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206章

作者:兴霸天

王妃微笑着,将她带到一边的台阶,并肩坐下:“自家姐妹,不要用谢,跟我说一说,这一路上的见闻,大唐使节团又有什么出众的人物?”

珠丹道:“途中没有什么特别所见,只是往王城汇聚的难民越来越多了,赞悉若却不加以约束,十分古怪。”

王妃笑容依旧温和:“莫过于示敌以弱,再加以利用,赞悉若将禄东赞的文治学了去,是一位合格的大论。”

珠丹又道:“大唐的正副使都姓李,似乎还是出自一族,我在护送途中,听那位李副使称呼李正使为叔公。”

王妃了然:“唐人有大家族,世代传承,既然那位李副使是侄孙辈,我们只需要关注正使就好了。”

珠丹欲止又言:“可据我观察,勃伦赞刃更怕李副使,对那个人的畏惧,应该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很怕他。”

王妃奇了:“在吐蕃的地界,怕大唐使者?”

珠丹道:“而且那位李副使,真的太年轻了,还没有及冠。”

王妃大奇:“未及冠?就算出身唐人的大族,也不会用未及冠的子弟,这个副使叫什么名字?”

珠丹道:“姓李,名彦,字元芳,按照唐人的礼节,我们应该叫他李元芳。”

“李元芳……李元芳……”

王妃将这个名字念叨了几遍,有了兴趣,但又叹了口气:“我们的消息太闭塞,情报全部被噶尔家族的雍仲神卫把持,连唐人现在有什么出色人物都不清楚。”

珠丹眼睛转了转,声音放低,换上苏毗的语言:“王妃,那个李元芳还提到了我们苏毗,说因为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不少唐人对于我们苏毗很有好感,称呼我们为女儿国,这些还有不少书信,请王妃过目!”

王妃接过书信,前两封还细细看了,后面就匆匆扫过,似笑非笑:“女儿国?这个称呼真好听,看来对我们确实有了解,但他的话,你信吗?”

珠丹道:“我……我是有些相信的。”

“别国之人夸一句好,我们就高兴得忘乎所以,那是内心自卑的表现!”

王妃将书信随手丢到一旁:“自从吐蕃占据西域,两国断交,唐人如今又来出使,无非就是见钦陵统兵厉害,想借赞普之手打压罢了!又发现噶尔家族的势力庞大,才想到我们苏毗遗民,我们苏毗人过得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被他们利用!”

珠丹垂下头:“哦!”

她骨子里苏毗的血液,不甘心当一个无用的宫廷卫官,却也知道噶尔家族势力确实太大了。

沉默少许后,珠丹叹息道:“那些唐人抓了噶尔家族的雍仲神卫,还将犯人交给我了,说是让王妃来审问,只能交出去了!”

王妃一怔,腰背瞬间挺得笔直:“你仔细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珠丹将大论府邸前,双方的争辩说了。

王妃立刻换上加密通话:“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苏毗的将来!”

珠丹:“……”

王妃正色道:“如果没有大唐的庇护,吐谷浑早就被吞并,可直到他们兵指高句丽,无暇顾及,禄东赞才敢正式发兵,吐谷浑被灭,赞普很是伤心!”

说到这里,她看向胡床上的赞普。

这位赞普的母亲,就是出身吐谷浑的妃子,他成年后,还试图联合母族势力。

结果禄东赞也不跟他逼逼,直接出兵把吐谷浑灭了,赞普自此大病一场,一蹶不振。

王妃的权力出自于赞普,赞普都是个纯傀儡,这些年她过的日子可想而知,此时声调微昂:“大唐太强大了,如果他们早将目光放在这里,噶尔家族不会如此壮大!此次大唐使节在,若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我们就有机会让赞普振作起来!”

珠丹心中自然也希望如此,却又问道:“可唐人使节团,如今被赞悉若安置在自己府中,受其监视,我们又怎么与之联系?”

王妃皱起眉头,突然看向散落在一旁的书信,目光一亮。

她马上起身,将书信一封封拾起,仔仔细细的堆放于身侧。

然后取来了纸笔,写了一封书信,递给珠丹:“将它带给大唐的使节,最好交给那位副使李元芳!”

珠丹心领神会:“是!”

……

大论府上。

正堂,赞悉若邀请众使节入席,开宴。

一道道菜品端上来,大唐风味十足。

禄东赞多次出使大唐,真的学了很多回去。

对于菜肴,众人还是满意的,只是上了茶汤后,李彦喝了一口,就明显的拧起眉头。

赞悉若察言观色:“李副使似乎对川茶不太喜爱?”

李彦道:“川茶乃是上品,自汉以来就一直流传,我自是喜欢的,只不过贵国还用这般茶汤混煮的方式,我们有些喝不习惯。”

赞悉若看向别人,发现他们确实也有类似的不适,很是疑惑:“茶汤乃是贵国传于我吐蕃,除此之外,莫非还有别的饮用方式?”

李彦淡然一笑,你这问的就专业对口了:“我大唐目前的饮茶方式有三类,茶汤、茶品和煎茶。茶汤多为僧人早课所用,如今连僧人都不再喝,而是用橘皮、蜂蜜、胡椒粉等物配制而成的茶品,至于煎茶,更是保留茶的清香,最是滋养身体,防止腹胀,畅后便利。”

赞悉若听到煎茶的功效,眉头微动:“那真要李副使多多指教了!”

李彦道:“好说好说!”

赞悉若心中记下,话锋一转:“哈哈,滥饮易醉无味,何不行酒令呢?”

