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078章

作者:兴霸天

无论阎罗王是谁,这位都可以称之为十殿阎罗的隐形大哥,有胸襟包容八戒这种猪队友并不奇怪,那么剩下来就是卞城王了。

李彦和太白金星眼神交流,意见统一:“这卞城王,却是有些古怪了,他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被净坛使者弄得一团糟,心境不该那般平和……”

旁边的小白龙已经明悟,天师安排二师兄去十殿,居然是试探。

如果是敌方的内应,对于八戒的捣乱自然不会有排斥心理,哪怕表面上看上去焦急,心灵也是平静的,这就是破绽!

十殿阎罗里的内奸……是卞城王?

但小白龙想了又想,还是为他分辨了一二:“经过宏愿界一行,心境与此前不同,也是应当。”

李彦道:“单就这点,确实不能断定卞城王有,这段时日阎君布置神禁,可有端倪?”

太白金星摇头:“十位阎君都是尽心尽力,竭尽所能,看不出区别来。”

李彦并不意外,转而观察神禁:“这不也是一件好事么?”

此前太白金星、小白龙和八戒,布置的是一座小周天阴阳神禁,引小周天星辰之力,遥照地府,压制阴气死域,让仙法神术得以畅然施展,获得地利优势。

有了十殿阎罗的参与,又加入十方镇守,化作阴阳总摄统御神禁,更增辟邪镇魔之效,从抗拒地府的环境,到融入地府环境,此消彼长间,神禁威力足足提升了三四成。

因此李彦查看神禁后,十分满意。

即便这段时间是疑神疑鬼,所谓的内应只是猜疑,也不算白忙活一场了。

太白金星赞道:“天师思虑周全,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而小白龙虽为卞城王说了话,是不想发生疑邻偷斧的情况,冤枉了对方,却非毫无怀疑,沉声道:“卞城王本就是执掌枉死城的阎君,如今扶桑经历战乱,死去的亡魂都是枉死鬼,顺理成章地进入枉死城内,倘若祂要动手脚,是最方便的……”

太白金星道:“所幸现在有了防备,可以将计就计!”

三者商议片刻,有了计较,小白龙这才去寻找八戒。

李彦则不放过任何努力的机会,又在这阴阳总摄统御神禁面前端坐,默默研究起来。

正沉浸于阴阳二气的玄妙,小白龙飞速回归:“天师速去枉死城,有大量亡魂涌入!”

李彦闻言驾驭阴气,倏然间消失不见。

远远看到,城池上空那阴沉沉的天宇洞开,一股由亡魂构成的洪流飞流直下,涌入枉死城内。

周遭的阴差都停了手中的活计,头皮发麻地看着这一幕,因为这股洪流的庞然简直骇鬼听闻,其中各族亡魂加在一起,恐有百万之数!

“倭国的修行界,彻底覆灭了!”

看着那稀奇古怪的亡魂,李彦立刻想到的倭国所谓的百万神灵,无数的小妖怪。

与百鬼夜行图不同,桌椅板凳都能成精的小妖物看似可笑,却着实构成了修行界的根基,现在一朝尽墨,全部死亡。

而其中不止是妖灵,人类亡魂的数量,也有近十万之数。

要知道日本战国时代的总人口,仅仅数百万,这个比例下的十万伤亡,还都是青壮,着实惨烈。

“从亡魂的状态判断,似乎是被活埋的……”

“坑杀么?杀俘不祥,胡宗宪不会做事情,看来是朝鲜动手,日本遗民定然恨之入骨……”

李彦扫视了一圈,得出结论。

最后时刻,不再称为倭国。

早在唐初高宗朝,这岛国就觉得国名不雅,又认为自己国家的位置“近日所出”,才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国,但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直到千年后种种行径仍被冠以“倭”字……

如今,它的正式国名终于得到大明天师的认可。

是日,百万亡魂涌入地府……

人界,南瞻部州,日本国灭亡。

第1263章 给大明当狗,有什么不好!

