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342章

作者:桃符

军师对孙可望说道,孙可望看着军师道:“军师的意思是?”

军师笑了笑道:“这里的胜负其实不重要,八大王其实是想要给天下群雄表个态度,这个态度就是他想要救闯王奈何蓝田拦路。”

孙可望看着军师道:“你的意思是我义父已经准备放弃闯王了?”

军师听了这话道:“八大王的雄心已经被秦良玉,还有蓝田李朝生这些家伙磨平了,外加闯王此次遇难,让八大王有些心灰意冷,恐怕八大王已经有了接受朝廷诏安的想法了。”

“诏安!”

孙可望眼睛都瞪圆了,军师道:“没错。”

孙可望看着军师道:“军师,你可别瞎说,你从那里看出义父想要诏安的啊?”

军师闻言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道:“第一,八大王逗留湖北地界太久了,这么长时间几乎没动地方,这可不对,要知道咱们可是流寇,要流动才能生存,长留一个地方,乃是取死之道。”

“其次八大王最近越来越贪婪女色,以前虽然八大王也好女色,可是没有现在这般,军权都放了很大一部分给你们,这说明八大王已经懈怠,进取心不强,目标也不是图谋天下。”

“第三八大王入了湖北,竟然学起了他人秋毫不犯,这可不是咱们流寇所为,恐怕八大王已经想要在湖北扎根,当做大本营,如此再跟朝廷要官啊。”

孙可望听了军师的话瞪大了眼睛,而军师这时呵呵笑道:“当然,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猜测,大统领一听就可以了。”

听了这话孙可望点点头道:“嗯。”

义父想要诏安,这件事对孙可望的打击很大,孙可望在军营里转着圈,半天刘文秀进来道:“大哥,准备好了。”

孙可望点点头。

艾能奇这时也走进来拱手道:“大哥,我的本部人马已经点起,请大哥下令。”

孙可望闻言一挥手道:“好,咱们攻城。”

“是!”

……

铜钱关,李德珍拿着望远镜看着前面排着队往铜钱关走的流民,这些流民就是死心眼的流民,大部分流民都知道在这呆着就是一个死,早晚被流寇当成靶子驱赶着攻城,可还是有人不愿意走,不愿意冒险,不愿意探究未知。

所以这些人留下了现在被驱赶着攻城,有道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这些人就是典型该死的鬼,这时候被驱逐着攻城,李德珍面色铁青,怒喝道:“怎么还有混蛋没有逃走,他们不怕死吗?”

听了李德珍的咆哮,身后的李朝猛道:“行了,六万变六千你就知足吧,还指望着事事如你心意吗?”

李朝猛这话说完,李德珍握了握拳头,恶狠狠的道:“混蛋,不知死活。”

这时副官对李德珍道:“师长,炮兵说他们已经到了射程之内了。”

听了这话李德珍咬牙道:“开炮!”

“是。”

李德珍知道这时候不能有任何妇人之仁,一声令下,城墙上的火炮响了起来,瞬间无数的炮弹飞向空中,砸下来就是一片片血肉模糊。

李德珍看着被炸死的流民一言不发,生在乱世是你们的不幸,生在乱世还不知道把握机会求生,这已经不是不幸,而是愚蠢。

李德珍眼神中充满了血丝,不过他却没办法阻止炮弹落下,这就是战争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仁慈。

茫荡口。

“快快,大家加把劲,前面就是茫荡口了。”

“茫荡口,这就是茫荡口,咱们能活命了。”

“来了,来了。”

这时驻守在茫荡口的是当地的民兵部队,一共两万人,这两万人是把附近六个县的民兵全部聚集起来,而白河,平利,旬阳三个县的知县全都守候在这里,不过他们的官职不叫知县,而叫做中里长,没办法,因为在名义上,李朝生才是蓝田县的知县,他们是蓝田县的手下属官岂能跟县尊一个职位。

