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82章

作者:夜天下

至于这袈裟和锡杖是不是真值七千两银子,菩萨可不管,反正她开口就是非七千不卖,而且最后白送出去,外人也没法证明到底是不是真这么值钱。

若是能由唐皇亲自相送,效果就更好了。

菩萨带着木吒径直离开时,不少听到刚才拿番话的好事者,果然一窝翁的跟着看热闹。

而菩萨自然是带着木吒和袈裟,去了刚才那些和尚说的皇宫大门。

来到东华门前,正撞着宰相萧瑀散朝而回。

随行护卫的家仆大声喝斥,命人让开街道。

菩萨却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看着马车径直迎了上去。

正上车的萧瑀听到怒喝声,停下脚步看过去,一眼就见袈裟艳艳生光,心里顿时感觉这是宝贝。

忙命手下人问那卖袈裟的要价几何。

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

萧瑀果然和常人不同,一听就听出这里面有门道。

“此物有何好处,值得这般高价?”

菩萨见萧瑀如此配合,脸色一喜,“此二物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

这下吸引的萧瑀更感兴趣了,“何为好?何为不好?”

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

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

萧瑀本来就是朝堂内,少有信佛之人,忙又问道:“何为要钱,不要钱?”

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

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

萧瑀可不是普通人,不仅是唐朝初期的宰相,还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弟,隋炀帝萧皇后之弟。

家世如此非凡,但凡不是纨绔,光是研读家中藏书,也能读出个大官。

更别说一辈子起起伏伏,经历的事情远不是一般读书人可比的。见识过的事情,也远超寻常大臣。

稍微一想就明白,面前这和尚哪里是真卖袈裟和锡杖。

又想起正在举办的水陆大会,此地又是皇宫门口的东华门,萧瑀瞬间反应过来,袈裟和锡杖只是借口,目的是想见皇帝,甚至卖给皇帝的。

再由皇帝转赐给那住持水路大会的江流儿,如此一来,又能为佛家扬名。

正想顺水推舟,帮菩萨一把,却不想东华门内响起石仲魁的声音。

“只是七千两而已,我买了,正好送给江流儿那小娃娃。”

石仲魁也不管菩萨答不答应,反正她都说了袈裟五千两,锡杖两千两。就算是不礼佛之人,若是非要买,那就拿七千两银子来。

从随从手里接过一包袱,至少过万两银子的马蹄金送到菩萨面前,“和尚,钱给你了,袈裟和锡杖就是我的了。”

菩萨哪里愿意给,心里正焦急时,忽然想到石仲魁说的是,“钱给你了”。

自己只要不接这些金子,买卖便没做成。

石仲魁见菩萨不动,思索一番也反应了过来,立马把手里的金子往菩萨怀里扔。

然后伸手就抓向菩萨手中的锡杖。

菩萨手一躲,身子往后一退,瞬间就运起神通,退出三步。

石仲魁没使用神通,自然抓不到锡杖,但他却不恼。

任由金块掉在菩萨的脚尖地上,笑着道,“和尚,此地又是东华门,这么多双眼睛看着,某可没仗势欺人。

你反悔不卖的话,那便是毫无信义。”

说完,石仲魁看向东华门外的护卫兵将,“来人呐,这和尚若是不接脚下金子,便是欺世盗名,诳时惑众的妖僧。”

若是石仲魁以权势压人,在场看热闹的民众和官员,还有皇宫兵将们,还会犹豫,甚至站出来骂他。

可石仲魁仍在菩萨脚下的包袱已经露出一半的马蹄金,傻子都知道远超七千两银子。

这就不是石仲魁的错,而是菩萨的问题了。

而且此地乃是东华门,皇宫门外,在这里闹事,想不管都不行。

果然就有将官按着手中兵器,命十几个兵丁上前围住了菩萨和木吒。

木吒顿时大怒,但没等他动手,就被菩萨拦住。

出手打这些兵丁一顿倒没什么,毕竟菩萨和木吒早就变化成老和尚和小沙弥的样子。

可一旦出手,石仲魁再使个法术,破了自己俩的变化之术,那结果不用说,铁定会让佛家在大唐成过街老鼠。

萧瑀也看出了问题,思索再三,还是上前拱手对石仲魁说道,“真君容禀,所谓货与有缘人,这位大法师不愿卖,真君何必强求?”

石仲魁占着理,自然不会生气,而且萧瑀左一句真君,右一句真君,无非是说,和尚不卖东西给道士,那也别强求。

笑着对周围看热闹的人喊道,“诸位,这和尚可是说的明明白白,即便不遵佛法,不敬三宝,若是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的话。

此刻贫道奉上过万两银子的金子,如何就成了强买强卖?

