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219章

作者:桃符

另外里面不知道是谁感觉颜色单一,竟然往里面还夹杂了两根红绿色,用萝卜丝做的彩条,这不由让李朝生想起了童年回忆。

两个月饼馅料确定好了,然后就是刻磨具,磨具上刻有字迹,分别是阖家团圆,万事如意,下面有一行小字蓝田供销社五仁/豆沙。

李朝生对此表示认可,并且在供销社的邀请下,包下了蓝田县第一枚月饼,过程很简单,首先把一团面赶成饺子皮,然后把提前准备好的五仁馅包进去,然后团成面团,这时有一个竹制作的磨具,把面团丢进去,压平了就可以了。

中秋节的前一天,大批月饼就做好了,除了一大部分放在供销社售卖之外,李朝生还给所有军队成员发了月饼,每人一斤半的月饼,一斤白糖,这就算是过中秋了。

白糖是蓝田制糖厂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甜菜,今年蓝田县种了两千亩的甜菜,可以基本满足蓝田人的白糖需求,当然是最低需求。

不过李朝生没敢扩大甜菜的种植规模,蓝田县发展蓝皮书上,李朝生三令五申,一定首先保证主粮的安全,至于其余经济作物,绝对不能与主粮争。

玉米地瓜才是蓝田县的亲儿子,小麦,高粱那是干儿子,至于甜菜,那就是后娘养的,在蓝田的土地上只能委屈巴巴的站点边角料。

中秋佳节月正浓,路上行人笑满容。

可叹蓝田关外人,卖儿卖女换米粥。

这就是蓝田人的心理,人的幸福感都是对比出来的,你吃上龙虾了,别人没吃上你就是幸福的,你能吃饱饭,别人吃不饱饭就是幸福,反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就是幸福。

不要说为什么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之上,因为人都是在比的,不论什么阶级,什么政策,人的本性就是在攀比,没有人能例外。

蓝田人现在的幸福度爆棚,搬个小板凳,来到大树根地下,手里拿一块又甜又香的月饼,咬上一口,看看天上的月亮,跟周围的人聊聊天,聊聊今年的收成,展望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当然了永远避不开的还有聊一聊外面人的情况。

这就跟现在人没事聊一聊老美,聊一聊乌克兰一样,这也不能不算是一种民族荣誉感的培养,反正现在的蓝田人对外面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荣誉感。

而且他们对蓝田县的认可程度已经都达到了最高,现在要是有人说想要剥夺他们现在的日子,给他们换一个县尊,继续过大明的日子,他们绝对会拿着锄头跟对方拼命,县尊说得好,自己的幸福日子要自己守护。

蓝田县的兵很少,正规军只有区区一万五千人,民兵也不过八万人,可是如果真的大军要践踏蓝田县的时候,蓝田县的农夫就是士兵,他们可以自发的从农田里冲出来,拿着锄头跟敌人拼命,捍卫自己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

李朝生一直在强调一句话,这句话叫做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那这两样都不依靠,咱们依靠什么,依靠的就是百姓,就是农民。

什么叫全民皆兵,蓝田县这就是全民皆兵。

中秋节过完了,大家伙就等着地里庄稼成熟了,看着那玉米棒子,老农们的脸上浮现出了难以掩盖的笑容。

这小日子越过也有盼头了。

中秋节过后,白守民找到了李朝生,把最新从北京城传来的情报交给李朝生,情报中只有一件事,袁崇焕死了,而且是千刀万剐。

死亡的时间是崇祯三年八月十六。

秋后问斩,这是大明,不,是整个封建王朝都喜欢做的一件事,他们很少有斩立决,大部分都是等到秋天一并宰杀,而且非要等到午时三刻,阳光最烈的时候,据说这样可以让亡魂,不得安生,也不能来人间霍乱,算是最残酷的一种惩罚。

是一种想让你在阳间与阴间都不得安生的惩罚,对此,李朝生嗤之以鼻,封建迷信。

“八月十六日早十点钟袁崇焕由六名锦衣卫于北镇抚司白虎门出发,十点一刻到达西市口,百姓已经全部到场,现场人山人海,百姓口中辱骂之言不绝于耳,都骂其卖国奸贼,不得好死。”

白守民拿着情报给李朝生念诵,李朝生沉默的听着。

“午时三刻,刑场外已经水泄不通,监斩官宣布开刀,刽子手以渔网罩其全身,以小刀寸割其肉,每割下一片,台下百姓就往台上扔银块一钱,刽子手把肉送给台下百姓,百姓生食之,口中叫骂不觉,更有甚至,佐黄酒食之,口齿之间皆有血液流出,好似人间炼狱。”

