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413章

作者:桃符

“我的乖乖,那咱们陕西这点地方还不够它一天跑的了?”

谷子惊呼道,李朝生笑了笑,心想我还没跟你说高铁呢,人家高铁一个小时能达到三百五十公里,七百里地,上千里人家轻轻松松一个半小时就能拿下。

这火车一天跑上千里,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就四十里地,二十公里,算不得快了,要是放在现代,就是最慢的拉货火车都比这个要快一些。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个速度已经算是了不得了,毕竟这个时代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宝马,何为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就是宝马。

比如李朝生的那匹赤龙驹,就是这样的宝马良驹,可是这个速度你在现代,你骑个摩托车就把它超了,而且还能批量生产。

所以这个时代有个摩托车,那绝对是大明最快的男人,可惜的是大明的路很不好走,而且李朝生现在的身份也不允许他做这个大明最快的男人。

谷子还没从这速度反应过来,这时李朝生又问:“那我再问你,现在拉一万斤的货物需要多少马车?”

谷子听了这话想了想道:“最少也要二三十辆啊。”

一个车里装个三四百斤就算不少了,毕竟马也累啊,这时李朝生道:“这蒸汽轨道车,一截车厢就能装下,而宋应星报告里说,现在的蒸汽机动力可以拉动最少六个车厢,也就是说最少一次能拉六万斤货物,你说这蒸汽轨道车有没有大用?”

听了这话谷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时李朝生又补充一下:“对了拉这么多货速度依旧可以做到一天一千里地。”

“我草。”

谷子听了这话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这哪是车啊,这简直就是仙器啊!

第457章 曹化淳与锦衣卫

谷子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火车的作用太大了,而且谷子作为军人出身,几乎第一时间就把火车的运用想到了军事上,其实民用货物还是差一些的,毕竟民用货物运输的稍微慢点,顶多也就是经济上的一些滞后,最多损失一些银钱。

站在为政者的角度上来看,并不算太大的损失,可是如果是军事呢,这要给前线战士送物资,可以装多少粮食,弹药,甚至还能运送一大批火炮过去,如果这些都能及时到达,那么这会给战争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别人的物资还要眼巴巴的等上好几天,而蓝田的物资,一日便可送达,等到对方还等着后勤保障呢,咱们这边的大炮已经上膛了,战争谁胜谁负,天平瞬间倾斜。

所以说这个蒸汽轨道车,不要说对大明百姓,对蓝田的军事也有着无比巨大的作用,要是能修一条从蓝田到归化城的铁路,那么两地运送物资那里还需要像现在这般费力啊。

“县尊,这蒸汽轨道车如果真的如你说的那般,咱们应该给于更大的支持啊,只修一条从书院到咱们县城的轨道太短了,要不直接修到归化城?”

李朝生听了谷子的话,忍不住笑了,这时李朝生道:“你知不知道修这样提条铁路需要多少钱?”

谷子听了这话道:“那能花多少钱,从书院到蓝田县城的那条官道也就用了不到两千两银子。”

李朝生听了这话道:“两千两银子,恐怕连一里的轨道都修不好,我告诉你,修铁路可比修官道难多了,修铁路首先你要勘测地形,紧跟着挖掘地基,用石子夯实地基,一定要确保地基不会洼陷,这跟修马路差不多,紧跟着就是铺上枕木,枕木上架设咱们蓝田最好钢铁制作的钢轨,你想想这么粗,实心纯钢铁制成的钢轨,二十里长,而且还两根,你说这钢铁值多少钱?“

听了这话谷子眨了眨眼睛道:“这,这恐怕需要几万两银子啊?”

谷子感觉一下,就这钢轨就值了几万两银子,还没加人工,加枕木,以及石料地基的钱,想了想谷子道:“要这么算来这条铁轨恐怕需要小十万两银子啊。”

李朝生点点头道:“差不多,要是跟你说的修到归化城,你说这段距离需要多少钢铁啊?”

谷子张张嘴,这个数目已经不是他现在能想想的了,如果真的修过去,恐怕需要千万两白银啊,这么大的财政支出,恐怕就连惯会赚钱的蓝田商业部都会拍桌子骂人啊。

谷子听了这话道:“我的乖乖,这也太吓人了,县尊,我看这铁路好是好,花费也太大了,咱们若是没得到天下之前,我看就别研究了。”

李朝生听了这话笑道:“谷子啊,你啊,为政者要眼光长远,你只看到铁路的花费了,其实铁路运营好了是挣钱的,而且能挣很多钱。”

“挣钱?”