难不成这和尚看不起我玄门弟子,那他也别卖给除了和尚之外的人。

否则,贫道定要上书陛下,参佛家一个不敬李唐先祖,不遵皇家的忤逆之罪。”

不用周围民众解释,谁都明白李唐自称老子后代,石仲魁这话可没说错。

现场有的是和萧瑀不对付的大臣,立马就有人站出来附和道,“萧大人,你也是名门出身,缘何如此不明事理。

这法师若是讲究缘法才卖,那就事先说清楚,既然没明说,没道理道士就不能买和尚手中的东西。”

菩萨可没那么好相与,也不管周围人如何嘲笑和怒骂。

笑着把锡杖让木吒拿着,自己双手捧袈裟送到石仲魁面前。

这下轮到石仲魁诧异起来。

第593章 拿钱砸晕你

菩萨见石仲魁犹豫片刻,很快又想伸手拿袈裟,忙开口道,“好叫真君知晓,这袈裟乃是我佛家重宝,非有缘人,便是有福德也不得享受。”

石仲魁才不管你有缘还是没缘分,到了自己手里,就是有缘。

菩萨此时才看出石仲魁根本就是个无赖,忙再次威胁道,“此宝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

真君若是接手,便是七佛应约相随。

贫僧自然愿意双手奉上,助真君时时听取佛陀教化。”

石仲魁立马在心里骂了起来,自己若是真的强要袈裟,菩萨铁定敢派七个佛陀待在自己身边。

就算不敢对自己不利,可仅仅只是时时念经,也能恶心死自己。

好在自己一开始就没想过藏着袈裟和锡杖,“贫道一开始就说过,买下这两件佛宝,要送给住处水路大会的江流儿法师。

和尚,你只管卖,贫道买下就命人送出去。

毕竟那江流儿法师,还是某推荐给陛下的。

现在既然遇到两件佛家好宝贝,那就好人做到底,免得陛下还要耗费大唐国库里的钱财,准备佛宝赏赐给江流儿法师。”

这下轮到菩萨为难起来。

虽说自己一开始的目的,也是送袈裟、锡杖给金蝉子,但若是能由唐皇亲自送,那就代表着皇帝已经接受了佛家。

今后整个大唐不管是上层,还是寻常老百姓对佛家的态度,肯定能大为改观。

这就等于给佛门大兴打下坚实基础。

可若是佛家重宝,是石仲魁这个玄门弟子送给江流儿,这事传到仙界还好说,可在人间凡夫俗子看来,那就是和尚连道士送的东西都要。

底层百姓为了一日三餐,本来过的就艰难,也不懂这些背后之事,只会笑和尚脸皮厚,一听七千俩银子的宝贝,居然连佛道有别够不顾了。

若是营造出‘死要钱’的映像,这对传教的打击是致命的。

菩萨深吸有口气,知道自己虽然没让石仲魁得逞,却也没机会借皇帝的手,宣扬佛家了。

“不劳真君靡费,此二物贫僧自愿白送给玄奘法师。”

石仲魁也不是好人,见状哈哈一笑,对着随从大声道,“来个人,把这万两银子送去化生寺,就当这次水路大会的用度。

也算本真君为待嫁的公主,替大唐解忧。”

这话一出,周围无数人果然大声叫好,瞬间就把水路大会的风头抢走一大半。

甚至暴露道士有钱,也不全是坏事。

石仲魁是道士不假,但他也是皇亲国戚。

底层民众知道今日之事后,对他的印象中,记住他是驸马人,肯定远比记住他是道士的人要多太多。

而且驸马有钱,那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否则皇帝凭什么把女儿嫁给石仲魁?

普通人家嫁女儿,都想嫁给有钱有权之家,不说借助女婿为自家捞好处,至少女儿嫁过去不吃苦,总是好事。

这公主选夫婿,自然也得选有钱的,免得因为穷而丢了皇家的颜面。

这想法再正常不过,所以石仲魁半点都不担心自己露富,会对玄门造成多大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经历过南北朝一百七十多年的乱世,还有隋末十几年的动乱,民众虽然一定程度上算是接受了佛家。

但真正愿意出家的人,大部分都是过不下去的底层。

为的无非是实在活不下去,想混口饭吃而已。

甚至信徒也大部分都是底层。

能吃饱穿暖,金银不缺,大权在手的人家,反而绝少有真信徒。

就是红楼世界中的王夫人,三天两头吃斋念佛,她就真是诚心拜佛?

无非是做给外人看的。

若是传出道士有钱,和尚是穷鬼的风闻,铁定会有更多人首选出家当道士。

这等于是在和佛家争夺信徒和劳动力。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