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09章

作者:兴霸天

太平年间,守卫京师的禁军部队到了这个地步,李彦只能默默摇头,然后问道:“父亲,我之前拜托你选一些有上进心的禁军,集中起来训练,你选出多少人了?”

林元景怔了怔,支吾了一下:“这件事我刚刚着手,人数方面的话还不多,也就平日里有些枪棒天赋的,不足三十人。”

李彦:“……”

你当了大半辈子禁军教头,才带出三十个人,怎么说得出口的啊?

关键禁军生活还并不优渥,大部分过得很差,换成他来,不出一个月,少说三百人的队伍就给拉起来了,又不是直接造反,只是选些可堪造就的培养培养,有这么难么?

林元景其实是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的,但他以前随波逐流惯了,每日上面安排什么事情,做完了下班回家,不打听别人的秘密,更不理会旁人的闲事,一下子要让他主动出击,哪怕只是收罗些可用之人,确实有些困难。

他又不愿意让儿子失望,目光一动:“这件事我也跟你张叔说过,他能帮上忙的,我们要不去寻他?”

李彦想了想,倒是记起了这位马军教头张伯奋。

禁军中大大小小的教头很多,如林元景这般有七品提辖官职的,都已经算是不错,至少能穿绿袍,似张伯奋般,明面上挂一个马军教头的差遣,其实就是微末的九品小官,但两人十分合得来,逢年过节两家也多有走动,可称为至交了。

李彦没想到便宜父亲只能带出三十个人,其中说不定还有些一厢情愿,根本不愿意听安排的,只能道:“好,我们去见张叔。”

张伯奋在军营的另一端,正在举着石墩,打熬力气,见到李彦和林元景走过来,目光一亮:“贤侄来了!”

李彦行礼:“张叔!”

张伯奋哈哈一笑,对着林元景道:“贤侄当真是一表人才,林兄有子如此,家门将兴啊!”

换成平日里,林元景会开怀一笑,但这时却有些尴尬,总有种自己拖后腿的感觉,朝着张伯奋使了个眼神。

张伯奋没懂是什么意思,倒是李彦直接道:“不知张叔麾下有多少知上进的禁军?”

张伯奋这才明白:“是这件事啊?林兄之前确实跟我说过,我这里能有两百多人吧。”

林元景:“……”

为什么我们的差距如此巨大?

李彦倒是不奇怪,毕竟是一军教头,这个人数才是正常:“那短时间内,张叔能将他们聚集起来么?”

张伯奋神情凝重起来:“不知贤侄要做什么事?”

李彦道:“公孙判官将领两百快班弓手,然后从京营禁军调三百个人,一起入无忧洞清剿贼人,这次行动与以往不同,无忧洞内忧外患,成功清剿的机会大增,我希望我们挑选出来的人,能参与其中。”

昨日的事情闹得太大,连正店铁薛楼都封了,张伯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却没想到居然会有人邀请他入无忧洞杀贼,变了脸色:“那鬼樊楼不比其他,此事如果告诉他们,他们是不会愿意去的。”

李彦将能够说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末了总结道:“无忧洞那样的环境,我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危险,但相比起其他凶险更加莫测的战场,这已经是最好的机会。”

“张叔,我之所以请父亲和你动员有上进心的禁军,也是希望能借此改变他们的人生,至少将这件事情告诉他们,让他们做出选择。”

“毕竟等到太后的诏书下达,三百禁军还是会被调配,如果你们信我,信公孙判官,就提前做好准备。”

张伯奋沉默下去,想到无忧洞这个笼罩在汴京上百年的噩梦,他心生退缩。

但看着这位如今在京师内声名鹊起,越来越多人议论的林家二郎,还有那位成为太后亲信的冷面判官,他又有些意动起来。

最终禁军大营里破旧的连绵屋舍,那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士兵家属,让张伯奋下定了决心:“贤侄所言不错,这是个机会,确实应该告诉他们,我信你们父子,此事算我一个!”

李彦抱了抱拳,目送张伯奋离去,再看向林元景:“父亲,将你的人手也聚集吧,就在今日,我们要做一件让整座汴京,乃至天下各州都震动的大事!”

