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465章

作者:桃符

而且卢象升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错,那三万多人的天雄军曾经给过李自成很难忘的溃败,当时要不是刘宗敏,李石朝舍命相救,怕是自己坟头草都一尺多高了吧。

现在卢象升死了,又赶上自己准备借助黄河泛滥,重新拉起百万义军,这样自己岂不是无敌了,真是天佑我义军啊。

想到这里李自成哈哈大笑:“哈哈哈,好,好真是天佑我义军啊,真是天佑我义军啊,现在卢象升死了,大明没了这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从今以后,这大明天下,就任你我驰骋了,哈哈哈……”

听了李自成的话众人齐声喊道:“闯王万岁,义军万岁,闯王万岁,义军万岁。”

众人的喊声震的山谷都跟着震动,一时间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更有甚者认为这就是天命,是老天爷准备把这天下给李自成的见证。

李自成这边已经准备开始庆祝了,而另一边同样作为流寇一大势力的张献忠也得到了卢象升被斩首的消息。

张献忠现在的小日子过得憋屈啊,他感觉自己被杨嗣昌耍了,他本以为杨嗣昌作为他的好盟友在自己进攻蓝田失败的情况下,肯定会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归宿,划分自己一个很好的地盘,让自己在这里当土皇帝,可是他失算了。

他高估了自己在杨嗣昌眼中的利用价值,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杨嗣昌在朝廷外的臂助,将来他在外,杨嗣昌在内,两个人内外勾结,遥相呼应,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可是呢?

杨嗣昌只把他当成了高级工具人,当初打蓝田的时候,两个人关系如胶似漆,杨嗣昌尽可能的满足张献忠的要求,甚至可以联合朝臣给崇祯施压,让崇祯做出妥协,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招降张献忠。

可是铜钱关一战之后,张献忠被蓝田杀的是丢盔弃甲,充分的显示了他利用价值低下这一事实,结果呢,铜钱关之后,张献忠直接被安排到了湖北的谷县。

这个地方咋说呢,穷山恶水啊,而且是穷山恶水到了极点,在张献忠没来之前,这个县里面的人都快跑的差不多了,等到张献忠一来,这个县都快没啥人了。

张献忠跟朝廷要一个地方目的是为了过好日子,是为了剥削百姓,是为了安享太平,是为了当人上人,不是来谷县开荒种地的,所以张献忠那是相当的难受,可是还不敢不同意,因为朝廷黑的很,在把张献忠派来了之后,立刻把孙传庭也给派来了,孙传庭那秦军天天在自家门口盯着,只要自己有点风吹草动,他就准备随时大兵镇压自己一样。

按理来说,他堂堂的八大王应该是不会害怕孙传庭的,可是理论是理论,事实事实,他真的很怕孙传庭,没办法,孙传庭麾下的士兵都是蓝田兵,而且据说手里还有一些蓝田支援的火器,张献忠对蓝田,那真是刻在骨子里的恐惧。

因此孙传庭在的时候,他是老老实实的装孙子,一丝一毫的也不敢放肆,可以说这一年多来,他过得是相当的艰苦了。

而且李定国的叛变让张献忠在军事上出现了明显的短板,所以这一年,张献忠是夹着尾巴做人,一边想办法让手下屯田,给自己种点粮食省的饿死,一边在内部整顿军事,确立了以孙可望为主帅,刘文秀为参谋,艾能奇为前锋官的战斗序列。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张献忠就在静待天时,等待再次造反的机会。

造反肯定是还要造反的,毕竟他张献忠堂堂八大王不能在这山沟里老死吧,他可是想要当人上人的,而不是在这个山沟里当村长,这是完全不符合他的政治抱负的,以及想要荣华富贵的野心。

于是他张献忠卧薪尝胆,在这里装孙子一年多,最后终于等到了机会,鞑子入寇中原,山东告急,狗皇帝慌不择路,把镇守湖北的孙传庭调走了。

这一下子就算是把封印在张献忠身上的封印解除了,在孙传庭调离之后的第一时间,张献忠就开始组织人手,准备造反,他再也不想在这该死的谷县呆了,他要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他梦想中的地方,四川。

没错,张献忠是个专一的人,自从造反之后,就一直想要进入四川,从来没有改变过,张献忠对自己有这清晰的认识,觉得自己不可能成为中原霸主,李自成这个对手他也不一定能干过,所以他一直想要进四川,只要进了四川,他就觉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

四川不但是天府之国,物资丰富,而且有蜀道,易守难攻,得到四川,张献忠就有一种安全感,最起码四川在手,哪怕是面对穷凶极恶的蓝田县,他也不是没有自保之力。

而且张献忠一心想要钻进四川,而不图谋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蓝田的崛起,蓝田那是直奔着统一天下而去的,如果张献忠想要图谋天下,不单要对上李自成,对上大明军队,对上鞑子,甚至还要对上蓝田。

张献忠在综合比较一下发现,这些势力之中,仿佛就自己实力最为弱小。

所以还不如直接钻进四川,当一当四川王。

至于四川还有个秦良玉,秦老妇人,这在张献忠看来不重要,一个老婆子再凶,能凶得过蓝田吗?

