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147章

作者:兴霸天

“为了按照真经所言,改变不公的世道,‘三藏’将这份力量纳入己用。”

“它以为是我的到来,成就了它。”

“却根本不知,恰恰是我的到来,限制了它!”

“如果不是借助天书之力渗透本源,而是以自身的力量觉醒了混沌之力,恢复本来面目的它,早就颠覆三界!”

“现在,只有‘三藏’,掀起了一场为了世间成为极乐净土的改变。”

“哪怕玉帝失踪,佛祖灭度,太上转世,激烈程度终究轻了许多……”

“直到我的苏醒!”

李彦理清楚这场大局的始末,不禁赞叹:“这当真是别出心裁的降魔之法!”

“可惜现在,无论是对于盘古造化生灵的厌恶残留,还是阴差阳错下的推动,‘三藏’也走上了灭世之路,要将一切重归混沌!”

“正如它对灵族宣告,编造出世界最初的灵性,无形中反倒契合了部分真相,这或许是潜意识的行为,对此道祖有何办法?”

太上微微苦笑:“惭愧,老道并无他法,唯有以残存之力,相助圣君罢了!”

李彦倒也没有意外,又问道:“如果没有我,你们原本准备怎么做?”

太上道:“绝天地通,尽力拖延!”

神佛自此消失,不再于人间显露踪迹,显然还是治标不治本,但无计可施之下,也别无他法。

“我似乎……也无应付混沌的办法!”

李彦在揭露真相的时候,其实也在一直在思考,到底有何破局之法。

可直到现在,同样是无法可循。

如果看不透深层次的真相,或许还能保留几分希望,让“三藏”在最后关头悬崖勒马,但现在则是彻底绝望。

这场历练,终究要与此世的颠覆一并结束。

“等一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唯一的破局之法岂不是……”

李彦眉头扬起,突然问出一个听上去很古怪的问题:“有关两种真相,道祖更喜欢哪一种?”

太上露出不解之色:“圣君何意?”

李彦悠然道:“真相有两种版本。”

“一种带着童话的色彩,让天地陷入浩劫的,是愿众生平等的真经灵性,或许它陷入了偏激之中,但目的终究是为了三界,缔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另一种则带着冰冷的现实,三界创世之际,灭亡的危机就悄然潜伏,为了保护世界不被毁灭,三教之祖共同布置了一个大局,甚至借助外来者的力量,努力把创世之初的混沌天魔,引导向符合世界所愿的模样,可惜最终还是未能功成……”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让李彦想起了自己看《西游记》的经历。

儿时看西游记,就是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圆满故事,哪怕对于剧情滚瓜烂熟,依旧百看不厌。

长大成人后,反倒衍生出种种探讨,是降服心猿意马的一场修行之旅,还是师徒为一的五行之说,甚至是代入现代职场的论调,各有见解,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唯独不再相信,那是一个简单美好的故事。

“那么这里,何不将它变成一个简单美好的故事呢?”

“只是如此一来……”

“我这位神探,就要亲自埋下一贯追求的真相了!”

李彦并未犹豫,反倒释然一笑,心识之体耀起,屡屡丝线飞出,化作光辉,悬于掌心。

其内包括了一切的疑虑、线索、推导、分析,最终得出那个错综复杂的真相。

而此时此刻,李彦合起了手掌,将光团掐灭。

于是乎。

真相只剩下一种。

三藏真经,就是三藏真经!

是修真之经,众善之门!

太上凝视着这一幕。

他明白了这位救世真君的抉择。

也做出了自身的抉择。

拂尘一扬,悄无声息之间,有关过去的部分记忆散去。

法宝仅仅是法宝。

西游仅仅是西游。

在这个劝人向善,简单美好的故事下,真经之灵愿众生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再无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却走上了歧途……

太上稽首,将道德光辉送出,毫无保留地没入李彦体内:“老道于开天辟地略有心得,请圣君收下,将迷途的三藏,引入正路!”

第1327章 大结局(下)

“始祖,不用再抵抗了,你我谁都奈何不了谁,污秽的三界,只会归于终末!”

