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76章

作者:兴霸天

不能一味施恩,赏罚永远要分明,政策才能实施的下去。

在这样的政策思路下,当李彦率领乡军正式入主涿州城,迎来的是一片欢呼。

当街上一个个面有菜色,甚至骨瘦如柴的百姓以激动热烈的目光看过来时,众将顿时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光复者,而非入侵者。

“民心可用……我们真的能光复燕云了!”

“一百七十多年!一百七十多年啊!”

每个人都难掩激动与狂喜,事实上当年宋太宗也打到过燕京城下,然后在高粱河惨败,驴车一骑绝尘逃跑,如果按照深入程度,其实是比起现在更进一步的。

但就算不懂兵的文人,也知道相比起赵光义仓促为之的北伐,此次乡军先在白沟界河堂堂正正地大败辽军,然后又在燕云汉民百姓的帮助下,成功拿下涿州,这样步步逼近的稳健进军,有更大的希望,能在时隔一百七十年后,将这片本该属于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重新夺回!

作为李彦来说,感慨只会更深。

因为在场的唯有他一个人知道,历史上这片区域,真正被中原王朝光复的时间,要等到明朝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

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的913年开始,到明朝洪武元年,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区域,被异族整整统治了455年,历经辽、金、蒙古三个政权,最终才重新回归汉人手中,可谓历经了波折。

现在他却正式来到了这片土地的一座重城之内,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如果我乡军都不能拿下燕云,那恐怕后来者也不会有什么希望了!”

虽然不知原本的历史是怎样的发展,全军上下的士气依旧出奇地高昂,尤其是高俅。

“我一个靠蹴鞠上位的弄臣,不仅是百姓爱戴的青天,还要成为与国大功,名垂青史的臣子,今晚怕是怎么也睡不着了……”

当住进涿州成的衙门后宅时,他对堂弟高廉,就是这般说的。

高廉也激动啊:“那名留史册的,能有小弟我的一笔功劳么?”

高俅哈哈大笑:“都有!都有!这等大功,每一位将领都少不了,我皇城司以后有光复燕云之功,本提举倒要看看,以后哪个文臣敢在我面前说三道四!”

高廉闻言一怔,顿时皱了皱眉头:“兄长,以你的功绩,又得陛下信任,回去后何必还在皇城司屈就呢,理应堂堂正正当高官啊!”

高俅其实还挺喜欢现在皇城司的氛围,但听得提醒也一拍额头:“是极是极,我不该总是局限于皇城司……你不知道,官家曾经对我说,我将来成为太尉,也未尝不可,还是官家圣明啊,早早预见到了光复燕云!”

高廉笑道:“那时属下在家中,也该称兄长为高太尉了!”

高俅爽得一激灵:“哎呦哎呦,当不起,现在还当不起呐!”

“这高俅居然真的能领着一群乡兵,打下了涿州,如果我们来得迟了,他是不是真的能有光复之功?”

一队快马远远看向涿州城,有些畏惧,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震惊,毕竟就算是没了根的内侍,也知道光复燕云是何等荣耀。

手持金牌的内侍眼中闪过浓浓的嫉恨,冷冷地吐出一句话:“有官家在,有我们在,他就休想为了一己的声名,胡作非为……走!入城传旨!”

众人拍马入城,相比起之前的张狂,却小心了许多,只有在遇到检查时取出金牌,并没有一路招摇。

战场之上,刀剑无言,即便代表着皇权,他们也是没有勇气逼近燕云之地的,毕竟官家都逃去金陵,却还是避不过被辽帝威逼的局面。

所以原本的计划是通知到了蔡京,让蔡京再把高俅召回来,没想到蔡京两眼一闭,眼看着只剩下一口气,无奈之下,不得不亲自来到涿州。

直至到了衙门前,确定了这座辽国重城真的彻底落入大宋的掌控中,他们才顿时变得趾高气昂起来,一路高呼:“官家有旨!官家有旨!”

众将不少厮杀了大半夜,都累得休息了,但还有不少没有睡的,都被惊动,出来查看情况。

确定了对方是持金牌过来传旨的内侍省宦官,朱武和吴用目光闪烁,卢俊义和索超神情微变,其他的诸如史文恭、栾廷玉等人则不安起来。

“来了!”

李彦是最平静的一位。

他之前就觉得后方太过安静,安静的不像是赵佶主持的大宋朝廷,现在这金牌一传旨,马上就熟悉起来了。

不愧是你!

果不其然,看着迎出来的高俅,为首内侍举起金牌,再将手谕取出,淡淡地道:“小的梁师成,见过高提举,请高提举接旨!”

