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72章

作者:夜天下

等到了太华山云霄洞,石仲魁和太乙真人亲眼看着长乐拜师,又对元始天尊行大礼。

元始天尊也难得的赏赐了一件玉如意当礼物,拜师算是真正走完程序。

而且元始天尊赏赐玉如意,傻子都知道这是暗示赤精子和长乐都能如愿,师徒俩那叫一个高兴。

接下来自然是酒宴,石仲魁被心情极好的赤精子拉着喝的大醉,才被长乐扶着去府内休息。

不过两人确实还没成亲,长乐胆子再大,也不敢留在石仲魁歇息的屋子里不走。

隔天,两人又是亲亲我我好一会,长乐才放走了石仲魁。

……

回到长安,先去皇宫见过唐皇和皇后报平安,又被两位准丈人和丈母娘,还有好些个妻兄弟拉着喝酒。

石仲魁这次没再小气,虽没拿出轮回琼液和功德仙酒,但灵酒级别的佳肴,各类灵果,那是一送就是十坛子和一整车。

唯一让唐皇不满的是,石仲魁居然开口辞去护国真君的位置。

石仲魁有选择的说了些理由,最后还是劝唐皇尊老子做祖宗的同时,把玉清和上清也供奉起来。

别管通天教主和太清、玉清教主有多大矛盾,但他们确实是兄弟,还是道祖亲自收的三个亲传弟子。

石仲魁可不会开口说通天教主的坏话。

不说人家就算输了封神之战,那也是圣人,更是师叔。

有资格说通天教主不是的人,也只有太清和玉清圣人,其他人但凡说坏话,那就是不敬圣人,不敬师门长辈。

石仲魁可没那么憨憨。

而且三清乃是玄门正宗,你若是只侍奉老子,那元始天尊心里百分百会不高兴。

而若是只顾着老子和元始天尊,那战败的通天教主想搞一个人间皇朝,真不要太简单。

就是石仲魁都有的是办法,去毁了大唐。

酒宴结束后临走时,石仲魁想了想,从袖子里拿出阴阳乾坤扇,化成一道金光,进入准丈人的胳膊里。

“陛下前些日子时常噩梦连连,今有此物护身,必然诛邪退避。”

唐皇还以为石仲魁会把阴阳乾坤扇送给自己,自然高兴的很,可惜等他从地府回来后,这宝贝自然会自动回到石仲魁手里。

当天夜里,李世民大概是因为喝酒喝多了,一时没照顾好自己,居然得了风寒。

而且只是三五日,身子骨日渐沉重,大有一病不起,魂归地府的架势。

第576章 还了生养恩情

李世民病了后,宫里一开始并没多想,毕竟风寒在古代虽然算重症,但其实很常见,只是安排御医诊病用药。

可三两天后,李世民的病情忽然加重,连呼吸都沉重起来。

众多御医无法,就连长安城内有名的大夫都连夜请进了宫,折腾了一夜还是不见好,长孙皇后力排众议,招太监即可去请石仲魁进宫。

到了宫里,石仲魁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真的寿元将尽。

当着众多大臣和皇室成员的面,石仲魁叹息一声。

不过这声叹息其实只是做做样子。

既然西游即将开始,他当然不愿意因为长乐就和大唐捆绑在一起。

不如趁机断了纠缠,至少也不能让今后的大唐,一直缠着长乐不放。

否则真到了皇朝末年,天下大乱时,长乐越是纠结着想保住大唐,越会因果缠身,甚至影响到她的修为、心性。

倒是仅仅保住李唐血脉,那就简单了。

而且三代务农,也不考科举,入仕途,什么壮志都得消磨没了,甚至想做世家都难。

故作深思,犹豫好一会才说道,“陛下安心,贫道既然和皇室结亲,自当为陛下争取十年,二十年的寿命,以全陛下生养长乐之恩。”

说完,目光看向多活了三年的长孙皇后,“当年皇后重疾,长乐上门求药,贫道念在长乐多年和我夫人亲近,又乖巧懂事的份上,一时心软为皇后续命,已经犯过一次天条。

玉帝王母感念贫道多年征战三界,降妖除魔的功劳,这才从轻发落,未处罚贫道。

这次若是明知故犯……”

石仲魁没说完,但在场的人却明白他的意思。

这代价肯定很大。

当然,有人信,自然有人不信,而且还真有人巴不得李世民早死。

但这人绝对没李泰,还有几个没长成的小皇子和众多没子嗣,或者子嗣没资格争取皇位的宫妃们。

至于大臣们,李世民统治的早期,算是真正的明君,倒是真没几个人愿意换个新皇帝。

而且能站在宫殿内的大臣,哪个不是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又经历过宣武门之变的重臣和心腹。

