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科技之路 第423章

作者:切割磁感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些特立独行之人,这些科学家几乎都是一副外表年轻人的样子,全是俊男靓女。

对主神光球的全面研究就这样有条不紊的展开,时间也在这样的研究生活中一天天过去。

今天,岳原舟在看完一份科研报告并给出一些指示与建议之后,便悠闲的调出神舟文明如今大体情况信息浏览起来。

如今除去在其他宇宙驻扎的舰队不算,神舟文明的人口已不下千亿,这样的人口对一个文明来说并不多。

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神舟文明之人大部分并不需要担心寿命问题,所以如非必要甚至可能更少,现在这些人除了有一大部分在仙女星系之外,还有另一部分人以个人或者组织的名义向未知宇宙探索了。

他们当然是开着战舰去的,其实以如今神舟文明的生命科技来看,绝大多数个体完全拥有在宇宙中生存的能力,说人均超人也不为过,但作为一个群体形式存在的科技文明,他们还是习惯开着战舰去旅行与探索。

岳原舟也大概了解这些情况,然后思索起来。

主神光球碎片已步入正轨,魔眼也在不久之前离开了,说是去归零者那边了解一下进度。

对此,岳原舟也没挽留,他本想派一支舰队也过去看看的,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因为他觉得现在几大舰队的战舰并没有完全升级。

现在神舟文明已经可以修改规则,但除了之前岳原舟带去狙击主神的舰队装备了规则护盾之外,各大主力舰队依旧是没有升级。

派这样的舰队去,他觉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反正魔眼已经去了,也不必着急,等完全吃透主神光球之后将舰队升级一番再做打算!”思量了一会,岳原舟喃喃道,“以现在神舟文明的科技水平,其实没有必要把战舰造得那么大,是时候将空间折叠技术利用起来了。”

按理说现在神舟文明完全可以制造更大的战舰,但兴许是与魔眼接触多了的原因,岳原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将战舰继续造得更大。而且他知道,以前每个主力舰几乎造得跟月球这般大的原因,其实跟能源供应方式也有关系。

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

因为神舟文明战舰的能量供应方式主要是切割空间储存起来当燃料,切割空间丢进燃烧室必定会造成空间涟漪产生,而且也会造成周围空间的变化,造如此巨大的战舰其实也是为了在动力室周围放置许多仪器去消除这些影响,这样一来光是动力室就变得无比巨大了。

但现在不一样,因为现在神舟文明得到了主神光球,虽然是死了的主神光球。

岳原舟已经知道,主神光球内部核心处有一能量来源。此核心虽然破残了,但他依旧能研究出一些门道。

其实拥有修改规则能力之后,神舟文明就已经具备制造这种基于规则修改而创造的新规则自洽核心了,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罢了。

这好比一个拥有一套木工工具的人,理论上有了木工工具他就能制造凳子了,也具备了制造凳子的条件,但他没有图纸、不知道凳子的结构,所以造不出来。

现在有了主神光球作为参考,神舟文明就像拿到了图纸一样,完全可以在一方空间内制造出一处规则自洽的能源提取地,即便有些规则还能找出破绽,但只要没有人去故意捅破,就不会自行崩溃。

这样就够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比如暗位面,如果当时不是岳原舟去破坏,那它肯定不会自行崩溃。

第784章 升级升级升级

这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核心。

如果做不到完美自洽,那就是一个只借不还的的能源核心,借到宇宙寂灭都不还那种。

理论上拥有修改规则能力的文明都可以制造。

所以当神舟文明掌握制造出这种东西之后,就能将其作为战舰的动力核心。

在岳原舟想法里,升级之后的战舰虽然变小了,但内部空间是不会变小的,他觉得这样打造的战舰比外表硕大无比酷多了。

当然了,酷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令岳原舟做出如此改变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在一次无意中,神舟文明科学家发现,等比缩小的芥子纳须弥空间并不能无限套娃。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芥子纳须弥装置是无法放下另一个等比缩小空间的。

但在被折叠的空间里,却能放得下一个芥子纳须弥装置。

这令神舟文明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们想尽办法改变空间规则,乃至各种宇宙常数,均无法办到。

每次芥子纳须弥空间套娃实验都想涉及到某种冥冥之中的机制一般,失败了。

听闻这种现象,岳原舟也曾亲自带队做过无数次实验,但结果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能无限套娃?”