第568章 汴京不开盘,只盼得胜归

“嗡——”

一声弦响,一支长箭离弦而出,正中五十步外稻草扎成的箭靶。

在一尺大小的圆形箭靶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插满了长箭,而新的箭矢依旧循着一线缝隙,准确地刺入靶心之中。

一位唇红齿白,眉飞入鬓的少年郎却不停下,继续弯弓搭箭,瞄准片刻,夹在指间的箭矢嗖然化为一道流光,竟不可思议般地再度挤入其中,钉在靶上。

少年郎这才满意地放下白桦弓,然后听得身后传来喝彩:“将门有种,真是好箭法!”

少年郎转身见得来者,立刻收弓抱拳:“见过林提辖,是林提辖授艺高明!”

林元景走了过来,看着那密密麻麻插满了箭矢的靶子,赞叹道:“花小乙不必谦虚,你这手箭术,我也做不到的,如何能教的你来?”

少年郎由衷地道:“军内众教头里,唯独林提辖传授我等武艺时,最是用心细致,我铭记于心!”

林元景道:“这话说不得,提辖教头其实都很好……”

少年郎哼了一声,显然对于其他教头很不满意,但也没有多言,反问道:“不知林提辖此来,有何吩咐?”

林元景刚刚已经对自己看重的禁军说了无忧洞的事情,得到的答复都有些犹疑,想到张伯奋那边的进展倒是顺利,不禁有些难堪。

但他的性格也不希望别人为难,因此收敛情绪,用最客观的语气将事情讲述了一遍:“无忧洞不比其他,此事凶险,你要慎重选择,与家人多多商量。”

少年郎却是听得眼睛大亮,最后干脆眉飞色舞起来:“此等壮举,岂能少了我花荣?多谢林提辖相告!”

林元景见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倒是不放心地又提点了一番,然后才离去。

花荣却已是摩拳擦掌,赶忙走到箭靶前,将箭矢拔下,一一收回箭囊中,然后往自己的屋中快步走去。

远远就见破旧的屋舍前,一大一小两个女子正在绣鞋,上前唤道:“娘娘!小妹!”

年长女子抬起头,露出一张皮肤粗糙,满是生活风霜的脸庞:“小乙回来了?”

才六七岁大的小女孩还在专心致志地动着针,她的女红不如母亲熟练,手上扎了不少伤口,但也得干活,若没有这些军汉的家属做些女红,贴补家用,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花荣见了愈发坚定决心,他祖辈也是出过将领的,乃将门之后,只是如今家道中落,沦落为普通的兵士。

班直就不说了,想要进上四军都没有门路,成了中等禁军,前几年父亲重病在床,连买药钱都难以筹措,直到父亲病逝。

在生活的磨砺下,花荣自是发誓要出人头地,至少得让母亲和妹妹过上好日子,不再过这样穷困的生活。

进了那漏风的屋内,所见之处一贫如洗,最为醒目的反倒是一杆长枪,斜斜靠在墙上。

花荣走过去,探手拿过枪来,取了块粗布,轻轻擦拭枪头,枪头映出他的双目,那眼神中的斗志越来越清晰。

想了想,花荣又取出了些干粮,仔细包好,然后倒在床榻上,闭上眼睛,养精蓄锐。

就在梦里身披银甲,统帅千军,大杀四方之际,一只小手把他摇醒了。

花荣睁开眼睛,妹妹清瘦的小脸抵在床榻边上:“哥,外面有动静。”

“好妹子,哥哥我去去就来!”

花荣一跃而起,揉了揉妹妹的脸蛋,拿起长枪弓箭,往外而去。

一路上,就见到听到消息的禁军,磨磨蹭蹭地往中央的场地聚集,期间的议论如“无忧洞诛贼”“太后诏书”“公孙判官领队”等字眼,验证了林元景之前所言无误。

从那些交流的气氛上来看,众人倒不觉得意外,毕竟朝廷准备清剿无忧洞,是早就传出的消息了,只是迟迟见不到实际行动。

禁军恨不得不动,无忧洞那是什么地方,鬼樊楼!地下魔窟!

他们一个月拿着几百文的饷钱,很多时候还拿不到,凭什么把命搭进去?