高俅展开,一眼就看出是赵佶的字体,他为了讨好官家还苦练过的,要知道圣旨都不是官家亲自写的,这回却是亲笔,可见重要性。

然后他迅速看了一遍,眨了眨眼睛,有些不相信,再细细看了后,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看错,只觉得五雷轰顶,呻吟道:“进内宅!先进内宅!”

在乡军众将领的注目下,高俅将这群内侍带入了内宅,态度很不友善,毕竟自从他诛杀了阉党,和宫内的这些太监就是势同水火了。

按理来说,倘若杨戬、蓝从熙、贾详等大太监还在,轮不到梁师成担任如今这个传讯的信使,但梁师成自然不会有半分感激,反倒是深为痛恨高俅,更不希望对方立得如此大功,也故意催促道:“高提举还不快快接旨谢恩,然后退兵回大名府,配合朝廷与大辽的和谈国策?”

看着金牌,再不死心地看了一遍手谕,高俅的五官扭曲起来:“陛下在京师,并不知道前线战报,才会如此……我要速速禀告陛下……”

梁师成欣赏着对方的表情,淡然道:“那就不是高提举应该操心的事情了,接下旨意,按照官家的圣谕办就是了!”

高俅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咬牙切齿地道:“焦挺!把这群信使带下去安顿!”

其他内侍都露出愤怒不安之色,唯独梁师成露出一丝阴恻恻的笑意,尖细着嗓子道:“我们也确实累了,那就不打扰高提举退兵了!”

眼见传金牌的内侍离开,高俅再看向高廉,急切地道:“你速速回京,向官家禀明如今的战局,一定要将我军势如破竹,敌军节节败退的情况说清楚!”

高廉面色剧变:“兄长,你难道准备抗旨?”

高俅张了张嘴:“我……我也不知道……但退兵是万万不能退的!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何况就算是要与辽和谈,拿下了燕云之地,就是堵住了辽帝回国的退路,怎么也不该现在退兵啊!”

高廉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头道:“好!我立刻回京……去金陵!”

目送高廉离去,高俅站在原地半晌,才向着前院走去。

一路上脚步蹒跚,双目失神,脑子仿佛被劈成两半。

一半是官家的赏识和太尉的高位……

一半是燕云的光复和国家的大局……

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众人身前的,只是迎着那一双双忐忑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最终挤出一抹笑容来:“陛下有言,望大军旗开得胜,光复燕云!”

李彦深深凝视了高俅一眼,身后传来众将如释重负的欢呼声。

第787章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但这次绝不让英雄含冤惨死!

“总教头!”

一场插曲过去,众将领各回自己的房内休息,朱武和吴用交换了一个眼神,则来到李彦面前。

以这两人的玲珑心思,自然看出那金牌传来的圣旨,绝不似高俅所言的盼望大军旗开得胜,当李彦带着他们来到屋内后,朱武更是直接道:“恐怕那位远在金陵的大宋官家,所下达的命令与高提点所言恰恰相反……”

吴用叹了口气:“如果我等猜测无误,那对于乡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啊!”

诚然,朝廷对于乡军根本没有支持,从组建到后勤到战斗,都是这位总教头领着大伙儿干的,但哪怕就是挂一个朝廷的名,这个名在现阶段也至关重要。

别的不说,燕云的汉民百姓,相信的可是有大宋朝廷支持的乡军,如果知道大宋朝廷根本不支持北上,乡军随时可能撤离,那肯定是另一番态度了,谁敢跟着乡军跟契丹人干?许诺得再好也没人信的!

朱武此时就用一句话概括:“朝廷不实际支持可以,但万万不能拖我们的后腿啊!”

相比起两人的少见多怪,李彦心想这才哪跟哪啊,当然他也不会坐视,开口道:“为今之计,要弄清楚后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天祚帝不甘失败,率领主力南下,是否对金陵产生了新的威胁?”

朱武皱眉:“辽军没有水师,官家和中枢百官都躲在金陵,有长江天险阻隔,能有什么大的威胁?”

吴用道:“根据大名府的战况,兰陵王萧兀纳带了不少燕京的汉民工匠,在进攻大名府时就打造了诸多攻城器械,幸得蔡知府和高提举顶住了内外压力,如果他们南下再造船只,是不是就能对金陵产生威胁?”

朱武冷哼:“不用过于高看那些工匠,想要建造大规模进攻金陵的船只,谈何容易?当年隋灭南陈时,以北方强国之力,都是准备了数载,才有了南下渡江的能力,如今随着战局延后,西军一旦撤回,就是瓮中捉鳖,根本谈不上凶险……究其根本,官家和百官都是一群怯弱无能之辈罢了!”

吴用轻摇羽扇,确定了朱武有造反之心,朱武却紧接着看过来:“吴参赞觉得如何?”

