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77章

作者:兴霸天

武后不置可否,继续问道:“反对激烈的有哪几位?”

蔡太监道:“反对激烈的倒也不多,毕竟那李元芳凶悍……呃,不过奴听说,来侍郎在尚书省直接嗤笑狄怀英不知所谓,这等事情都敢出头……”

他知道太后的喜恶,觉得刚刚长了对方的士气,赶忙补充了一句:“李元芳此次是出了昏招,不知多少人等着看其笑话,等江南事败,奴必第一时间禀告太后。”

话音落下,却没有期待的赞许,反倒迎来武后冰冷的俯视:“就因为痛恨李元芳,就期盼他事事失败?本宫这些日子也教了你不少,你还是这般眼界?”

蔡太监大惊失色,赶忙跪下,冷汗涔涔地道:“太后恕罪!太后恕罪!”

武后重新拿起案录,再翻看了一遍,目光微微闪动:“李元芳骨子里傲气得很,居然敢给亲信铺宰相之路,本宫倒是希望他举荐的这位狄怀英,真的能平江南之乱……”

蔡太监整个人都是懵的,旁边垂首静立的高太监则想了想道:“太后之意,是来侍郎?”

武后露出几分赞许之色:“不错,这位狄怀英若真是无能之辈,那李元芳举荐人才失当,顶多是威名略损,于他而言又算得了什么?但若是狄怀英真的能平江南之乱,那来恒可就颜面扫地了!”

高太监一听武后指名道姓的称呼,就知道她对于来恒甚是瞧不上眼,甚至还不如那六品的大理寺丞。

但接下来武后却吩咐道:“你们从现在开始,就与来恒身边的人接触,务必在江南之乱有个结果之前,与他取得私下的联系,明白吗?”

蔡太监连连叩首:“是!奴一定办好!”

武后如今培养的内侍,可远远不止他们两位,他如果办不好差事,那就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武后欣赏蔡太监的狠劲和忠诚,却知道此人只是做些小事,看向高太监,倒是耐心嘱咐道:“征西军队即将班师回朝,丘英也在其中,你之前为他疗伤,好好与之接触,本宫需要他这位资历最老的内卫阁领支持。”

高太监迟疑着道:“可之前李阁领已经识破……丘阁领在凉州贾贼一案中的作用,奴怕他早有防备。”

武后冷笑:“李元芳当然早有防备,但他是丘英一手带出来的,两人的感情不同,伱以为他就不会徇私?他若真的刚正不阿,早就将丘英抓入内狱审讯了,还用等现在?”

高太监唯有领命:“奴明白了!”

武后摆了摆手:“退下吧!”

高太监和蔡太监退下,然后与另外两位走入殿内的太监擦身而过。

蔡太监与他们的视线碰撞,满是竞争与警惕,刚刚出殿,就快步离去。

危机感满满之下,干劲愈发充足,全力完成太后交托的任务。

高太监则不急不忙,停在殿外,运转体内的光明劲,隐约听到殿内交谈的几个关键词,涉及到的都是圣人新设立的部门漕司。

他的头低垂着,目光闪烁片刻,也转身离去。

殿内的武后召集了足足十批内侍后,身边堆起了高高的一摞文书。

宫内识字的内侍不少,只是字迹不免各有特色,看起来很累,但武后毫不嫌弃地一份份认真看完,对于朝堂局势立刻有了深入的了解。

以前没有发现,这些内侍的能耐相当可以,宫内上下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

李弘不软禁她的选择固然高明,但就算没了命妇,她依旧有法子影响朝局。

一想到命妇,武后的心口就是一痛。

经历了武氏子那事后,命妇们起初在长安还能表面上应付一下,到了洛阳后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近来入宫也挺勤快,但都是去皇后宫中,探望皇后和皇子,她这里则门可罗雀。

她十几年的心血,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望,就因为这一个契机,在短短半年内丧失殆尽。

毕竟那件事的真相大家都心知肚明,谁愿意冒着声名受损的凶险,来接近一个明显被圣人所不喜的太后呢?

好死不死的,正在怒火充盈之际,宫婢前来禀告:“周国公入宫问安。”

武后咬了咬牙:“又来了?圣人,你好狠的心呐!”

