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87章

作者:兴霸天

“厌倦夜间被叫出审问。”

“推理正确!”

……

“情绪反馈——恐惧!”

“恐惧见不得光的事情暴露。”

“推理正确!”

……

找到你了!

李彦看向目标,一个面相富态的知客僧:“你的法号?”

听了他口气不善,知客僧面色微不可查的一变,赶忙双手合十:“回李副使的话,小僧宽济。”

李彦又问:“为什么要做这等事情?”

宽济眼角跳了跳,干笑道:“李副使,小僧听不明白你的话……”

李彦静静的盯着他,片刻后道:“不需伪装了,你的心在恐惧,法明大师,告诉他刚刚我对你说的话。”

法明走了过来,使了个眼神:“宽济,佛祖显圣,李副使可通他心,才会把你选出!”

人家是使节团副使,手持旌节,想要威风,你就配合配合呗!

然而宽济没有领会,反倒神色剧变:“怎么可能?”

李彦之前还不能完全确定,毕竟见不得光的事情很多,不一定就与此案有关,但宽济这个反应无疑是不打自招。

他淡淡的道:“看舍利塔!”

宽济僵硬地扭过头。

李彦道:“想想你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亵渎佛祖,你想死后堕入阿鼻地狱,不得超生么?”

宽济身体颤抖,赶忙双手合十,拜了下去:“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目睹这一幕,法明面色变了。

李彦则淡淡的道:“佛祖确实慈悲,恐是借我之口,让你坦白,才好宽恕你的罪过,你愿错失良机也不要紧,自有大唐律法行刑,不怕你不说真话!”

宽济身体颤抖的幅度越来越大,最终瘫倒在地,无比后悔的道:“小僧只是一时糊涂!一时糊涂啊!”

听着他的哀嚎,不仅周围的僧人傻了,连旁边的李义琰都愣住了。

“元芳,你这破案速度也太快了……”

第174章 你说你们惹他干嘛?

“神探李元芳,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沈巨源和杨再思也来了,询问之后同样大为惊叹。

全场最淡定的,反倒是李彦。

正常操作而已。

这也只是一个开始,区区知客僧,显然连从犯都算不上,仅仅是个小卒子,真正的大头在外面。

他让两位武德卫左右架住宽济,特意来到舍利塔前,开口道:“说吧!”

宽济抬头一看,就是舍利塔,赶紧低下头,战战兢兢的道:“小僧真的是一时糊涂,绝不敢亵渎佛祖,是……是有人要向圣人献祥瑞,小僧误信其言……佛祖宽恕!佛祖宽恕!”

李彦奇道:“祥瑞?此物谈何祥瑞?”

玄奘留下的包裹里,全是经书,里面也就一本唯识劲秘卷可称珍贵,其他在长安慈恩寺内应该都有收录。

把此物献上去,总不会是让快秃顶的李治去练唯识劲吧……

宽济悲声道:“小僧不知里面是这些,只以为是祥瑞,谁知与凶案有关啊!”

李彦摆了摆手:“行了,说吧,谁要向圣人献此祥瑞?”

宽济涩声道:“他是……他是……”

沈巨源在边上忍不住了,呵斥道:“磨磨唧唧,还不开口,此事涉及圣人,你这秃驴可知后果,想满门抄斩么?”

他嗓门极高,顿时引起了群僧的侧目,却是敢怒不敢言。

而宽济嘴动了动,还是没有开口。

杨再思感到不解:“你刚刚不是都承认了吗,为何还不交代?”

李彦没有强逼,话题一转:“先说说,你是怎么和那个人联系上的吧?”

宽济眼珠转了转:“小僧卖过些度牒……”

站在不远处聆听的法明,顿时变了脸色。

李彦、李义琰和杨再思一听就明白,唯独沈巨源怔住:“度牒是僧人的凭证,你凭什么贩卖?”

宽济说都说了,也就干脆道:“是空白度牒,只要写上姓名,就有了我法门寺籍,所涉土地也都成为寺产。”

沈巨源大怒:“好胆!”

这个时代,度牒一直是各地寺院的一项重要收入,讲白了就是招收合法黑户。

僧人不仅自己能免除税收、兵役和劳役,有关系的大寺院还私卖度牒给别人,一起偷税漏税。

眼见宽济撂了,法明双手合十,默默叹息。

说这个干嘛,佛祖又不爱听!

