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360章

作者:桃符

崇祯见众大臣不说话,就开口点名了:“刑部尚书可在。”

“臣在。”

刑部尚书立刻出列,躬身行礼,崇祯看着刑部尚书道:“尚书大人主管天下刑法,这定罪之事,尚书何意啊?”

刑部尚书听了这话道:“这,贼首高迎祥聚众谋反,证据充足,无可辩驳,按照咱们大明律例,谋反者,诛九族,匪首者当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崇祯点点头。

“爱卿所言甚是,诸位臣公以为呢?”

崇祯询问,诸多臣公一起拱手道:“臣等附议。”

崇祯道:“嗯,罪定完了,接下来就应该讨论一下行刑地点了。”

听了这话,诸位臣公又不理解了,这时崇祯道:“昨日卢象升给我奏疏上写道,山西李自成与高迎祥相交莫逆,如果把高迎祥从陕西运到京城开刀问斩,中途怕出变故,因此卢象升请奏,是否可以在陕西就地对高迎祥明正典刑。“

崇祯这话一说完,下面的大臣顿时争论开了,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一下,就地斩杀高迎祥可以免除后患,省的流寇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个提议很有诱惑性。

不过反对的人也很有道理,高迎祥是天下流寇的贼首,其代表的象征意义,远不是普通贼寇所能比拟的,这种人必须要明正典刑,偷偷摸摸在陕西给处决了算怎么回事?

搞得好像朝廷怕了反贼一样,如此做弊远远大于利,也许在押送高迎祥的途中会横生变故,可是就算再大的变故,也必须把高迎祥押到京城,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处以极刑,如此才能震慑天下,彰显朝廷威严。

这两项说辞都非常有道理,一个是怕夜长梦多,就跟西游记似的,一群妖怪抓了唐僧你就赶紧吃啊,你个妖怪学什么人类吃熟食啊,直接生吃啊,结果就给孙悟空这些人留出了救援的时间。

还有水浒传,抓个梁山好汉,你就地格杀啊?不,非要搞个大排场,然后让对方来个劫法场,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很多人认为,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可能有变故啊。

而第二个就更有道理了,也是第一种想法的一种解释,我们是官府,官府做事讲究个光明正大,我要杀你,就要经过三司会审,把法律程序走一遍,这样才能杀,做事要符合法理。

而崇祯对自己的身份还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在经过一番辩驳之后,崇祯还是决定让卢象升押送高迎祥进京,既然赢了就要赢得光明正大,反贼就要有反贼的待遇,明正典刑彰显朝廷的威严。

“嗯,诸位臣公所言甚是有理,既然如此,王承恩。”

“老奴在。”

“拟旨。”

“是。”

听了崇祯的话王承恩立刻应道,紧跟着准备好圣旨笔墨,这时崇祯道:“贼首高迎祥罪大恶极,其罪不容恕,当被天下知,今命卢象升为押运官,立刻押运高迎祥赶赴京城明正典刑,钦此。“

崇祯这命令说完,王承恩立刻跪地道:“陛下拟好了。”

崇祯点头道:“派八百里加急送过去。”

王承恩恭敬的点头,此事就算告一段落,这时崇祯又看着台下的衮衮诸公道:“此事暂且如此,接下来所议之事更加重要,高迎祥被俘,流寇势力大损,可是还有两人没有解决,一个是盘踞山西的李自成,另一个更可恶,就是盘踞湖北的张献忠。”

崇祯说道这里道:“朕有意命洪承畴带兵如山西剿灭李自成,孙传庭带兵入湖北与川中秦夫人共同夹击张献忠,务必把这狗贼给朕擒拿,以告慰朱家的列祖列宗,诸位臣公以为如何?”