就是当太子舅舅的长孙无忌,此时的心思也没想助外甥李承乾登上皇位。

一则或许和李世民有真情,二则此时能压制长孙无忌的大臣不少。

就是长孙皇后都在默默压制长孙无忌这个外戚,更别说其他朝臣了。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听石仲魁自称‘贫道’,就知道这家伙不愿以世俗身份和皇室交往。

明显有意保持距离。

暗道这神仙还真是无情,但想想石仲魁若是没说谎,三年前救过长孙皇后一次,就不能说真无情。

而且长孙皇后见石仲魁看起来,是真在乎长乐,也不管他到底活了多少年。

“伯谦,不说为了天下苍生,就只为了长乐和你们未来的孩子,也请你想想办法。

而且若是能帮你撇开处罚,我李家上下和满朝文武都愿全力助你。”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萧瑀、程咬金、唐俭、李勣等人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连连拱手附和长孙皇后。

太子和几个皇子当然更不敢落后,遭人口实,李泰甚至噗通一声大礼喊道,“真君,小王愿以舍命还父,求真君出手相助。”

太子脸色大变,躺在床榻上的李世民则感动的老怀安慰,众多大臣,宫妃们也是表情各异。

有人觉得李泰是真心,更多人则认为这家伙是在作秀。

之前石仲魁就说过,自己已经救过长孙皇后一次,若是这话是真的,那一旦出手,必然就能救下皇帝。

这之后皇帝心里肯定会真想着,是不是考察、考察李泰。

石仲魁大概是因为知道最后继位的是李治,所以越看李泰,越觉得他可怜。

不管如何挣扎、算计,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叹息一声道,“若是人人愿意舍弃寿元,便能助亲人长寿,这世间必然大乱。”

众人听到这话,稍微一想就明白这话一点都没错。

李泰脸色微微一变,太子则暗地里大喜,也重重松了口气。

石仲魁做戏也演的差不多了,看向脸上露出失望表情的唐皇道,“贫道修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交给酆都判官崔玉。请他助陛下增寿一二十载。

不过至此之后,陛下需要谨记,贫道和长乐便还了李唐的恩情。”

唐皇心里一紧,随后想着自己都快死了,能因为生了个好女儿,就长寿一二十年,这好事哪里去找?

至于还掉生养恩情,还了就还了,只要活着,今后才有机会继续施恩于长乐。

忙多石仲魁问道,“真君,这崔玉是谁?”

石仲魁微微一笑,“崔玉乃是大唐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

五百年前便于贫道相知甚厚,当年因被贬下凡的天庭大将在下界为恶,便在地府重打那人八十棍。

因担心牵连十殿阎罗,自请转世入人间,经历轮回之苦。

八年前他阳寿将尽,即将功德圆满回归地府,再做判官时,写信给贫道,请我一家进长安相聚。

现如今回阴司,重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前些日子贫道带着长乐地府游玩时,还和崔判官相聚。

陛下此去地府,可将书信付与他,他念贫道薄面,必然放陛下还阳回来。”

唐皇大喜,亲自命太子研磨、魏王铺开白纸,拿了石仲魁亲自写下的信,收进袖里,随后居然闭目而亡。

一时间,大殿内全是震惊。

接着也不知道谁哭喊了一声,顿时哭声一片。

好一会,才有人注意到石仲魁已经没了人影。

直到侍卫传消息说,石仲魁去了玄清观,命人开坛静坐,皇后众人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可皇帝没了呼吸,就算知道事情有转机,该准备的后事还是得准备。

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俱举哀戴孝。好在停灵需要时间,唐皇的肉身很快便安放在白虎殿里。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和皇后商议一番,决定让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等能信任的武将,穿盔戴甲,手持兵刃,就守在棺椁边上。

就是太子和魏王等人要祭拜,也没法接近棺椁三米内。

第577章 这肯定有剧本

皇后仔细检查一番守卫布置,最后还是不放心,带着三个儿子出宫去玄清观,想请石仲魁从道观内搬去宫内亲自守着。

石仲魁撇撇嘴,自己虽然想借助大唐的名义,好插手西游之事,但这不代表自己需要想侍奉老师一样,事必躬亲的亲自守着李世民。

再说,手下那么多人,干嘛要自己亲自盯着?

“皇后放心,贫道前番便算到今日,早早借了一件宝贝给陛下护身。只需护住陛下肉身,任何邪祟、妖魔,若是敢作乱,自然会有神将料理。”

皇后和太子等人,这才放心下来。

却说唐皇神魂离体后,魂魄浑浑噩噩,不知道不觉飘到五凤楼前。

就见王不离、刘不弃两人率领的百十兵将,一身御林军装束,请自己上马去采猎。

唐皇神魂还处于懵懂状态,没多想便欣然应允。

军马行了片刻,忽见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陛下,往这里来,往这里来!”

唐皇看过去,就见一个中年人‘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

端是仪表堂堂,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骑马走进问道,“你这人何事在此拦驾?”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