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610章

作者:兴霸天

董平眼中先是亮了亮,然后迅速黯淡下去,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又升了起来。

情急之下,他看向正宏法师,萌生出一个相反的念头:“这群西贼在京师潜伏已久,若是借助他们的力量,我能否逃出生天?”

第702章 气数大涨又如何?直接一网打尽!

“壮士,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你这西贼奸细,有何资格与我好好说话,乖乖听命,不然屠了你全寺!”

当一个满脸戾气的少郎,从上面飞扑下来,直接将自己摁倒在地时,正宏法师都怔住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怎么前脚刚刚走了贪得无厌的大太监贾详,后面又紧随而至一个凶人来。

不过身为潜伏在汴京近二十年的谍细首领,遇事冷静是最基本的要求,短暂的惊诧后,正宏法师敏锐地从董平的话语中,察觉出对方有所求,很快镇定下来:“统统不要进来!壮士若有所求,老衲当尽力满足,绝不推辞!”

董平见他主动喝止了外面的武僧闯入,这才满意,自忖如此近的距离,对方肯定反抗不得,松开了手。

正宏法师爬起身来,打量了一下董平,双手合十行礼:“老衲传真寺住持正宏,见过壮士!壮士如此英姿,绝非等闲之辈,还未请教?”

董平岂会告知对方,昂起下巴道:“你不必理会我是谁,你和刚刚那个阉狗的秘密,我已尽知,不想我说出去,就好好听命便是!”

这话入耳,再看看董平的年纪,正宏法师立刻明白,眼前之人就是个骄傲自负,又没多少人生阅历的小郎君,立刻点头:“请壮士吩咐!”

董平也不弯弯绕绕,抓紧时间道:“我要出汴京,去往河东,你速速安排!”

正宏法师目光微动:“去往河东后,壮士就不再揭露我们的事情,是么?”

董平敷衍道:“自是如此!”

他的心里是准备报官的,虽然赵挺之辜负了自己,但董平还是自忖对大宋一片忠勇,岂能坐视敌国贼子在京师搅弄风雨?

正宏法师一眼就看出了对方的言不由衷,淡然一笑:“壮士可知,刚刚那位,是官家身边的红人,内侍省押班贾详?”

“贾详?”

董平的脸色立变,紧张起来。

他曾经是京营禁军,虽然不是守护宫城的班直,但对于宫内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贾详作为和童贯、杨戬、蓝从熙齐名的大太监,自然是听过的,只是没有亲眼见过,也不知对方如今升任了押班。

正宏法师再观察这表情,心里有了数,此人不是行走江湖的汉子,而是想在朝堂中当官的,口风又是一变:“不仅是贾押班,真正容许我们大白上国之人,在京师活动的,其实是宋廷天子。”

董平勃然变色:“不可能!”

正宏法师双手合十:“壮士可曾想过,世事无常,因果不昧,天家不伦,惨祸频出,何事又是不可能的呢?”

董平眉头大皱,想到坊间传言的,官家的弑母杀弟,如果那等事情都做得出来,对于西夏谍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确实不算什么,顿时烦躁地摆了摆手:“行了,这些不必与我说,送我去河东,此后两不相干便是!”

这个时候,他是真的不想举报这群西夏谍细了,只想脱身,而正宏法师白净圆润的脸上,则浮现出了笑容。

短短几句话的功夫,眼前之人的姓名来历虽不知晓,但一个自私自负,阅历浅薄,名利心较重,道德底线又较为灵活的形象,已经被勾勒出来。

而且此子的武艺确实强横,正宏法师也是习武防身的,被对方近身之前竟是一无所觉,想到近来寺内恰好缺少这般人手,这位谍细头领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双手合十:“请壮士随老衲来!”

……

“大官人,那个人……那个僧人!”