因此在张献忠带着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三个义子谋划进入四川的时候,信使把这一重要情报送回来了,卢象升被崇祯斩首了。

张献忠听到这消息也是很吃惊,不过吃惊过后,他并没有像李自成那般感到不可思议,相反他甚至有些理解崇祯的做法,一个再能干的战将,如果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那就必须干掉。

就比如当年他对待李定国不就是这样吗?

李定国当初在张献忠的军中地位甚至比卢象升在大明朝还要重要,可是自己不也干净利索的把他拿下,就差一点点就可以干掉了吗?

只可惜棋差一招,让李定国跑了,结果到了蓝田,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换位思考,如果他张献忠是崇祯,自己给卢象升下了好几道命令,他依旧抗旨不遵,那自己也绝对不能对卢象升有丝毫姑息,毕竟一个不听话的将领,对君主来说,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定时炸弹。

张献忠听了信使的汇报,脸上复杂的表情一闪而过,半天之后,张献忠笑道:“如何,对于卢象升的死,你们如何看?”

听了张献忠的问话,刘文秀道:“卢象升是大明现在为数不多能战的将领,现在昏君把他杀了,就等于自断一臂,接下来在起战事,有他狗皇帝哭的时候。”

艾能奇闻言道:“卢象升是个人物,可惜了。”

张献忠听了二人的话不是很满意,这些东西跟他张献忠关系不大,他也不放在心上,他现在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件事对他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张献忠转头看向了自己给予厚望的孙可望,孙可望不愧是张献忠手下一号种子选手,在张献忠看过来的瞬间开口道:“义父,我认为卢象升一死,对咱们是天大的机缘。”

“哦,何以见得?”

张献忠看向了孙可望,孙可望沉吟一下,理清思路道:“义父,首先从整体来看,卢象升一死大明就缺少了一大将,而且卢象升这次还是带着天雄军一起死的,少了天雄军,宣府大同就没人镇守了,而想要镇守宣大这样的边关,必须择一良将,而目前整个大明能担任此职责的也就左良玉,孙传庭二人。”

刘文秀闻言道:“山东刘泽清不行吗?”

孙可望道:“此人志大才疏,不堪大用,崇祯不傻,知道边关重地,必须派一个靠得住的将领,所以他会在孙传庭与左良玉二人中选择一人!”

艾能奇道:“那他会选谁,要是选择孙传庭就好了。”

孙可望道:“他必然要选择孙传庭,现在在崇祯的眼里,天下也就有两个不安定因素,一个是辽东的鞑子,另一个就是西北的蓝田,辽东不用说了,十几万大军看着那里,而蓝田也必须选择一将领从旁监视,这个人崇祯不能派一个酒囊饭袋过去,所以必须从左良玉与孙传庭二人中选择。”

“而这两个人,孙传庭跟蓝田走得近,而且麾下秦军更有蓝田人充斥其中,崇祯不敢冒险让孙传庭去监视,毕竟不能排除他们监守自盗的嫌疑。”

“而左良玉就太好了,上一次左良玉与杨嗣昌,还有咱们图谋蓝田县,结果被李朝生杀了一家老小,只给他留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可谓手段酷烈,甚至还刺瞎了左良玉的一只眼睛。如此血海深仇,放在崇祯的眼里,就是可靠的表现,所以如果崇祯不出昏招的话,一定会派孙传庭前去继任宣大总督,巩固边防,左良玉继续驻守潼关,看着李朝生。”

听了孙可望的话,张献忠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笑呵呵的说道:“哦,可望,你的意思是孙传庭要调离湖北。”

孙可望笑道:“八九不离十。”

张献忠嘴角裂开道:“那太好了,孙传庭这老儿只要离开湖北,咱们就不用困守谷县了,到时候重整大军,定可重铸霸业。”

孙可望道:“义父说得对,而且这还不是最妙的,最妙的是卢象升一死,中原就没有什么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这等时候,义父的老对手可不会干看着,定会搞出一些事端的。”

“哦,你是说李自成会再次起事?”

孙可望道:“只要李自成还想造反,就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张献忠道:“会的,他李洪基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一定耐不住寂寞,他一定会再次起事的,他肯定会。”

张献忠激动的说道,他太了解李自成了,虽然他跟李自成是互相看不对眼,甚至互相仇视,但是他们也是最了解彼此的人,他们都是不甘平庸的人,如果机会合适,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

想到这里张献忠道:“李自成在山西再次起义,那么他的目标一定是往东,往西就是蓝田了,他李自成可没胆子跟蓝田打,所以他的目标一定是河南,山东,到时候,李自成把中原的水搅混了,咱们就可以趁机起事,攻打四川,那时候大明的力量一定都集中在中原,而没有空管咱们,咱们就可以从容的攻打四川,进入四川,咱们的好日子就到了。”

听了这话,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的眼睛都亮了,拿下四川,他们就算有根据地了,好日子就要到了!

