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35章

作者:夜天下

某种意义上算是维护他这个天庭之主的威严。

看这脸色已经变的难看的瘟部大帝吕岳道,“吕卿,伏魔大都督主动化解这场争斗,不知爱卿可还有其他要求?”

玉帝没说,‘你是否还满意’,已经是给吕岳和截教弟子面子了。

并且没趁机搞事,加深阐教和截教的恩怨。

在场的仙官们没人会再揪着这事不放,否则挑拨阐教、截教,那就成了众矢之的。

吕岳此时已经后悔起来。

就不该听西方教那些秃驴的挑拨,老老实实拿好处,帮忙在下界释放一次瘟疫,其他的什么都不管,自己也不会落到此时左右为难的地步。

武曲星君看这吕岳,心里冷笑一声,当年自己逼着弼马温叛出天庭,回花果山当山大王时。

一开始确实得了西方教不少好处,可事后孙悟空大闹天宫。

这罪名算不到自己头上,可孙猴子逃出兜率宫,杀的天兵天将越多,打的满天神将、星官不敢出,丢人的人数越多。

事后心里暗恨自己的仙官和失去亲人手足的天兵天将也就越多。

若不是当年帮过石仲魁,得以时常去他家赴宴,这些年自己铁定得边缘化。

武曲星君主动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昨夜私斗之事在臣看来,两边都有责任。伏魔大都督不愿恶化和同僚关系,那是他高风亮节。

可既然双方都有过错,没道理只处罚红孩儿一人吧?”

第518章 跟对师傅的重要性

武曲星君没明说要追究瘟部的过错,但谁都明白他刚才的话,是逼着吕岳站出来处罚自己的手下。

否则铁定会有人说他不懂事。

别看吕岳是瘟部大帝,可他基本上就是天庭上最不受人待见的人。

甚至整个瘟部都是边缘中的边缘部门。

平时别说上朝参加朝议了,就是想见玉帝,基本上十次会有7次见到的是玉帝身边的纠察灵官。

剩下两次不是太白金星,就是四大天师把他喊来问询是什么事。

只有真出了大事事,玉帝才会当面询问。

吕岳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让徒弟,也就是北方行瘟使者杨文辉,派几个手下官佐下凡施展瘟疫。

而且他也留了个心思,并没直接去大唐释放蝗灾。

反正草原上信仰的又不是玄门和天庭,天灾多一些,天庭上没人会觉得有问题。

而蝗虫爆发后,吃光一地的草皮,自然会四散飞行,继续寻找新的食物,其中肯定有一部分会南下进入大唐境内。

可吕岳没想到的是,得了任务下凡的瘟部官佐,在草原离开大唐边境不远处释放蝗灾后并没立刻回瘟部交差,居然还跑去草原内部再次施法。

这才被蛋生和红孩儿一路追上。

吕岳心情焦虑下,没意识到他自己被西方教收买,瘟部的手下自然也会被人收买。

否则他铁定会更恨西方教的和尚们。

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掌管瘟部以来,一向都是按律旨每隔三五年,十几年,才施放一次天灾以平衡人间圣灵数量的准则去做。

此次瘟部官佐下凡,并没过错。”

在场的仙官们,不少人听完就在心里冷笑一声。

既然瘟部没错,那错的就只有石仲魁和他徒弟了。

换成没靠山,没跟脚,没势力的人,这个亏吃定了。

可惜就算是斗部中,都有的是人愿意结交石仲魁,更别说得罪他了。

而瘟部只是斗部内,最不起眼,正神数量最少,实力也最差的部门。

甚至在不少截教弟子眼里,他吕岳当年在截教中也只是个边缘人物而已。

加上他修炼瘟疫之术,对凡人的伤害倒是很强,但对有道高人来说,有的是人觉得他落入歧途。

当年轻易就被五火七禽扇烧成灰,上了封神榜。

太白金星见满殿的同僚都露出不满表情,心里暗暗急切起来。

虽然自己算不上是西方教的人,可暗地里从西方教手里拿到的好处可不少。

即便此时不愿意站出来帮吕岳说话,但什么都不说的话,事后西方教大概率会不满。

爆料大家相互间的利益关系的概率基本为零,可收人好处不做事,那就真得罪人了。

忙站出来启奏道,“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命‘北方行瘟使者’杨文辉下凡助唐皇教化苍生。”

好嘛,人家红孩儿被罚烧火、劈柴一年,瘟部这边就得让一位正神下凡一世。

而且既然明说‘助唐皇教化苍生’,总不能杨文辉下凡之后十岁便能做官吧?

