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70章

作者:兴霸天

萧兀纳叹了口气:“南朝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真正到了危难关头,也是豪杰辈出,岂能小觑?我们现在困守在此处,前期的优势正在飞速丧失……刚刚收到的军情,山东那一路败了,四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

萧奉先接过军情,匆匆看了后,神色惨变,甚至露出惶恐:“这个消息万万不能传开啊!”

总算还不是彻底的草包,但萧兀纳摇头道:“之前大名府内,想要隐瞒南朝皇帝迁都逃跑的消息,没能瞒得住,现在换成我们想要瞒下山东一路溃败的消息,你觉得我们能瞒住么?”

萧奉先身躯晃了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怎可能完全瞒得住?

可现在辽军由于久攻不下,军心已是浮躁,再得知这样的消息,那恐怕就有哗变的危机了,偏偏耶律延禧被秦明袭营,颜面大失,要出一口恶气,根本不顾辽军上下人心浮动成什么样子……

萧奉先咬牙道:“我一定劝陛下改变主意,那兰陵王此前与南朝皇帝谈判的法子?”

萧兀纳道:“战场瞬息万变,老夫之前的提议,只是适合当时的局势,那时南朝皇帝刚刚迁都,人心涣散,现在则是不成了,我辽军如果贸然进攻汴京,一旦无法迅速破城,南朝又拒绝和谈,进退失措,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为今之计,则要落到乡兵团和林冲身上,老夫将派人去南朝新都金陵,宣扬乡兵团和乡勇团的威胁,林冲此人有宋太祖之心,将要割据北方,若南朝朝廷惩戒,当激起河北山东之地的民变,我大辽坐收渔利!”

“哪怕南朝不敢在这个时候自毁城墙,我也可派使者游说林冲,许他开国建制,到时候陛下御驾亲征,令南朝分裂,这等功绩亦是荣光,日后还能再度南下,再行灭国之策!”

由于拐弯太快,萧奉先的脑子听得有些糊,但也知道危急关头,还是这位当朝太傅靠得住:“请兰陵王放心,下官一定好好劝说陛下!”

正关照着具体细节,又有斥候来报,奉上了最新的军情。

萧兀纳接过后先是一怔:“乡勇团出山东,聚于沧州……这支乡勇刚刚胜利,就出山东了?”

紧接着,他就意识到了什么,失声道:“不好!我们慢了一步,林冲要北上燕云!!”

……

“山东大捷!山东大捷!”

大名府内,听到儿子李迒欢喜的叫声,正在编书的李格非也抬起了头,快步走了出去。

街头上已是欢声雷动,显然辽军一路大军的败退,对于大名府上下的士气,有着无与伦比的鼓舞效果。

李格非与李迒本就是山东齐州章丘人,现在山东大捷,也加入到欢庆的队伍里,百忙中道:“去告诉你姐姐!”

李迒应了一声,熟门熟路地往街头的林府冲去。

他们本来就住在林府上,后来才搬到了自己的府邸,两家离得也不远,互相往来,已是极为亲密。

李迒进去时,李清照拿着岁安书院的《科学》教材,正在为师师讲解课文内容。

李迒远远看着,一时间竟是不太敢接近。

他以前就挺怕这位姐姐,近来自己虽然勤于练武,但姐姐的气质似乎变得更加出尘,愈发多出了几分敬畏。

李迒在边上徘徊不去,倒是师师发现了:“清照姐姐,小郎来了!”

就在李迒向李清照通报家乡再也不用被辽人蹂躏的好消息时,小黑也优雅地跃入府中,来到林元景面前,将信件递出。

林元景先揭开自己的信件,看了后喜上眉梢,然后又看向另外两封,果然是给高俅和蔡京的,立刻道:“我这就去衙门送信。”

“哈哈哈!”

高俅的笑声更加嘹亮:“林公子永远不会让人失望,此番不仅收服山东,更聚三万乡勇,北上燕云,再有河北乡兵团,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

蔡京仔细看了信件,亦是大为动容:“没想到我还低估了这位的能耐,看来大名府外的辽军留不住了……”

高俅摩拳擦掌:“现在林公子让我寻机北上,元长兄也可同往,被辽人欺压了这么久,终于轮到我们反击了!”

蔡京目光微动:“我乃大名府知府,此地关系河北大局,不可轻动,若是辽军退兵,高提举不妨北上,以朝廷的名义,让林公子所率的大军更加名正言顺!”

高俅喜不自禁,连连拱手:“那我就多谢元长兄成全了!”

旁边的梁世杰这段时日端茶送水,倒是沉稳了不少,但眼见高俅雄赳赳气昂昂地去了后,还是忍不住道:“父亲,收服燕云这等名留青史的事情,岂能错失?”