“半晌,袁崇焕肉尽了,人头悬于旗杆之上,不日就要传首九边,以警众人,然当天夜里,其头不翼而飞,目前正在调查。”

白守民把情报读了一遍,脸上有些许感叹,而李朝生也叹息一声,一代名将就此陨落,虽然袁崇焕身上有很多争议,不过其功劳也是不容磨灭的,虽然喜欢吹牛,不过吹牛把命丢了,冤枉还是冤枉一些的。

白守民这时看着李朝生道:“师长,袁崇焕此人,我虽然没见过,可是应该从以往的情报看,他应该不是通敌卖国之人,否则也不会星夜救援北京城,这一点百姓看不出来吗?杀便杀了,为何还要食其肉呢?”

李朝生听了这话看了看白守民笑道:“百姓愚昧,可以愚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要稍微引导,自然会群情激奋。”

不要说袁崇焕,就是那一天皇帝看我不顺眼,编排我一顿,把我杀了,百姓也会抢我肉吃的。

“啊这……”

白守民脸上浮现出一丝难看,李朝生却笑道:“不过蓝田人不会吃的,因为他们见过我,知道我到底是个什么人。”

“袁崇焕不聪明的地方是,太久没有入民间了,百姓不知其到底为何人,自然任人摆布,被人说啥,就是啥。”

“而我经常视察民间,百姓见过我,知道我,现在说我通敌卖国,他们肯定是不信的,还会把说话的人嘴巴撕烂,这就是我一直强调你们要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原因,人就不能与百姓脱节,不然就会出事的。”

李朝生说着,紧跟着叹了口气道:“其实老百姓很聪明的,他们中间也有人知道袁崇焕是被冤枉的,可是他们依然会骂袁崇焕,没办法,总要有地方发泄吧,老百姓在家没招谁没惹事,突然鞑子就杀进来了。”

“然后冲进你家,杀了你年迈的父母,当着你的面奸淫你的妻女,把你的尚未成年的孩子脑袋砍下来,当球踢,然后看着你痛苦,嘶嚎,毫无人性的嘲笑,你能不恨鞑子吗?”

“鞑子跑了,留给你一个残破的家,你一腔怒火无处发泄,这时候听说袁崇焕通敌,你可能不信,可是他袁崇焕没挡住鞑子,这笔账他就要算在袁崇焕的身上,不然他们会发疯的,这个口气总要撒出去啊!”

“其实老百姓恨得不是袁崇焕,他们恨的是无能的大明,是朝廷上尸位素餐的衮衮诸公,可是他们不敢找他们发泄,他们只能在心里恨着,所以大明不论是清官,还是贪官,是能臣还是庸碌之辈,只要被杀,他们都来叫好,他们恨透了这个保护不了他们的大明,他们恨透了只知道吸他们血的大明!”

李朝生说到这里格外的激动,他也痛恨大明那些混蛋,为官者不能守护治下之民,当什么官,既然当官了就要有作为,自己分内的事情都做不好,还指望百姓念他们的好,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李朝生这时看着白守民道:“守民,若是有一天我守护不了治下之民,蓝田的百姓要杀我,我就张开双手让他们杀,这是我活该,他袁崇焕叫屈,那些枉死的百姓就不叫屈了吗?”

“他袁崇焕既然承诺五年平辽,他哪怕做不到,他把鞑子死死钉在辽东我也服气,可是他不该排除异己,毛文龙死的就不冤屈吗?”

李朝生恨恨的说道:“毛文龙要是不死,鞑子这次入关就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因为皇太极把人都带走了,毛文龙就带着他的部下从皮岛入侵偷家了,那时候皇太极首鼠两端,顾此失彼,能不能打到北京城都是个问题,何至于像如今这样长驱直入,死伤无数。”

“他袁崇焕冤枉吗?”