第524章 县尊搞出来的新玩意儿

冬季,蓝田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一片,照的这片大地真干净。

可是还没等李朝生好好欣赏这雪景的时候,勤劳的蓝田人已经出门开始打扫落在城内的积雪,各家各户也开始点燃了新买的炉子,燃烧起从城内煤铺买来的新式蜂窝煤。

蜂窝煤这个是蓝田第一煤场制造出来的新东西,据说燃烧很充分,而且比以前烧的那种大煤来说,还减少了中毒的风险。

看着千家万户都冒起了浓烟,李朝生心中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要知道以前整个蓝田的百姓在冬天只能靠硬挨,在李朝生接管蓝田之前,还经常听人说有人在冬天活活冻死,因此对老蓝田人来说,过冬就是过关,过鬼门关。

虽然在李朝生接管蓝田之后,蓝田没有再出现冻死人的情况,可是蓝田百姓的日子依旧不是很好过,冬天也是靠硬抗。

于是乎,李朝生就把百姓过冬问题,提到了明面上,并且在蓝田政府会议上率先提出,冬季要对蓝田百姓的保暖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项目来对待。

于是乎,蓝田第一号冬季保暖计划诞生了,计划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当主动出资,为老百姓,尤其是五保户,寡居老人,或者家庭生活困难的者,修缮房屋,不能让这些人家的房屋,夏天漏雨,冬天漏风。

各村镇里长要主动的去了解百姓的情况,关心百姓的生活状态,并且积极上报,这笔修缮费用,将会由蓝田县衙直接下拨。

顺便提一嘴,这笔改善民生的钱主要出处是这次塞上军事行动,李定国缴获的大量物资,马匹售卖之后的资金,李朝生就把这笔钱,专项划拨给整个蓝田县困难户家庭,重修房子上。

对于这件事,蓝田内部还进行过很激烈的讨论,当时军方对这笔钱的用法很有异议,他们认为这笔钱应该交给军方扩充军备使用,毕竟这笔钱算是他们军方给蓝田挣回来的,军方对这笔钱应该有优先使用权。

而蓝田政治部觉得,这笔钱既然入了公账,就应该听从政治部的整体规划,而且军方的确立功了,可是蓝田也没有亏待军方啊,该给的奖赏都给奖赏了,既然赏都赏了,这笔钱的使用问题,军方就不应该在横加阻拦。

军方对此也很不不满意,认为政治部的人是卸磨杀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当时双方人就打起来了,彼此互相都不服对方,打到最后,这件事捅到了李朝生这里,最后李朝生直接拍板道:“这笔钱都别挣了,咱们蓝田军人,公务人员,挣钱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一己私欲的,为的是造福广大的蓝田百姓,所以这笔钱,既不给军方,也不给政治不用来扩大基建,这笔钱用来改善民生!”

李朝生在蓝田那就是一言九鼎,他拍板的事情,不论是军方还是政治部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乖乖的把这笔钱送到了李朝生的手里。

李朝生也不客气,拿到钱之后,第一时间把钱划到了冬季保暖基金之中。

现在大明的百姓都在求活,而李朝生要让自己麾下的蓝田百姓过好,好到令大明其他百姓羡慕,渴望的地步,如此让能让蓝田保持着高吸引力,真正做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有让麾下的百姓过好了,才能获得百姓真正的拥护,只要百姓真心拥护你,任何人也动摇不了你的政权。这边是李朝生蓝田发展的道路。

所以李朝生有钱就想着给百姓们谋福利,而不像某些人有钱了就给自己谋福利,让自己过上纸醉金迷的日子。

就好像某位姓王的企业家说的那样,一个企业家你要是赚到钱了,不要天天的想着出去捐款给自己搞名声,有这个钱你发给员工,把员工福利搞得高高的,员工才会踏实的给你干,不然你就算捐再多钱也不是个好企业家。

这话糙理不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麾下百姓都过着水生火热的日子,李朝生要是脑残去搞个什么编外援助,那简直就是昏庸,是要被蓝田百姓戳脊梁骨骂娘的。

因此李朝生才在外部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开始逐步提升民生。

因此才有了这冬季保暖三大方案,现在蓝田的粮食是不用担心的,足够吃了,在保证口粮安全的情况下,蓝田下一步就要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开始具体改善一下蓝田百姓的生活,而冬季保暖计划,就是住的一方面。

