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科技之路 第12章

作者:切割磁感线

岳原舟点点头,他还把元星东大陆目前科技以及科研成果复制了一分存在他内置超算里。

如今的东大陆的科技也算是代表元星最高水平了。

高金见岳原舟说的轻松,便也朗声说道:“哈哈哈,那就祝岳爷一路顺风了。”

“一路顺风。”×5

“该说的都说了,走了。”岳原舟怕说多了徒增伤感,于是头也不回的直接走上飞船。

当岳原舟准备要启动飞船的时候,忽然电话响起,这时候谁呀,真不会挑时间,只是他还是拿出手机接通了这个可能是元星人们给他打的最后一个电话:

“谁呀,有话快说。”

“我,瑞·埃达斯。”

岳原舟听到是他便直接说:“想好了?”

“想好了,我答应你。”瑞说道。

“‘艾尔西亚’在变种人部落,你去找米娅和诺瓦,相信你也知道他们,至于巴德尔的维护,你去找蓝雀就行,这点面子我还是有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去,随便你。”

“我明白。”

岳原舟挂断电话之后,直接到飞船驾驶室,高智能系统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没有必要什么都要他亲自操作,驾驶室前面还贴心的放了一个‘鲸眼’。

‘鲸眼’不仅是一个类似直升机造型的微型高智能机器人,而且还是一个萌萌哒的小玩意,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在这之前,岳原舟都是用自己的内置超算直接控制各种设备的,不过如今有这么一个‘鲸眼’也不错。

飞船推进器喷着湛蓝火焰徐徐升空,在聚变发动机推动下很快便超过了元星的逃逸速度,然后飞船一路狂奔,突出大气层,跃入元星同步轨道。

岳原舟再次调整飞船方向,脱离元星同步轨道向‘尚’星系外飞去,调整好飞船姿态之后,岳原舟也空闲下来,这才有时间打量着艘飞船。

全长大约一百一十米,宽六十六米,高二十七米,总重量十六万吨,分为上下两层,尾部两侧则是两台巨大的聚变推进器,而中间则放置一台曲速引擎,头部正中央则是一门占据整个舰头的电磁脉冲主炮,两侧还有代表目前元星最高武力的蘑菇弹发射器,还有一些小型集束能量炮,外形呈头小尾大状,要是从远处看就像一把短剑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看起来巨大的元星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四周也暗淡了下来,唯有向‘尚’的方向看去,才能看见一团巨大的火球,要是有第三者观察飞船的情景,那就会看到飞船就像一直蚊子,然后蚊子的背后则是一团占据整个空间的巨大光球,而前方则是一片黑暗。

岳原舟必须要把飞船开得足够远,到‘尚’引力不足以影响曲率引擎,在此之前必须使用常规动力不断加速。

飞船最终在聚变推进器的不断加速下,以0.15倍光速向‘尚’星系外飞去,这已经是聚变推进器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了,因为在聚变发动机原理是核聚变,即两个氢核聚变产生一个氦核,同时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在理想状态下,把这些能量全部加载到生成的氦核上,那氦核便可以以0.1倍的光速抛射出去。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被飞船向后射出的氦核也同时对飞船有向前的推力,所以通过这种核聚变来推进的飞船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就是10%~15%光速。

当然要一直加速下去也不是不可以,再装个离子推进器就行了,离子推进器向后喷射近乎光速的电子,从而获得推力,只不过那点推力实在是太小,估计推个几百年也把飞船加速到0.8倍光速.....

但是拥有曲速引擎的岳原舟自然没有必要在装个离子推进器,这也是得益于元星竟然有曲速水晶这种本身就能释放出扭曲空间能量的东西,要不然这种黑科技一样的引擎实在没法出现。

要说那种通过使用常规能源驱动的曲速引擎,估计得需要把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引力的研究有更大突破才能造出来吧,不过那时候应该叫做引力引擎了。

岳原舟把飞船切到自动驾驶状态,站起来招呼一声:“‘鲸眼’去做饭了。”

而砖头直升飞机模样的‘鲸眼’则嘟嘟哒哒的发出一阵电子音,然后露出一个可爱的表情飘到岳原舟前面带路去了。

是的,飘过去,一种磁悬浮技术小型化应用而已,这在元星上很常见,纳米尖兵GA-18的那个浮游炮飘板就是,岳原舟就是因为觉得那个很酷,所以捉到GA-18并且拿到这种技术后,还给自己也弄四块,以纳米材料的形式隐藏在手臂细胞中。

而岳原舟则是走过去的,并不是飘过去,至于原因那就不得不在说一个从阿萨遗产那里拿到的科技了,一种连原来阿萨也就是亚人自己都不明白的技术,那就是重力发生器,飞船上就有重力发生器,当年亚人从Ⅱ型文明的‘圣柜’那里窥视到的技术。

