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技崛起 第291章

作者:牛家一郎

“好吧,说说简并态材料研究的事情吧。”

刘远笑了,自己这样催婚似乎好像真的不合适啊。

这个年代,三十、四十没结婚生孩子的一大把,人人都讲究追求自我的价值和提升,对于婚姻和生孩子畏惧如虎。

陈静才二十多岁,还很年轻,又有成就,对于她这样的人来说,爱情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婚姻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什么必需品了。

“目前来说,进展非常的不理想。”

“我们尝试了使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始终无法制造出简并态材料。”

“简并态材料是从原子角度去打造的材料,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来,我觉得我们可以放弃这个研究,没必要浪费时间、金钱和人力在上面。”

说到工作,陈静立即就变的认真起来。

开始详细的向刘远汇报起简并态材料的研究来,最后更是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现在的科技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制造出简并态材料的程度。

“尽管科学家技术的发展,似得我们可以在原子尺度上人工合成材料,像原子团簇、团簇材料、线性链、多层异质结构、超薄薄膜等等。”

“这些材料的特征是维数低,对称性小,几何特征显著。”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可能,真正操作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很难真正意义上的说从原子角度去打造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原子的单位实在是太小了,现在的科学技术顶多只能够做到纳米级别,原子比纳米还要小的多。”

在这里首先要说下原子、纳米的大小,纳米是长度单位的一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1纳米等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并排一列的长度,但每一种原子的大小、直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1纳米可能等于几十个其它元素原子的排列长度。

20纳米差不多就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千分之一。

通常所说的纳米技术,指的是在纳米尺度,100纳米到1纳米之间的范围内,研究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技术。

而通常科学家们研究纳米技术就需要用到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扫描隧道显微镜能够放大千万倍,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在纳米尺度去研究微观的世界。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纳米科技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像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等等新科学家领域就不断的涌现出来,也是取得了很多的突破和重大的科研成果。

像芯片领域,它就属于纳米电子学领域,也是得益于科技的突破,才能够制造出几纳米级别的芯片来,让计算机科技得以迅猛的发展。

“尽管上个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科学家利用探针移动了金属镍表面的氙原子进行组合,也有科学家在石墨、硅原子、硫原子、铁原子等等进行了移动,甚至于还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但是这仅仅只是限于非常小的规模,原子数量都可以数出来的,大小也都在纳米级别。”

“而且也仅仅只是很简单的移动,也仅限于表明进行一些原子的排列构造,使得材料获得一些特殊的能力。”

“想要制造出简并态材料来依然是不现实,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没办法大规模、大批量的去制造。”

陈静一边说也是一边直摇头。

作为材料学领域的科学家和权威,她对于材料学的发展情况太清楚了。

星海科技这边的科学家也能够做到少量的移动一些原子进行一定的排列,可是说要制造出简并态材料来。

在陈静看来,现在依然不现实,还是不要去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了。

“嗯~”

刘远仔细的听完,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从原子角度去打造材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现在的科技而言。

如果是星际宇宙之中的强大文明是完全可以去开采白矮星、中子星,直接就可以获得大量庞大的简并态材料。

还有掌握空间技术的文明,可以直接利用空间压缩技术,将一颗颗星球、小行星之类的给压缩成为简并态材料,大批量、大规模的制造出简并态材料。

对于现在的星海科技而言,想要制造出简并态材料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并非不可能。

“或许要等到磁能科技获得突破之后才可以来制造简并态材料。”

刘远想到了磁能科技,对于宇宙之中的低级文明来说,开采白矮星中子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使用空间技术就更不显示了,要制造简并态材料,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磁能科技,利用强大的磁场来影响原子,打造简并态材料。

除此之外,其它技术都很难大规模的制造简并态材料。

第379章 强悍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

宁城星海航天工业基地,刘远被王辰拉了过来。

今天是星海科技首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开工建设的日子,这座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不过,星海科技这边现在非常的低调,这件事情没有通知任何的新闻媒体,也就是内部将刘远、陆永给请过来参加下开工仪式。