吴用眉头微动,同样毫不迟疑地表明立场:“诚如朱参赞所言,这样一味保全自身,毫无半点抵抗意志的无能朝廷,只会变本加厉,我们要早作准备!”

且不说这两个人八百个心眼,互相试探的同时又有交锋,李彦淡淡地道:“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首先确定后方的局势,大致判断留给乡军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再趁着高提举替我们顶住了来自朝廷的压力,尽快结束与辽军的战斗,将燕云之战变成定局!”

“是!”

两人起身拱手,心领神会。

现在乡军虽然连连取胜,进驻涿州,但终究还是没有拿下关键的燕州和蓟州,谈不上收复之功,只能说有希望。

所以后方才敢直接让他们撤兵,明眼人再是不忿,也会有人帮朝廷说话,争吵个没完。

可一旦他们真的夺下燕蓟两州,这个时候朝廷如果再要撤军,那舆论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事情也大有可为。

两人行礼告退,李彦来到窗边,看向后院高俅休息的方向。

熟知历史的他,早就预料过这种情况,也准备了应对之法,但高俅能直接担上抗旨的风险,令他都有些诧异,然后为之欣慰。

因为这既省却了一番折腾,更是对乡军强有力的支持。

此举有些像历史上的童贯,童贯有次随军攻青塘吐蕃,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认为是上天警示,不祥之兆,就下手谕,传诏令至前军,禁止出兵。

按理来说,太监的权柄完全来自于皇帝,北宋皇帝派出太监督军,也正是不放心武人,害怕他们作乱,童贯应该立刻宣读手谕,令十万将士回师,只为迎合赵佶那可笑的心血来潮。

但童贯的选择是“贯发视,遽纳靴中”,他的做法是,把宋徽宗的手谕塞进了靴子,当将士询问时,他还答道“上趣成功耳”,也就是“皇上希望大军能够旗开得胜”,最终“师竟出,复四州”。

这份决断和担当,别说一个阉人了,就算是将领都没几个能够办到,也是童贯最辉煌的一笔功绩,后面就迅速摆烂了。

而现在高俅的担当,与童贯有异曲同工之妙,却要更加坚定和难得。

后方想要和谈,是延续了赵佶和百官南逃的国策,与这样的旨意对抗,他哪怕还带有着让官家回心转意的侥幸,也有着牺牲大好前程乃至更多的莫大勇气!

“这份担当,我们绝不会辜负的!”

……

“我这次真的豁出去了,一定要赢啊!”

高俅确实大半夜没睡着,辗转反侧想了好久,难免有些后悔,但又觉得自己做的事没错,最后实在困得狠了,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

但等到鸡鸣时,他又赶忙起了床,强打精神,来到衙门正堂参加军事会议。

“退兵是肯定不能退的,这个消息也不能让乡军上下知道,更是绝不能让辽军知道,否则前面的诸多心血,就全部毁于一旦了!”

“那些传信的内侍必须控制住,我反正也与内侍省势同水火了,不怕得罪这些没根的阉狗!”

“不过在会中不能表现出急切,避免给将士们压力……”

站在堂前,高俅确定了几个要点,深吸了一口气,走了进去,如平常般来到主位坐下,只是神情难免疲惫。

好在经过连番大战,除了体质特别突出的卢俊义、史文恭几人精神奕奕外,其他将领难免都有些倦色,所以就连秦明和裴宣,都没有看出这位上司的强自镇定。

李彦来到高俅身边坐下,也一如往常地颔首致意后,再看向众将领:“我军拿下涿州,稍加整备后,面对的就是燕云之地最关键的燕州和蓟州。”

“攻城不比守城,以如今乡军的兵力,想要兵分两路实在有些勉强,更不可有了几场胜利,就如天祚帝那般好大喜功,认为辽军不堪一击,那么攻打的顺序就至关重要。”

“诸位以为,接下来是先打燕州,还是先打蓟州?又该如何破敌?”

众人精神大振,这个议题太让人兴奋了,卢俊义赶忙道:“我提议先打燕州,燕京是辽国的南京析津府,无可置疑的燕云中心,当年太宗皇帝也是直接进攻这里,虽然辽国回援极快,宋军被骑兵破之,但如果真的将这座重城下了,确实有一举奠定大局的机会!”

花荣也道:“涿州一下,我们在燕云汉民百姓心中的地位,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州都有响应,可以再行里应外合之策,一鼓作气攻下燕京,到那个时候契丹人在燕云的影响力,就彻底降至谷底了!”

大部分将领都赞同两位统领的看法。

这不是长途奔袭,燕州蓟州就在眼前,一座是都城,一座是重城,自然是前者诱惑力更大,攻克后也能对敌方造成更致命的打击。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