她真心实意地希望武氏子弟留在长安,但李弘生怕这些人留在那里为非作歹,将他们带来了洛阳,还让武承嗣每日入宫请安。

此时见到武承嗣那猥琐的身影走了进来,武后双目微合,默默念经:“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她要保重好身体,千万不能气,千万不能气。

武承嗣近前,跪地请安,姿态恭敬:“臣向太后请安,愿太后身体安康,福寿绵长。”

武后轻轻嗯了一声,就像是面对一个内侍:“起来吧……无事退下……”

武承嗣松了口气,觉得自从来到洛阳后,这位姑母对自己和颜悦色了许多。

既然如此,他酝酿了许久,自以为得体上进的说辞终于能够出口:“禀太后,武懿宗那贼子欲对命妇所行不轨,是其一人所为,我等还想再入内文学馆学习,为太后分忧……啊!!”

这句话杀伤性太强,佛经也无法阻止武后破防,额头青筋暴起,抄起手边的瓶子,狠狠砸了下去:

“滚!!给本宫滚!!”

……

与此同时。

李府之中。

李彦看着书信,有些动容,因为上面详细写着武后近来的动向与谋划。

他起身一礼:“多谢徐内官冒着巨大风险,前来送信,你们的情谊,我铭记于心。”

这位徐内官,正是高太监麾下的三名内侍之一,赶忙还礼道:“奴等愿意相助,是昔日一路跟随李阁领回长安,当时关内大灾,唯有李阁领肯冒杀身之祸,为小民说话,奴等一直记在心里……”

李彦微微点头,又歉然道:“你们现在同样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在帮我,如果被太后发现,后宫的事情我无法及时干涉,只能去托请皇后,或许就来不及了……而且我必须如实相告,内侍的地位,我难以改变。”

这些被送入宫中阉割的,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的可怜孩子,他抱有同情,却很清楚,太监这个群体是不能起来的。

或许里面也能偶尔出几位好太监,但这是一个必然扭曲的群体,于国于民都毫无益处,甚至也不是皇权的必然延伸,只是一种不计后果的捷径罢了。

所以李彦直接把丑话说在前面,毕竟他本身有底气,哪怕没有内侍相助,也能对付武后。

徐太监闻言眼神一黯,却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李阁领实话实说,是自始至终都把我们当人看,奴等身体残缺,能为李阁领效力,已是心甘情愿,愿意冒此风险!”

“多谢!若是被武后察觉,一定要速速通知我,我一定尽力护你们安全!”

李彦诚心实意地谢过,再仔细看了一遍高太监的书信,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字上,心头不禁一暖。

上面用很认真的字迹,一笔一划写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388章 千古名相出动

“生命不息,政斗不止,都这个局面了,武后还能折腾……”

送走徐内侍后,李彦回到屋内,手轻抚小黑暖绒绒的柔顺皮毛。

联合来恒、暗通丘英、布局漕司。

武后终究是武后,同样知道抓大放小,要么不出手,出手都是关键。

征西大军确实即将回归。

自从吐谷浑复国,弘化公主和青海国主重新开启统治,后来小王子也带着大批的仆役和商队回归,根据这位弟子每月从不间断的书信来看,国内局势逐渐稳定。

实际上这种奴隶制国家,就是看天吃饭,吐蕃之所以发展壮大,与其气候适宜,这百年间粮食产量可观是脱不开干系的。

而吐谷浑前些年受灾,这一两年倒是风调雨顺,再加上唐军位于边境,威压吐蕃,使得各部落臣服,甚至从吐蕃国内还有不少人逃往吐谷浑,可谓风水轮流转。

藩国屏障已定,征西军队终于班师回朝,裴行俭、安元寿、丘英、黑齿常之等将士凯旋。

但在高原环境待久了,回到平原地区后,还发生了醉氧,引发恐慌,不得不修整一段时间,算算时间,再过半月,就要抵达洛阳。

别人还好说,丘英回来,贾思博封口一案确实要有个结果。

李彦目光闪动,沉吟片刻,暂时放下这件,专注于另外两事:“请怀英来府上一晤。”

狄仁杰很快出现,挺着个小肚子,步伐很沉稳,入席后不顾品茶,凝声问道:“六郎招我来此,可是江南之乱又生波折?”