崇祯说这话的时候,是咬牙切齿,他太痛恨张献忠了,这个挖了他家祖坟的家伙,诸位臣公听了这话互相对视一眼,都不说话了,这时候确实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众人想着刚想附议,这时杨嗣昌突然出列,跪在最前面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听了这话,崇祯微微皱眉,这时杨嗣昌道:“昨日,臣收到了来自湖北张献忠的请罪书,张献忠言说他罪大恶极,对自己所作所为惶恐不已,所以请求陛下宽宥,给他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这是张献忠的请罪书,请陛下过目。”

杨嗣昌双手高举请罪书,王承恩见状准备去拿,崇祯却怒喝道:“不准,朕可以宽宥所有人,他张献忠不行,朕不准他投降,不准!”

第395章 崇祯的无力

崇祯对着台下的众大臣一阵咆哮,挖了我老朱家祖坟,还想让朕诏安他们,你们是真没把朕当人啊。

想到这里崇祯的眼睛都红了,下面的大臣们彼此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平心静气,一句话也不说,张献忠投不投降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也不触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很乐意作壁上观,看崇祯与杨嗣昌斗心眼。

杨嗣昌这时跪在地上,不言不语,头微微低着也不说话,等崇祯咆哮完了,杨嗣昌才再次开口道:“臣以为可以接受张献忠的投诚。”

崇祯这时瞪着杨嗣昌喝道:“杨嗣昌,你是兵部尚书,不想着如何用兵剿灭叛贼非要让叛贼投降,而且还是掘了大明皇陵的叛贼,你想如何?”

杨嗣昌听了这话头缓缓抬起来,目视崇祯道:“陛下,这就是兵部核算出来的最符合当前利益的方案。”

崇祯看着杨嗣昌道:“你甚么意思?”

杨嗣昌微微沉吟道:“陛下,张献忠盘踞湖北据兵二十万,贼势不比高迎祥小多少,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咱们需要调动大军剿灭之。”

听了这话崇祯道:“那就调兵,让卢象升去。”

杨嗣昌听了这话道:“陛下,卢象升本是宣大总督,需要镇守宣大府,以防鞑子犯边。”

“最近鞑子不是在打朝鲜吗?他们短时间不会犯边的。”

“陛下,军国之事岂能儿戏,宣大乃是九边重镇,岂能长时间空虚。”

崇祯闻言微微皱眉道:“那就让孙传庭去。”

杨嗣昌道:“孙传庭乃是陕西巡抚,手下兵马不过一万出头,一万对二十万,就算孙大人是神兵天降,恐怕也胜算不大啊。”

“那就从其他地方给他派兵,让洪承畴帮他。”

“陛下,李自成还盘踞在山西,需要洪承畴大人的兵马剿灭啊。”

崇祯闻言眉头皱成川字道:“那就派其他地方的兵马,山东左良玉不有三万山东兵吗?山东无战事,派过去支援孙传庭。”

杨嗣昌闻言道:“陛下所言极是,左良玉将军确实可以作为应援,若是调动左良玉将军倒是可以与张献忠一战。”

“那就派左良玉去,张献忠逆贼也,朕要抓住他,押到京城凌迟处死。”

听了这话杨嗣昌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等逆贼绝不容饶恕,不过陛下,从山东往湖北调兵,花费极大,还请户部给山东总兵左良玉拨军饷一百万两银子。”

“什么?”

听了杨嗣昌的话,户部尚书李侍问差点一跟头跳起来,一百万两银子,我日了狗了,现在户部赤字有多严重你知道吗?

李侍问这时连忙从人群中钻出来跪在地上道:“陛下,这些年连年交战,辽响已经占据户部税收的半成,现在内部战争,就是剿灭高迎祥就花了咱们户部小一百万两银子,现在再让户部拿出一百万两,陛下,户部真的拿不出来了。”

崇祯听了这话看看户部尚书李侍问,头疼的很啊,李侍问是崇祯启用的老臣,李侍问是明万历三十一年的广东乡试举人,第二年的甲科进士,后担任礼部主事,在之后魏忠贤得势,权势滔天,到处修建生祠,当时官员遇到魏忠贤的生祠必须朝拜,不过李侍问却不屑一顾,于是就被魏忠贤记恨,不过他还很聪明,知道得罪魏忠贤,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就趁着魏忠贤没发难的时候,托病辞职,躲过一劫。