“那何尝不是大自在?大解脱?”

李彦和太上的交流,位于心识之中,于外界而言,与三藏的交锋则始终没有停止。

而两者的力量,逐渐抵达了一种持平的状态。

李彦顺利地深入天地的本源,三藏也紧随其后地追了过去,双方对元力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交锋的威力越来越强。

世界的毁灭,已然近在咫尺。

三藏道出这番话的时候,眉宇间也带着悲戚和决绝之色。

它难以接受自己成为了灭世者,却更加无法接受自己千年来努力的信念,一朝彻底落空。

“与其让世间的污秽一起延续下去,不如破而后立,贫僧不可迟疑!”

所以在最终的关头,它还是说服了自己,佛掌按下,准备彻底激发本源之海。

到时候那片虚幻的海洋,将化作真实的元力狂潮,彻底席卷三界,世间将再无生灵存活。

但就在这时,李彦的周身,弥漫出了一层奇特的光辉。

“无论做什么,你都改变不……”

三藏话音刚起,却戛然而止。

在光辉包裹下的李彦,并未发动新的攻势,反倒是自我消融,迎了上来。

三藏的攻势瞬间突破防守,轰击在对方身上。

“怎会如此?”

但它没有感到欣喜,反倒满怀不解与警惕。

从此前的对峙来看,始祖的信念,和它一样坚定。

认为其投降或者放弃,绝对是一种侮辱。

那要做什么?

下一刻,三藏就明白了。

因为李彦根本不是放弃抵抗,而是彻底化作一股灵性,与之融合。

本源奔涌的两股力量,瞬间合一。

“你要同化我?”

三藏意识到,这是最为凶险也是最后的手段。

如果放在盘古造化的生灵上,就是灵魂之间的夺舍,在灵族之间,则是灵性的厮杀,胜者为主,败者甚至连一缕神智都不会留下。

但三藏并不惧怕。

因为它的灵性极度强大。

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独立的经书,每一卷都饱含了佛门的智慧,可以化作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灵性,却又不会互相干涉,统一为我。

如此底气,让三藏怡然无惧。

然而当两者的灵性真正合一的时候,首先经历的,却是记忆共通。

这一刻,李彦再度回到了之前封印之地的视角,亲身经历了三藏苏醒后,对于安史之乱,王朝浩劫的无助不甘与自我怀疑,此后一步步壮大自身的整个过程。

三藏则看到了李彦来到此世后的种种。

为道医,成天师,行三界,救大劫。

相比起后面的经历,前面初至金陵,看病动刀,高挂木牌的时期,倒是更加吸引三藏,身临其境,感受着一点一滴改变周遭的经历。

等到它回过神来,发现不知何时,双方已然落在了南赡部洲,大明王朝的京师上方,灵性中响起李彦的声音:“瞧,新皇继位了!”

对于神道来说,这一日是终末的降临。

对于凡世来说,这一日则是新朝的开端。

清晨。

大雪纷纷扬扬,紫禁城午门,跪满了七品以上戴孝的京官,雪地上一片号啕!

辰时整,左掖门开,胡宗宪、李春芳、吕本、高拱戴着孝走了出来。

右掖门再开,真正悲痛至极的吕芳领着司礼监太监带孝走了出来。

内阁六部一行,司礼监一行,从两门走到午门,恭候新君颁读遗诏。

飘洒一夜的大雪,恰好在此时停了,风也停歇,官员们的目光都望向了午门。

无数双含泪的眼睛,期待地望向了渐渐开启的城门。

然而深深的门洞里,是一片空寂的内宫,没有那位年幼的新君出现。

不过还未等百官骚动,领着内阁诸员的胡宗宪,就面对午门外拜下,吕芳领着司礼监,也朝着那个方向跪下。

片刻后,官员听到背后的跸道雪地上,传来了车轮辗着积雪发出的声音,也听到了整齐沉重的步履发出的声音。

“恭迎新君圣驾!”

挂着孝布的御辇,在陆炳为首的锦衣卫和御林军的护卫下,慢慢接近,离午门还有很长一段,便停了下来。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