对于冬季取暖计划的补充一共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就是李朝生最关心的五保户,困难户房屋修缮问题。

除了这最基本的五保户计划之外,蓝田还有两大重要举措,第一蓝田煤场关于民用部分的扩建。

蓝田煤场是李朝生为了配套蓝田钢铁厂开发的配套部门,主要作用就是开采煤矿,陕西与山西相处很近,这里有老天的馈赠,那就是煤炭,大量的煤炭。

山西出煤大省份,陕西挨边也有一些煤矿,而煤炭那是重要的工业物资,炼钢炼铁可少不了他们。

要知道蓝田的炼铁高炉里面烧的可不是木头,而是大量开采出来的优质煤炭,也只有煤炭在得到充分燃烧之后,才能达到高炉炼铁需要的高温。

所以蓝田煤场一直是蓝田钢铁行业的附属行业,一直没有达到自主盈利的作用,而煤炭在民间的使用率也不高,原因很简答,煤炭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在这个科学不发达的世界,足够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老百姓是宁肯冻着,也不敢烧煤。

对此,李朝生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决定改变这一现状,煤一定要烧的,不然如何解决蓝田百姓的取暖问题。

所以李朝生就制定了冬季取暖计划的最重要两步,一个是煤场改建计划,另一个就是制作土炉子,也就是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那种烧煤炉子,炉子上按了一个粗铁管,就跟大烟囱一样,可以把燃烧后的废气派出室外,如此就可以省的一氧化碳中毒了。

这就是蓝田冬季取暖计划的第二步,建立蓝田铁炉厂,专门制作符合条件的铁炉子,解决蓝田百姓取暖难的问题。

铁炉厂的开发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毕竟蓝田火炮都轻松造出来了,还能制造不出几个铁炉子?

因此铁炉子厂很快就开业了,铁炉子厂开业之后,李朝生就去煤场视察,结果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煤场的浪费问题,在煤场之中,每天会有大量的煤沫子被倒掉,在煤场的后院堆积了一个巨大的煤沫坑,里面全是钢铁厂不要煤面子与煤渣。

对此煤场管理人员也很无奈,李朝生问及这些煤面子如何处理的时候,他竟然给出了一个可笑的答案,埋了,埋了,这是个什么方案?

李朝生对此很不满意,这不就是浪费吗?要知道在未来任何资源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不允许有任何浪费的,可是这些煤面子确实达不到现在钢厂对煤炭的要求啊。

不过想着想着,一个完美的方案被李朝生想出来了,那就是蜂窝煤。

蜂窝煤是一种加工后的煤产品,其具有燃烧充分节省原料等特点,而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加工蜂窝煤,那么用炉子生活取暖的安全性也有更好的保证,毕竟蜂窝煤的形状都是相同的,把炉子做成适合烧蜂窝煤的样子,这样对炉子的密闭性也有保证,更加安全。

于是乎经过一番整理,蓝田煤场成立了下属企业,蓝田蜂窝煤制造厂,专门制造蜂窝煤。

蜂窝煤的制造方法很简单,就是用煤沫子加上黄泥制造而成,黄泥的作用是增加煤面子的可塑性,比例一般是一百比五,也就是说一百斤煤面子加上五斤黄泥,就可以制作蜂窝煤了。

这个李朝生倒是不陌生,小时候见过爷爷制作过这种东西,简单的很,主要是模具,磨具也没啥难度,对于蓝田能够制造出火枪精密零件的工厂来说,分出点时间制作点磨具,轻松加愉快。

在李朝生亲自督促下,各部分协作配合,三天蓝田蜂窝煤厂就正式开始生产了,工人们从煤场把那些没人要的煤沫子拉出来,紧跟着开始按比例配料,紧跟着用磨具抠出一个个蜂窝煤的形状,在太阳底下一晒,五天第一批蜂窝煤就成功了。

同时铁炉子厂的第一批五百个炉子也做成了,然后李朝生就在蓝田各地设计蜂窝煤炉子专卖店,但是蓝田人对煤炭有毒的想法也是根深蒂固,对此李朝生也有解决方法,那就是把所有店铺当做旗舰店,首先进行展示。

于是在蓝田第一批用上蜂窝煤炉子的就是这些店铺,店铺把炉子放在最中间,紧跟着在窗户上开一个洞,把铁桶做成的烟囱伸出去,然后点上蜂窝煤,顿时整个屋子都热乎了。

同时李朝生也对店员进行普及,让他们知道煤燃烧为啥会中毒,主要愿意是大明百姓燃烧用的是火盆,火盆那东西不走烟啊,煤点燃了产生的一氧化碳排不出去,再加上冬天门窗都关着,自然就中毒了。

可是咱们的蜂窝煤炉子不一样,特制了这铁烟囱,把这毒气都排出去了,屋内只有温度,绝对没有毒气。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