谷子听了这话不解的看着李朝生,李朝生笑道:“没错,铁路挣钱的地方多了,不仅可以运输货物,还能运输人员,除了运输人员还能修建火车站,有了火车站就有营业网点,有了营业网点就可以招商引资,带动一地的繁华,这好处多多啊。”

李朝生想起了后世这方面知识不由感叹,一个火车站绝对是能带动一地的繁华的,要知道很多地方的火车站附近,就是这个地方最繁华的地带。

当然了这个火车站指的是老火车站,现在新火车站,高铁站都往郊区修建,目前还不繁华,可是也同样能带动附近周边的商业繁华。

可以说政府的任何一个大型项目都是能带动一定量的繁华与就业机会的,比如火车站,比如大学,比如医院等等,这些地方的附近很大一部分都是非常繁华的。

李朝生把这些设想稍微跟谷子一说,谷子忍不住点头道:“县尊说的没错,现在咱们蓝田医院,还有蓝田学院这些地方周围都已经成了繁华所在,无数的人指着这些地方吃饭,您要是这么说,这火车站还真的能带动一地的经济发展啊,如果这样,就不算亏,咱们蓝田财政掏这钱也是应该的。”

李朝生听了这话看了看谷子道:“蓝田财政掏钱,哈哈,这只是暂时的,将来这钱可不能让蓝田财政来掏,这钱应该想办法让商人来掏。”

“商人?”

谷子眨了眨眼睛,李朝生看着谷子道:“蓝田学院到蓝田县城这段铁路咱们先掏钱修起来,然后分别在两个站点修建火车站,火车站修好之后咱们也建设几个好一点的网点,然后招商引资,让这群无利不起早的家伙看看这里的繁华程度,只要人流量起来了,这商铺繁华了,那么这些人就会想尽办法的去购买这些商铺,咱们的钱就回来了。”

“这?”

谷子瞪着眼睛,李朝生看着谷子道:“现在步行街一间店铺多少钱了?”

谷子眨眨眼道:“阳面的大店小一点的也要五千银元了,大一点的恐怕就要上万。”

现在步行街的商铺确实火爆,一个小店一个月的流水也能达到几百上千银元,就比如最小的铺子,那些在商业街卖饮子的,一杯饮子十文几十文不等,一天能卖出好几百杯,这一个月的流水,你算吧,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啊。

要知道步行街现在的人流量非常大,人流量起来了,卖什么都挣钱。

而火车站未来就是蓝田的第二个商业街,到时候在那附近进行开发,绝对是血赚,修火车的十万两银子,估计卖几个商铺就赚回来了,而且还能带动那一片的开发,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个钱,要李朝生先行垫付,不过这不是问题,只要这个火车站的商业模式打响了,李朝生就可以研究招标了,要知道商人就向猫一样,只要让他们闻到赚钱的腥味,肯定会疯了一般的前来招标,到时候自己可以让他们修火车站,到时候,每个火车站给他们几个商铺,就行了。

不要觉得这些商人不会干,他们是敢于冒险的,而且商人都是胆子很大的,胆子小可干不了商业,商人那都是敢成千上万的从银行贷款,还不上了也不上火,要是一般人早就抗住心理压力了,对于商人来说,挣不挣钱是一方面,但是看到商机不敢下手,那就是另一方面了。

不过火车站的修建倒不急于一时,第一宋应星的技术还在革新,现在的蒸汽轨道车还只是初级阶段,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的调整,升级,如果快的话,李朝生可能很快就会看到第一辆具有近代化标志的火车在蓝田的大地上,冒着滚滚黑烟往前滚动了。

想想李朝生都有些小激动啊,另外对未来火车站的修建,李朝生也有初步规划,首先蓝田几个关口必须通上火车,这样也许只要一辆军列,潼关的守军就能一夜之间出现在铜钱关等地,这样的速度,对于防守蓝田来说,太重要了。

其次就是蓝田通西安城,这条铁路是可以提前考虑的毕竟西安不论现在被蓝田如何剥夺了昔日的光辉,但是它毕竟是十三朝古都,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好的,所以对于这个地方不能予以放弃,这里还是需要进行再度复兴的。

而且这个城市的体量,也不是蓝田能比拟的,其实很早就有人建议李朝生把县衙迁到西安府了,只是李朝生在蓝田呆习惯了,而且李朝生对外一直宣称自己是忠于大明朝廷的,因此不能突然之间就翻脸,进了西安府的蓝田县尊算什么蓝田县尊啊,那不是西安府知府吗?