“其他神级文明也做不到吗?”

这样的问题困扰了岳原舟很久,可以改变规则的神舟文明都无法做到,这他有一种这个问题没准也是宇宙终极问题之一的感觉。

因为在主神空间内部也并不是空间等比缩小套娃结构,而是空间折叠结构。

所以为了让神舟文明在空间折叠与空间等比缩小套娃方面有更多的技术积累,岳原舟才对未来战舰做出这样的规划。

“没想到神舟文明都到这个层次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疑问。”岳原舟叹了一口气。

他有时候都感觉自己懂得越多,不懂的也越多。

“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脚踏实地!”

摇了摇头,岳原舟向研究所走去,同时拉取几个信息框,将一些关于舰队升级的事安排下去。

“等完全解析主神光球,就将战舰都升级一番,包括材料......常规的四大基本力材料已经无法与新式战舰匹配了!”

其实在自然界中,在自然物理规则下,几乎所有宏观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电磁力与引力这两种长程力。

就像我们手触摸某个物体,其实触摸并非真正触碰,而是手表面的外围自由电子与物体的自由电子触发了电子的泡利不相容机制,两者因此发生了电磁相互作用。

这种不加以改变而使用的材料,便是常规四大基本力材料。

甚至像水滴一样,用技术手段将电磁力隐藏然后将强相互作用力显出来的手段依旧是四大基本力材料。

而神舟文明的新式战舰,应该另辟蹊径。

岳原舟认为,可以通过规则修改,给生产一种不属于四大基本力范畴的材料,如此一来,这种材料在与自然界任何攻击碰撞的时候,就不是正常的物理碰撞了,而是规则的交锋。

在这样的材料面前,一个没有掌握修改规则能力的文明完全无法造成任何伤害。

不过想要在大宇宙环境中制造或者使用这样的材料,就必须拥有一种机制保证大宇宙规则与其兼容。如果没有这种兼容机制,那么这次基于不同物理规则的材料就会与大宇宙规则发生交集,从而互相影响。

所以规则兼容是生产这种材料并且使材料稳定存在的基础。

而神舟文明得到的主神光球原本就恰恰擅长于这方面,这也是岳原舟有此想法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了,在战舰材料方面,神舟文明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直接使用超力材料。

这种材料在外不表现任何四大基本力特性,因为超力是四大基本力还未分开之时的状态。

按理说超力是无法在如今的宇宙中存在的,因为它一出现必然就会发生衰变成四大基本力。

所以想要制造出这种稳定的材料,一种方法还是通过规则修改,二是通过某种装置产生超力力场进而使得常规物体表现出超力特性。

这第二种方法就跟水滴表面表现为强相互作用力的原理类似。

这种材料一样很强悍,因为通过超力力场的操作是可以加固现有物理规则的,所以即便碰到物理规则攻击,也没那么容易瓦解。

总的来说,这两种材料互有优劣。

考虑再三,岳原舟决定将这两种方案抛了出去,令各领域科学家与各大舰队的主要人员讨论。

讨论的结果令他很意外,几乎所有舰队司令、战舰舰长都选择超力材料,就连无数精通于材料科学的科学家也是有超过80%的人支持超力材料。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在规则防御方面,战舰完全可以使用规则护盾。

当然了,简单的理由背后,也有一篇篇诸多材料科学家列举的数据作为支持。

至于那少数支持规则材料的科学家的理由也并非无的放矢,他们认为大规模使用规则材料必将带动相应工艺提升,这个过程便无形地形成一种技术积累,在未来有助于神舟文明对规则科技的更深入探索,甚至真正掌握规则。