李彦道:“怀英放心,江南目前起不了大祸,依旧是小范围的动荡不休,倒是太后有意与来侍郎走动……”

狄仁杰一点就透,有些啼笑皆非:“不想太后对臣倒有信心。”

李彦道:“太后的眼光自不必说,来侍郎也是先帝特意选出,用来平衡地域局势的,正常行使宰相之权还好,一旦临危受命,立刻出纰漏。”

“此次先由神绩审问尚宫,从其口中得到江南之乱的线索,后来又擒住阿史那环,得到了各大山寨匪贼所在,情报为先,朝廷已经占据了全面的主动,结果还闹到这个地步……”

“那我也不客气了,举荐你出面。”

狄仁杰听得有些古怪,自己好像变成了大杀器,却也感受到浓浓的信任,拱手一礼:“请六郎放心,下官定尽全力,平复乱象,周全各方!”

李彦正色道:“怀英,我请你来正是要说清楚,此行以平复乱象为主,至于周全各方,尤其是给来侍郎面子……不需要!”

狄仁杰行事沉稳,有些担忧:“来侍郎终究是宰相,何必与之交恶,还是适当予以安抚为好。”

李彦摇头:“世事往往两难,我知怀英能力,在平复江南乱局的前提下,依旧能顾全别人,可你是一番好意,来侍郎却不会领情。”

“德不配位,本就患得患失,你此行只要成了,无论怎样替他遮掩,此人都难免愤慨,太后再有所示意,他会作何选择,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何况身为江都人,此人虚言瞒报,不顾家乡安定,致有此乱,难道现在要因其颜面,再让江南继续受苦?”

狄仁杰微微点头:“确是此理。”

李彦道:“梅花内卫明阁领仍在江南,这位倒是能明进退得失,可以依仗,怀英此去只管好好巡抚江南,我会为你免除朝中的后顾之忧。”

狄仁杰心头一定,露出熟悉的慈和笑容:“好!好!”

有了具体实施方针,狄仁杰更能大刀阔斧,施展拳脚,他品了口茶,突然又问道:“江南安定,漕司才会正式启动,六郎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似乎远超之前的科举糊名?”

李彦目光闪了闪:“在我的计划里,科举糊名是初步试探,漕司的设立才是重中之重,对于此事,怀英伱怎么看?”

狄仁杰心想又来了,只是这次不是案件,而是关系到天下大局,他这些日子本就有了许多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才缓缓开口:“依下官之见,漕司关系到的不止是漕运,转运使一职,更能参与到地方州县的职权中。”

李彦笑道:“不愧是怀英,知我所想。”

“士农工商,国之石也,以士治国,以农为本,这不能变化,否则会引发动荡,但是各地物产不均,也是一个天然的问题,互通有无是必须要进行的,商业行为有其重要的意义,陆路受限于山川地理,水路漕运将越来越重要,漕司的设立就有了其根基。”

“而但凡一个新职能的出现,总是不可避免地分割原有部门的权力,运转使想要正常行使其权力,更是必须对各州县的权能进行干涉,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好的现象。”

“各州县如今的吏治,被地方望族把持,盘根错节,办事效率低下,可谓一潭死水,朝廷任命往往都无法见效,县令县尉必须是本地望族所出,若是朝廷空降,得不到吏员支持,就寸步难行,空有虚名。”

狄仁杰深以为然:“确实如此。”

别人不说,他自己曾经就是遭到地方吏员排挤陷害,遭受牢狱之灾,若不是阎立本搭救,那时从政不久的他,就被整下去了。

李彦接着道:“想改变现状,一定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大运河是水路流通,漕司则可为吏治流通。”

“朝廷的能臣,在地方为刺史,造福一方百姓,在中央任转运使,在确保财赋的同时,也可以巡抚各地。”

“如此才能在改变现状的同时,又最大程度的消弭各方面的抵触与阻力,至于最终完成度如何,就要看个人的才干,怀英,我最信你!”

“你这位江南巡抚使,也是先驱者,为百官表率,给陛下信心,完成前人未成之事,开拓后人可行之路!”

狄仁杰为之动容,郑重行礼:“定不辱使命!”

李彦起身还礼:“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