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503章

作者:兴霸天

他缓缓开口,任伯雨默默聆听。

听着听着,这位刚正不阿的言官猛然直起腰,双目圆瞪,恢复了说话的能力,那声音却是无比的凄厉与不甘:“苍天无眼,不辨忠奸!苍天无眼,不辨忠奸啊啊!”

噗通!

一句话说完,任伯雨陡然向后摔倒,背部砸在榻上,手无力地垂落下去……

吃席!吃席!

第560章 只要抓人够快,阴谋就追不上我

“公孙昭!公孙昭!你你你……敢对我用刑……我韩氏不会放过你的!”

开封府大牢内,韩修被吊了起来。

不知是巧合,还是故意,就在卢俊义之前被吊起的地方。

动手的狱吏,是同一批人,碗口粗黑红色的杀威棒,也是同一款。

所以韩修的话听上去挺狠,语气却险些要哭出来,两股战战,瑟瑟发抖。

公孙昭走进来,看到这个反应,直接挑选了一根新的杀威棒,对着狱吏道:“之前那根快打折了,换这根!”

韩修也很干脆,咯的一声,抽了过去。

不需要冷水泼脸,丘仵作上前掐了掐人中,就将之掐醒过来,笑吟吟地道:“韩郎君,得罪了。”

韩修还有些昏沉:“放肆!什么韩郎君?你喊庶民呢?见到本官,要称职务!”

丘仵作笑道:“可你现在不是韩判官了啊,这重归开封府衙,大家也不好叫你韩职务吧?”

韩修彻底清醒过来,看着那一道道玩味的视线,腹部顿时绞痛起来,绝症似乎又发作了,呻吟道:“我是官人!我叔父会替我做主的!我会官复原职!”

丘仵作摇摇头:“那恐怕难了,桃夭坊内已是人赃并获,刚刚主事旖娘已经交代了,你们与无忧洞勾结的情况,现在我们甚至可以称你为韩贼,对于贼子,杀威棒伺候就是堂堂正正!”

韩修勃然变色:“我没有跟无忧洞勾结,我身为韩氏子,岂会跟那群贼人往来?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应厚将行会的邀约,在桃夭坊内宴请而已……”

丘仵作笑了笑,往后退去,公孙昭冷冷的看着他:“大名府卢俊义在永嘉郡王府外停留,你认定他是谋害郡王的凶手,现在你在桃夭坊内协助要犯抗法,却说你什么都不知道?韩修,你自己相信自己所言么?”

韩修张了张嘴,突然觉得自己这话确实没有说服力,但也只能凄声道:“可我真的不知道无忧洞……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的啊!”

“上杀威棒!”

公孙昭招了招手,四名狱吏上前,开始解绳索,将他往行刑的地面压去。

韩修拼命挣扎:“公孙昭,你是好官!你是好官啊!那些人说什么你不能相信,更不能屈打成招,这这这不合乎情理……嗷!!”

凄厉的尖叫声响起,第一棒已经落了下来。

狱吏还是手下留情的,毕竟这位的身份着实不一般,虽然能打昔日的上司,多是一件美事,但他们还要在汴京生活,真的不敢下死手得罪韩氏子弟。

可即便如此,仅仅五棒下去,一股骚臭味弥漫开来,韩修被打得失禁了,心理防线也彻底崩溃:“饶命!饶命啊!我说!我什么都说!!”

在狱吏们轻蔑的注视下,韩修昂起头,呻吟着开口:“我是罢官后被刘郎中引入桃夭坊的,他们也承诺了,有为我报仇的法子,我没法再在京中任职,让你也当不成这个判官……”

韩修从来没有尝试过用这个角度看人,别说屹立的公孙昭,便是那狱卒都变得魁梧高大,自己则如尘埃般渺小,愈发不敢扯谎,不仅将他们在桃夭坊内如何阴谋算计,如何应承给予旖娘照顾,就连享用红牌小姐,谁快谁慢的细节,都描述了一遍。

狱吏们最喜欢听后面这种刺激的,尤其是听到吕少卿喜欢用吟诗作对来凑时间,更是露出压抑不住的笑容。

想来用不了几日,汴京的街头巷尾,就会传遍高官竞速的趣闻了。

公孙昭对于桃色话题不感兴趣,但通过其中的描述,也能判断出真伪。

韩修确实不知桃夭坊与无忧洞之间的来往,但对于这座青楼的承诺和庇护,同样是对无忧洞的包庇。

不知者,亦有罪!