李朝生这时瞪着眼睛看着白守民,白守民这时被李朝生的气势所震慑,愣了半天道:“好像不冤。”

李朝生叹息一声道:“说他冤枉他冤枉,他没有通敌,说他不冤枉,他不冤枉,他没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袁崇焕不以通敌卖国的罪名杀掉,而是以擅杀封疆大吏,导致鞑子入侵这一条斩杀,就不冤枉了,至于凌迟处死,过了。”

李朝生对袁崇焕的死是这样评价的,而袁崇焕一死,大明的官场震动,尤其是各位封疆大吏们,颇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据说洪承畴在得到消息之后,一天一夜没吃饭,而是关在房中,等他出来的时候,鬓角竟然出现了一缕白发。

而辽东失去了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全都悲伤不止,军心涣散,众将聚在一起商议,会议之上,大家皆言:以督师之忠,尚且如此下场,我辈该如何自处,当三思而后行啊。

第232章 蓝田县的学术氛围

袁崇焕的死对大明总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不单单指的是袁崇焕的个人能力,而是他的死给很多想要干事的人看见了朱家皇帝的冷酷无情。

寒了许多大名优秀员工的心,这件事虽然短时间看起来好像对着大明的影响不大,可是这一刻大明的根基动摇了。

李朝生已经开始默默的为大明倒数了。

不过大明虽然遭受了很多的打击,李朝生的蓝田县却在增增日上,外面不论打成什么样子,蓝田县依旧物阜民丰。

而白守民也给李朝生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李朝生派去寻找的几个人才,不日就会来到蓝田任教,这些人分别是科技大佬宋应星。

宋应星来之前还出现了点小插曲,就是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熬资历当上了八品的县丞,写信让宋应星上他的县里当一任教谕,慢慢熬资历,将来会重用的。

宋应星开始还有些犹豫,可是当看到李朝生的诚意之后,尤其是李朝生说蓝田县愿意帮助宋应星把他的科学发明,推广到民间造福百姓的时候,宋应星心动了。

毕竟历史上的他曾经一度借钱刊印他的《天工开物》造福百姓,由此可以看出,宋应星还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科学家。

所以他写信回绝了他的哥哥,然后启程前往蓝田县,实现他的人生抱负。

其次就是两个医学大家陈实功与张景岳了,这两位岁数都不小了,路上走得慢,其中尤其是陈实功今年都八十岁的人了,本来李朝生给他一份人体解剖图,认为他不会来,结果李朝生小觑了这份人体解剖图的效果。

这八十岁的老头在看了人体解剖图之后,哭着喊着,非要来见见李朝生,说临死之前一定要看看这份完整的人体解剖图的详解,此乃朝闻道,夕可死。

只有徐霞客,出游之后,找了许久未曾找到,不过就在李朝生都快要放弃的时候,探子汇报,他们找到徐霞客了,并且把照相机给他了,想来,不日这位驴友就会来蓝田县了吧,毕竟那照相机的电池本来准备给十块的,这次李朝生直接给缩减到了五块。

崇祯三年九月一日,蓝田书院迎来了盛大的开学典礼以及欢迎仪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宋应星,张景岳,陈实功三个人。

在开学典礼上,李朝生热烈的欢迎了三位的到来,所有学子鼓掌欢迎。

这场面三人何时见过,只感觉热血沸腾,这好像只有状元郎跨马游街才有的待遇吧。

李朝生作为学校的名义上的校长,做开幕式讲话。

“各位学子,夫子教授们,大家好,我是李朝生,今日开学典礼我给大家讲的是,《少年蓝田》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少年胜于鞑虏则国胜于鞑虏,少年雄于天下,则国胜于天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蓝田,与天不老!壮哉我蓝田少年,与国无疆!”

李朝生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把自己改编的少年蓝田说演讲一边,瞬间整个台下的数百学子,就感觉头皮发麻,激情澎湃,血液上涌,一下子仿佛充满了力量。

台下的老师们也都目瞪口呆,更有大儒反复咀嚼,惊为天人,只感觉古今劝学之言,再也没有如此激情澎湃,如此令人心神动摇了。

而新入蓝田县的宋应星等人也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李朝生发言稿,他们都几十岁的人了,听得还是热血沸腾的,只感觉这些话仿佛说到众人心眼中一般,少年强则国强,是啊,自己等人都老了,未来是少年人的,而自己就将教导这些年轻的少年人,传承自己的衣钵,想想这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人啊。

李朝生宣讲了一番少年蓝田说之后,所有学子全都热血上脑,少年儿郎的血气体现的淋漓尽致,紧跟着李朝生开始宣布本学期的蓝田学院的教育任务。

本学期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学生,可以开始任选学习方向了,并且在本学期,将会在蓝田学院内开办两个单独的院系,分别是科学院,院长由宋应星担任,主要培育科研人才。

宋应星真的是个大才啊,在基础科学方面几乎是这个时代的全才,囊括了农业,手工业,器械,砖瓦,陶瓷,硫磺,兵器,火药,纺织,采煤,制盐,榨油等等各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算是一个全才了。