蔡京斜了这不成器的女婿一眼,淡然品茶:“我蔡京镇守大名府,阻挡辽人大军南下,保大宋江山不失,已是足以名留青史!至于收服燕云的功劳么……不妨让高提举表现一番,看看他最后得到何等封赏,接下来的路该怎么选,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779章 军队正规化,第一版军事班底

“退兵?”

中营捺钵,辽帝行宫之中,耶律延禧恶狠狠地看着拜倒在地的萧兀纳和萧奉先,暴怒道:“就因区区乡兵农奴聚在边境,你们就担惊受怕,觉得燕云会被夺?我契丹大好男儿,没有这般懦夫!”

萧奉先已经慌了,连连叩首:“陛下三思啊,倘若燕云有失,我大军退路遭截,后果不堪设想!”

萧兀纳知道单纯从利弊分析,是绝对说服不了刚愎自用的天祚帝,则道:“如今山东兵败,敌军反扑,我等一筹莫展,陛下天纵之才,还望教老臣应对之法!”

耶律延禧扫了眼萧奉先,以前他极为喜欢萧奉先的妹妹,爱屋及乌之下自然也欣赏这个说话好听的外戚,此时却无端生出厌恶来,拂袖道:“滚!!”

萧奉先讷讷地退了下去,耶律延禧再看向将自己扶上皇位的老臣萧兀纳,上前搀扶:“太傅快快请起,你是朕的老师啊!”

萧兀纳缓缓起身:“谢陛下!”

他了解这位学生的脾气,耶律延禧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确实有些手段,但事情坏就坏在,偏偏认为自己聪明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变得我行我素。

让耶律延禧自己承认错误,是绝对不可能的,萧兀纳只能道:“陛下此番南下,老臣本是不赞同的,但事实证明,还是陛下英明果决!如今南朝皇帝迁都金陵,偏居一隅,我大辽境内,人人都对陛下神威赞叹不已,我契丹入主中原,也指日可待!”

耶律延禧听得心里十分舒服,又开动起了聪明的小脑瓜:“朕之军略,确令南朝惶然无措,正因这般,才万万不可半途而废,我辽军现在若是退回,南朝皇帝难道不会重新将都城搬回汴梁么?”

萧兀纳噎了噎,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真没错,南朝赵佶还真会回来,粉饰一番,当无事发生。

所以耶律延禧大手一挥,很有主见地道:“山东乃小挫,无关大局,至于那乡勇乡兵北上燕云,不过是威吓之计罢了,我大辽统治燕云一百多年,早已汉民臣服,根深蒂固,岂会有失?朕若是受这一吓,就率兵南归,那正与那无胆小儿赵佶一般了!朕绝不会如他们所愿!”

萧兀纳脸色变了:“陛下之意……是继续南下?”

耶律延禧咬牙切齿:“不错,南朝得此消息,定会认为我辽军必退,放松戒备,朕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率兵南下,直扑汴梁,夺了那京中财富后,再下江南,朕要学昔日突厥颉利可汗兵临渭水,让南朝皇帝俯首称臣!”

萧兀纳暗暗叫苦,你们两个皇帝为什么就不能把胆子匀一匀呢,还有谁的例子不好举,为什么要学颉利可汗?

耶律延禧却已经下定决心,摆出策马扬鞭的姿态:“太傅且看好,南朝如何在朕的雄风下瑟瑟发抖吧,哈哈!”

……

“真的离开山东了!”

乡勇团的队伍里,扈成看着一个个士气昂扬的乡勇,毫不留恋地跨越过山东地界,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步迈出去,扈家庄门客的身份,就再也不复存在,以后只有乡勇了。

祝龙祝虎两兄弟来到身侧,考虑的问题更加实际:“那栾廷玉现在再度立功,趾高气昂,是不是连扈兄的命令都不听了?”

栾廷玉将自己一脚踢开,扈成也难免气愤,却又十分无奈:“罢了,是我们不争气,林总教头给予那么多立功的机会,我们都未能把握得住,又能怪得谁来?”

祝龙祝虎沉下脸来,无言以对,只能闷闷不乐地哼一声。

扈成看看知耻而奋勇的李应,再看向不久前加入进来的孙立一行:“乡勇团现在是人才济济,我等还是弃了以前的念想,好好努力吧,若再虚浮度日,恐怕团内都无我们立足之地了!”

想到自家出人出力,最后被排挤出去,哪怕确实是他们能力不济,祝龙祝虎也很是不甘,左右看了看,低声道:“这乡勇团名不正言不顺,等到打完了仗,还不知道如何呢,扈兄也不必如此卖力,明哲保身才是!”

扈成皱了皱眉,刚要开口,就听远方传来震天欢呼声:“总教头回来了!总教头回来了!”

一批军容整肃的乡兵队伍出现,为首的正是早在沧州驻守的柴进,而柴进旁边还有一道身影,迫不及待地策马而来:“林公子!!”