……

拿着韩修的罪状,公孙昭带着丘仵作,毫不停留地来到了隔壁的牢房。

里面正关着扒下官袍,一路被拖拽的吕少卿。

进士出身哦!

吕少卿看着走入的冷面判官,露出恨之入骨之色,心头却又由衷地升起一股畏惧:“公孙昭,你没有权力审判本官!”

公孙昭冷冷地道:“判官掌刑罚和狱讼之权,我本该有权力,是被你们强行夺了去!”

宋朝由于官员太多,政出多门,职权重叠,同一件事几个官员都能拿主意,并且是合乎律法的,那么意见不统一,谁都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只能往上禀报,然后上面的官员发现,他们也有好几个人都能管这事,意见又不统一,再往上禀报……

理论上可以一直套娃下去,一件县内小事也能送到官家面前,当然实际中不可能这般,唯有不了了之,谁都别想做事,效率低到极致,所以后来也有了约定成俗的规则,将派遣的权力切割分配,大家一起切蛋糕,也别乱争了。

公孙昭以前就只有断案和缉捕之能,没有审问和定罪之力,而韩修却能给卢俊义定罪,说白了还是要看背景,是文人出身还是粗鄙武人,都有讲究。

公孙昭最愤恨的是,他每每缉拿凶犯,那些没背景的人依法定罪,有背景的就被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减刑乃至释放……

而现在,他把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抓进来:“你们视大宋律法为无物之时,可想到会有今日的报应?这便是韩修的证词!”

丘仵作将证词拿上前,翻看呈现到面前,吕少卿看着,脸色越变越难看。

起初的变色,是因为韩修真的什么都讲了,到了后半段,则猛然尖叫起来:“‘本官只数下便偃旗息鼓’,我们在各自的房内,他怎会知道?不,这是胡说八道!不可如此污我!绝不可如此污我!”

丘仵作看着这个歇斯底里的少卿,莫名有种感受,只要把这份证词销毁,这位什么罪证都愿意交代。

士大夫不怕死,因为他们不会真的死,但最怕失去名誉,因为那是真的会社会性死亡。

而文人的笔杆往往又是最毒的,对于武夫他们口诛笔伐,对待别的文人也不会放过,因为实权官位就那么多,有差遣的人为了行使权力争得你死我活,没有差遣的官员则眼巴巴地等着上位,所以掐起来比谁都狠。

公孙昭也看出了这点,直接道:“你认罪,这份证词就不必说些旁枝末节!”

吕少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好!本官说便是,一切都是厚将行会的邀请……”

……

来到了第三个牢房,刘郎中正等待上面来营救,看着公孙昭和丘仵作走进来,率先道:“范直阁呢?”

公孙昭直截了当地道:“范直阁生病在家修养,开封府如今由我领诏做主!”

刘郎中变色。

单就开封府衙而言,公孙昭这个判官的顶头上司,还真的只有知府范纯礼。

当然,实际上的职务,还应该有一位通判,作为知府的副手,全称“通判开封府事”,负责诉讼、粮运、家田、水利等事项,其实也就是啥都能管,而开封府的公文,也必须经过知府、通判与幕职官的联名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制度主要为了防止知府的权力过大,但是设置后造成行政效率过于低下,再加上开封府知府,本来就换得特别快,这个二把手渐渐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今开封府衙是没有通判的。

而韩修的判官一去职,范纯礼又适当地病倒了,公孙昭有了太后的诏书,接管大权,完全合情合理。

将韩修和吕少卿的两份供述放到面前,公孙昭道:“刘郎中,你现在最好期盼,关进牢房内的罪人多一些,否则的话,勾结无忧洞的大罪,就要全由你们承担了!”

刘郎中先是愣了愣,然后发出惨笑:“冷面判官,果然名不虚传,好……我配合你便是!”