没办法,现在不低调是不行了。

时代的变了,以前的时候需要高调一些来展示自己的强大科技,现在树大招风,要尽可能的低调,不引人注意。

巨大的控制指挥中心,众多的科学家、工程师们正在忙碌无比,进行着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太空之中,星海科技自己建设的太空城上面也是忙碌无比,有大量的科学家、工程师在进行准备。

“王辰,我跟你说的要注意太空垃圾的事情,你们这边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

刘远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想了想也是问道。

在拥有反重力技术的情况下,在太空之中建设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并不是什么难事,真正需要担心的反而是太空之中的垃圾。

太空垃圾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过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自从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太空之中的垃圾就越来越多,这些垃圾来自于太空之中报废的卫星、航天活动丢弃的宇宙飞船、发射器、燃烧残骸等等。

这些垃圾还可以说的过去,往往都比较大,也是非常容易发现和探测到,但是有些实验反卫星武器时将太空之中的卫星给炸成了无数碎片的,这种就非常的小,极其难以发现。

而太空垃圾,往往都是以轨道速度在运行,速度都是在几公里每秒,携带着巨大的动能,若是太空之中的空间站、卫星、宇宙飞船等等与之相撞的话,会严重损害航天器,危害宇航员的安全,甚至于可能直接导致航天器、空间就、卫星等等的损毁。

可以说太空垃圾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大重要威胁了。

从人类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一直到现在,全世界一共执行了几万次的太空的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其中大部分都被引力吸入地球在大气之中燃烧殆尽,但是依然有超过5000吨的太空垃圾残留在轨道上面。

这些太空垃圾数量庞大,分布广,威胁极大,不仅仅对太空之中的空间站、宇宙飞船、卫星等等构成威胁,也极有可能会对地面构成威胁。

但是一直以来,世界各国也是拿太空垃圾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是在太空之中,故而一直以来都难以清理,清理的费用也是非常巨大,太空之中的垃圾也是越来越多。

“老板,我们这边也是采用三种办法来确保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安全。”

“我们遍布在太空之中的卫星和探测器可以及时的将所有的太空垃圾给探测到,一旦发现了太空垃圾可能会对我们的太空建筑构成威胁,我们就会启动应急方案。”

“第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变轨来改变太空之中航天器、空间站、宇宙飞船的轨道躲避太空垃圾的撞击,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简单省事,坏处是我们的空间站都已经慢慢的变成了太空城,体积和质量都越来越大,变轨难度越来越大,耗费的能量也是越来越大。”

“太阳能发电站也是一样的,规模太大,变轨难度更大,耗费能量更多。”

“第二个办法是使用宇宙飞行器提前去捕捉这个太空垃圾,将它给清理干净,这个办法操作简单,我们有反重力宇宙飞船,在太空之中捕捉太空垃圾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个办法就是直接摧毁这个太空垃圾,利用太阳能发电站的特性,我们在探测到有太空垃圾会对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构成威胁的时候,提前就使用激光将它给全部消融干净,又或者是将太空太阳能发电的另外一面,含有镜子的一面进行调整,利用太阳光聚合产生的高温直接将太空垃圾给气化。”

王辰将一份资料发送给了刘远和陆永的虚拟机里面,也是详细的介绍起他这边制定的三种方案。

太空垃圾危害很大,需要高度重视,但以星海科技现在的科技技术来说,对付太空垃圾还是可以很轻松的。

“不错,不错。”

刘远仔细的看完资料,也是觉得这三个办法都挺不错的,确实是可以很好的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

先想办法躲,躲不过了再想办法将它给捕捉起来,捕捉也不太方便了,干脆直接用激光将你给摧毁掉,如果太空垃圾有点大的话,还可以用太阳能将你给气化。

“这个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它可不仅仅是发电站,同时也是太空冶炼工厂,为以后冶炼小行星做准备的。”