师师猫在送餐的队伍里面,一个个雅间不动声色地转过来,最后却在走廊里看到了那个没有丝线的目标。

李彦顺着师师的目光看过去,也第一次正式看到了这位所谓的“忠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一位身材修长的男子,跟在一名老僧身后,快步往外走去。

李彦的目光在两人身上落了落,第六识之下,他的气息收敛到极致,视线也毫无侵略性,可即便如此,董平依旧警觉地侧过头,锐利的视线四处扫视。

这就彻底确定了目标,李彦的心定了下来,再度打量起来。

“气数么?”

在他的观察中,董平身上萦绕着一层陌生而又熟悉的气息波动。

陌生的地方在于,这股气息不是气血,也不是天地元力,是常人接触不到的。

熟悉的则是,在少东家死的那一夜,李彦超度亡魂,天地间有无形的力量降下,涌入体内,将他的运道提升了一点,那股气数之力,就与董平的状态极为相似。

所以之前分析天命庇护并没有错,冥冥中确实有一股气数,在庇护着这些转世魔星,原定的梁山好汉。

李彦顿时放心了,他最讨厌的,是莫名其妙的帮助,反倒乐于看到这种实质性的庇护。

既然发现气数之用,破了便是。

“从董平目前的行为来看,气数大增的第一个表现,是让他拥有了极强的警觉性,不讲道理的心血来潮。”

这样的警惕性,外加董平本身的武艺,正常情况下已经足以逢凶化吉,只是这次追踪他的阵容过于豪华。

李彦和小黑亲自出马不说,还有师师这个观想金刚不坏佛的小间谍,一旦成功锁定对方,董平就休想跑了。

下一步,就是如何抓捕。

看着樊楼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李彦没有轻举妄动。

他估计,气数大增就如运道提升,应该是会发生对自己有利的意外事件的,在樊楼如果乱起来,董平趁乱逃走,就算被强行抓住,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

所以李彦并不急躁,跟在后面,看着董平带着老僧,四周分散着一群僧人,往樊楼后门而去。

他的目标起初聚集在董平和老僧上面,但很快又落在周遭的僧人,变得郑重起来。

这群僧人行进之间,条理分明,极具默契,随时抢占要道出口,这是军中才有的阵势。

而造成这一幕的关键,就是董平挟持着那最中心的老僧,使得众僧极为紧张,才摆出如此架势。

李彦目光微动,传音道:“师师,你去问一问,这群僧人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能走后院离开?”

师师马上去打听,很快有了答案:“他们出自传真寺,这座寺院的主持正宏法师交游广阔,尤其与横山行会的往来甚密,横山行会在樊楼也有两成的股份,是东家之一,所以传真寺也是店内的熟客,才会从后院离去。”

横山行会是与厚将行会、商丘行会、川峡行会并列的六大商会之一,经商范围主要在宋夏边境,李彦再看这群行进有序的僧人,心中已经有了两个猜测。

早在逛大相国寺时,他就联想到,在宋朝时期,由于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性,僧人成为沟通各民族的桥梁,不少谍细也利用僧人身份做伪装。

那么眼前这群有军士底子的僧人,要么是大宋培养,准备安插到别国的间谍,要么就是反过来,敌国安插进大宋的间谍。

相较而言,李彦更偏向于后者,因为他熟悉皇城司内的运作,里面并没有与佛门合作,培养专业谍细的意思,既然那个官方的情报组织都没有做到,其他由士大夫执掌的部司,这么做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想来佛门自己也不会那么积极。

而如果是敌国间谍的话,董平挟持那老僧的目的也很明显了,恐怕是准备利用对方的隐秘渠道,送其安然离京。

真别说,相较于其他渠道,间谍和邪教的路子,确实更为隐蔽,更具有安全性。

“气数第二个表现,是擅于利用周遭的势力,为自己逢凶化吉?”

“毕竟现在出手的话,这群传真寺的僧人首先就要拼命,无形中反倒保护了董平。”

“既然如此,就一网打尽吧!”

李彦写了一张便条,递给小黑:“交到高提举手中,速速围住传真寺搜查,一旦证明此地窝藏敌国谍细,抄家就不必讲究秋毫无犯了!”

