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83章

作者:兴霸天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规律,前辈打天下,后代坐享其成,没吃过苦头,又怎么可能有长辈的品质?

但李义琰显然十分不爽:“看看他们,实在不成器,就要如你这般,自己努力!你不靠我等,毫不钻营,如今已是五品,再瞧瞧那些劣物,岂非讽刺?”

李彦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谦虚笑笑:“除了自身努力外,我也有几分侥幸……”

“没有侥幸,这些日子多少人来求老夫,却连你的半分准备都不及!你等一等!”

李义琰直接开始写奏章,写完之后,等待墨迹干涸,立刻雷厉风行的起身:“走,我们入宫面圣,此次出使吐蕃,非你不可!”

……

“元芳你也要去吐蕃?”

麟德殿内,帝后正在欣赏舞蹈,听两人入内禀告后,李治挥退舞姬,诧异的看了过来。

李彦道:“陛下,臣于凉州长大,大非川之战,陇右子弟多上战场,惨遭不幸,吐蕃使节团还频频挑衅,此国仇家恨,臣铭记于心!”

李治微微点头。

李义琰道:“陛下,李机宜神勇非常,若能有他保护,老臣也更放心。”

李治想到那刀斩如来佛像的震撼一幕:“元芳的勇武,朕是知道的,只是吐蕃苦寒,非比寻常,你真的做好了准备?”

李彦斩钉截铁的道:“臣愿往!”

武后在边上道:“良臣猛将,忠君报国,实乃陛下之福,大唐之福!”

李治龙颜大悦:“好!”

一老一少,官场上都有美好前途,却主动请缨,前往敌国冒险。

再加上近来吏治清明,在国公宰相接连倒台的氛围下,许多官员害怕得缩起了尾巴。

此时此刻,李治有了种他真是圣君的错觉,自然高兴。

李义琰适时奉上了奏章:“陛下,臣有本请奏!”

李治看了,眉头扬起:“朝廷开展飞钱业务?”

李义琰:“商人见利,飞钱若成,可收其心!”

李彦有些感动。

相比起他考虑端水,李义琰更加爱憎分明,直接把责任都给揽下了。

而当李治把奏本递给武后,武后看了一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显然是想到了其中的利润和影响。

李治则考虑到近来政局变化,也生出了利用之心,却知道不能操之过急。

他淡淡的道:“此事确实有利于民间,然弊端也大,可令各州进奏院先加以尝试,看看见效如何,再谈以后!”

李义琰道:“先以展望,徐徐图之,陛下圣明!”

都是人精,释放出信号,吊着商人的胃口就好。

至于真正实施是什么时候,下次再说。

李治微微点头,突然道:“元芳可为副使,内卫沈巨源勇武果敢,更知吐蕃地利,亦可入使节团,你们意下如何?”

李义琰道:“臣无异议!”

李彦则露出不解:“臣……”

沈巨源是暗害贾思博的嫌疑人之一,李治此时安排他进使节团,是丘英作保,洗清嫌疑了吗?

不过当他看向李治时,却发现这位圣人也在凝视自己:“元芳,你为副使,朕特许你持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若遇特事,不必留手!”

李彦这才明白,李治居然是异常怀疑沈巨源,让他死死盯住,必要时先斩后奏?

自汉朝以来,持节者就是钦差,权力极大,朝廷命将,也以节为信,用来指挥军队。

到了唐朝,旌节威仪更重,节度使节度使,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吐蕃正使念曾古,故意死在大唐境内,然后在西域那边宣扬大唐杀使的恶事。

如果大唐使节团内,也有人在吐蕃境内遭遇不幸,那么接下来借口就更多了。

这一手挺狠。

但问题是,李治凭什么觉得沈巨源就是凶手呢?

李彦应下:“臣领命!”

“好!好!”