因此李朝生管这个院系称为科学院,而不是弄一个什么农业生产,机器院校。

李朝生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自发的研究自己想研究的,而宋应星应该作为一个导师类型,除了每天一节一个时辰的大课之外,其余时间宋应星都会呆在自己的实验室,或者去图书馆借书看。

图书馆这个囊括了大部分知识的宝库,可以算是蓝田学院的立根之本,而正因为这所学院的存在,宋应星将会得到全方位的进化,这里的知识足以打破宋应星这个时代的科学观。

另外李朝生花重金给宋应星打造了一个宋应星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接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蒸汽机的研发与应用。

没错,就是研究蒸汽机,要知道现在是1631年,而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是在1679年由法国科学家希罗发明出来的。

而李朝生要宋应星现在开始研究,以图书馆里的资料,外加宋应星的科学研究能力,蒸汽机研制出来可能会在一两年内完成。

而蒸汽机一旦发明出来,那李朝生的现代工业基础就算搭建成功了,到时候,甚至可以发明出蒸汽汽车,火车,还有李朝生日思夜想的蒸汽轮船。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十七世纪初了,大海现在已经开始被瓜分,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印度开始掘金,葡萄牙人也抢了咱们的琉球岛,也就是咱们的弯弯,大海之上现在正在腥风血雨,进行着瓜分世界的买卖。

可是这个时候,大明朝却对大海没有任何兴趣,开始拼命的搞内战,导致世界船队知道的大明最有名的水上力量,竟然是郑志龙的海盗军。

其实崇祯眼光要是远一点,他要是能组建水军,贸易世界的话,大明说不定真的能续命成功,毕竟大明覆灭的根本是没有钱,如果把手伸到大海上,在海上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一般到处劫掠,垄断贸易,那带来的收益,会是征收百姓赋税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大明要是有海上贸易兜底的话,再派一员稳妥干练,会守城的大将,镇住辽东,辽东不用打,如此十年,大明就能强大到辽东难以想象的地步,到时候再举国之力,决一死战,未必不能全歼满清鞑子。

可惜崇祯皇帝眼光不可能这么长远,所以他只能空耗国力,最后覆灭。

李朝生知道海运的重要性,所以在掌握了蓝田县城之后,就开始考虑海运的事情,甚至连海运大将李朝生都准备好了,那就是李朝水,老李家最会水的人。

可惜现在蓝田还没有自己的出海口,虽然李朝生的商队可以顺江而下,不过想要出海就必须要有海船,而海船的制造就很困难,目前李朝生正派间谍跟福建沿海的造船厂秘密接触,并且南京方面,李朝生也在发动关系,看看能不能在南京守备太监手里,拿到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用的宝船设计图。

不过现在这些都是正在努力的过程中,至于什么时候成功,需要一些时间等待。

除了科学院,李朝生还成立了医学院,两位院长,内科院长张景岳,外科院长陈实功,这两位都是这个时代医学上的大拿,就算是太医院的太医,跟他们比起来也就伯仲之间,甚至不如。

所以这两位院长将会在学院内进行医学的教学,而且这个过程中,张景岳还发现陈实功体内有病症,虽然陈实功也是名医,不过医学界有句名言叫做,医者不自医,再说陈实功得的是内科慢性病,这个他陈实功本就不擅长。

李朝生是知道历史上陈实功就在这几年去世的,所以连忙请张景岳帮忙调制,张景岳给配了药,言说如此几个月后病症可消,陈老最少还能活十年。

不得不说,两个顶级的医学学家,互相医治疾病,那是想死都难啊,于是两个医学家开始了各自的研究,张景岳其实擅长的是内科调理,而陈实功是一个还不是很成熟的外科专家。

于是乎陈实功开始了八十岁高龄的学习,而且为了学习,他几乎住在图书馆了,除了每天一个时辰的大课之外,他几乎都在研究,尤其是人体构造,对此李朝生做了不少贡献,因为蓝田县的死囚死后,全都送到医学院解刨。

为医学世界做出贡献,也算弥补一下他们生前的罪过。

陈实功很用功,对待尸体也很礼貌,李朝生提供了很多装有福尔马林的玻璃瓶子,里面常年装着陈实功解刨的人体器官,一瓶子一瓶子,就跟泡酒一般放在医学实验室里。

有一次蓝田书院的一个学生好奇偷偷进入了一趟,当场就吓尿裤子了,好悬没吓死,从那以后外科就成了学院里如同地狱一般的禁地。

这些人体器官泡进罐子里,这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异于恶魔行径,是罪该万死的,不过在学院传出类似的言语之后。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