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15章

作者:兴霸天

李彦道:“时间紧迫,还望巨源兄谅解,你可有长相相似的兄弟?”

沈巨源道:“我有一位兄长……早年病逝了……没别的兄弟……”

李彦问:“这么说来,看守内卫库房的沈武卫,是你的侄子,就是你那位兄长的儿子?”

沈巨源迷糊点头:“我兄长走得早……侄子……我会好好照顾……”

李彦又问:“令尊牺牲于松州之战,令堂呢?”

沈巨源露出不耐之色,吐着酒气:“我母亲早过世了……你问这些作甚……你放我下来……你干什么!”

他刚要哇哇大叫,李彦伸手在他脖子处一按,牢内顿时安静下去。

珠丹旁观审问:“李副使,你怀疑刺客是沈使者的兄弟?”

李彦道:“这是最直接的推测,如果刺客是沈巨源的兄弟,进行刺杀后,再故意暴露相貌,就能栽赃嫁祸。”

顿了顿,他又道:“当然,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也可能相貌接近……”

珠丹深以为然。

赞普泉下有知,保证也十分疑惑,他怎么就和一个毫无关系的唐人长得那么像呢!

幸亏如此,现在王妃还有着落,否则一场大祸,宫内都可能遭血洗。

可恰恰是因为有王孝杰和赞普的例子,李彦不太相信还能马上碰到第二对撞脸的:“那种可能很小,现在得一个个排除嫌疑,那个画出沈巨源画像的目击者呢?”

珠丹道:“就关在隔壁。”

“走,去看看!”

留下几名护卫牢牢看守住沈巨源后,两人又来到隔壁,就见一个内侍被吊了起来。

吐蕃的内侍也是阉人,太监在全世界各大古国都有,在李彦的打量下,这个太监大约四五十岁,头发大半花白,背部略有佝偻,神态有些萎靡,但脸上的表情冷静,并无多少惊惧之色。

李彦问道:“他是苏毗人?”

珠丹道:“是的,宫内几乎都是我族旧人……”

李彦也不弯弯绕绕:“但依旧难保忠诚,苏毗内部,也有噶尔家族的耳目吧?”

珠丹寒声道:“绝对有,噶尔家族本就我国奴户,自然也能窜通这些旧族,我们能信任的,只有没庐家族内部的女子。”

李彦点头:“正常的审问流程,应该是整事大相赞婆充当主审官,然后通过目击证人,锁定嫌疑人……”

珠丹这次反应快多了:“所以能画出嫌疑人容貌的目击证人,是关键的一环?说!噶尔家族许诺了你什么好处?”

后半句语气激烈的质问,是对着内侍喝出的。

内侍缓缓摇头,用吐蕃语开始解释。

李彦通过眼识的细节观察,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内侍有问题。

不过语言沟通有障碍,还是不能贸然动用天赋,他在边上道:“你一个个询问,是金钱利益的收买?还是权力地位的许诺?还是家人亲友的享福?”

珠丹开始询问,李彦默默旁观,突然看到内侍的眼皮挑了挑:“停下,你刚刚问的是什么?”

珠丹道:“我问他是不是家人亲友享福了?”

李彦仔细观察内侍:“你再问他,是不是家人被要挟了?”

珠丹再问。

这次内侍的脸色微微变了,再也不复刚刚的沉静。

李彦叹了口气:“最坏的情况发生了,看来他的亲人在噶尔家族手中,这下难办了!”

很多太监是娶妻生子后入的宫,这类身体残缺的人,就更在乎家人,是绝对的死硬分子。

而毫无疑问,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吐蕃王城,他们没可能去救一个太监的家人。

果不其然,接下来珠丹无论怎么询问,内侍都是咬紧牙关,一口咬定他就是偶然间看到了刺客的脸,并且画了下来。

身后传来严刑拷打的声响,关乎到赞普被害,李彦没有理由制止,也不愿再看,来到牢房外,默默思索。

半响后,珠丹来到身后,涩声道:“李副使,此案是不是很难办?”

李彦道:“我在大唐也破了不少案子,这次的案件确实属于最棘手的一类,因为它不是需要推理出真相。”

“真相已经很清晰了,就是噶尔家族派出刺客,不仅刺杀了赞普,还要嫁祸给使节团。”

“现在的难点在于,破案的线索对我们严重不利,而且凶手逍遥法外,难以抓捕。”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噶尔家族够果断,把凶手远远送走,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珠丹变色道:“那该怎么办?”

李彦理清困难,眉宇间并无沮丧,依旧是精神十足的战意:“我目前有一个办法,也正在为之努力……那就是期待对方犯错!”

他后半句说得极快,珠丹汉语本来就没有那么好,根本没听清楚。

但她看到李彦侧脸的自信,又被他话语中的努力打动了,同样目露期待。

李彦确实开启了努力模式。

先使用600成就点,进行第一回 合的提升。

【运道:12(鸿运当头多是一件美事)】→【运道:15(好运来呀好运来,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

大论府。

夜已很深。

赞悉若依旧未睡,想到大殿上赞普那状如猛虎的凶悍姿态,时而露出心有余悸之色,时而显出一不做二不休的狠意。

正迟疑着呢,外面传来勃伦赞刃的声音道:“大兄,你还没睡吗,我刚刚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主意!”

赞悉若暗暗叹了口气:“五弟,进来吧,有什么好办法,为兄也想听一听!”