更有甚者甚至会说出李朝生进西安,是准备当秦王,这不是冤枉人吗?李朝生何时想当秦王了,他明明想当皇上。

区区秦王可满足不了李朝生的野心,甚至区区大明的皇帝都满足不了他逐渐膨胀的野心。

西安府是不能进的,也不着急进去,李朝生其实还喜欢蓝田,毕竟这里一切都很熟悉,经过他的改造,这里的生活也逐渐符合他的生活习惯。

李朝生让谷子拿来了蓝田的地图,紧跟着在地图上看着铁路修建的路线,这个时代的铁路必须在平地,尽量绕开高山,毕竟这个时代修建铁路的方法还是人扛马拉,而且也没有开山技术,如果想从一座山中间穿过去,也做不到现在那种隧道,只能开山。

要知道开山在这一时代是多那大的工程量啊,因此这宁肯绕路也不能跟大山较劲,这要是放在现代两台盾构机就把这事干了,轻松加愉快,所以愚公当年要是有几台挖土机,或者盾构机这样大型设备,还什么子子孙孙无穷近也,估计两三年就干完了。

不过幸好蓝田到西安府,到潼关这一路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山,这就让李朝生很开心啊,这样的地理环境火车站计划就可以正式实施了。

李朝生想着对谷子道:“行了,通知下去,这件事一定要重视,蓝田需要这火车带来新的发展点。”

“明白。”

李朝生把文件基本都看完了,伸了个拦腰道:“行了,今个不在食堂吃了,回家,你嫂子说今天又学会了两道新菜。”

谷子听了这话道:“那感情好啊,我这也有口福了。”

李朝生笑了笑,起身把自己大衣穿上,上秋了,天有点冷,加件衣服别冻着,自己媳妇儿说道。

李朝生带着谷子往家走,这结婚之后,就不愿意加班,你说怪不怪,看着李朝生走了,留守食堂的大师傅有些落寞道:“唉,县尊又回家了,以前县尊一天吃我三顿饭,现在早晚都不在我这吃了,我要这么好的厨艺有何用。”

周围的帮厨听了这话齐齐翻白眼,你那厨艺也就一般水平,听人说县尊夫人的厨艺才叫好。

当然这也只是听说,他们没吃过,不过很多部长级高官据说有幸吃一顿,县尊夫人亲自做的食物。

想想就很美味啊。

……

潼关外,一座庄园内,一个池塘前,面白无须的曹化淳手握长长的钓竿,坐在巨石上不动如山,目光盯着水面,波光粼粼中仿佛有他要寻找的目标。

一旁石台上摆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上一壶茶水,一碟糕点,不过茶水只喝了一口,糕点却一口未动。

看着曹化淳在钓鱼,这时一个身穿飞鱼服,腰挂绣春刀的青年人快步走来,来到近前叫了一声:“厂公。”

曹化淳闻言却一抬手,锦衣卫立刻静音,躬身垂立。

这时就见水面一动,曹化淳手中的鱼竿一沉,下一刻曹化淳一用力兜住了鱼竿,开始缓缓的收竿,紧跟着就把鱼提了起来。

这时只见一条细小的鲤鱼在鱼钩上来回扭动身子,拼命的挣扎,想要挣脱,看着小鱼奋力扭动身子的样子,曹化淳叹了口气:“唉~”

说着收起鱼竿,这时锦衣卫立刻上前帮助曹化淳取下鱼钩上的鲤鱼。

“厂公,鱼。”

锦衣卫把鱼双手奉到曹化淳身边,曹化淳挥了挥手道:“放。”

锦衣卫立刻把鱼丢尽了池塘里,紧跟着曹化淳再次给自己鱼钩挂上饵料,看着眼前的锦衣卫道:“长歌,你在蓝田县潜伏了两年看到了什么?”