韩修和吕少卿一交代,他就被逼到了绝路,否认其实没用了,无论后续如何发展,他们三个人是绝对完了。

为今之计,只有将更多的官员牵扯进来,进一步扩大事态,自己才有转机。

所以这位心理防线最强的刑部郎中,反倒是交代得最快的。

……

当这三位的证词撂到了旖娘面前,旖娘这位不是官场中人,却整天和官场打交道的鸨母,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你审问出了这么多……是想翻天?”

公孙昭平静地看着她:“只是澄清玉宇,涤荡乾坤,还汴京一个太平!我为开封府衙判官,就该如此做!”

两人直视片刻,旖娘突然笑了起来,换成了江湖人的口气:“你是一位英雄,佩服佩服!老娘反正是死定了,若能与一群士大夫一起上路,也没有白来这世间走一遭!”

……

四份关键的罪状拿到手,外面的天色也暗了下来,公孙昭却没有片刻休息的意思。

他很清楚,自己的时间不会有太多,必须争分夺秒,赶在那些被触犯了利益的权贵反击之前,拿下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铁证!

于是乎。

在某位言官凄厉不甘的气绝之时,一支整日加班,斗志昂扬的队伍,再度整装。

每个人的眼中都燃起熊熊火焰,看着那终于扬眉吐气,执法严明的开封判官,听得那一声令下:

“出发!缉凶拿贼!”

第561章 让无忧洞好好体会一下,绝望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福宁宫。

向太后终于没有趴在榻上哭唧唧,难得的满面笑容。

她听着郭开的禀告,看着从开封府衙送来的案录,甚至还亲自翻了翻。

她的老眼昏花显然是看不出更多细节的,但还是有了一份参与感,十分满意地道:“公孙判官做得好!”

郭开立刻尖声道:“是圣人慧眼识珠,公孙判官才能不负所托,肃清京师妖氛,只是那在桃夭坊的官人,或许还有些麻烦……”

向太后冷哼一声:“不必理会,他们肃清不了无忧洞,难道还敢阻扰公孙判官么?罪证在手,就是占了道理,这群人也该好好遵从孔圣之道,‘敏于事而慎于言’了!”

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向太后这次信心满满。

士大夫为什么难对付,因为他们能占个理字。

明明是同一件事,由这些士大夫来描述,总能将褒贬暗藏其中,引导他人的观感,让道理自然而然地站在他们一边。

当然,这种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的方式,还属于高端方式,更直接的就是文人笔记,真真假假,各种污蔑。

毕竟公众有个朴素的认知,当一个人名声臭了,那他往往做什么都是错的,相反一个人私德无亏,所做的错事都能变得正义起来。

而士大夫里面,不乏私德无亏之人,比如言官团体,更比如司马光,这位可是清正廉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不好女色、视钱财如粪土、死后全无家财,完美得无可挑剔,因为自己是道德君子,喷起别人来也特别名正言顺,但执政能力如何嘛,只能说懂的都懂……

正是因为士大夫能占据了制高点,控制话语权,还能摆出一副高风亮节之态,皇权有时候都不得不让步。

毕竟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又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对于皇帝都是不可接受的,而仁宗的唾面自干,更是使得言官集团不断膨胀,最终发展到了如今的局面。

好在这次不同。

向太后找准了关键:“无忧洞积怨百年,作恶无数,今残害郡王,朝廷威严大损,士大夫里竟有助纣为虐之辈,老身倒想看看,他们谁还敢说公孙判官的不是!”

郭开认为向太后这话没错,但他在宫内见惯了阴诡之事,却也不觉得那群文人想不出主意。

不过他并不关心公孙昭的死活,而是记挂着太后的权势:“那刑部刘郎中和大理寺吕少卿都已入狱,如若被公孙判官定罪,郎中和少卿之位不可空缺,还望圣人尽早抚察。”

抚察一词用的颇有水平,向太后很是满意:“郭少监说的好啊,老身是要好好抚察!”

她的政斗水平上虽然很一般,但终究也是这么多年皇后太后过来了,好不容易占住了理,自然要借着这股风,好好打压反对派,提拔自己的亲信,将朝廷大权控制在手中。

这般一想,更是美滋滋,有眼力劲的宫婢立刻过来扶住,向太后起身走了起来,觉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甚至对亲兄弟去世的悲痛都淡去了些。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