这是一种目前岳原舟也不明原理,只知道按照说明书依葫芦画瓢制造出来的玩意,当年亚人也是如此。

这很好理解,打个比方:重力发生器比作一辆汽车行驶这个动作,只要汽车有行驶这个动作,那就会产生重力,然后有一个农夫看了一眼这个行驶的汽车,发现汽车有四个轮子,于是他恍然大悟,回家用木头按照汽车的样子打造了一辆四个轮子的车子出了,可是当农夫造好车之后发现车不会动,但这难不倒这个聪明的农夫,农夫灵机一动,从马棚里牵来一匹马,然后把车子绑在马身上,终于车子动了。

而车子动起来就形成了重力,所以现在岳原舟飞船在的重力发生器就是这个马拉车,他这个农夫就是懂得怎么造,也懂得给他“马”这个目前他能理解的能量,然后把车拉动起来,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车动起来就会有重力效应产生。

所以他不懂得原理也能造,只不过马车跟汽车自然没法比。

岳原舟还曾经试过用这个马车形成的重力影响空间曲率,从而造出常规动力曲速引擎的,但是马车始终太简陋,那点马力根本无法撬动空间曲率,于是只能走曲速水晶这条路了。

吃完饭之后,岳原舟又仔细研究了一番重力发生器,试图找到一些引力理论的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还是毫无悬念的没什么进展。

按理说以岳原舟此时身体,不吃饭其实也无所谓,完全可以以构成他全身10%的原子中的核子引擎提供能量,自给自足完全不怕饿死,只不过吃饭一种情怀。

经过大约四十五个小时之后,终于越过距离‘尚’最远的星系,如果以这个行星为‘尚’星系的边界,那‘尚’星系半径大约有70个天文单位。

这个时候的‘尚’用肉眼看起来也不过是一颗天空中最亮的星了,一颗被元星人们称之为‘尚神’的恒星,也只不过是银河系大约四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第24章 一个执念

岳原舟让鲸眼把元星号飞船基本概况介绍一遍之后,便不再犹豫,在关闭聚变推进器后,让元星号以惯性向前飞行,然后直接启动曲速引擎,目标12.8光年外,NWX188恒星系。

随着曲速引擎启动,元星号周围的时空曲率开始发生变化,飞船前端的时空被压缩或者说扭曲,而后方的时空被拉伸.....

此时的元星号也开始慢慢消失在可视宇宙之中,在驾驶室内的岳原舟看着飞船前端被扭曲空间,仿佛进入一条星光大道一般,拉伸或卷曲的星空,看起来十分怪异。

岳原舟看似是在看曲速航行的风景,实际上他这个时候其实是通过个人超算连接了飞船上的舰载计算机,记录着这个曲速航行过程中的空间曲率变化、引力波变化等等,然后用舰载量子计算机辅助某些特殊问题计算。

而这个量子计算机又又又不得不说阿萨的成果了,他们成熟的量子网络系统直接被岳原舟捡了个现成,当然即便阿萨如此成熟的量子计算机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某些算法是常规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但是有些计算也无法代替常规计算机。

想到这,岳原舟不由自语:“要是也能把量子计算机植入基因中就好了,可惜行不通啊,唯一找到的位置都被超算占据了,看来遇到某些量子计算机有绝对优势的特殊计算只能用舰载外挂了。”

说道外挂,岳原舟又恨恨的想:穿越不送外挂,不过还不是给爷造出来了。

以飞船现在的曲速飞行状态,要到达12.8光年外的NWX188恒星系,几乎也要半年之久,虽然正在进行曲速飞行的飞船处于空间相对静止状态,但要是直观的换算成速度差不多也达到二十倍光速了。

这已经是目前科技所能达到的极限了,除非岳原舟能再次改进优化引擎。

于是岳原舟对着萌哒哒的小机器人‘鲸眼’说道:“记录:十天后提醒我,继续对身体进行升级。”

“嘟嘟¥%…!哒”鲸眼在空中转了个圈一声嘟囔。

目前只有10%的升级进度显然不能满足岳原舟的需要,既然技术已经成熟,那他就要完成这个水磨工夫的升级,等到全身原子都升级完毕,那他就是核子引擎岳原舟了。

至于是几核的,那就得看基因里的超算了,核子引擎只是给超算提供能量,然后他的想法传超算,超算再调动能量影响现实。

所以他这叫核子动力引擎,超算核心。

等升级完成,肉身在宇宙空间中生存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岳原舟感叹一声,“这真的是慢慢长路啊,算了,继续去升级吧。”

其实岳原舟知道,就算真的到了地球,估计也是几百上千年后了,只是他就是要回去看看到底是不是原来的地球,不过即便原来的地球,估计也早就沧海桑田了。

只是这个念头一起,就像执念一样催促他要回去,为何会莫名其妙就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是穿越还是空间腾挪。

这件事他必须要确认,否则保不准哪天又忽然不明不白的换了个地方岂不是很悲催。

正是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他觉得与其被动的等到不知道哪天降临的未知,还不如主动去寻找答案,而元星的科技恰好给他这个信心。

