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35章

作者:夜天下

不仅不会被人刁难,有机会还升的比别人快。

而且处理文案也确实比待在国史馆,成天看着枯燥的文史要有意义多了。

于同甫笑呵呵的看着于顺离开后,心思一动问道,“伯谦,是否还需要掉几为翰林过来帮忙处理公务?”

石仲魁一愣,随后反应过来的问道,“自己人?”

“沈世长沈师叔就在翰林院国史馆里,整理国史已经有7年了。”

石仲魁没好气的瞪了于同甫一眼。

这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缺心眼,沈师叔来了,自己这个师侄第一不好指派他。

即便人家不介意,心里也难免会不自在。

第二,真有升官的机会,是给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师叔,还是给你于同甫?

再说,能安心待在国史馆修史书七年的人,说他不是静待时机,傻子都不信。

人家用得着过来当师侄的助手?

于同甫被石仲魁瞪了一眼后,想了想这才反应了过来尴尬的笑了笑。

再也不提沈师叔的事。

“对了,还记得当初太和殿外,寻你麻烦的范道嘛?”

石仲魁冷笑一声,忘了谁也不会忘了这位范进士。

于同甫见石仲魁冷笑,就知道他肯定一直都记着仇。

心里暗叹石仲魁小心眼的同时,笑着道,“还有半个月就是翰林院大考,是不是?”

“这事你别管了”,石仲魁即便要算计那范道,也不会像于同甫想的一样,做的那么明显。

而且翰林院大考基本上没人通过不了。

就如同刚高考的学生,虽然心态放纵,但脑子里的知识也不是两三月就会忘光了。

更别说新科进士们,这两个多月一直都在翰林院内读书待考,巨大压力下,学问必然会有所精进。

此刻用大考找人麻烦,被打脸的说不定就是自己。

所以石仲魁不仅不找范道的麻烦,还要帮他获得不错的名次。

暗中运作一番,送他去礼部观政,有的是机会夺了他的功名。

贾雨村恃才傲物,被人寻了个不尊礼仪,就得滚蛋。

若不是凭借着当了林黛玉老师的机会,走了林如海、贾政、王子腾的门路,一辈子就只能待在乡野。

那范道凭借一首《竹石》,不仅名气比当年的贾雨村大,还因为自己被主考错认成石仲魁,故意排到会试二榜倒数第二,那偏激的性格就更加偏激了。

这种人心怀怨气下,被人唆使一番,说不定就头脑一发热,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

于同甫见石仲魁如此说,心里顿时为范道祈祷起来。

按照亲爹于洪高对石仲魁的评价,还有自己这一年多以来对这位师弟的了解,被他惦记上的人,就没一个会有好结果。

“大人,梅承义梅翰林求见。”

听到书吏的禀报,石仲魁一愣,“谁?”

于同甫耸耸肩,倒是一旁服侍着的于顺心里一动。

“老爷,好像是薛二爷家小姐和梅翰林的幼子有婚约。”

石仲魁立马反应了过来。

可取什么名字不好,为何要叫梅承义?

古代为官出来有长相要求外,名字也是关键一环。

甚至名字取的不好,皇帝都不会取你做状元。

同僚和官场之人一听‘没诚意’,立马把他当成笑话,下意识就会忽略他和不喜欢他。

不用说,这位梅翰林肯定吃过这方面的亏。

而他这次找上门,是见自己升到从五品翰林院三把手了,开始觉得薛家有用了,赶着上门来攀亲戚。

挥手让书吏出去等着,又对于顺使了个眼神,出去盯着。

这才对于同甫问道,“你说我要是帮这位梅翰林,谋一任六品外官,他是会感谢我,还是恨我?”

“换成是我,肯定恨死你。”

于同甫嘿嘿一笑,稍微一想就明白石仲魁肯定是在算计那梅翰林。

“但换成不知道缘由的人,那肯定对你感恩戴德。毕竟哪位梅翰林既然是薛家二房的姻亲,至少也在翰林院待了十年,却还只是个七品翰林。

若是三十多岁才中进士,那这位梅翰林此时说不定已经年近五十了。

能升官外放谋个好职位,总比继续在翰林院蹉跎下去要强多了。”

别看三十多岁中进士就觉得晚了,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也就是说,你四、五十岁才中进士的人多的是。

像石仲魁和于同甫这种二十出头就中了状元和探花的,那绝对是天之骄子,少之又少。

“走吧,既然是姻亲,我们师兄弟别失了礼仪。”