因此蓝田的职位上采用了最基础的里长制度,蓝田麾下分为里长,就是村长级别,管一个村镇。

中里长,一般指县城级别的,比如以前的长安县,现在就是长安里,由长安中里长管理。

最后大里长可就了不起了,这一般指州府一级的官员,比如安康大里长,汉中大里长,商洛大里长等等,等西安拿下来,也会安排西安大里长。

这时三个县的中里长领着手下的里长跟在这里,这时中里长道:“一会儿,对人家客气点,记住了一定要多拉人进入咱们县,咱们县可还有好几个大工程需要人手啊,而且只要人来了,县尊说还有政策上的倾斜,你们不天天跟县里要政策吗?你们只有搞定了这事,咱们才能跟县尊要政策,县尊给了我政策,我才能给你们政策不是吗?”

听了这话里长们都点头道:“放心吧学长,定不负所托。”

紧跟着一个个做好了抢人的准备。

这时终于第一波流民到了,就见一群叫花子打扮的流民来到了茫荡口,看着站在茫荡口扛着武器的民兵有些害怕。

这时一个民兵看到了这些流民笑呵呵的跑上来道:“老乡,你们是来投靠蓝田县的吗?”

听了这话一个流民裂开嘴道:“官爷,你们是蓝田县的?”

听了这话民兵笑道:“别叫我们官爷,我们也是农民。”

“咦……您这农民怪精神的,还扛着火铳呢,比八大王手下的精兵还威武。”

流民看着民兵说道,民兵听了这话笑道:“老乡,你可真会说话啊,行了老乡,你们是来投靠蓝田的吗?”

“嗯嗯,是嘞,有了叫做李朝猛的官爷说,来你们这里有饼子吃,真的吗?”

流民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事情,听了这话民兵点头道:“没错,有饼子吃,来过关口吧,里面不单有饼子,还有肉汤呢。”

“咦,那可怪好的啊。”

说完流民回头道:“乡亲们,蓝田的官爷说了,今天咱们不单有饼子吃,还有肉汤喝。”

听了这话流民的眼睛都绿了,肉汤啊,那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美食啊,李德珍说他们来就能吃红烧肉,这个不是蓝田做不到,主要是很多有常识的人不建议这么做,饥民长时间没吃肉,突然吃猛了,会拉肚子的。

但是喝一点点肉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做宣传,你必须说红烧肉,不然不吸引人啊。

茫荡口那一人通行的狭窄地方,一群民兵对流民进行搜身,带武器的全部没收,没收完了武器,这边放进关口,紧跟着里面就是三大县城泾渭分明的阵营,在这个阵营后面是民兵,以及一大口,一大口的锅,锅里咕咚着肉汤。

看的流民们哈喇子直流,紧跟着肉汤旁边是放在笸箩里成山一般的玉米饼子,流民们那里见过这场面,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直言唾沫啊。

紧跟着肚子也开始疯狂的轱辘起来,饿,难以言明的饥饿感浮现全身,好饿啊。

咕咕咕……

这时三个县的中里长挥着手道:“老乡,来上我们这来吃饼子,喝肉汤。”

流民这时看着三个方向,以及站在那里热情洋溢的里长们,抢人啊,不能动手,只能靠真本事,也就是说他们三方定下规矩,不准主动上前抢人,只能让流民自己选择在那里吃饭,在那里吃饭,就跟哪里走。

“来,老乡,吃饼,饼子。”

里长们热切的招呼着,这时流民选择一个方向走了过去,这时中里长笑道:“好,有眼光,一会儿你就跟着我去旬阳县吧,来,吃饼子,小五,给老乡盛碗肉汤。”

说着一个一指厚盘子大小的一斤重大饼子就递给了流民,这饼子也叫杠头,纯玉米面做的,吃起来很硬,不过就一点扛饿,而且便宜,这么一个大扛头,最能吃的庄稼把头,一顿也就有两个,而这些饿得都快死了的家伙,绝对不能给吃的太多,所以各大里长规定,一人就一个,多了不给发,不是粮食不够,主要怕撑死人啊。

