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40章

作者:兴霸天

但接下来,众人发现,这家伙是真的不管事啊!

甭管下面怎么争,就算孙波茹落于下风,赞普也坐在高台上,闭目养神。

而末农茹本也不好意思求救,直到三茹主动退让。

毕竟这是赞普主动让利,他们也不敢太过分,在试探了态度后,脆弱的联盟分崩离析,自己争起来了。

效率可想而知。

赞悉若在高台上吹了大半天寒风,人都吹傻了,结果连定多少御史职务都没解决。

四个茹本争得面红耳赤,谁都说服不了谁。

好个臣主!

终于,手脚冰冷到都感觉不到的赞悉若,实在受不住了,突然开口道:“御史制度难定,本相请王上定夺!”

此言一出,其他四人立刻停下,齐齐用愤恨的目光瞪了过来。

赞悉若顾不上他们,看向坐得最高的赞普。

你都二十多年大权旁落了,如今忍辱负重,一朝得势,就别装了,揽权吧!

只要快点把会开完,我咬咬牙,都愿意配合你!

王孝杰真快睡着了,被惊醒后,不耐烦的摆手:“大论未免急切,本王近来听李使节讲述,唐人有一门治国之术,叫无为而治,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君王并不过多约束,让当臣子的充分发挥能力,此法挺符合我吐蕃国情!”

三位茹本闻言狂喜:“王上圣明,李使节所言的无为而治,一听就是治国良方啊!”

再看向赞悉若,他们连大论都不叫了:“噶尔茹本,难道王上如何治国,要你来教吗?”

赞悉若牙都要咬碎了,却不得不退下:“不敢!不敢!”

茹本继续争权。

王孝杰继续无为。

……

“师父,他们争得好有意思啊!”

高台之下,李彦三人去休息了好一会儿,喝了些茶汤暖了暖身子,回来又看戏。

杨再威根本不感兴趣,闭目练功。

上官婉儿则津津有味的看着四位茹本争权,不时请教请教。

李彦隔岸观火,对于五茹的争斗看得清晰,偶然指点徒儿几句。

不过紧接着,他也看不懂了。

因为相比起之前的单个争斗,高台上开始结盟。

区区四个茹本,互相结盟打压,排列组合出十多种变化。

那言语机锋,实在眼花缭乱,对各自的恶毒挖苦,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李彦不在乎深层次的斗争了,只当听个乐子。

直到太阳落山,王孝杰和赞悉若同时醒来。

一个是带薪睡觉,一个是眼睛一闭险些没睁开来。

但看着半点进展都没有的会盟,王孝杰终于开口:“本王还有一事!”

赞悉若精神大振,四位茹本神情也变得凝重:“来了!”

王孝杰所说的事情,却与他们所想的大不一样:“本王此前遇刺,幸得唐人使节李元芳相救,此后李元芳又多次立功,助我蕃国良多,本王无以为报,欲封他为赞普钟,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愣住。

赞普钟就是赞普的弟弟,相当于唐人的御弟,地位极高,就算是亲弟弟也不见得能封赏,怎能给一个唐人?

赞悉若变色:“王上,此事万万不可!”

其他四位茹本也道:“王上,这不合规矩!”

使节虽然持旌节,代表唐皇威仪,但终究是臣,你和他兄弟相称,岂不是无形中向唐皇称臣?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隐隐为大唐的藩国,却也没有真正定下关系,祖宗法制不可违……

王孝杰真情实意的道:“若无这位李使节,就没有本王的今日,也正是他与本王谈论无为之治,本王深以为然,此番赐封,也是深表两国友好,诸位不必多做联想!”

赞悉若还要再说,就听另外四位茹本异口同声道:“王上圣明!”

就是这小子跟王上说无为而治的?

活该当赞普钟!

毕竟是虚职,不涉及实权,连赞普都不介意在唐皇面前矮一头,他们操什么闲心?

在上官婉儿无比崇拜的目光中,李彦走了出来:“多谢赞普,愿我两国友谊长存!”

王孝杰大笑:“请李使节受封,愿我两国友谊长存!”

很快,李彦绯色官袍外,戴上了氆氇臂章,上面镶嵌着一颗颗大瑟瑟。

从那珠光宝气的色泽来看,显然是从赞普宝库内选择出来的极品。

以赞悉若为首的五位茹本,不得不上前见礼:“见过赞普钟!”

