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55章

作者:兴霸天

所以李固的黑眼圈突出到好似占了半边脸,目送李彦朝前堂而去,稍显浑浊的眼珠子缓缓转动:“这个书院居然越办越好了,连街头巷尾无人敢惹的皇城司提点专门拜访,早知如此,该给这位当管家的……”

李固心中无人敢惹的皇城司提点,此时确实坐在稍显简陋的迎客前堂,默默品茶。

换成平时,高俅根本看不上这种普通的茶水,可现在却耐心品味着,看到李彦走进来时,更是唰的一下站起身来,抱着拳头道:“林公子……阿!要改称林山长了!恭喜恭喜啊!”

李彦直接拒绝了这个招黑的称呼,拱手还礼:“高提点,山长之称当不起,我只是一位平平无奇的小院长罢了!”

高俅倒不是故意捧杀,只是想热情一下,见对方不愿受,也就笑道:“那就还是称林公子吧!”

两人坐下后,李彦问道:“高提点公务繁忙,不知此来有何贵干?”

高俅佯装不悦:“林公子这话就见外了,你我在太学一见如故,我公务再繁忙,也要抽空来见啊!不知这岁安书院,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李彦道:“暂时没有,真有要高提点出手的时候,我也是开得了口的。”

高俅伸出手想要一拍桌案,但又觉得粗鲁,硬生生缩了回去,嘴上却高呼道:“痛快!我就喜欢林公子这气度!但凡碰上了难事,尽管开口,我高俅一定帮忙!”

李彦颔首:“好。”

正说着呢,不远处的讲室传来书声琅琅:“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高俅有些诧异:“昨日刚刚冬至,今天许多书院还都是放假的吧,林公子书院里的学子就来上课了?”

李彦道:“他们正是好学的年纪,穷人家的孩子又早当家,往往是全家人供养一个孩子读书,除了少数外,大多数都是肯下苦功学的。”

这话是真的,相比起世界观已经形成的卢俊义等人,这些稚子教起来更舒服些,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李彦也体会到老师那种传道受业解惑的单纯快乐。

高俅不在乎穷人的死活,但想到自己曾经也是没有读书的机会,才在市井厮混,不禁露出唏嘘来,然后他想到了正事,趁机叹了口气:“唉……”

他的演技很做作,李彦觉得挺滑稽,倒也配合道:“不知高提点何故叹息?”

高俅自以为声情并茂地道:“我这声叹息,第一是叹,儿时没有遇到林公子这般好的先生,第二是叹,来书院之前,途径开封府衙,那里真是惨啊!昨夜那一把火,烧毁了数十座民居,几百人都没了家……天杀的明尊邪教,我高俅与它势不两立!”

李彦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同样听出了高俅的来意,不免奇怪。

这人居然想对付明尊教?

高俅是什么胚料,他接触了一次就再清楚不过,堪称赵佶的忠狗,赵佶布置下来的事情,高俅才会尽力去做,如果说看到京中屋舍被焚,就要主持正义,现在的卢俊义都不会信。

而高俅抽泣了一下,接着道:“好在我听说,昨夜林公子出手,诛杀了众多贼子,还生擒了贼首?”

李彦不动声色:“主要是开封府衙丁判官的功劳。”

高俅赶忙道:“林公子不必自谦,我知道你得了功劳也没用,所以才大度地让给别人啊,恕我厚着脸皮,不知诛灭邪教贼子的功劳,也否让我沾一沾?”

李彦道:“高提点之意,是要诛灭这些邪教贼子?”

高俅手掌这才往下狠狠一拍,义正言辞地道:“当然!”

李彦目光微动:“容我失礼,高提点准备对明尊教下手,是处于为民除害的义愤呢?还是朝廷的命令么?”

高俅怔了怔:“这个嘛……都有吧!”

李彦一听就知道不是赵佶的命令,那么剩下的只有一种可能性了:“可是此前皇城司不是在追捕‘佐命’么?高提点现在将目标转为明尊教,会不会坏了官家的大事?”

高俅精神一振,不假思索地道:“如果能抓到‘佐命’,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林公子有办法吗?”

李彦摇头:“很抱歉,我没办法。”

高俅却不这么认为,按照战绩而言,这位可是不逊于公孙昭,他也了解过,以前跟过公孙昭的开封府衙捕快,对于此人也是赞不绝口:“林公子谦虚了,如今的京师,若说谁能拿住‘佐命’那个大逆,实在是非你莫属啊!”

李彦心想你看人还挺准,嘴上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城司查到现在,有‘佐命’的具体线索吗?”

高俅脸色难看起来,长叹了一口气,这次是真的叹息了:“此人露面极少,毫无线索可言,不瞒林公子,目前我们连他所养的那头鹰,都没找出来历……‘佐命’逍遥法外,官家那边,我实在不好交代,京内那些人……”

李彦暗笑,果不其然,京内的舆论又有变化,“官家弑母”的热搜又被顶上头条了。

实际上这是有着客观规律存在的,为什么历朝历代中,北宋汴京的消息传递得最快?原因很简单,这座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太高了!