所以除了花荣龙精虎猛地快步前进,大部分禁军都跟软脚虾似的,磨磨蹭蹭地围拢过去,恨不得永远也走不到。

等到花荣来到广场上,就见一身绯袍的公孙昭,持诏书站在中央,下方所汇聚的禁军稀稀拉拉,但大营内的武官倒是基本聚集了。

只是除了林元景和张伯奋外,其他人眼神交错之间,也都是退缩之意,甚至故意往外侧站,就生怕公孙昭看到了自己。

花荣皱起眉头,有些失望,突然又发现一位气度出众的弱冠郎君,立于旁边,打量着场上,不禁为之侧目。

见这位目光如电,凝视过来,李彦也打量了一下,并不认得花荣,然后见到花荣站到了属于林元景的队列里,倒是暗暗点头。

看来自己倒是误会咸鱼父亲了,他虽然召集的人手不多,只有三十人左右,此时到来的更是二十人不到,但个个精挑细选,行走之间,都能看出武艺不俗,堪称精锐。

而张伯奋带来的禁军,武艺方面就有些良莠不齐了,但神情上更加坚定,挣扎在温饱边缘的汉子,勇于卖命,士气上倒是更足一些,人数也更多,足有两百六十多人。

两方合计,人数上面也接近三百人。

够了。

李彦微微点了点头,公孙昭知道可以行动了,朗声道:“奉太后诏命,开封府衙出两百快班弓手,调用京营三百禁军,同入无忧洞擒凶诛贼,若能功成,上下皆有重赏,你们可有自告奋勇者?”

禁军武官一片安静,有的甚至如泥雕木塑,连眼皮都不眨动一下。

就在众人以为肯定是无人应声,接下来要盲选倒霉蛋的时候了,一人出列:“我愿意!”

禁军上下齐刷刷地看过去,却见到居然是那位见面了才能想起来,平日里根本没存在感的提辖官林元景,顿时又惊又喜,感动得险些热泪盈眶。

太好了!替我们受了此劫!

而紧随其后,张伯奋也出列:“本人不才,也愿随公孙判官,入无忧洞诛贼!”

这次大家倒不奇怪,因为林元景和张伯奋关系亲密,显然是义气深重,这般危险的事情也愿一起扛下。

好人!都是好人!

公孙昭心知肚明,敬重地对着两人拱手,开始点名。

林元景和张伯奋所带的禁军,全部算上后,还差十多个名额,他再在场上挑选出十几个精气神较好的兵士,登记名册。

就在三百禁军排着队,记录姓名,按上手印时,公孙昭看向一位禁军官员:“张指挥,请带我们去军械库,领取武器和甲胄。”

被唤道的武官上前,眼神深处带着几抹抗拒,却又不得不从:“是!公孙判官请随下官来……”

他是禁军指挥使,听着很威风,品阶只有从八品,这还是京营禁军里面,地方上的指挥使,很多连品级都不会有。

北宋实权领兵的官员,不少是文臣兼领,比如地方上有实权的提辖官,守臣兼之,如果是纯粹的武将,要么是官品高但没有实际兵权,要么有实际兵权但品阶不高,以致于很多在战场上浴血厮杀了一辈子,到老来官品都不如书生高中进士后所赐予的起点。

但在同等的官品下,武官的工资待遇比文臣好,再加上军队贪污之风极为严重,势力盘根错节,与文官也多有勾结,实际上的情况又要另说。

此时这位张指挥使,就接到了给这位公孙判官使绊子的指示,却是暗暗叫苦。

凡事都要时间准备,那边传信的人刚刚抵达,这边都已经到了军营里,连人手都聚集完毕,直接取兵器了,他还怎么使绊子?

明晃晃的诏书在此,他可不想丢了这份肥缺,只能带着公孙昭来到军械库前。

“取弓弩、甲胄和团牌。”

公孙昭毫不客气地入内,让一群快班弓手开始选择武器,再交给管理的官吏登记。

在无忧洞那样的地方,许多兵器是施展不开的,最实用的莫过于这些。

于是乎,在来不及使袢子的结果下,三百禁军迅速整装,跟在公孙昭的身后,一起出营。

一路上,已经得知人手选完的其他禁军,倒是不再回避,聚集过来,目送他们离去。

眼神里没有幸灾乐祸,有的只是浓浓的怜悯。

这么点饷钱,把命搭进去,妻儿老小再被赶出,实在不值啊!

在这种目光的送别下,之前被林元景和张伯奋说动的三百禁军,也隐隐有些骚动起来。

花荣走在其中,都难免涌起一股不安感。

他终究是第一次真正上阵杀敌,或许无忧洞不算是战场,但在汴京人心里,那地方实在比起战场还要可怕!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