后来崇祯上位,魏忠贤倒台,李侍问被启用为户部侍郎,总督漕运,到任之后,李侍问还是很有才干的,不单规范了规章制度,并且带头整顿漕运,受到了崇祯的喜爱,升任户部尚书。

可是自到任一来,李侍问才知道大明朝最难干的官就是户部尚书了,地方闹灾了,需要笔款,朝廷衙门发拨工资,需要拨款,辽东更是吃钱的大户,陕北民变,山西民变,湖北民变,河南还民变,平叛需不需要钱。

好家伙自上任一来,李侍问一个五十岁的小老头就成把成把的掉胡子,愁啊。

现在李侍问恨不能一文钱掰成两半花,那真是相当的凄惨啊,而且这些年大明风雨飘摇,能正常征收赋税的地方寥寥可数,军饷开支又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简直就是把李侍问往死路上逼啊,幸好蓝田县还是讲究的,从不缺少赋税,可是也是杯水车薪啊。

现在好了,你们打个张献忠张嘴就要一百万军饷,你们是真敢开牙啊,是把我们户部当成冤大头了啊。

李侍问跪在地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明的户部什么德行他太知道了,别说一百万两,就是一万两银子他都要努力斟酌的把这笔钱省出来。

大明其实这些年的赋税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多地闹灾荒,大明的税收比往年少了一些,可是也能达到一千五百万两。

可是这些钱对比大明的大窟窿简直是杯水车薪,别的不说,光辽东一镇,每年基础军费就要四百万两,如果再遇到特殊战事,四百万两肯定不够。

除了辽东,陕西,山西,湖北,这些地方剿匪军饷,养护军队,加起来也要四五百万两之巨。

而且除了这些用兵的地方,就是一些地方养的兵马,比如山东有总兵,有水师,各地都有军队,官员的俸禄,加起来也需要四五百万两银子。

这样就是一千二三百万两银子出去了,这还没加上各地藩王的俸禄,这也是一大笔开支啊,大明国运至今二百七十余年,朱家子孙疯狂的繁衍,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室人口就高达十五万七千人。

根据近代《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年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其中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万两,接近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的税收都用在藩王身上,再加上辽东用兵,国内剿匪,各地养兵,朝廷俸禄,一下子就把大明的税收用的干干净净,前些天下雨打雷,把紫禁城北面一处宫殿劈踏了,皇帝都没舍得重修。

不是崇祯不想修,而是户部真的没钱啊,户部的账都放在明面上,今年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一目了然,根本做不得假,这些钱加起来,今年最基础的开支都朝着两千万两去了,而今年才一千五百万两的税收,这大窟窿如何填,都把户部搞得焦头烂额。

而现在杨嗣昌开口就是一百万两的军费,支持山东总兵左良玉进攻张献忠,那是真敢开牙啊。

李侍问出列哭穷,杨嗣昌神情自然一句话也没说,好半天才开口道:“李尚书,张献忠反贼流寇,挖掘皇陵,罪不容恕,当凌迟处死,现在陛下有意征讨,你却百般不愿,这是为何,难道就因为区区一百万两白银,而让反贼逍遥法外,还请李尚书速速筹措银饷,我兵部也好速速派兵,清缴此贼。”

李侍问听了这话看着杨嗣昌,眼神中全是怒火,我户部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吗?你这不是在火上浇油吗?

不过李侍问也不傻,也明白杨嗣昌的意思,杨嗣昌这是以退为进,他想诏安张献忠,可是呢,皇帝不愿意。

那么就摆事实,讲道理,现在更是想要用钱让皇帝低头,而自己就是杨嗣昌想要抓过来用的枪,杨嗣昌想要逼着自己对皇帝说,户部没钱,还是不要轻易动刀兵这样的话。

可是自己能说吗?