第372章 蓝田,仙界啊

撑死人这事可不是说笑的,在经历过极度的饥饿之后,人都会疯了一般的想要进食,而由于吃的太快,这个人根本没反应过来自己饱没饱,而且就算有撑到的感觉,很多人也不会停止,实在是饿怕了,这就导致食物在胃里涨开,最后撑破了肚皮,把人活活撑死啊。

这可是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真的有人因此活活撑死的,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三大中里长严格的规定食物的多少,就是一斤的杠头饼子,加上肉汤,肉汤把饼子化开,瞬间的饱腹感就很强,他们找最能吃的庄稼把头试验过,就算大胃王般的庄稼把头都说能吃饱,就是饿得快。

饿得快,不重要,别吃死人就行,而庄稼把头饿得快,那是因为他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庄稼把头,以前是地主家最能干的领头的,现在是蓝田县的劳动模范,劳动带头人。

在以前,大明的地主找庄稼把头的一个硬性标准就是看你这个庄稼把头能不能吃,一般的好庄稼把头一顿能吃一筷子饼。

甚么叫一筷子饼,就是地主家烙大饼,然后在桌子上立一根筷子,烙一张饼穿在筷子上,就这样一层层落起来,落这么一筷子厚,就叫一筷子饼。

庄稼把头能吃一筷子饼,这才算过关,为啥这个时代看庄稼把头食量呢?因为这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能吃的人力气就打,就能干活,能干活就是好庄稼把头。

后来蓝田成立,庄稼把头的吃饭从烙大饼变成了杠子头,这东西就一点扛饿啊,一般一个壮劳力一个杠子头下肚,一上午干重体力活都不带饿的,到目前为止,玉米在蓝田已经占据了主食的地位,主要是玉米产量大。

地瓜土豆产量也大,可做不了主食,用农民的话叫这东西太宣,不扛饿,当时吃饱了,一下地,没一会儿,就饿了。

而杠子头不是啊,这东西硬,不好消化,所以扛饿,因此在经过一系列的竞争,玉米脱颖而出,成为了蓝田主要的粮食。

地瓜大部分都制作地瓜粉了,还有一部分喂家禽了,当然了也有地瓜爱好者,比如这东西烤着吃就非常好吃。

土豆虽然没有成为主食,但是却意外的成为了主菜,蓝田人很多人都把土豆当成菜吃,什么炒土豆丝,炝拌土豆丝,还能用土豆汆丸子,各种吃法,把土豆直接顶到了主菜的地位上。

除了土豆,地瓜,剩下就只有小麦有一争之力了,可是也不好使,小麦产量不行,用它蒸馒头,烙大饼确实比玉米口感好,可是为了蓝田的粮食安全,李朝生每年设立下了玉米的种植红线,只有保证了玉米种植红线,之外,可以种小麦。

因为只要保证了玉米的产量,蓝田人就不会挨饿,这是基础,而且这数据都是蓝田农学院的老师学生经过严格的核算算出来的。

而种小麦的话,蓝田虽然也可能不挨饿,但是抗风险性太小,而且还不能大规模对外出口粮食,这不符合蓝田的战略规划,蓝田战略规划中,他就是供粮大户,需要靠粮食贸易来获取巨额利益的。

因此蓝田目前只做到了吃饱,却没有做到吃好,粗粮,一直是蓝田的主要口粮,这个问题李朝生在会议上提过,目前还不是让蓝田百姓过上纸醉金迷,天天吃细粮的日子,现在主要还是要解决蓝田的吃饱问题。

全国大灾不断,蓝田没有资格独善其身,蓝田要成为关中,乃是整个晋西北地区的粮食主要产地,要成为全国人民的大粮仓。

但是这个也遇到了问题,那就是蓝田的耕地面积有限,还做不到支援全国,支配全国的地步,因此李朝生最近在研究可否开发河套地区。

毕竟河套地区可是小麦的优质种植地,在二十一世纪河套面粉可是大大有名,卖的比其他地方的面粉都贵一些,可见这里的面粉品质非常不错。

不过现在国内纷纷,李朝生还没腾出手,等李朝生腾出手,就可以以归化城为圆心,攻略河套之地,把那些还长着杂草的荒地,变成汉家儿郎的种粮地。

种地,这是华夏民族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不管你是封狼居胥,还是开疆扩土,最后的目的就是找到土地,进行耕种,这是没办法更改的,这是华夏人骨子里带着的东西,华夏人就是走到哪,地种到哪里,这就是华夏人的执拗,华夏人的野望。

