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73章

作者:夜天下

见石仲魁看过来,刘太监忙笑呵呵的开始演戏。

一整套连石仲魁听都没听说过的规矩下来,不断起身又跪下的贾政、贾琏、贾宝玉的腿都麻了。

王熙凤起身又跪了几次后,干脆跪在地上就不动了。

然后就偷偷瞧见刘太监几次看石仲魁的脸色行事。

石仲魁没表情,他就继续找理由,逼着贾政只能不断的跪下去。

看了两三次后,王熙凤要是还不明白,她就不是王熙凤了。

暗骂一句,难怪外人说姑爷看着是读圣贤书的人,但心却是黑的。

等石仲魁忽然感觉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猛地回头看过去时,王熙凤瞬间被他锐利的目光吓的心跳差点都停了。

石仲魁看清是王熙凤后,暗道这女人胆子真不小,可此时又确实不能做什么。

只能忽然露出的微笑,想提醒她注意点,却没想到自己没多想,王熙凤居然脸红了起来。

该死的,石仲魁暗骂的同时,心里又可惜起来。

这女人若是没嫁人,自己还能有个念想,可惜、实在可惜。

石仲魁这一楞神,在王熙凤眼里,那就是背着手直勾勾的看着自己。

一时间,早已是人妇的王熙凤,都被他看的浑身燥热,脸红耳赤起来。

反而让回过神的石仲魁,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忙回过头,就见刘太监笑眯眯的正看着自己。

石仲魁眼睛一眯,知道刚才自己和王熙凤的表情,被这老太监看了个正着。

笑呵呵道,“刘公公,下官只知道三拜九叩之礼,还没听过九拜八十一叩首的事。

这再拜下去,就不是谢恩了。”

刘太监气的差点骂出来。

不就是看到你和有夫之妇眉来眼去嘛,用得着这么狠嘛?

三拜九叩只有见皇帝和祭祖时才会用到,而且那句‘再拜下去,就不是谢恩’,隐隐有跪死人的意思在。

全天下也只有皇帝死了,才有资格让人自发的九拜八十一叩。

这要是传到宫里,皇帝可不知道此时真正的情况,只会认为是他刘太监在故意找茬。

当然,找贾家麻烦,对心里有气的皇帝来说反而会高兴。

但事情一旦过度了,那不仅贾家丢脸,皇帝也丢脸。

那自己的结局可想而知。

刘公公嘴角有些哆嗦的看了石仲魁一眼,暗道这混账行子真不当人子。

却又真真切切的不敢再提他和王熙凤刚才眼神间的交流。

这种没真凭实据的事,说出来顶多让皇帝笑一笑。

可若是被石仲魁知道了,鬼知道他会如何报复回来。

没见他就因为水溶当初在大朝会上说了句闲话,现在就把水溶一个王爷都拉进坑里嘛。

甚至听闻水溶在了皇宫跪了好一会,直到石仲魁出了宫,这才获准进宫见皇帝。

而石仲魁在看到水溶时,不等他开口,直接先深深一拜。

一句‘见过王爷,王爷千岁万福’的话,吓的水溶想差点就跪了。

千岁万福,这话听着就不是好话,甚至绝对是个巨坑。

好在石仲魁没说万福金安,否则他也得倒霉。

所以水溶一个外姓王爷若是直接受了,不用等到明天,今日就有御史、言官会参他。

第182章 合着你还想当我爹

扶起石仲魁后,水溶忙退后几步,恭恭敬敬的也回了一拜。

“小王享福不假,但那全是皇恩浩荡和祖辈遗泽,六元公莫要取笑小王了。”

石仲魁嘿嘿一笑,“千岁如此谦恭,难怪陛下那么喜欢你。”

