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第206章

作者:桃符

也就是大家伙平常做菜用的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沉淀出来,紧跟着用豆腐包把淀粉包裹起来,挂在架子上沥干水分,晾晒一下。

等成了干淀粉之后,这时进入制作粉条的过程,把淀粉用水调成浆糊装,然后开锅,锅里烧水,锅上面放一个架子,准备清蒸。

拿一个陶瓷大盘子,里面涂上一层油,这时候把淀粉糊糊倒上一些进盘子里,然后上锅蒸三分钟,打开看红薯淀粉变成透明的,这就算成了,这时候在倒一层红薯淀粉糊糊在这透明的红薯粉块之上。

再上锅蒸三分钟,如此反复,最后能获得一个很大的红薯粉块,这时用刀在粉块上进行切割,切成条状就是粉条。

这就是最原始的红薯粉制作方法,现代就用机器了,而且机器压出来的粉条是圆形的,这个是古代工艺做不出来的。

李朝生浏览了一圈感觉还挺满意,当然了这是按照这个时代的眼光评判的,要是用现代的眼光,那就是不合格。

原因也很简单,卫生条件就不行,拉磨的驴,驴粪蛋掉落一地,还有地瓜洗的也不是很干净,不过这并不重要这个年代有吃的就不错了,谁还挑卫生条件啊。

李朝生巡查一圈,对此很满意,并对工坊的负责人提出鼓励,并且提出意见,做完地瓜粉条,剩余的残渣不要丢掉,可以用来养猪使用。

工坊负责人这时有些尴尬的说道:“县尊,这地瓜渣渣都被人收走了,有人用这地瓜渣渣掺杂一些玉米面,做成一种饼子,味道很不错,都卖光了。”

听了这话李朝生一愣,紧跟着笑了,这年头人都吃不饱,猪也就能吃点草了,想着李朝生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这时到本次出行最后一站地,新式火器营。

新式火器营这是李朝生最近一年来的心血,一个营四百人队伍,全部装备老孙头工匠部制作的燧发枪,这可是李朝生的一张王牌,属于旅直属营,全员燧发枪,使用定量子弹,领导人石小磊。

这只部队可是李朝生未来推广的模范化队伍,就是老孙头工匠部的制作能力上不来,不然李朝生想要全旅武装成全火器部队。

不过现在有一个营的兵力,李朝生也感觉自己强的可怕,最起码面对鞑子,李朝生觉得自己能够赢。

第215章 蓝田书院

射!

啪啪啪!

火器营训练场上,李朝生出示了自己的旅长身份,这才被士兵们放进来,士兵们不认识李朝生吗?

不,认识,不过李朝生却自己给自己设计了这个验证环节。

有了这个环节,所有人都需要遵守,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火器营的信息不外泄,因为除了李朝生下达命令,拿了通行证,否则外人绝对不允许进入火器营。

而火器营内的士兵全部都是这些年跟着李朝生一路走过来的老兄弟,其中汤沟镇人就占了一半。

这些兵都是李朝生的创业基础。

“旅长。”

石小磊这时正在训练,看到李朝生来了之后,立刻敬礼,李朝生摆了摆手道:“好了,收起来吧,继续训练。”

“是。”

石小磊说着继续指挥士兵进行射击,火器营的射击方法是最经典的三段射击,一个营兵马,分为三个连,第一连开第一枪,这一枪打完之后,立刻上后面用定装火药填装手中长枪。

紧跟着第二连的人上来射击,手中的长枪打完之后,他去填装火药,紧跟着第三连,第三连打完了,这时候又轮回第一连,而第一连这时也正好装填完了火药,又能射击一轮。

如此将来在战场上,只要配合鸳鸯阵,步兵队列,就完全可以做为一个稳定的火力输出点,无论将来对付鞑子,还是蒙古骑兵,都会是一件不错的大杀器。

李朝生查看了石小磊的训练,对其训练还是很满意的,石小磊却抱怨这枪跟冲锋枪,或者AK47差远了,他手里要是有一只四百人的冲锋枪队,他敢在野地里跟五六千鞑子骑兵硬磕,而且肯定还能胜利。

对此谷子表示很不屑,冲锋枪那是仙器,别说有四百把,就算两百把他都敢跟鞑子野战。

二人争论了一会儿,李朝生顺道去了火器营内的工坊里,火器营跟工坊在一起,第一可以起到保护工坊的作用,第二火器营的武器可以随时跟工坊的人进行数据汇报,让他们尝试把枪改的更好。

李朝生找到了工坊负责人老孙头,老孙头这时正对着一个大铁管子发愁,他准备仿制红衣大炮,可是不得要领,目前李朝生手下的三门炮都被送到了老孙头这里,供他研究。

并且李朝生进了一批很厚的钢管,当做大炮的炮管,老孙仿造手枪还行,不过大炮却有些麻烦,主要是他仿造的炮打不远。

另外他并不想完全仿造红衣大炮,他经过李朝生的要求,准备研发出更高级的大炮,这个大炮两个要求,第一射程远威力大,最起码不能弱于红衣大炮,其次换炮弹要迅速,炮管冷却迅速,就向佛朗机炮这样。