……

大宋皇城。

相比起其他部门的年假,皇城司内依旧进进出出。

往来吏胥和逻卒的精神面貌,虽然逊色于公孙昭组织的快班弓手,但也强过以前不知多少,初具了情报机构的效率。

当然,在年假时期加班,是人都会有怨言,何况大宋朝廷的效率一贯低下,凭什么让他们这般积极的工作,还看不到多少油水,只有一些微薄的俸禄补贴。

正抱怨着呢,就见一群人突然从里面涌了出来,为首的正是精神奕奕的高俅。

他翻身上马,自己带上焦挺,对着左右的高廉和裴宣吩咐:“本官先行一步,你们召集人手,速速包围城西传真寺,此地极可能是敌国暗谍的据点,都给我振作起来!”

说罢,他看向并不激动的皇城司部下,直言不讳地道:“一旦确定了罪证,定要好好查抄,以慰诸位的辛劳!”

“噢——!!”

在欢声雷动之中,年假中唯一上班的朝廷部门,如猛虎出山,向着传真寺扑了过去。

第703章 魔星所过,一家家的灭门

“壮士,这樊楼后院可不是外人随便出入的,老衲在京师内,还是略有薄面……”

“休得多言,带路就是!”

“不知壮士可否放开老衲,让一位寺内弟子过来,壮士要离京北上,若是时间匆忙,也该早作准备……”

“谅你也不敢耍花样,速速让他们去准备,我今夜就要走!”

正宏法师被松了开来,揉了揉青紫的手臂,暗道这个汉子好重的手劲,然后目光闪烁起来。

作为间谍,所问的每一句话都是别有用意,他和董平没说多久,除了对方的姓名和家乡不过问外,其家世环境,性格志向,为人品性,甚至连所犯的事情都了解得七七八八。

让正宏法师最感到奇怪的,是董平为什么急急要走。

“京内近来的大事,正是简王府大火,还有开封知府和御史中丞先后被灭门。”

“此人在这个时候匆匆离京,甚至不惜借助敌国谍细的路线,难不成与这些案子有关?”

相比起正宏法师将自己的底子摸得七七八八,董平斜着眼睛,还满是轻蔑。

他骨子里挺看不起西夏人的。

西夏立国至今,只有六十三年,期间和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代都有交锋,别以为早期传的什么“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胜了几场战役,西夏就有多么强大,其实早在仁宗朝李元昊连连发动战争,就已经把国内打得民力凋敝。

到了后面互市贸易,大宋这边一闭市,就能紧紧卡住西夏的脖子,折腾得对方国内大乱,再加上西夏军队在野战方面一直占不到多少便宜,所以不少武人将西境视作刷战功的地方,骨子里有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人总要有鄙视链,武人在大宋内部地位低,处于鄙视链的下层,那就只能看不起国外的,哪怕他们对外有时候也输得极惨,但不妨碍自己鄙视蛮夷。

董平本就是自视甚高之辈,再受风气影响,就更觉得高高在上,一时间倒也理解,为什么大太监贾详,明知道对方的存在,还依旧留着传真教窝点。

疥癣之疾而已。

不过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有一点他始终不明白,如果说贾详留着西夏谍细,是因为对方每月要按时孝敬钱财,至今贿赂了三十万贯的巨款,官家又图什么呢?

正在这时,正宏法师突然发问:“前些日子,简王府失火,壮士可曾知晓?”

董平随口道:“听说过。”

正宏法师道:“壮士觉得如何?”

董平联想到刚刚的疑惑,结合简王府失火,脑海中陡然萌生出一个念头:“这把火是你们放的?”

“简王府之事,确实与我们有关,却不是我们所放……”

正宏法师基本确定了,简王府失火此人没有参与,那就是灭门血案?

此人显然不是通缉告示上的丁润,难道是共犯?可既然没上通缉告示,说明没查出来,那就算是共犯如何害怕作甚?丁润都还没抓到呢!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