他受其父影响,对于大唐文化极为了解,不仅汉话说得标准,当兴头上来,甚至还要行酒令。

使节团四位领导中,李义琰不屑于跟蕃人行酒,李彦文化造诣朴实,沈巨源文化荒漠,好在杨再思出面,行酒高歌,宾主尽欢。

回到赞悉若给使节安排的房内,李彦打量着房内的装饰,发现比起卫国公府上也差不到哪里去。

想到街上的难民和宴席上过剩的酒肉,他摇了摇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一样。

他走出屋内,来到存放狮子骢的马厩,对着还蹲着马背后面的小黑招了招手。

小黑开心的飞奔过来,李彦道:“去把婉儿带过来!”

小黑立刻跑向安置苏毗女子的屋内,不多时带着上官婉儿来到面前。

李彦见她努力自学的模样,就很欣慰:“好徒儿,你在宫内是不是学了苏毗语?”

上官婉儿脑海中浮现出宫内的生活,情绪瞬间低落下去,可怜兮兮:“是的!”

李彦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目露期许:“你的所学,或许能派上大用场,史上最小的使者,我们使节团在吐蕃的突破口,要看你的了!”

第194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些日子,使节团还是派那些孙波女子入宫吗?”

“是的。”

“这些唐人倒是耐得住性子啊。”

布达拉宫内的白宫,是吐蕃官员办公的地方,相当于大唐的皇城。

此时大论的房间内,赞悉若听了手下的禀报,面色肃然的摆了摆手。

勃伦赞刃坐在他的对面:“大兄,要不让他们见见赞普,打发走算了!”

赞悉若摇头,品了口茶水:“不急,西域各国还在观望,使节团留在国内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我们吐蕃进一步巩固威信!这种煎茶法配合上等川茶,还真别有一番滋味,你尝尝!”

勃伦赞刃挑食地道:“我不爱喝茶,大兄你也不要上当,那李元芳的话万万信不得!”

赞悉若失笑:“这是神卫经过验证后的消息,如今大唐内确实茶品流行,此人推销煎茶,不外乎让我等离不开此物,高原之地终究种不得茶……唉,还是大唐富饶啊!”

勃伦赞刃想到他在长安所见所闻,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唐地大物博,确实是天朝上国!”

赞悉若眼中露出渴望:“天朝上国也并非不可战胜,若我吐蕃能得陇右膏腴之地,截断西域商路,一切都将不同,日后占据长安,绝不是奢求!”

勃伦赞刃却沉默下去,好一会儿才道:“二兄真能再度打赢唐军吗?”

赞悉若道:“当然可以,二弟乃天生将才,大非川之胜绝非侥幸,从四弟神卫所获的情报中,又能看出大唐的军力在日渐衰败,他们在北方的突厥和高句丽上,耗费了太多的力量,现在正是我吐蕃崛起的大好时机!”

禄东赞第四子悉多于,执掌雍仲神卫,专门负责内外情报。

勃伦赞刃振作精神:“好,只要二兄再多胜几场,看看李元芳还怎么耍威风!”

赞悉若大笑:“我们五兄弟同心协力,立下不世之功业,指日可待,何须在意那区区一个唐人?”

勃伦赞刃重重点头:“嗯,我都听大兄的!”

目送五弟离开,赞悉若的神情沉静下来:“李元芳!”

想到那个年轻的副使,和至今没有将囚犯交出来的王妃,他唤来亲信:“现在那些孙波女子还在宫内?”

亲信道:“禀大论,还在。”

想到外界盛传,噶尔家族原是苏毗国的奴户,赞悉若露出厌恶,吩咐道:“去看看她们与赞普王妃说些什么,有不臣的话,定要记下来!”

很快有宫内眼线回报:“她们在讨论唐人的元日新年。”

……

大殿之中。

赞普今日不再昏沉,清醒地靠在背椅上。

才三十五岁的他,老得却像个后世程序员,脸上生出皱纹,头发都花白了,所幸精神还不错。

因为下方苏毗女子分两侧而坐,中央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子。

上官婉儿穿着吐蕃人喜欢的大红衣服,显得更加喜庆,俏生生地拱手道:“婉儿给赞普拜年!给王妃拜年啦!祝你们大吉大利,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吉祥如意!”

赞普取出一个红纸包裹的信封,王妃笑吟吟的接过,却不递给眼巴巴的孩子,调笑道:“婉儿,唐人真的发大红包么?”

上官婉儿理直气壮的道:“师父说过的,新年给红包就是可以压岁,保佑岁岁平安!我们大唐的宫内,也确实有春日撒钱的习惯,相信以后越来越多人,会自觉包红包的!”

看着她小财迷的模样,殿内上下都笑了起来,空气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随着这段日子的入宫,婉儿不仅展现出聪明伶俐的一面,嘴还特别甜,早已成为大家的开心果。

不过她关于红包的习俗,还真没说错。

红包的雏形就是从唐朝开始,但只在宫内流传,到了宋朝,才在民间也流传开来。

过新年时,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称之为压岁钱。

王妃十分满意,将红包递到上官婉儿手中。

婉儿一捏,就知道里面是金叶子,扑上去抱住她,笑眉笑眼的道:“谢谢王妃!”

王妃也抱住她亲了亲:“小娘子真乖!”

赞普则好奇的道:“大唐的新年还有什么习俗啊?婉儿,你说来给我们听一听?”

上官婉儿松开手,退回阶下,轻轻咳了一声,开始介绍: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