当百万人口超密集地挤在一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再加上这里的生活压力极大,物质生活固然丰富,百姓却享受不到多少,精神世界又十分空虚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传八卦和赌博更能缓解压力的呢?

所以赵佶的想法没错,用一件人们更关心的事情,吸引注意力,才能掩盖他弑母的丑闻,哪怕是掩耳盗铃,至少也先掩住。

但这种掩盖无疑是很脆弱的,只要发生个变故,大家又难免会往最劲爆的消息上引,然后热搜头条又回来了。

高俅刚刚被带偏了,此时反应过来,正式请求道:“原本以为太学案是‘佐命’为之,结果又是明尊教那群贼人的阴谋,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佐命’与明尊教之间的关系,还望林公子助我,灭了这两伙逆贼!”

李彦稍稍沉吟,颔首道:“既然皇城司都对‘佐命’毫无线索,我不能保证什么,而明尊教纵火民宅,其心歹毒,这等邪教人人得而诛之,于公于私,我都愿意出手。”

高俅大喜过望:“多谢林公子相助,那我们现在就走?”

李彦明知故问:“这么急吗?”

高俅也不想表现得这么急切,但他很清楚,自己这个位置有许多太监盯着呢,尤其是之前的杨戬和蓝从熙,一旦京城内的舆论再度引爆,他们肯定会向官家打小报告。

所以他要争取在官家招其入宫之前有所收获,此时咬了咬牙,干脆起身一拜:“此事确实十万火急,还望林公子援手!”

李彦将他扶住:“高提点不必如此,那我们现在这就去大相国寺吧。”

高俅一怔:“为什么去那里呢?”

李彦道:“我从丁判官那里,了解了不少大明尊教的情况,这个教派是前唐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原大地的,后来又揉合了佛道两教许多精义,才彻底扎根下来……”

“所以佛门道门中人,对于明尊教的了解是在我们之上的,大相国寺贵为天下佛院之首,为什么不去请教一下呢?”

高俅想到明尊教的明王像,都与佛像十分相似,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林公子出马,果然非同凡响!唉……我真是蠢,早该来拜访的!”

他之前被赵佶挑拨了一下,心里总有根刺,所以前段时间特意疏远了这位,此时想起,顿时大为后悔。

所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两人出了书院,高俅不仅热情地请李彦先上马,更是特意落后半个马位,态度谦恭。

只要能破案擒贼,我高俅就是林冲的跟班!谁也别拦着!

第629章 向佛门收税之人,却是独具慧根,佛缘深厚?

大相国寺。

作为一位老汴京人,李彦来这里的次数,无疑是不合格的。

而且前两次来此,还都是与案子有关。

第一次是快活林主事被杀,当时追踪着线索一路过来,只是匆匆而过,就直奔下一处地方。

第二次则是向太后遇刺,那时又有班直侍卫在外把守,阻挡人群进入天王殿、佛殿和资圣殿三块核心区域。

所以第三次来,才算是真正好好游览了一遍大相国寺。

“‘金碧辉煌,云霞失容’,不愧是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前唐的大慈恩寺都没这番待遇啊!”

李彦行走在院落深广,布局严谨,殿宇恢弘,巍巍壮观的寺院内,带着游客的参观心态,十分轻松。

高俅则心头焦急,忍了又忍,终究没忍住:“林公子,我们不去拜访智愿禅师么?”

李彦眉头微扬:“现在大相国寺的主持,已经不是智清禅师了?”

高俅道:“自从太后遇刺,就由智愿禅师接任主持了。”

李彦了然地点点头:“那就更不急了,看他们愿不愿意主动出面迎接吧……”

高俅看了看身后,正跟着一大批皇城司的逻卒,迈着六亲不认的的步伐,那凶神恶煞的模样,入寺祭拜的信徒纷纷避着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啊,该这些僧人出来迎我们!”

这群不速之客确实很快引起了寺中僧人的注意,但等了又等,并没有高僧出面迎接。

高俅脸色沉下,咬牙道:“这些僧人当真无礼!”

这里毕竟是天下佛寺之首,连太后为官家祈福都要来这里的皇家寺院,这位皇城司提点也不便直接发作,李彦试探出了态度,心中更有数,不再闲逛:“先去左街。”

大相国寺内,设有中央直属管理机构的“左街”,与位于另一座皇家寺院开宝寺内的“右街”,同理和管辖全国佛教事务。

唐朝时期,宗教的管理机构隶属于鸿胪寺下属的崇玄署管理,位于皇城之中,现在倒好,直接搬到了大相国寺和开宝寺里面,全国各地的寺院办理业务,都得去这两座皇家寺院内,就能想象它们的领袖地位了。

当然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李彦带着高俅等一大群皇城司跟班,正式进入这个朝廷机构时,印入眼帘的是一摞摞书架,堆放了海量的文书。

迎上来的官员可不敢得罪皇城司,眼见高俅都如跟班一样,尾随在李彦身后,赶忙热情地介绍道:“这些都是各地佛寺的文书,不知大官人要查询哪些?”