岳原舟甩了一下已经很久没剪的头发,向着升级设备走去,一个如同休眠舱一样个东西,却比正常的单人休眠舱大三四倍。

岳原舟走到设备旁边设定好相关数据之后便躺了进去,开始升级。

至于元星号的飞行着交给鲸眼。

在曲速航行的半年时间里,岳原舟醒过来两次,主要处理一些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积累故障,有些东西智能机器人是无法处理的。

以前岳原舟也以为曲速航行就是嗖的一下进入一个像穿梭隧道一样的东西,然后直接嗖的一下出来就到目的地了,于是才不会受到钟慢效应的影响。

所谓的钟慢效应就是时间膨胀的一种物理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物体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过得越慢,速度达到光速,这个物体的时间就会停止。当然这是一种粗浅的说法,这里说的时间都是相对的。

后来他懂得很多之后才知道,其实曲速航行扭曲时空之后,相当于飞船静止而时空在动,这就避免了时间膨胀的问题,然而时空的动也是有“相对速度”的,快慢就取决于飞船曲速引擎的动力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张蒙上桌布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手机,然后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力快速扯开桌布,当然这两个力足够大都能满足扯动桌布的时候手机静止不动,所以越大的那个力使手机全部脱离桌布的范围所用的时间就越短。

又或者两个尾部都涂抹着肥皂水的纸船,在同时放入绝对平静的湖面上,同样都是利用肥皂水破坏水的张力,从而使得纸船前进,但是涂抹优质肥皂水总比劣质肥皂水的效果好,体现在纸船上的就是纸船更快,但再快也不能一下子就到目的地。

……

半年后,岳原舟按照设定从升级舱中醒来,元星号马上要退出曲速航行状态了,他要把这种进和出的状态参数记录好。

因为很有可能一些技术原理的秘密就隐藏在这些表象中。

经过周围一阵时空扭曲之后,时隔半年元星号终于出现在可见宇宙之中,而这些时空扭曲的参数都被岳原舟记录下来,为后研究提供更多数据。

而连续开机半年的鲸眼见到岳原舟出来之后,就立刻围绕着他转了两圈,露出一副笑容一样的表情(~ ̄▽ ̄)~然后用弯曲的机械臂按了一下自己的休眠按钮:“嘟嘟~拜拜。”

这家伙,还会主动休眠的,有点可爱呀,不过岳原舟现在暂时也不需要它了,就让他先充的电吧。

岳原舟走到驾驶室,此时元星号前方出现一颗远比周围都亮的星星,这就是NWX188恒星了。

一个散发着黄色光芒的恒星,据观测数据分析,这颗恒星年龄大约30亿年,其半径相当于0.8倍太阳半径,质量也仅是太阳质量的0.7倍,再过大约80亿年后,当它燃料消耗殆尽,最终也不可避免的步入与太阳同样的命运,变成一颗冰冷的铁球。

只是质量略小的它寿命比太阳稍微略长一点点。

而恒星的一点点寿命,对于如今的岳原舟寿命来说却相当于一种永恒。

岳原舟看着观测数据暗道:“如今凭我似乎能活几千年的寿命来说,恒星的一点点寿命确实可以说是一种永恒了,不过知道如今死不了就行了。”

切换回聚变推进之后,元星号向着其中NWX188恒星系第五颗行星飞去。

这颗星球比元星略大,半径是元星的1.3倍,大气密度仅有0.5千克每立方米,而含氧量仅仅0.56%。

距离中心恒星大约6.6个天文单位,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是一个环节恶劣的星球。

而岳原舟的目标便是它,谁叫它有矿呢。

第25章 科技手段

岳原舟直接开着元星号飞船到达MWX188恒星系的第五颗行星的同步轨道上,他要在这里释放一些探测卫星。

在这颗行星上组成全方位无死角卫星网络,为接下来的开采动作提供导航、数据交换等做好准备。

这种近距离观测也为岳原舟反馈了更准确的数据,这颗星球上所散发出来的辐射波段果然和元星上的高压水晶一样。

寻找好落点后,岳原舟便驾着元星号向行星内驶去。

“在这里补充燃料,顺便把飞船维护一番,再采集一些资源吧。”岳原舟暗想。

“鲸眼,给元星发去信号:已经抵达NWX188恒星系,一切正常,经初步探测,该恒星系第五颗行星存大量高压水晶(曲速水晶),我将于此地停留五年,建设前哨站,然后继续向深空探索。”

“把这颗行星参数也发一份过去。”

鲸眼:“芜哇~嘟嘟...”

这种事交给鲸眼就可以了,毕竟这小东西智能还是很高的,而等元星接收到这边的信息也是十二年后了,如今使用的还是电磁波信号,没有办法。

而岳原舟接下来要做的事只有他亲自动手才行。

他首先在元星号飞船上编写采矿机器人程序。

……

有元星科技为后盾的岳原舟经过整整两天的奋战,终于把程序编写完成。

然后把编好的程序导入元星号飞船上带来的人型机器人中,于是原本以保卫为主要功能的机器人摇身一变,成了以采集矿石为主的功能性机器人。

看着第一个采集型机器人开着悬浮车出去之后,岳原舟又开始编写一些智能化的基础车床程序。

上一篇:仙道长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