这话咋一听反而是好话,可水溶一想到皇帝亲兄弟忠顺王,顿时心肝都疼起来。

这争宠可不仅仅只是太监、后妃们之间才有,臣子们之间说不定更激烈。

作为皇帝第一号忠臣的忠顺王,自从皇帝有意拉拢四大外姓王爷开始,那是三天两头就找自己的麻烦。

若是这话传到忠顺王耳中,可想而知会有多少麻烦等着自己。

若是忠顺王加上石仲魁,水溶想想都头大了。

甚至第一次觉得千岁这个称呼,听着实在刺耳。

而且当年去参加宁国府长媳葬礼的事,也是自己实在太年轻,现在看来确实孟浪了。

虽然营造了贾家向自己靠拢的迹象,可实际上贾家也没想象中那么傻。

除了贾宝玉偶尔会来自己的王府做客外。

贾珍、贾琏还有贾政一次都没来过。

贾赦干脆就躲在自己的东院花天酒地,只知享乐,根本不管外事。

而去年开口坑石仲魁,确实是水溶觉得贾家有向石仲魁靠拢的迹象,这才一时没忍住,想挖个坑,坑石仲魁一把。

却没想到人家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根本不接话不说,还转移话题直接无视自己。

现在找到机会,更是干脆连贾宝玉这个妻弟一起坑了,也要找自己的麻烦。

惹了这种狠人,水溶此时恨不得打自己一嘴巴子。

暗道自己还是见识浅薄,不知人心险恶和自私。

只能服软道,“小王当年孟浪,今后还请六元公多多教诲,若是能侍候在大人身边,那是小王的福分。”

石仲魁嘴角上翘笑了起来,这小子又在给自己挖坑。

若是收了一个外姓王爷当弟子,想想都知道会有多大的麻烦。

“千岁和下官年岁相仿,下官哪有资格指点千岁。而且听闻千岁家中请了几十位饱读诗书的大家不说,更是时不时举办文会,想来千岁的学问必然不浅。

再则千岁此举,使各位贤达不至于埋没于乡野,有机会著书立传,也算功德无量了。”

水溶被这话说的脑门都开始冒汗了。

周围竖起耳朵听的大小太监,和出入的大小官吏们,此时看石仲魁的目光里,也全都带着畏惧。

勋贵、官员家有几个、十几个连进士都考不上的秀才、举人当清客,实在算不上什么事。

但‘著书立传,使人才不至于埋没’的话,可就严重了。

说轻点,你这是邀名。

说重一点,李世民那个胖儿子李泰,不就是和水溶一样嘛?

而李泰的结局可不怎么样,他做过的事,放在水溶头上,杀头都是轻的了。

水溶此时直接把石仲魁视为疯子,这得多大的仇,多大的怨,才会说这种话?

本想直接走,但想了想后,还是恭敬的行了一礼,这才脚步匆忙的往宫门里走。

石仲魁嘿嘿一笑,自己可不是逢人就咬的疯狗。

这一试,基本上确定了水溶有过非分之想。

虽然有些主观,但一个18、9岁的小王爷,隐忍功夫就如此好,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且他当年才15、6岁去参加秦可卿的葬礼,明显是拉拢贾家。

所以水溶越显得成熟、理智,就越说明他心志不小。

否则一个早早就没了爹,并且继承了王爵的王爷,成为纨绔才是正常。

但事实却相反,所以说水溶没有个能让他无视各种诱惑的目标,自己可不信。

能让一个郡王心心念念的目标,还能是什么?

这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水溶也没意识到,今日跟石仲魁说话,本身就是个错误。

……

刘太监虽然暂时并不知道石仲魁和水溶之间谈话的具体内容,但他还是从手下嘴里知道了,水溶被石仲魁三言两语逼退的事。

所以对石仲魁那是忌惮的不能再忌惮。

即便心里骂死石仲魁,脸上却还是保留着笑容。

只是这笑容看起来有些不自然。

石仲魁嘴角一笑,手伸进官服袖子里。

等伸手出来时,手心里隐隐露出来的银票上的花纹,立马让刘太监的表情一变。

笑呵呵的手一摆,借着衣袖掩盖,银票就如了他的手里。

然后手捏了捏叠起来的银票的厚度,心里大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两张一千两的银票。

暗道六元公虽然小气和记仇,却也深知做人、做官的道理。

这银子一送,大家才是自己人了。

忙伸出手,笑吟吟的扶住还跪在地上的贾政道,“政公的恭敬和孝心,奴婢会如实向陛下和圣人禀告的。此刻不如先进宁府,看看珍大爷、宁府大奶奶和老夫人,可好?”

随后又亲手把贾琏给扶起来。

至于贾宝玉,直接被刘太监给无视了。

贾琏是迎春的亲哥,宝玉则是堂弟,这亲疏远近一眼便知。

再说贾宝玉一个13岁的半大孩子,既无上进心,又无利可图,刘太监哪里会在乎他。

贾政离得如此近,虽然看不到石仲魁和刘太监的表情,却能轻易看到刚才石仲魁送银票的事。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