高俅见了都不禁震惊:“这么多?”

李彦微微一笑:“神宗朝之前,恐怕不会有这么多,直到开边之后,兴建了大量佛寺,这个数目就不足为奇了,恐怕‘右街’那边还有这么多。”

官员有些惊奇:“没想到大官人对于佛教之事如此了解……”

李彦当然了解,佛教在唐朝极为兴盛,但也引发了许多高层的厌恶和痛恨,到了宋朝则缓和许多,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佛教不仅具备宗教引导的价值,更能参与到世俗的军事战争里。

这也有个大背景,对于如今整个东亚大陆来说,普遍崇信佛教是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如此一来,佛教僧人在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如神宗时期的拓边,章惇开“梅山蛮”时,就借助了当地名僧的影响力,让他们去说服蛮人,尝到甜头后,立刻招揽名僧随军,熙河开边时,也是僧人先去游说,愿意听从的大家一起阿弥陀佛,若有不听的,宋兵紧跟其后开战,是为先礼后兵。

等到开边成功后,朝廷又开始在新的占领区域内,大肆修建佛寺,利用其教化之力,迎合拉拢蛮人之心,来顺利过渡统治,再潜移默化,变革风俗。

由于各民族百姓在潜意识里对于佛教大多信服,少有怀疑,同样是佛,北宋的佛是三教合流的产物,里面的“私货”很多,久而久之,就能文化影响,“以中国法教驭之”。

同样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北宋和辽国、西夏之间的间谍战里,很多谍细就是僧人身份,辽国最直接,干脆派人去五台山出家,学成后归国,“以探刺边事”,慌得朝廷赶忙下令五台山严查身份,但依旧禁绝不了谍细僧人在民间的活动。

按照李彦想来,皇城司这个特务机构,应该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往来,大量培养僧人间谍,在周遭各族搞和平演变,但之前皇城司都是半废了,现在也只变成了镇压内部声音的工具,显然是不会有这等战略思维的。

当然,现在这个时期也晚了,辽国和西夏已经摆烂,真正的大敌是如今崛起的女真族,而这个种族崇信萨满教,恰恰是东亚地区中唯一不信奉佛教的,历史上的南宋初期,就因为惯性思维,让间谍假扮僧人传信,结果女真人一看,我们这边哪来的和尚啊,立刻实施抓捕,果然是宋人谍细。

反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经过三次灭佛行动后,佛教这个外来的宗教,才彻底与朝廷达成一个世俗与宗教间的平衡,现在的佛门除了依旧的不纳税徭役,吸民膏血外,朝廷交托下来的不少事都干。

所以有了高俅这个官方人物背书,李彦才会选择来此处,寻找对付明尊教的线索。

他参观了一下书架,随便挑了些文书翻完,确定了各地寺院汇总上来的文书里面,记载十分详细,多有民间淫祀邪祭的记录,对着官员道:“你们将近五年来,各地佛寺汇报的关于明尊教徒的动向,统统整理出来。”

官员脸色微变:“这……这么多……”

高俅闻言立刻喝道:“怎么?平日懒散惯了,不愿意办事?你不愿办,本提点马上换个愿意办事的人来!”

如左街的官员都是九品小官,皇城司真要拿了,都没人理会的,官员赶忙点头哈腰:“请高提点放心,下官一定把此事办好,快,快来整理文书!”

眼见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官吏动员起来,来到一座座高高的架子前,开始翻看文书,高俅皱起眉头:“林公子,靠这些人能查出线索么?”

李彦早已习惯了北宋朝廷机构的办事效率,找了个位置坐下,接过吏胥奉上的茶水后,轻轻品了一口:“破案寻找线索就是这般,有时候花费了许多心血,却可能只是一个误导的情报,高提点的焦急我能理解,我也希望速速拿下那群贼子,以免京师百姓再遭伤害,但这种事却是欲速则不达,急切不得的。”

“林公子所言有理……”

高俅坐在他对面,先是点了点头,也开始品茶。

但几杯茶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很快就没了耐心,眼珠转了转,唤来手下低声吩咐起来。

李彦也不制止,淡然品茶,倒是高俅主动地道:“林公子,我们现在主要调查的是京师一地,我觉得还是要让大相国寺的主持出面,你觉得如何?”

李彦道:“从之前僧人的主动回避,就能看出经历了太后遇刺的事件后,大相国寺的僧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态度消极。”

“我们此来毕竟是寻求帮助的,左街是朝廷机构还好说,那些高僧若是真的避而远之,我们也不好强迫吧?”

高俅察言观色,发现这位对于佛教并没有什么敬畏崇信,顿时冷笑起来:“那就请林公子拭目以待,看看我皇城司的手段了!”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