对于这个说法,岳原舟是认可的。

所以他设置了一个部门专门往这方面去研究,同时令这人当中在材料学方面成就最高一位担任部长,并特别将仙女星系的一条悬臂上某区域一共七千多颗恒星范围作为其研究实验场所。

另外还分了数条‘太湖之光’信道,作为其专门计算资源。

关于战舰的规划就这样定了下来,但此次需要升级的可不止战舰。

就比如神舟文明的‘太湖之光’,这台由400个天体光子计算机与1200个天体量子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矩阵,如今它已经有种不能胜任神舟文明发展的架势了。

所以必须也得升级,在计算机科学家的讨论中,新的‘太湖之光’将不会继续用原有的框架进行升级,而是另起炉灶,用最先进的混沌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

为了满足对计算力的需求,新的‘太湖之光’将摒弃原有的二进制,进而采用最为效率的三进制。同时,通过规则修改,对传输信息的因子进行规则修正,令其传输速度突破现有规则下光速的限制。

第785章 欲造终极计算机

一个文明的科技达到修改规则的层面之后,制造出一个专门对计算机运行极为有利的规则环境是完全没问题的。

原来神舟文明没有去做,有一部分原因是刚刚掌握修改规则能力,对此项技术的积累还不够。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太湖之光’完全能满足文明发展的需求。

但现在,随着文明的扩张,舰队以及文明个体的升级,以及诸多科学研究的深层次化,提升计算机算力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之事。

至于为什么另起炉灶,原因也很简单。

超级计算机又不是只有简简单单的‘电脑机箱’结构,随便什么号称高科技的破企业都能造。那是包括‘芯片’在内的一切精密器件组成,更何况这可是由400个天体光子计算机与1200个天体量子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矩阵,每一个是真的天体那样大的。

神舟文明不可能把它们都拆了再改造,那样做成本大不说,而且还很容易就报废了,所以还不如新造一个呢。

这就跟电脑CPU烧了都是直接换一个新CPU,而不是拿旧的CPU去修是一个道理。况且选择新造一台,原来的‘太湖之光’还能继续用。

其实令岳原舟纠结的,是新造计算机否有必要换成三进制。

因为一旦这样做了,那么神舟文明的诸多系统都要跟着进行改变,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无疑是一项巨大工程。

非但如此,他还觉得这根本没有必要。

于是,这件事便被提上重点讨论之列。

在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中,有一种观点的呼声与支持人数越来越大。

他们认为:

【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跟采用的进制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跟计算机采用的基础结构有关系。

所谓三进制只不过是说储存信息单元,在表达一个数的时候需要的信息单元比较少罢了,可不管是什么进制,只要还继续使用冯诺依曼结构,那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而且神舟文明已经能修改规则,在这种条件下,新造的计算机不应该将目光仅放在进制这种外在因素上,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以探索计算本质的理念去制造新计算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观点一出,顿时便给几乎没有人在去讨论什么三进制了,到了神舟文明这个层次,考虑的确实应该是计算的本质。

运行计算机的环境可以通过对某些规则的修改,实现其最为适合的运行环境,如此做也确实能造出性能极为优越的超级计算机,可那终究有一个限度,终究是在量变四维为基础指导的道路。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开始就定下一个终极目标,那便是:制造一台无限算力的超级计算机。

只有如此,以后神舟文明才不会有计算力方面的问题。

而要制造这种终极计算机,那就又得回过头来考虑计算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了。

说来也奇怪,按照正常思维,神舟文明应该先定下制造无限算力计算机这一个目标,然后才引出‘计算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如今却反过来了,在众科学家的讨论中,他们居然先想到去探索‘计算的本质’这个问题,才反过来提出要制造无限算力计算机。

上一篇:仙道长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