前日本。

平安京。

胡宗宪和汪直站在一起,看着下方破败的京师。

在日本历史上,有个重大的事件,叫做“上洛”,顾名思义,就是登上洛阳。

日本也是有洛阳的,古代日本的首都,一直是平安时代所建立的平安京,大唐的京师是中轴对称,以朱雀街分隔东西,日本的形制和布局都抄的很彻底,平安京也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侧为左京,被称为“洛阳”,西侧为右京,被称为“长安”。

不过按理来说,长安的地位应在洛阳之上,但滑稽的是,京师的建造者风水选错,右京“长安”地处沼泽,乃是一片星罗棋布的低洼地带,还没有完全建成就基本荒废了,京师人被迫集中到左京四条以北的高岗干燥地带。

既然一半成了烂尾城,平安京就只剩下了“洛阳”,很快京都就被称为洛阳、洛城,到了战国时代,实力雄厚的大名进京,也就称为上洛。

这是实力与地位的象征,上京都朝见天皇,足以证明自己拥有争霸天下的实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九合诸侯”“会盟称霸”。

武田信玄就曾组织上洛,织田信长也对上洛十分热衷,但最终两者其实都是失败的,日本天皇更是无人敢彻底推翻,哪怕混得再落魄,终究是活着的。

现在,明军替这些大名完成了梦想,不仅仅是面见天皇,更是让天皇成功滚出平安京,入了明军的大帐内,准备押回北京城,献俘天子。

“恭喜部堂,贺喜部堂,建此不世功勋啊!”

汪直满脸堆笑,连连恭贺。

胡宗宪的心情也难免激动,却没有失去冷静:“我军虽大败敌寇,灭此国祚,却要谨防乐极生悲,陷于复国的泥沼中……”

万历朝日本攻打朝鲜时,也是势如破竹,一个月内就攻陷王京汉城,朝鲜国王狼狈逃到鸭绿江边,近半国土都遭到沦陷,可谓是摧枯拉朽了,但大明一参战,正面战场取得几场胜利后,朝鲜立刻复国,全民开始抗争。

想要彻底覆灭一个拥有悠久统治政权的国家,实在太难太难,历史上死灰复燃的小国数不胜数,胡宗宪自然要防备。

何况整场灭国之战,他总觉得过于轻松了。

虽然此番明军出动的都是精锐,途中又得龙神保驾护航,没有在风浪中伤亡,但终究是远征敌国,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对方理应放下其他,殊死抵挡。

结果敌人完全没有统一的号令,各自为政,汪直的海贼先行骚扰,明军长驱直入,稳打稳扎,整场交战主动权始终掌控到己方手中,同样是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明军就大败联军,攻入平安京,生擒了天皇。

越是这般顺利,胡宗宪越要防备:“汪总镇,你麾下的部将熟悉这东瀛之地,稳定四方,还需仰仗你等忠义之士啊!”

听到总镇的称呼,汪直露出笑容,但同样没有失态,而是抱了抱拳,谨慎地道:“下官定竭尽全力,不给倭贼卷土重来的机会!”

朝廷如今已经封汪直为总镇,总镇即总兵,与俞大猷同等官职,当然相比起俞大猷深得信任,领兵作战,他还是一个空架子。

所幸此战灭日本,汪直确实功劳卓著,回去后恐怕还能继续受封,但他也很清楚,真正能让自己站稳脚跟的,是保住麾下的海贼水师,才能不被朝廷随意拿捏。

所以监视各地动向可以,但为了朝廷一味与复国分子拼命,让自己的部将死伤惨重,那么傻的事情他才不干……

且不说汪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脚步声传来,马宁远来到身后禀告:“老师,崔议政求见。”

胡宗宪道:“他不是在天神山看管俘虏么?”

马宁远也有些不解:“确实奇怪,此人行色匆匆,神情上多有顾虑,莫不是敌军反扑?”

胡宗宪目光微动,对着汪直:“汪总镇,本官要失陪了!”

汪直其实挺好奇,但也知道与朝鲜王国的沟通,不是自己能够涉及的,拱了拱手:“下官告退!”

等到胡宗宪回到临时官邸,设下筵席,很快一位身穿大明衣冠,乍一看上去与明廷官员毫无区别的老者走入堂中,躬身一拜,用极为标准的汉话道:“下臣崔弘毅,拜见胡部堂!”