二十岁时,能中进士,或者被人举荐为官,都已经算是大福德了。

做官之后,想做出一番功绩,即便是天众之才,怎么着也得十年吧?

万一运气差点,在朝堂上和人结怨,说不定一辈子都只是个小官。

等去世回天庭,有人一查杨文辉这辈子做的功绩不够,是不是还需要再转世一次,才能达到太白金星说的‘教化苍生’?

在场的仙官没人反驳太白金星,反而更多的人巴不得找机会提醒石仲魁一番。

吕岳倒是看出太白金星是在帮自己,但他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

可仔细想想,杨文辉是自己亲传弟子,当年封神大战时,即便面对生死也没当逃兵。

上了封神榜,一起被姜子牙封为瘟部正神后,算是真正荣辱与共起来。

委屈他,总好过失了瘟部官佐的人心。

而且金星也算给了杨文辉一次获得功德和功劳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成,吕岳不愿意往深处想,但群臣却知道,石仲魁都在长安城长住八年了。

若是被他发现转世的杨文辉,别说捞功劳了,没被逼成乱党,犯下十恶之罪,很可能再也回不了天庭,就已经是留情了。

见吕岳不说话,众人冷笑一声,知道他这是怂了。

玉帝虽然猜到石仲魁不会善罢甘休,但他没想过石仲魁真敢废了个天庭正神。

笑着道,“就依金星所奏,命北方行瘟使者转世助唐皇一臂之力,彰显我天庭仁善。”

吕岳和一些仙官正想着得失,或者从中是否能捞点好处而没多想,但老君、太乙真人和一些心思深的人一听‘彰显天庭仁善’,便笑了起来。

‘仁善’二字看似简单,但真能做到的,历朝历代就没几个。

这是个天坑。

入了官场,更多的人只能隐藏自己,一句伪善,就能让杨文辉,甚至瘟部被玉帝拿捏住。

更别说还有石仲魁这个睚眦必报的人在一旁盯着。

……

石仲魁在家中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笑着对红孩儿和回来报信的蛋生道,“你等即刻去兜率宫,听从你们太师伯祖的安排。”

红孩儿立马答应,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

蛋生就无所谓了。

他在兜率宫,代替石仲魁服侍在老君身边的时间,远比跟在石仲魁跟前要长。

等两个徒弟走了,石仲魁心里冷笑一声,目光很快放在杨文辉头上。

稍微思索片刻,就命人去传老太监季广祥过来。

没一会,季广祥连夜去找了好几个长安城内的观主。

这些道士们又出门去寻了些关系极好的大臣们。

隔天,李世民上朝会,说到大唐西北和草原出现蝗灾的事情,询问群臣如何拒绝蝗灾问题时。

准备赈灾和防范蝗灾扩大的问题,不用多说。

最后谁来主持这项差事,反倒成了重点。

第一这人肯定得是重臣,否则压不住下面的官员。

第二自然最好是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最大可能防范贪腐和推诿责任,甚至是瞒报灾情。

第519章 上天告状

也不知道大臣们是不是真心希望解决问题,还是有其他心思,李世民很快发现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朝臣举荐魏征。

几个丞相见状,没思考多久就默许,甚至主动站出来认可。

魏征倒是没站出来,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来推脱,这事做好了,收获的声望可不小。

可赈灾容易,只要有足够粮草,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但人心却难以琢磨。

群臣基本上达成一致意见,目光全看向了李世民。

刚做皇帝时,李世民大概是知道自己杀兄、杀弟、逼迫亲爹退位的事,失了人心。

心里没底气,自然心虚。

不仅留下魏征等李建成还活着时的太子党,在朝为官。

好比当年刘邦封赏雍齿一样,满朝文武见刘邦最恨的人都有赏,那自己应该也没危险了。

李世民此举确实稳定了朝局。

而他在贞观初年,即便心里不喜欢,甚至嫉妒延误喜欢找自己不足的魏征,却真的听魏征和不少大臣的谏言。

甚至害怕大臣不说真话。

但贞观十年之后,李世民坐稳皇位,大唐国力也蒸蒸日上,他就变的不怎么爱听大臣的谏言了。

加上历史上亲爹李渊在贞观九年,媳妇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先后病世,李世民悲痛之下,心情大变。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