哪怕尽力掩饰,但他的语气里,还是流露出些许敷衍。

五弟还是太年轻,历练不够,假以时日或许会成为几位哥哥的助臂,噶尔家族的中流砥柱,但现在还是有些稚嫩。

然而勃伦赞刃接下来的一番话,倒是有理有据,让人刮目相看:

“大兄,我带领使节团出使唐国时,除了念正使牺牲外,还有一个人对唐国诸多敌视,在长安里更被唐人官兵搜捕,险些未能回来,这个人可为我们助臂,对付李元芳!”

赞悉若有了兴趣:“那个人是谁?”

勃伦赞刃昂起头,骄傲的说出了自己的人脉:

“大轮寺,小明王,鸠摩罗!”

第203章 感谢敌人送来的强援!

“鸠摩大师!”

当布衣芒鞋,神采飞扬的鸠摩罗来到府内,赞悉若迎上,眼前一亮。

大轮寺就在王城之外的吉曲河畔,是松赞干布大力推行佛教时所修建的庙宇。

虽然存世不算久远,但首任主持吸纳天竺与中土的佛学教义,创出明王劲,修为极高。

此后两任主持,也都被尊为明王,大轮寺隐隐有吐蕃新兴佛教之首的威望。

而鸠摩罗年纪轻轻就成为小明王,俨然是下任主持的不二人选,赞悉若作为大论,也给足面子,亲自迎接。

三人见礼后,赞悉若首先开口:“本相久仰大师之名,对于贵寺僧人平日里施斋救人,行医问诊,十分尊敬。”

鸠摩罗道:“近来王城内聚集了大量流民,贫僧在城内行医,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帮不了太多人,此来也希望噶尔大论能妥善安置流民。”

赞悉若点头:“一定一定,大师功德无量,令本相钦佩啊!”

鸠摩罗听出他的敷衍,双手合十。

赞悉若察觉,趁机苦笑道:“大师莫要以为本相是故意推脱,王城如今是多事之秋啊……唉!”

他长叹一口气,勃伦赞刃接口道:“大师可知,唐人派出使节,出使我蕃国?”

鸠摩罗摇头:“不知。”

赞悉若为之诧异,倒是真的有些佩服了:“大师一心救治流民,竟连此事都不知,然唐人图谋不轨,欲制造内乱,乱我蕃国,若他们成功,流民之数恐怕还要再多十倍,那才是生灵涂炭啊!”

鸠摩罗神情凝重:“愿闻其详!”

赞悉若叹了口气,语气悲伤的道:“那唐人使节团一入王城,本相就将他们带入我府上安置,尽心款待,绝无怠慢,可他们仍不知足,明知王上久病,还是通过王妃,在王上面前进谗言,想在我蕃国设立唐人的官职……唉!”

勃伦赞刃接上:“那完全是胡作非为,为的就是乱我国内根基,王上起初被他们蒙蔽,后来也醒悟过来,可他们眼见事情败露,竟然行刺王上!”

鸠摩罗脸色变了:“赞普遇刺?”

勃伦赞刃重重点头:“王上遇刺,正是使节团的副使李元芳指使,大师还记得那人吧,念正使于凉州驿馆被害时,就是他横行霸道,阻扰我等追查凶手!”

鸠摩罗怔了怔,点头道:“贫僧当然记得他,两位之意,是李元芳谋害赞普?”

赞悉若道:“王上得天佑,他们没有成功,可唐人狡诈,与王妃勾结,软硬皆施,一起迷惑王上,现在堂而皇之的居于王宫内,俨然是代替王上发号施令!”

鸠摩罗思索片刻,面容回归沉静:“贫僧是一介方外僧人,难以管朝堂之事,不知噶尔大论唤贫僧来,有何吩咐?”

赞悉若十分客气的道:“吩咐不敢当,王城内高官生病,多有请贵寺高僧前去救治,昔日王上重病,也是明王出手,那汤药王上至今都在喝……”

鸠摩罗点头:“确实是师父入宫为赞普看病。”

赞悉若道:“那此次还望小明王也助我等一臂之力,借为王上看病的机会,拿下李元芳,铲除唐人使节团,让我蕃国重回安宁!”

鸠摩罗没有迟疑:“阿弥陀佛,关系赞普安危,又事涉李元芳,贫僧愿往!”

赞悉若起身行礼:“多谢大师相助,贵寺是否能来一些武功高强的武僧相助?”

鸠摩罗颔首道:“贫僧回寺内,请示师父。”

目送鸠摩罗离去,赞悉若露出笑容,勃伦赞刃却有些担忧:“大兄,此事凶险,真要让大轮寺参与进来吗?”

赞悉若笑道:“正因为这件事凶险,让佛教徒参与才好,他们立功了,不要吝啬赏赐,若是有了损伤,也不必心疼,我们家族是信仰雍仲教的啊!”

雍仲教徒,也就是苯教徒,西藏本土最早出现的一种宗教。

它深深影响着吐蕃的上下,赞普的名称都是来自于这个教派,历任赞普必须信仰,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当然,此前吐蕃也没有皇权一说,就是个大部落,等到松赞干布开创高原帝国,再看雍仲神教就觉得碍眼了,于是大力引进佛教,让两教斗争。

不过那场冲突过于激烈,以致于引火烧身,松赞干布的死因有一说,就是遭到了雍仲教徒的刺杀。

噶尔家族作为掌权者,对于旧教和新教之间的对抗是心知肚明,他们选择信仰势力更大的雍仲神教,连暗卫的正式名称都是雍仲神卫。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