所以老孙头现在要集合两款炮的优点制造出一批具有两种优点的大炮,不过目前不是很成功,不过李朝生也不是很急。

勉励了老孙头一番,紧跟着下令全县招收手艺高超的工匠,同时向外引进懂火器的工匠进入蓝田,

并且给予一定的福利支持,比如只要是火器熟练工匠加入蓝天,首先每人先发五亩地,同时提供住房一套。

另外有大学问的人,李朝生也愿意给他们一展抱负的机会,全都给于丰厚的薪酬以及待遇。

这就是李朝生执政期间又一项措施,名为人才引进计划。

效果还是有的,在人才招收计划传播出去两个月之后,李朝生就收获了会火器工匠二十多人,都是从边军逃出来的,而且其中还有造过火炮的,有了这样的人才加入,李朝生想象中,威力大,换炮弹迅速的大炮就提上了日程。

另外李朝生还获得了一批读书的人才,大明人才真的很多,除了当官的,在野的也很多,而在野的这些读书人中,不乏有真本事之人。

不过官场不是有本事就能玩得转的,更加重要的情商,而没有情商往往会混的很惨。

就比如眼前这几位。

“几位先生,我代表我们蓝田李家可以给各位出资建立一所学院,以供各位教授学子济世之学,诸位以为如何?”

李朝生看着眼前这些老学究说道,而面前这些人就是从陕北逃难而来的大贤。

而且都不是单纯的腐儒,都是有一定学问的,李朝生考较过他们学问,对天下的看法,对人才的启蒙,对管理,对农业,甚至对军事的一些见解。

怎么说呢,古人之中有能人,只是这朝廷不能用这些能人,那些为了自身利益,混吃等死的官员不能容这些有能力的人,所以这些人就被遗留下来了,成了那所谓抑郁不得志之人。

李朝生聘请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教李家小学堂那群人知识,或者说给那些人一些启蒙。

几位先生这时看着李朝生道:“你让我们教学生应用之学,而不教孔孟之道,岂不是教出一群离经叛道之辈?”

这就是李朝生跟这些老学究争论的重点,李朝生让这些老学究尽可能的教学生们有用的,实用的学问,而这些老学究非要舔着脸要教这些学生孔孟之道。

这让李朝生很生气,她娘的孔孟之道,老子用不到他们好吗?

李朝生不同意,就让这些人教他们擅长的那一课,比如擅长军事,就教学生们军事,擅长农耕就教学生农耕,擅长用人管理,就教人用人管理。

李朝生偏向专业课,可是几个老头非跟他犟,最后在李朝生威逼利诱,在不给饭吃的威胁下,老头们屈服了。

于是李家小学堂扩建成为蓝田书院。

校长任由李朝文担任,李朝生为名誉校长,兼任数学老师,不过李朝生现在这个数学老师当不了多久了,因为李朝生在书院里发现了数学天才,那就是自己的正牌老祖宗,李朝豚,这小子现在已经能解三元一次方程了。

李朝生有些教不了他,就买了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直接给了李朝豚,李朝豚竟然都能看懂,不得不说这就是天才啊。

另外学院里目前流行两种文字教学方式,一种是繁体文,一种是简体文,简体文的教学类似于一门外语,期末考试要考的。

而简体文出现的必要性主要是为了李朝生把一些现代文献直接买回来给这些学生们看,李朝生发现他的文化已经快教不了这些人了。

这些人将来需要自学,因此李朝生在扩建的时候,首先盖的就是蓝田书院最著名的藏书楼,楼高五层,水泥钢筋结构。

李朝生再现代采购,几乎搬了一个图书馆进去,囊括了各个方面的知识,李朝生也不管有没有人能看懂,反正先放着,说不准就有天才呢?

天才你要承认,这种生物是很神奇的,复杂难懂的电脑程序,有些天才十几岁就能比肩超级黑客,你能说这不是天赋?

还有十几岁的清华学生,不得不承认这天下聪明人很多,天才也不少,可惜只有你我比较平庸,当然也可能只有我。

蓝田书院扩建,李朝生开始跟李朝文的学校骨干进行讨论,如何有效的进行学生们的学习衔接,李朝生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方案,方案是两年基础教育,三年个性化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两年基础教育,包括,语文(认字)数学,简体文字学习,思想品德,这个很重要,这思想品德就是潜移默化的让所有人忠于李朝生。

