足的屯田,全靠后方运输的话,朝廷迁都的那一段时间,西军肯定就大败了。

如今好不容易西境的战事结束,西夏彻底退兵,连横山地区都放弃了,但他们同样没有占下那片地区,反倒是当地的羌民突然团结在了一起,神神叨叨的,攻下不少堡寨。

这就够倒霉的了,结果之前的金牌诏令,险些让西军啸营。

官家下令,西军被调派去南方,剿灭逆贼,拱卫京师。

这个调令的关键,还不是又要打仗了,而是要去南方。

当年狄青领军去打侬智高,战场上直接被敌人杀害的其实很少,十几万士卒葬身广西,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多是病殁。

相比起京营禁军和北军,最害怕南方环境的,肯定要属西军,因为里面有着大量的蕃将和蕃兵,就连折可适都是党项人。

让他们在苦寒的黄土高地上吃沙子,反倒能受得住,将他们调入潮湿炎热的南方镇守,这不是要命么?

等到折可适和种师道好不容易安抚住西军众将,宰相何执中的书信又传来,让西军除去河北的贼子,还要一并缉拿与贼人勾结的官员。

虽然没有直接说,但其中诸多意思,也算是明确暗示了,大名府知府蔡京,正是与贼人勾结的官员之一,大名府如今已是听宣不听调,必要时武力夺取大名府,将蔡京押解回京。

折可适和种师道起初觉得,何执中怕是疯了。

且不说蔡京是封疆大吏,知大名府,北京镇守,署理河北防务,就说此人在抵抗辽军南下时所作的贡献,就是青史留名的,如果大名府沦陷,那北方就完了,被辽军的铁骑肆意蹂躏。

现在辽人退了,要对蔡京下手,不吝于之前以莫须有的罪名,要处决高俅,何执中身为宰相,岂能一错再错,简直是乱臣贼子,蛊惑圣心!

但两人都是老将,又是武将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并非不通官场的鲁莽武夫,再仔细琢磨琢磨,心里隐隐明白,经历过高俅一事后,何执中就算再糊涂,也不会做这种授人以柄的事情。

可如果不是何执中的意思,能让一介宰相背黑锅的,就只有……

所以商量之后,他们只当成何执中的意思,然后拒不执行。

这件事定下后,折可适又道:“至大名府,剿灭田虎的贼军后,我等可与收服燕云的乡军联络。”

种师道微微摇头,并不看好:“这乡军的情况我们已经查明,从建立到成军,都是由民间支持,并无朝廷的粮草供给,也无朝廷的封赏恩赐……”

折可适接着道:“唯一直接对其有恩的高俅,还被拿了入狱是么?”

说着,他叹了口气:“可我们如今已是别无他法了,西军空有最强之名,刚刚收拾区区贼寇,竟有几分力不从心之感,军心动摇,士气已丧啊!”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