李彦微笑着点点头,走下高台后,就见上官婉儿扑过来:“师父你好威风啊,但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要离开吐蕃了啊?”

听着小丫头言语里隐隐的不安,李彦摸了摸她的脑袋:“放心吧,有师父在呢,离去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办……”

上官婉儿不太明白:“还有什么事啊?”

李彦笑笑,不忘初心:

“卖茶。”

第229章 事了卖茶叶,不藏功与名

“拜见李副使,恭贺李副使获封赞普钟!”

蜀商刘兴业、党项商人拓跋恭,目现喜意,走入府中。

这座东街的府邸,位于大论府旁,与赞悉若比邻而居。

由于两座府邸规格相仿,在噶尔家一家独大后,就没人敢住在里面。

但现在,大唐使节,吐蕃赞普钟,李元芳住了进来。

据说当晚赞悉若就病倒了,然后再也没有出过府,会盟也不参加了。

毕竟按照无为而治的节奏,会盟不开个十天半月,连个御史人数都定不下来。

赞悉若如果天天去参加,会盟还没开完,别的茹本就能去他家吃席了。

李彦也想去吃。

以他如今在吐蕃的身份,又能坐主席,美滋滋。

不过现在赞悉若直接缩了,时机还未成熟,他将另一件要事提上日程。

当两位豪商走入堂内时,就见李彦坐在主位,上官婉儿正在边上煎茶。

初沸调盐,二沸投末,加以环搅后,三沸则止。

婉儿用头三碗分茶,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这是煎茶法,请两位品尝。”

“多谢小娘子!”

两人受宠若惊的接过来,轻轻吹了吹,开始细品。

不同于在卫国公府上,初次使用煎茶法翻车,这回喝了后,他们眼前顿时一亮。

拓跋恭由衷的道:“这位小娘子妙手煎制,我以前从不知还能如此饮茶!”

刘兴业身为蜀商,川蜀一地饮茶风气盛行,是个中行家,仔细品味后更是诧异无比:“此茶香气扑鼻,回味无穷,实在闻所未闻,不知产于何地?”

李彦道:“这是出产自江南义兴阳羡县的阳羡茶,不久前刚刚送到,我认为此茶有贡品的潜质。”

拓跋恭连连点头:“那是一定有的!一定有的!”

刘兴业听到贡品,马上郑重起来。

他也听说了,如今饮茶风气在长安盛行,将来圣人如果真的喜欢饮茶,可是一笔巨大的生意。

且不说金钱财富,关键是足以提升地方在中央的关注度,必须要为家乡的川茶争取啊!

但再喝了几口,刘兴业也不得不承认,此茶在香气上,确实比起川茶更胜一筹,眼珠转了转道:“李副使,我的府上也有不少茶品,与这阳羡茶各有优劣,请李副使品尝!”

“好!”

李彦不置可否,揭过贡茶的话题,发问道:“现在吐蕃贵族,大部分饮用哪种茶?”

拓跋恭嗤笑:“他们有资格挑吗?我们卖什么,他们喝什么!”

李彦道:“那这种煎茶法,吐蕃人能适应吗?”

刘兴业赶紧道:“李副使毋须担心,我们大唐人怎么喝,只要传入他们耳中,立刻就会改变原有的方法,跟着我们学的。”

拓跋恭道:“李副使有所不知,近来有许多医者称,茶品有滋养身体,防止腹胀,畅后便利的功效,别说吐蕃,在草原都是更受欢迎啊!”

李彦笑笑。

这正是他带起的风潮。

以前的这些古代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弘化公主,在大唐时并不饮茶,后来下嫁到了吐谷浑,突然开始喜欢饮茶了,这是出于身体的需要。

同理这些部落豪酋,以前也买茶喝,却不知道这玩意可以调节身体,现在知道了,还不得买买买?

所以相比起大唐人酪浆喝多了,图个新鲜玩意,茶对于这些高原、草原人,是生活必需品。

李彦道:“这段时间,五茹的部族头人,都齐聚王城,这些贵族购买力强大,你们生意不错吧?”

刘兴业和拓跋恭都笑了起来:“这还要多亏使节团,让赞普推行会盟,此次确实卖了不少货物。”

李彦道:“那根据你们的判断力,这种香气浓郁,口感上佳的阳羡茶,卖给吐蕃人,多少钱合适?”

拓跋恭算了算:“一块茶饼一金?”

李彦:“……”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