于同甫听完就翻了个白眼。

随即又换了副笑容,有些羡慕的跟着一身红袍官服,腰间系着玉带,挂着银牌的石仲魁走出官厅。

自己亲爹于洪高同样蹉跎了十几年,才得以升为从六品的大兴县令。

这刚入了御史台成为从五品官,没想到唯一的徒弟仅仅过了一个月,也从正六品跨过了五品这道坎。

第154章 明升实降

而且一个在御史台当中层官,一个已经是号称储相基地的翰林院三把手。

这前途可谓天差地别。

难怪亲爹最近一段时间不想见他,实在是见面后看到弟子和自己穿一样品级的官服,再想想人家才用了三个月,就走完自己十多年的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在伯谦确实是个记恩之人,不仅收了泰吉和怀吉当弟子,这一在翰林院站稳脚,就记得抬举自己这个师兄了。

石仲魁走出官厅后,就看到一个四十多,鬓角有些灰白的绿袍官,站在院子中央默默候着。

梅翰林看到一身红袍的年轻人走出来,立马就知道这是正主来了。

忙拱手行礼,“下官翰林院庶常馆教习梅承义,见过学士大人。”

石仲魁忙上前一把扶住对方,然后退后两步,对着他行礼道,“小侄石伯谦,见过梅世叔。”

梅翰林心里大喜,嘴上却不停说‘不敢、不敢’。

跟着出来的于同甫,心里暗叹石仲魁真够腹黑的同时,也跟着行礼道,“下官于同甫,见过前辈。”

今科状元和探花郎同时向自己行礼,梅翰林心里那叫一个舒爽。

回礼时,声音都有些颤抖起来。

一些听到声音,看过来的翰林院官吏们,也都羡慕的看着他。

这姓梅的真是走了狗屎运,在翰林院蹉跎十来年,居然因为给儿子定的姻亲和六元魁首、侍读学士有了亲戚关系,眼见着就有升官的希望了。

而且一想到那位梅公子,都已经19岁了还只是个秀才,大家立马觉得姓梅的根本配不上薛家二房的小姐。

当然,这也是因为石仲魁和于同甫来做对比。

否则19岁的秀才,即便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家,也会觉得孩子争气。

但梅公子越是争气,在石仲魁没崛起前,梅翰林就越觉得薛宝琴配不上自己儿子。

更别说薛宝琴父亲和薛宝钗父亲都过世了。

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眼瞅着石仲魁升为侍读学士,再往前一步,至少也是个六部右侍郎。

然后自然而然的成为大学士,入内阁的路,已经完全铺平了。

而且石仲魁如此年轻,若是35之前入了内阁。

有的是时间把内阁前面几位熬走了,说不定真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待十年、二十年。

梅翰林不由憧憬着,到时候两家作为连襟,自己和崇山那孩子,升官还不是如喝水一样简单?

没错,那位梅公子就叫梅崇山。

这名字倒是不错,可惜石仲魁下意识就不愿意把小姨子嫁入忘恩负义的梅家。

三人客套好一会,石仲魁觉得应该没人能在礼仪问题上找自己麻烦了,这才抓着梅翰林的手腕,和他并排往自己的官厅走去。

又是一番喝茶叙旧的客套后,梅翰林的目光时不时的撇了撇于同甫。

石仲魁立马知道这老家伙是有机密之事想和自己说。

于同甫心里暗笑一声,起身对着石仲魁行礼道,“大人,下官还要回国史官收拾、收拾,明日再来向大人报道。”

石仲魁笑着点点头,“师兄回去后,还请代小弟向师母和缮国公府老夫人行礼,稍后于顺会带着寻常吃食给我那小侄女。”

听到有零食,于同甫不由笑了起来。

名义上是给自己女儿熙儿,但亲娘和老婆也都喜欢石仲魁那边的各种零嘴。

甚至有过吃完了,逼着他亲自上门去要的经历。

梅翰林有些羡慕的看着于同甫的背影。

这意思是说,于同甫就要从国史馆调来给石仲魁当副手?

那今后翰林院上上下下,还不得巴结着点他?

想到这,梅翰林不由更羡慕起于洪高那家伙。

自己虽然比于洪高晚了一届,但真比起两年前自己两人的境遇。

待在翰林院的自己,绝对比坐在火山口一样的大兴县衙的于洪高要好。

可就是因为收了个好弟子,居然短短两年不到,不仅升为五品官,还进了督察院。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