锦衣卫江长歌道:“卑职什么都看见了,可是什么又也没看懂。”

曹化淳闻言来了兴趣道:“怎么讲?”

江长歌道:“包括卑职在内一共二十五人潜伏蓝田,在蓝田卑职以商人行走,几乎走遍了蓝田的每一寸角落,看到了蓝田所有变化,看到了蓝田的繁华,看到了蓝田的百废待兴,看到了蓝田的官民一体,看到了蓝田如何万众一心,卑职几乎看扁了蓝田的一切,可是却没看懂蓝田为何会这样,我发现蓝田所做的一切,咱们大明完全可以模仿,这是卑职记录的一些东西,请厂公过目。”

锦衣卫向曹化淳递过来一份折子。

第458章 我都懂,可就是办不到啊

曹化淳见状把鱼竿插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紧跟着拿起江长歌的折子,只见这折子上列举了一堆蓝田正在实行的举措,曹化淳来了兴趣,开始逐条阅读。

第一条农业:收归土地为官府所有,百姓士绅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

颁布限田令,凡大户者不允许拥有良田超过百亩,多者没收。

颁布口粮田政策,每户每人都有自家的口粮田,口粮田产出归个人所有,保证百姓都吃得饱饭。

看到这里曹化淳就倒吸了一口凉气,我的天爷啊,这土地政策也太可怕了,这是彻底断绝豪绅兼并土地啊,如此百姓都有饭吃,那谁还有心思造反啊。

想到这里曹化淳深深被李朝生的魄力征服,敢这么干,几乎就是跟天下豪绅为敌啊,蓝田是怎么能支撑到现在的啊?

曹化淳想着,但是却根本没有想要把这条照搬回去进谏给陛下,因为曹化淳太知道大明的弊端了,陕西这些流寇说白了不就是一群没饭吃流民。

那这些人为何会没饭吃呢?第一是天灾,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土地兼并,士绅兼并土地,导致百姓没有自己吃饭的土地,更不可能有存粮,所以天灾一来,百姓就没饭吃了。

但是如果按照蓝田这个方法,兴修水利,把大户土地分给百姓,让百姓有口粮田,那估计也不至于饿死人,引起民变。

这其实是救治大明的根本办法,曹化淳知道如果推行这个办法,大明肯定可以被救活,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大明要坑得住士绅集团的反扑。

皇帝陛下要是一声令下,全国土地国有,然后士绅把多余土地分给穷棒子,那下一刻不用这些流寇造反,这些士绅肯定第一个造反,到时候,流寇反了,士绅也反了,估计大明支撑不到第二天天明,就会土崩瓦解。

这所谓的土改政策,绝对是兴国兴邦的策略,可是大明不能学,也不敢学,如果这条政策是谨献给洪武大帝的话,以洪武爷当时对朝廷的掌控,对天下的掌控,应该是可以推行下去的,如果那时候推行下去,几乎就给大明打造了一个万世不败的根基。

甚至这条政策递给永乐爷,也有推行下去的可能,至于以后的诸位皇帝,恐怕都不敢轻易使用这条政策,毕竟这政策几乎动摇了大明的国本,士绅集团。

而这个政策如果现在谨献给陛下,陛下在愣头青的照搬了,那大明就瞬间土崩瓦解了,现在穷棒子流寇要大明亡,而支持大明维持现状的是不想让穷棒子得逞的士绅集团,士绅集团之所以维护大明,是因为现在的大明对他们是有庇护的,所以才不想让大明灭亡。

如果陛下开始对天下土地动手了,那士绅集团就会瞬间反扑,同时得罪了流寇集团与士绅集团,大明还有什么可能存活。

这就是所谓的计策是好计策,可是放在大明身上就是最强的一计毒药。

中医中有个词叫做虚不受补,物极必反,有时候大补补药也会成为比砒霜还厉害的毒药。

所以这个学不得啊。

曹化淳想着又看向后面两条,鼓励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以大大的抵御自然灾害,蓝田这些年并不是风调雨顺,也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但是有了水利工程,旱了就开闸放水,涝了就可以往水库蓄水,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对抗天灾。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