这话不能说,杨嗣昌这个王八蛋啊,真是她娘的阴损毒坏,不似他爹杨鹤那般忠厚。

李侍问想着便不在多言语,现在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一切都明白在眼前,户部没钱,真的没钱,他甚至透支了来年疏通漕运的钱来解决今年的问题,可是你再拆了东墙补西墙,你也不能把东墙全部拆了啊。

所以李侍问不言语了,只是跪着,心中暗骂杨嗣昌不当人子。

就这样局面僵持住了,朝廷群臣都不说话,有啥好说的,看热闹吧,看看这皇帝是为了江山能舍弃祖宗,舍弃个人的屈辱,还是一怒之下,不顾江山,硬掏出一百万两银子灭掉张献忠。

咦,这话说的不严谨了,左良玉那货手里的兵马可没有洪承畴,卢象升他们的精良,就算兵进湖北能不能打得过张献忠还是另一回事。

张献忠虽然是流寇,可是战斗力也不俗气啊,多次跟蜀中的秦老夫人交手,还能全身而退,就很说明问题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偷瞄崇祯,只见崇祯的脸一阵青一阵白,一阵五颜六色,气的胸口上下起伏,可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杨嗣昌不着急,跪在地上,就好像老僧入定一般。

终于经过了漫长的沉寂之后,崇祯黑着脸道:“张献忠想要受诏安,手中兵马必须全部去除,朕可以给他一个大官,但是手里不必养兵马。”

听了这话杨嗣昌拱手道:“陛下说的极是,不过。”

“嗯?”

崇祯看向杨嗣昌,杨嗣昌道:“陛下,张献忠流寇习性,初受朝廷诏安,心中还很忐忑,尤其是他知道得罪陛下,更加不敢交出全部兵权,这兵马全部去除,他肯定不会答应的。”

崇祯握了握拳头道:“不答应,朕就不同意他诏安。”

“陛下三思。”

杨嗣昌再次躬身,崇祯咬了咬牙道:“杨爱卿,张献忠不想交出兵权,还想接受朝廷的好处,哪有这般好事,汝莫非忘了令尊之事。”

崇祯一句话戳到杨嗣昌的肺管子上了,他爹杨鹤诏安一辈子流寇,最后被流寇背刺,落了一个发配流放,病死他乡,这也是杨嗣昌心中的痛。

因为当初因为他父亲的事情,他差一点就与仕途无缘了。

想到这里杨嗣昌知道这是崇祯在发泄不满,在敲打自己,杨嗣昌收敛了一下情绪道:“陛下,您把兵部交给臣,臣知道父亲当初犯下的大错,臣也心中自责不已,所以臣冒着被陛下不喜的风险,也要把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案,禀告陛下。”

“良药苦口利于病,大明积弱多年,国力空虚,户部无钱,此时绝对禁不起一场大型战役,如果我顺着陛下的旨意,只要调动兵马对张献忠发起一场剿灭战而已,到时顺了陛下的心意,可是会让大明的情况更加糟糕。”

“臣不能只为了讨好陛下,就做出如此事情,如果这般做了与佞臣何异,如果臣真的如此做了就是愧对陛下的信任,愧对这兵部尚书的职位。”

“古语有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张献忠犯下如此过错,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可是现在不行,现在大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需要的是恢复国力,而不是继续战乱,所以臣冒着杀头的风险,提出诏安张献忠,只要把他招入朝廷之内,等大明恢复国力,想要杀他还不轻而易举?”

“宋时反贼宋江何等嚣张,大败童贯,高俅,朝廷一时间拿他无办法,可是被朝廷诏安之后呢,皇帝一杯毒酒就解决了,何须派大军征讨,空耗国力呢?”

“还请陛下三思,莫要意气用事。”

杨嗣昌言辞凿凿,恳切的对崇祯说道,崇祯听了这话,眼睛微微发红,他知道杨嗣昌说的有道理,可是这口气他就要这样忍受了吗?

想到这里崇祯叹息一声:“罢了,你说说张献忠同意诏安的条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