圣人兴致很高,将两人留下,欣赏了一段歌舞,才让他们出宫。

至此,出使名额正式定下。

李彦回到内卫后,立刻召集班底。

狄仁杰和丘神绩首先前来。

狄仁杰缉拿郝大等贩毒人员,捣毁毒丹工坊,收缴账簿有功,在李彦的举荐下,内卫仍为武德卫,外职升任为大理寺丞。

这比起历史上的他,足足提早了六年。

别小瞧六年时间,原本的狄仁杰是大器晚成,提前六年,那就是年富力强了。

原大理寺丞李谦孺调入内卫,李彦也引为亲信,不过在贾思博案件嫌疑还没排除的情况下,有些事情显然不能让他来做。

此时李彦就把七位嫌疑人的情况说明,关照道:“沈机宜也在使节团中,这个我来盯,剩下的六人,就交予你们俩人探查,调查寻凶交给怀英,缉捕审问交给神绩!”

狄仁杰和丘神绩凝声道:“是!”

李彦又对着紧接而来的安神感和郭元振道:“神感联系胡商,元振盯住蜀商,别小觑这些商人,他们的商道和人脉都对此次出使十分重要,千万不能大意!”

安神感和郭元振领命:“是!”

李彦最后对着王孝杰和彭博通:“你们就跟着我入使节团吧!”

王孝杰大喜过望:“早就想与蕃贼一战了,多谢六郎成全!”

李彦欲言又止。

王孝杰不知道,李彦这次带上他,主要是需要他这张脸,指不定能派上大用。

而彭博通则是纯粹的护卫。

诸多手下,以这位大个子武力最强,尤其是这段时间双方切磋,跟着水涨船高,进境极快。

等到他安排好了班底,宫中内侍前来宣诏。

“游击将军李彦,武艺逸群,因机制变,升任定远将军,出使吐蕃,望怀彼戎夷,慑之以威!”

李彦接过诏书,在熟练的蹈舞之前,看着官名,展颜一笑:

“定远将军,好兆头!”

第171章 元芳持节

开远门。

这里是隋唐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门外竖碑“立堠”,上题“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不言万里,是表示远游之人不为万里之行。

而此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由此门送使节团,不仅具有开拓之意,更是期许满满。

在大批禁卫的护送下,帝后和太子的帝辇亲至。

面容略显苍老的李治,来到李义琰面前,微笑道:“李公,请持节!”

李义琰半跪下来,双手高举,接过旌节。

他的节杖为金杖,装饰着旄羽。

太子来到李彦面前,期许的道:“元芳,请持节!”

李彦也半跪下来,双手高举,接过旌节。

他的节杖是铜杖,同样装有旄羽,颜色为赤。

两人起身,与使节团上下高声道:“谢陛下!谢太子殿下!”

李治中气不足的声音努力提高:“朕此来送行,望诸位扬我大唐天威,平安归来!”

“扬我大唐天威!扬我大唐天威!”

使节团共有三十二人,对于一个正规的使节团来说,人数很少。

但大部分都是由内卫构成,全是精锐。

正使一人,李义琰,内卫阁领,持节。

副使一人,李彦,内卫机宜使,持节。

剩下的沈巨源和杨再思为机宜使,还有王孝杰、彭博通等二十几位武德卫。

几乎是把来者不善刻在了脸上。

不过跟吐蕃确实不需要客气,尤其是完全敌对的噶尔家族。

就算换一群瘦弱的文士过去,如果对方该刁难还是会刁难,改变不了什么。

而如此一群孔武有力的大汉后面,跟着一群女子,就显得愈发醒目了。

不过她们戴上了幂篱,长长的罩纱几乎把全身都给遮住了,也看不清长相。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赠给赞普礼物的车队,由精兵护送。

礼毕。

使节团正式开赴吐蕃。

李治、武后、太子和前来相送的群臣目送许久,才起辇离去。

……

当长安完全消失在身后,许久没有离开这座都城的李彦,心胸也为之一阔。

他吹了个哨声,就见上空掠过一道黑影。

那飞行的轨迹极为风骚,好似时刻要躲避箭矢。

在划过好几道弧线,做了不知多少假动作后,才小心翼翼地落了下来,立在了他的肩膀上。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