李彦看着激动不已冲到面前的高俅,也露出由衷的笑意:“此番镇守大名府,多亏有高提举和蔡待制了。”

高俅笑道:“这是哪的话,若无林总教头东征西讨,大破北虏,我们现在还缩在大名府内呢!”

李彦道:“攻与守缺一不可,倘若大名府失陷,河北局势一泻千里,那就是无力回天了,高提举此番有恩于河北无数百姓,更有恩于大宋无数百姓,不负青天之名,更不必谦虚!”

高俅哈哈大笑:“我可不谦虚,此来正是要带着皇城司部下,与林总教头一同北伐燕云呢!”

且不说跟在他身后的高廉、裴宣、焦挺、秦明,在场的所有人都精神大振。

大宋自开国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从辽人手中夺回燕云之地,可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后,两国互为兄弟,大宋还要给岁币以示友好,除非单方面撕毁盟约,否则完整的燕云十六州是再也回不来了。

直到现在,辽人主动撕毁盟约,南下犯境,在经过了艰苦的抗争后,这个千载难逢的反攻机会终于到来。

无论是出于想要扬名天下,乃至名留史册的大志,还是辽人犯我们,我们也该狠狠打回去的朴素念头,上下都提着一口气,对于接下来的大战极为期待。

当然,想要收服燕云,比起在自己国内抵抗敌军,难度可要大得多了,更关键的是辽国举二十万大军入境,后来辽帝御驾亲征时还带着数万斡鲁朵,如今就算山东一路覆灭,主力在进攻大名府时也折损了不少,连带着河东一路再分去五万兵力,剩下的十二三万精锐依旧是重中之重,所以李彦紧接着问道:“辽军主力的动向如何?”

高俅沉声道:“我离开大名府时,府外的辽军已经全部撤退,从方向上看,应是往河东而去了。”

李彦又问:“能确定吗?”

高俅道:“不能,辽军派出了诸多快马,截杀我们的斥候,只能通过痕迹分辨,不能具体跟上。”

李彦目光微动:“辽军如果真的退兵,路线有两条,第一就是掉头进攻莫州、雄州和霸州,与我们乡兵团激战。”

“但如果辽军真的当机立断地撤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那代表它要用士气最低落的状态,与据险而守又士气高昂的我们交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必吃大亏!”

“第二条就是去河东,走雁门关,回辽国西京道,相比起上面,这条撤退路线无疑更加稳妥,如果天祚帝愿意听从老成持重的南院枢密使萧兀纳,应该会选这条路……”

大家都很熟悉这位的风格了,听这语气却是要有转折的,高俅赶忙问道:“难道还有第三种可能?”

李彦道:“确实有,也是最不理智的赌徒行径,率领大军,继续南下!”

众人怔住,卢俊义大为不解:“可大名府没有攻下,辽军继续南下,岂不是重蹈当年孤军深入的覆辙?而且辽军要绕开大名府,早该绕了,为什么要拖到现在这个时候?”

李彦微笑道:“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一位高明的将领,往往不是想出什么了不得的奇谋妙计,而是在相应的时机做出合适的部署,与之相反的,就是将正确的部署,用在错误的时机上。”

“如果之前辽军见到大名府难以攻克,立刻转进南下,虽然也是孤军深入,但不失为战略上的高招,可以让因为迁都导致的中原混乱局势雪上加霜,可那个时候,辽帝偏偏和大名府死磕,现在眼见实在是攻不下,后路又要被抄了,再绕开南下,无疑是很愚蠢的行径。”

“我一直对于辽国的这位天祚皇帝,并不怎么看得上眼,正因为他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庸碌统帅。”

“辽军内肯定有许多头脑清明之人,恐怕架不住这位辽帝一意孤行,接下来军情一定要探明清楚,看看辽军到底是北上还是南下,这对于我们攻取燕云之地,至关重要!”

说到这里,眼见大家都兴奋起来,李彦又看向高俅:“如今乡兵团和乡勇团也有数万之众,必须要明确上下职权,这却要拜托高提举了。”

高俅毫不迟疑地道:“我本就署理河北防务,虽然无法授予官品,但让乡兵乡勇变得名正言顺,还是能够办到的!”

“好!”

之前在建两个兵团时,李彦就注重这些细节,现在有了署理河北防务的高俅背书,一切开始迅速正规化。

将乡兵团和乡勇团升为军制,设军、将、队等编制,统兵官有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等,兵士接下来也要分为军兵和效用两类,前者战场厮杀,后者充辎重、火头、炊事等非战斗任务。

根据目前立下的功勋,首次将级及以上的职位安排如下——

乡兵团统领:花荣,乡勇团统领:卢俊义。

正将四人:索超、史文恭、徐宁、张清。

副将四人:栾廷玉、李应、扈成、祝龙。

掌监造准备将:凌振、孟康。

又有参赞军务两人:朱武、吴用。

总探机密两人:时迁、杜兴。

李彦不受统制之位,不担当具体职务,只任两军总教头。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