李彦继续问:“你已经卖了多少份度牒?”

宽济垂头丧气:“十六份度牒。”

李彦目光一冷:“你区区一个知客僧,居然就能卖十六份度牒?每份多少钱?”

宽济老实回答:“二十金。”

杨再思看向法明:“此人的知客僧当了多久?”

法明脸色难看,低声道:“一年多。”

沈巨源牛眼瞪大,一时间没算过来,杨再思则冷笑道:“一年多的时间,单单是度牒收入,就有三百多金,本官的俸禄跟这一比,少得可怜啊!”

连李义琰都开口了:“何止是杨机宜,便是老夫,一年的朝廷俸禄也无三百金,贵寺知客僧,比老夫都要华贵!”

法明恨不得把宽济给掐死,点头哈腰:“诸位使节明鉴,宽济这等贪贼只是少数,只是少数!”

佛门的贪污分子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和尚还是廉洁的!

沈巨源直接往地上啐了一口:“呸!”

法明冷汗涔涔。

李彦不再多言,他毕竟不是来抓贪腐的,看向宽济:“我虽然不了解你们内部的行情,却也知道二十金一份显然是贵了,超出的价钱正是有意贿赂,关键时刻才能用得上,看来此事是处心积虑,说吧,让你配合的人是谁?”

宽济微微发抖,却是咬牙不说。

李彦冷声:“你难道真想押入长安,下内狱受审?”

然而此言一出,宽济竟松了口气,绷直的腰弯了弯。

李彦眉头扬起,立刻道:“那人在扶风县县衙任职?”

杨再思恍然,沈巨源一时间不明白,得他提醒后也醒悟过来。

宽济犯罪,正常情况下该押入扶风县县衙,他害怕的恐怕也正是这点,因此宁愿押入长安内卫。

毕竟内卫重立不久,威名还没有下达州县,更不知道里面有个天赋异禀的审问者。

沈巨源明白后,直接呵斥:“是县令?还是县尉?”

杨再思苦笑,哪有这样问的?

但宽济怔住,再度瘫倒下去:“佛祖!佛祖显圣!小僧不敢欺瞒,是韦明府!”

李彦暗暗失笑,粗胚问话,有时候还真有用,面色一沉:“竟是扶风县县令。”

杨再思关注点不同:“姓韦?出身哪个韦氏?”

宽济道:“京兆韦氏,县令韦玄贞。”

杨再思面色微变,立刻道:“元芳,韦氏不好惹,慎重!”

自从长孙无忌死后,关陇世族成为一盘散沙,在这些不复昔日辉煌的世家中,若论综合势力最强的,就属三大世家。

京兆韦氏、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

这三家不能说谁强谁弱,都是庞然大物。

而相比起弘农杨氏或多或少沾了武后的光,陇西李氏则与山东士族藕断丝连,京兆韦氏则是最标准的关中世族。

这个家族仕宦率极高,男儿很争气,门荫与科举双轨并进,韦氏女也有美名,联姻关系盘根错节,虽然在裙带关系方面,逊色于厚嫁的窦氏,可显然根基更扎实。

京兆韦氏目前欠缺的,就是宰相级别的领头式人物,历史上等到了武周时期,政治重新洗牌,韦氏多年的积蓄井喷,一朝出了七位宰相。

虽然这些宰相里,难免有水分,但想想数目,也是真的很可怕了。

杨再思的劝说正在于此,他出身于弘农杨氏,自然清楚韦氏的难缠。

李彦看向李义琰。

李义琰听到京兆韦氏之名,神色毫无变化,就好像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族,却也给予意见:“元芳,你既已找出线索,此案不妨交给京内,内卫才干众多,非你一人独专。”

沈巨源道:“李副使厉害,但都像你这样抓犯人,别人怎么办,还要不要立功了,对不对嘛!”

李彦明白李义琰的意思,是要把重点放在出使吐蕃上,至于沈巨源的翻译更绝。

他拱了拱手:“诸位好意,元芳心领,此案就转给京中内卫吧!”

李义琰点头,杨再思微笑,沈巨源咧嘴,使节团高层达成共识。

任何涉及权贵的事情,简单的也会变得复杂,给内卫其他人立功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一个世族多么辉煌,就有多少仇敌,因为它抢夺了别人太多的机会。

不需要什么事都由自己冲锋陷阵,也给别人多点进步的空间。

当然,就算转交案子,也得把这边的事情处理好。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