胡宗宪将之扶起:“崔议政不必多礼,请!”

两人入座,崔弘毅身为一国辅相,平日里也是颐指气使的大员,此时却是极其客气,甚至有几分小心翼翼。

一方面朝鲜作为大明的蕃属国,天朝上国的重臣本就是值得仰视的存在,另一方面日本的亡国,也让他们生出更深的敬畏。

朝鲜在历史上的三十年多后,之所以被日本军队打得那么惨,一个月就三都守失,八道瓦解,亡了国家,正是因为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互相倾轧,政治腐败,本来以为和主子大明半斤八两,没想到天军所至,将恶邻轻松覆灭,他们岂能不怕?

胡宗宪当然看出对方的心理,没有安抚,很快转入正题:“崔议政若是不来,本官也要去寻你,今贼地虽降,然不思顺天,专仗杀伐之风仍存,不可失了警惕之心啊!”

崔弘毅知道说的是各地残存的反抗势力,却并不担心:“有天军在此,三十万贼兵如土鸡瓦犬,降杀殆尽,余下区区劣民,何足道哉?”

生死存亡的关头,各地大名七拼八凑,共计三十二国,还是凑出了十一万联军,号称三十万之众,与大明三万精锐决战,宁可玉碎,也要将侵略者赶出日本。

由于军情被汪直早早探明,俞大猷和戚继光率领的明军最终于天神山大败三十二国联军,敌营一个接着一个溃散,当场踩踏都不知死了多少,剩下的也全部被俘虏。

这群俘虏,如今就被朝鲜军看守。

胡宗宪问道:“贼兵降后,可有不轨行径?”

崔弘毅就等着这么个问题,本要顺理成章地道明来意,但与胡宗宪的视线一对,心头倏地一紧。

两位分属不同国家的朝堂重臣眼神交流了一霎那,崔弘毅抿了抿嘴唇,原本要说出口的话却是变了:“正要禀告部堂,近来军中似有疫病横生,死者众多……”

胡宗宪道:“是么?”

虽然是简单的一句反问,崔弘毅的心头却是一松,叹了口气道:“千真万确啊!”

胡宗宪点了点头:“战事之后,往往多发大疫,劳烦贵国好好处理尸体,不可让病情蔓延到百姓身上。”

崔弘毅道:“一定!一定!”

之前日本人稍有反抗,立刻血腥镇压,挥起屠刀的都是朝鲜将领,明军只负责前线战场。

双方有着默契,大明不问,朝鲜不言……

但现在,朝鲜将领做了那些事情,崔弘毅便觉得不能再独自扛下去,要与大明“分享”,没想到事到临头,还是忍了下去。

实际上,朝鲜对俘虏营下手,原因有三。

第一是粮草实在撑不住了。

朝鲜去年灾荒,粮食本就不多,供给明军太算是尽心尽力,自己人饿着肚子都没关系,生怕上国的不舒服了,外交生出事端。

但对于日本降卒,朝鲜就不可能自己饿着肚子,供给对方吃食了。

再者明军主力终究是要退走的,不可能全部驻扎在岛上,如果日本国内依旧保留着十万青壮战力,等到他们缓过气来,惶惶不可终日的就变成朝鲜了。

这两点原因,其实是历来杀俘的通用理由。

杀俘和屠城不同,屠城往往是泄愤与威慑,杀俘基本都是考虑到粮草与有生战力。

当然这种行为的性质更加恶劣,素来为人所不齿,白起那般战神式的人物,在历朝口中也有不少恶评,“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则不可为外人道也。

胡宗宪却是洞若观火:“四国之地,金银矿产居多,不可为贼寇所得,这亦是你我需要操心的大事啊!”

崔弘毅先是怔了怔,然后忍不住喜上眉梢:“下臣定当竭力!”

胡宗宪淡淡举杯:“请!”

崔弘毅狂喜举杯:“请!”

对于日本的资源,朝鲜也想分一杯羹,这就是最后的原因。

日本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四面环海,火山地震多,灾害频发,资源匮乏,但别的资源稀缺不假,却是出产金银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