李朝生可不想给其他人做嫁衣,有些人说培育人才为了天下苍生,李朝生就很直白,他培养人才就是为了给自己统一天下,其次是造福天下苍生。

效忠于自己是主要条件,学会造福苍生的能力是辅助条件,缺一不可。

两年基础教育之后,这个人就很自由了,你喜欢研究军事,你就去军事学院,学学兵法,甚至可以去军队实地考察,听听带兵将领怎么说的。

喜欢农业,你就去研究如何育种,如何培育优秀的种子,兴修水利,研究作物习性,帮助老百姓提高产量,多下农田去看看。

喜欢管理的,你就去好好学习,送到各村各镇当个里长助手,学会用人,学会待人接物。

喜欢医学可以学习医术,不用多了,一本《赤脚医生使用手册》拿着就可以摸索行医,顺便还可以跟李朝生请的郎中进行交流,学习一下中医,中西医合并才是正确的道路。

可以说只要你喜欢你就去做,这里没有逼着你去学习某样东西的行为,这里一切你学的,就是你想学的,一切都是以兴趣出发。

而一旦一个人想要学习一样东西,他会进步的非常快,兴趣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而这些学习的学生会有问题,有问题可以问那些老师,老师不会的,就去藏书楼,那里总有一本书可以解决你的疑惑。

蓝田书院的学生放倒现在都属于偏科生,偏爱某一个学科就无可自拔,这在应试教育里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你一科再好,考满分,其他科考零分,你也考不上好大学。

他们是需要你均衡发展,不要有短板,他们盯着短板,而李朝生的蓝田学院盯得是长板,你那一学科越强,你就学习哪一学科,往死里学,这才是这个学生的出路。

你各科都很均衡,没有突出的,这就是个平庸的人,受不到重用的。

这就是蓝田书院,一个鼓励偏科的地方。

蓝田书院是李朝生未来夺取天下的根基,毕竟天下需要人来治理,而蓝田书院将来会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至于书生治国,那是不行的,现在书生都什么德行了,用他们,还有个好?

蓝田书院进入了正轨,李朝生终于闲下来了,也顺便倒出时间听一听今年大明王朝又发生了那些大事,这天下走势如何。

这一听,还真让李朝生听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第一就是满清统治者皇太极出兵朝鲜,原因也很简单,朝鲜作为大明的附属国,还是挺讲义气的,在毛文龙镇守皮岛的时候,偷偷摸摸的给毛文龙送了不少粮食物资,这让皇太极很生气,于是在腾出手之后,就派阿敏,阿济格,济尔哈朗,杜度等将领带兵三万人攻击毛文龙与朝鲜。

阿敏带大军攻占平壤,吓得朝鲜国王李倧连忙议和。

皇太极趁机提出条件,第一永远不跟明朝交往,二去除崇祯年号,三告天盟誓。

后来朝鲜挣扎一下,答应了前两个条件,最后一个改为互为兄弟,共享太平,这一下子让皇太极大后方稳固了。

而且更值得开心的是,毛文龙打了败仗,皇太极象征意义的派人询问要不要投降皇军(皇太极的军队),毛文龙还没给出回答呢,就让袁崇焕知道了,于是袁崇焕大都督直接咔嚓了毛文龙,为满清除一大患,从此后方无忧已。

崇祯皇帝知道后气懵逼了,朝鲜去除自己国号,自己丢了个附属国,然后袁崇焕这小可爱还把毛文龙宰了,这她娘的是让我朱由检不得好死啊,我日你姥姥。

可是袁崇焕现在位置很特殊,动不得,若是他反叛咋整,这口气崇祯只能憋着,都快憋出内伤了。

这时候贴心的大臣们看皇帝憋的太难受了,于是灵机一动,想起了关在监狱里面十年的杨镐。

这位当初的辽东巡抚,之所以这时候想起他,是因为十年前,这位仁兄曾经主导了萨尔浒之战,并且以惨败告终,损失了大片的国土,死了四万余人。

然后被关押天牢,整整十年啊,就在杨镐都觉得自己可能要老死了狱中的时候,却被朝廷诸公推出来当挡箭牌,给崇祯泄愤,崇祯那也不客气,咔嚓不了袁崇焕,我还杀不了你杨镐了。

于是在朝鲜去国号不久,杨镐处死,当天据说天气阴晴不定,看热闹的人堵住了菜市口,叫骂者有之,可怜着有之,哭泣着有之,唯一没有的就是叫屈。

杨镐死的不屈,其实他十年前就该死的,活到今天也算是老天对他的厚待。

李朝生听到这个消息很平静,不过却也警惕起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那么今年冬天,皇太极就要兵发北京城了吧!

第216章 间谍计划

不过现在才七月份,满清入关一般都要等到秋收之后,毕竟满清入关是为了劫掠,现在大明秋粮没有成熟,来了抢点麦苗回去吗?

所以离这一次满清入关,最起码还需要四五个月时间,时间还算充足。

不过满清虽然没有入关,可是大明内乱已经开始了,王嘉胤与王二的联军逐渐壮大,各地反贼响应着如云。

七月中旬,李朝生的探哨汇报,月初之时,陕北张献忠密谋造反,被当地乡绅告发,乡勇前去捉拿,反被杀了数人,张献忠逃遁无踪。

上一篇:宇宙科技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