“所以它上面的镜片是两面的,一面是用来发电的太阳能电板,一面是可以发射太阳光的镜子,平时用来发电获取能量,需要用来冶炼小行星的时候就可以翻转另外一面用来发射太阳光。”

“它的每一块太阳能电板都是可以电脑控制,随意旋转的,无论是那个角度都可以保证充分的垂直接受太阳光,保证发电量。”

“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自动计算角度,将所有的光都反射聚合到一点上面,其产生的高温最高可以超过上万度,足以气化任何的物体和金属。”

接着王辰也是开始详细的向刘远和陆永介绍起这个太阳能发电站的情况来。

“在太空之中它的发电效率可以达到地球上的上百倍,非常具有钱途……”

其实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太大科技含量的东西。

就是在太空之中建造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发电框架,然后再将这个框架细分成为一块块标准的一平方大的太阳能发电板。

这个太阳能发电板也是特制,一面是太阳能发电板,一面是反射阳光的镜子。

生产制造起来的时候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地球上的科技早就已经可以制造这个东西出来。

真正难的是将它送到太空之中,在太空之中建起这样的一个太阳能发电站来。

如果是放在以前,这根本就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事情。

依靠火箭、宇宙飞船来往返太空,成本太高、关键是对携带的物体有着质量和体积的巨大限制,在太空之中建太阳能发电站,纵然是发电效率是地球上的上百倍,它也是一点都划算的事情。

但有了反重力技术就不一样了,使用反重力宇宙飞船可以轻松携带大量物体往返太空之中,建造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成本并不会比地球上高多少,但是发电效率却是地球上发电效率的上百倍。

这就非常有利可图了,关键是将来还可以用来冶炼小行星,用途很广很多。

甚至于只要有需要,还可以用来当气象武器。

利用可以发射太阳光的镜子将大量的光照发射到地球上,只要有足够的镜子,完全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个地方的温度上升到极其恐怖地步。

也可以将黑夜变成白天,将寒冷的地区变成热带等等,当然前提是要足有足够的发射镜子,发射足够多的光照到地球上才可以实现这一切。

如果仅仅只是少量的一些反射,影响并不大。

不过,只要有利可图,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效率很高,太空之中,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单单是这一点就不是地球上发电所能够相比的。

另外太空之中的光照没有经过地球大气的削弱,它的强度是地球上的好几倍,同时还可以始终保持垂直照射,又不受风雨云层等等气候的影响。

算下来的话,太空之中太阳能发电站的效率是地球上太阳能发电效率的上百倍,这也是为什么卫星、空间站就带着两个小小的翅膀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电能。

现在最好的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一小时能够发电0.2千瓦时,也就是0.2度电,当然这是在地球上,如果是在太空之中,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削弱,太空之中的阳光强度是地面的十几倍,我们就算10倍,一平方的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在太空之中一小时能够发2度电。

在太空之中我们是可以24小时不间隙的发电,不会和地面那样受到日夜影响,太阳能发电板可以24小用最好的直射状态工作,这个发电效率还是相当可以的。

简单的来算一算,1平方的太阳能发电板在太空之中一小时就能够发2度电,一天24小时就是48度电。

一天48度电,一年365天就是17520度电,这仅仅只是一平方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量。

这一次星海科技准备建造一个长宽都有1万米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它的面积就是1亿平方,也就是说有1亿块一平方的太阳能发电板全年无休的发电。

一年的发电量理论上来说可以达到17520亿度电!

第380章 人类的历史就是能源史

“这发电量是不是太大了?”

“按照你这个方案上面的预计,这一年能够发电17000亿度电,这可是三峡水电站发电量的十几倍啊。”

陆永脑海中仔细的看着王辰发送过来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计划书,当看到上面计算出来的理论上一年的发电量时,也是忍不住震惊了,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他以前看新闻的时候可是看到过的关于三峡水电站的报道,三峡水电站作为我们国内最大的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差不多1000亿千瓦时的恐怖发电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