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44章

作者:兴霸天

他先画了三个头像。

分别是:

窦德成,宰相窦德玄的幼弟,六年前据其所言,是去江南经商,回来后将窦氏商会经营为了长安第一,暗地里制造云丹,贩卖给权贵。

李思冲,宰相李敬玄的嫡长子,六年前曾任刑部员外郎,案卷的记录者,莫名出现在润州,如今六年后,任符宝郎。

崔守业,吏部侍郎,至今还一心进位宰相,遮掩江南血案,将李思冲的名字隐去,变为刑部吏员,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涉案的人其实还有不少,比如当地受牵连的县衙官员,但那些李彦完全不了解,就不列入了。

接下来,他画了一个村子。

江南道,润州,丹徒县,青阳村。

村内共两百七十一民户,一千三百五十二口人。

村子旁边,画了一座道观。

崇云观,当地老牌道观,存世时间很长,具体源头不可考,天灾人祸时,偶尔施斋济民,声名不错。

然后在村内,出现了罗生门般的两种说法。

一种是崇云观道士为了治村民怪病,用符水化开云丹,给村民服用,不料有人在水中下毒,使得村民死伤惨重。

根据当地县衙确定的证词,有不少存活的村民,持此说法。

另一种是山匪作乱,匪徒冲入村内大肆劫掠,在遭到村长带人的抵抗后,又恼怒屠杀,纵火肆虐。

证据是,尸体的劈砍穿刺伤口,村内部分财物遭到劫掠,许多屋舍被火点燃,也有不少村民持此说法。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这个村子几乎全员覆没,活着的也都成了废人。

崇云观自那时后,也烟消云散。

李彦看着屏风上还原的线索汇聚,眉头紧皱。

此案的动机,他已经大致明了。

但那三个头像,和这个村子总是联系不上。

一边是高高在上的宰相嫡亲,六部侍郎;

一边是不受重视的江南道村落;

双方的地位差距太悬殊了。

可偏偏,六年前窦德成和李思冲都出现在了那里……

这个年代信息传播十分狭窄,就算他们想要那件东西,又怎么会去那里呢?

李彦踱步走了几圈,旁边没有跟随和捧哏的,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缺少?”

“对啊!”

他眼睛一亮,又画了第四个头像。

相比起窦德成、李思冲、崔守业都有清晰的人物风格,这四个头像仅仅是一个轮廓。

因为他根本没见过这个人,也不可能见到了。

此人是林建业,明崇俨的师父,曾追随孙思邈学医,一心想要当官。

六年前任丹徒县法曹,也在被牵连贬值的官员之中,两年后吐血身亡,留下比起云丹更好的五云丹方。

李彦在此人的头像上,重重圈了几下,喃喃低语:

“难道说……”

“这个人才是此案发生的根源?”

……

第三日。

礼部南院外,考场前。

李彦与康达拥抱,拍了拍他的后背:“好好考,你能高中的!”

康达重重点头,又向之前就拥抱鼓励过的父亲康德和兄长康猛挥手,转身进入了考场。

科举考试,开始了。

由于中毒事件的影响,气氛免不了凝重,但圣人亲自出面,鼓励了众士子。

此时他们走入考场的身姿,还是昂扬的。

李彦收回目光,往旁边的学舍走去。

里面躺着的,就是此次中毒的学子。

来到卧床休息的安忠敬边上,李彦叹了口气。

虽然以安忠敬对明经的研究,进去考了可能也是给批卷的博士增加负担,但那样落榜了也没念想。

如今这样,日后回想起来,会有遗憾吧。

要不明年再来?

正在这时,身后传来呼唤声:“李机宜!”

李彦转身,见到陈御医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了过来。

老者正是受邀而来的孙思邈嫡传弟子,刘神威。

今年已近七十,但双目有神,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到了近前,陈御医引见后,告辞离去,刘神威则诧异的询问:“李机宜,听陈御医说,你特意找我?”

李彦道:“刘御医,我们借一步说话。”

刘神威有些不明就已,但还是跟着他来到一处无人的角落。

李彦开门见山:“请问刘御医,记得丹徒县尉林建业吗?”

刘神威点头:“当然,此人是我小师弟,曾随侍我师身边。”

李彦问道:“我听说,孙真人因不喜他权欲之心太重,学医只为升官,将他逐走了?”

刘神威十分惊讶:“李机宜连此事都知道?不错,小师弟祖上也有煊赫基业,后家道中落,远于势位,故而一心想要振兴门楣。”

说着说着,刘神威叹了口气:“他极有天赋,若能潜心学医,成就定在我之上,可惜了!可惜了啊!”

“让我看看!”

“情绪反馈——惋惜!”

“推理开始!”

“惋惜林建业未能贯彻学医之路。”

“推理正确!”

虽然知道以孙思邈的眼光,应该不会选一个心术不正的徒弟当衣钵传人,但由于干系重大,李彦还是使用了天赋,证明了刘神威不是虚伪之言。

对于这种德行淳朴,自承不足的纯粹医者,他十分尊敬,接下来也可以放心询问了。

而感叹之后,刘神威却也抚须微笑:“以李机宜的身份,能问起小师弟的事,莫非他得偿所愿,要升为京官了?”

李彦摇了摇头:“林县尉早已死了。”

刘神威抚须的手一顿,面色大变:“怎可能?他是因何身故的?”

李彦反问道:“林县尉和润州的崇云观有何关系?”

刘神威神色变化,知道事情不对劲了,闭上了嘴。

李彦道:“此事关系到润州一千多条冤死的人命,甚至还有更多人的生死存亡,请刘御医一定要如实相告。”

他的语气没有威逼之意,只有沉重。

也正是如此,让刘神威为之动容:“李机宜,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李彦道:“六年前,江南润州,丹徒县青阳村发生了一场血案,刑部是这样记录的……”

将案件的大致情况讲述后,李彦看着刘神威:“我经过层层调查后,觉得此案的引子,可能是任职法曹的林建业,做了某件事情,才来请教刘御医。”

刘神威脸色发白,终于承认道:“小师弟就是润州人,崇云观主是他兄长,家传道法,炼丹要诀,连师父也是称赞有加。”

李彦点头:“果然,他就是润州人,难怪会去那里当县尉……”

这个年代的地域观念极重,在基层任职很多都是本土人。

比如狄仁杰出身并州大族,就在并州当法曹。

林建业出身润州,自然也希望从润州开始发展。

然而,应该就是此人,给家乡带去了灭顶之灾。

李彦的思路完全清晰,接下来就是求证:“林建业那时被孙真人所逐,总不会无缘无故,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神威脸色十分难看:“是的,小师弟老是向京中权贵推荐自己的丹药,夸夸其谈,称能治百病,后传入师父耳中,十分不喜,又见他不知悔改,才将之逐走。”

“向京中权贵推荐家传丹药,这就是最后的拼图了……”

李彦长叹:“丹药的名字是?”

刘神威苦声摇头:“我们只知那丹药是他家祖传,号称独门所有,绝不可仿,我当时还想见识一下,但他一直藏着,也就作罢。”

害怕李彦不信,刘神威正色道:“李机宜,对此我绝无虚言,真的只知这些!”

李彦道:“无妨,多谢刘御医,我已经得到了最后的验证。”

刘神威神色一动:“李机宜的意思是?”

李彦看向东南方向,正色道:“一村尽覆,千人血仇,六年冤屈……”

“终于!”

“江南血案的谜团解开了!”

第139章 血案真相

玄都观。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