现在蓝田发展的很快,百业复兴,而在娱乐匮乏,闲着没事,又生活富足,并且信奉着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蓝田人就开始疯狂的生孩子。

对此李朝生是支持的,毕竟根据后世的经验,人口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有人了才能百业振兴,没有人,那必将百业凋零。

李朝生决定趁着蓝田工业化还没开始的阶段,好好的为蓝田积攒一些人口,因为当工业化开始加快步伐之后,百姓就不愿意生孩子了,到时会有各种原因,一部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给于的压力。

对此李朝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毕竟要发展,肯定要形成资本的集中,资本的集中肯定会诞生压榨,而资本不集中,李朝生也在历史课本上看见过,过分的平均主义,就是最大的不平均,因为人个体是有差异的,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能多干与少干拿一样的工资报酬,那社会还如何进步?

而不实行平均主义,那么资本肯定要集中,让部分有胆量有能力的个人先富贵起来,可是当他们富贵起来之后,因为人的劣根性,肯定会发生压榨,而李朝生只能保证,不允许资本绑架朝廷,朝廷可以驾驭资本,保证蓝田最后最起码还是李朝生控制的朝廷,给资本的脖子上套一根绳子,让他们不管多膨胀,只要他李朝生愿意,一声令下,亿万商业帝国也要轰然倒塌。

不过这都是未来蓝田要面临的挑战,对此李朝生觉得不用太过干预,不过现在李朝生却对蓝田人生孩子是很看好的,并且给与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比如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会有一亩地的口粮田。

而这些年蓝田没有拼命的扩张,这就导致了蓝田的口粮田逐渐不够分了,那没办法只能想办法了,这个办法第一就是加快国内的扩张,不过朝廷现在还有一战之力,蓝田还不能肆无忌惮,而且还有反贼肆虐,李朝生要给反贼足够的发挥空间。

既然大明国内开荒变得困难,那么就要想办法往草原上走,李朝生决定了,等到朝廷消灭了高迎祥,蓝田就要逐步吞掉陕北地区,并且派一只大军继续向北拓土,最起码鄂尔多斯这片庞大的土地,李朝生决定把他扩到自己的领地内。

明末对普通百姓绝对是灾难,可怕的灾难,天灾人祸,赤地千里,死人比活人多,可是对野心家这绝对是一场饕餮盛宴。

这样的乱世,只要你敢拼,就能打下一番基业,成就无上的荣光,比如李自成,张献忠,就是借着这机会,抢钱,抢粮,抢女人。

进行一场长达十几年的狂欢,而在这场狂欢中有一个异类,那就是蓝田,蓝田的政策与这些人恰恰相反,不抢钱,相反给百姓发钱,借钱给百姓,让百姓恢复商业,恢复耕种。

第二不抢粮,蓝田一直在发粮食,在蓝田界碑到达一地之后,蓝田会立刻派里长大里长治理地方,进去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发粮救灾。

第三抢女人,蓝田从来不抢女人,只会接受没人要的流民,因为流民在其他势力中是拖累,是累赘,只会伸手要饭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流民消耗消耗官军们的火药炮子。

而流民在蓝田不同,这可是劳动力啊,年轻壮点的不用说,蓝田的大型水库有大部分是靠流民修起来的,就算老弱妇孺也是有用的,女人可以用来生孩子,孩子长大了就是壮劳力,老人也可以在蓝田做一些轻松点的活计,为蓝田添砖加瓦。

所以这世界上唯一能给流民们留下来一条活路的地方就是蓝田。

流民们也是这么想的,流民本来奔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茫荡口撞大运,结果没想到蓝田真的在这里发救济。

一大块省着点吃足够他们吃十天的大饼子,一碗飘着油花的肉汤,这简直是他们这几年吃的最好的一顿饭了。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