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741章

作者:沉默的爱

这个课题太大了,大到连路易都难以想象。

1992年6月5日

麦迪逊广场花园迎来NBA总决赛的第二场较量。

帕特·莱利不再藏着掖着,有什么牌就打什么。

开拓者最大的牌,一是乔丹,二是巴克利,这场比赛,他们就围绕这两人来打。

再加上一群强有力的辅助:麦克丹尼尔、梅森、克利福德·罗宾逊、南斯、柯西、波特和布莱恩·肖。

今晚,莱利在首发上是有套路的。

前几场的首发,像梅森、罗宾逊、麦克丹尼尔等人,都去了替补。

首发是波特、肖、乔丹、巴克利、南斯。

肖是一个短于投射的高大组织后卫,他进入首发的理由,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就是给乔丹和巴克利输送弹药。

论传球,肖在开拓者队内不比任何人差。

波特成为了一个可以接管球权的外线射手,乔丹、巴克利和南斯则成为了无情的终结者。

从开场就抱着愤怒的乔丹,让路易看见了联盟第一进攻手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有多么强。

由于乔丹的三分手感没开,尼克斯由防阵球员组成的口袋阵+三角阵限制了他们冲击篮筐,所以,他大量地在高位接球投篮。

即便是乔丹,要靠无解的中投来杀死尼克斯也是不可能的。

随着比赛的进行,他的体力下降后,跳投准头也会下降。

所以,开拓者必须依靠另一个超级巨星——巴克利完美地利用了乔丹火热的跳投手感撕扯开来的空间,每次接球就一股脑地冲向篮筐。

一味地冲击篮筐,其产能是有上限的。

上半场,根据尼克斯的队内统计,巴克利距离篮筐0-3英尺的投篮命中率是70%,加上罚球,半场18分,与乔丹以跳投为主半场轰下20分相得益彰。

开拓者对待比赛的态度比Game1更加粗暴。

那些进入第二阵容的肌肉怪物,不计代价地将比赛拖入最血腥的对抗中。

泽维尔·麦克丹尼尔杀人般的冲撞,让雷吉·威廉姆斯伤退。

坎普没收住脾气,和梅森火并,两人同时被罚出去。

但坎普对尼克斯的重要性,远大于梅森之于开拓者。

上半场,开拓者49比44压制尼克斯。

半场双方得分加起来不到95分,这在尼克斯和开拓者的比赛里都是罕见的。

尽管他们都是以防守为主的球队,却都有联盟前三的进攻火力。

最让人绝望的不是能防,而是能防又能攻。

要击败这种球队,只是进攻强或者防守强都不够,只有攻防兼修,才能在上强度的时候压倒对手,才能在与他们的比赛里取得胜利。

尼克斯和开拓者的对决,就是这样。

尼克斯觉得自己的防守更强,进攻更开阔,而开拓者认为他们的超级巨星带来的攻坚上限强于尼克斯,只要利用橄榄球战术,让侧翼球员拼命地绞杀对手,把比赛拖到对抗、肉搏、摔跤的泥潭之中,使双方的进攻效率都下降到最低点,再凭借超巨的攻坚能力取胜。

从上半场的比分就看得出来,开拓者达成了战略意图。

中场休息期间,路易指着战术板说:“我们限制不了他们的关键原因,是我们的防守沟通不到位。从下半场开始,我要乔丹每一秒钟都在‘法则’的制约下打球,我要阿拉巴马肥仔每一次攻击我们的篮筐时,都有至少两个人去阻止他!别他妈担心他们的外线投篮,他们根本投不进!他们今晚到现在没投进一记三分!”

尼克斯与开拓者的比赛方式,也是两个极端。

开拓者因球员而强,莱利提供建议和策略,但施行起来的时候,其实和修道院里那些“万福玛利亚”的信徒一样,只能凭借信仰/超巨来影响一切。

开拓者是以球员为核心。

尼克斯同样有超级巨星,可是,没有人可以越过路易打自己的比赛。

路易就是尼克斯的“万福玛利亚”。

开拓者看球员,尼克斯看教练。

而下半场,乔丹弱侧接球,被威尔逊和罗德曼夹击的时候,他强行杀出一条血路。

他代表着一种比悲剧师和拉里传奇都更不讲道理的比赛方式。

一般被人如此包夹,悲剧师的球早传出去了,伯德可能会在包夹之前传球,乔丹具备出球的意识,但他知道,队友投不进三分,他的传球没有意义。与其传球浪费时间,不如自己来。

不就是DPOY+一防入选者的包夹吗?

乔丹破开地球上最难以攻破的包夹防守,杀到禁区,迎面而来的是另一位一防入选者帕特里克·尤因。

飞人隔着尤因伟岸的身躯,砸扣得分。

第八百三十六章 狼真的来了

乔丹是另一种概念。

伯德和悲剧师的伟大,都在于他们是评论家们喜闻乐见的“能够让队友变得和自己一样好”的伟大球员。

乔丹在这方面明显不如他们,因为他更注重个人的强大。

人们从未见过一个拿得分王像喝水一样简单,却同时入选最佳防守阵容,还拿过DPOY的人。

这也是当他在路易的前世开创自己的时代后,大家一致认为他是历史最佳的原因。

他同时具备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荣誉。

现在,路易所处的世界里,1992年的乔丹的荣誉表上仍然缺少冠军。

他渴望这个荣誉已经太久了,Game1的失败,给他提了醒,如果再不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很有可能像1988年一样失败。

乔丹打爆了威尔逊的防守。

在超级巨星面前,单兵防守能力再好都是没用的。

让人惊讶的,不是威尔逊的防守在他面前不堪一击,而是尼克斯的“法则”,似乎也在失效。

开拓者似乎形成了以乔丹为主的一星四射,但问题是,他们没有能够把三分球投进的射手。

特里·波特被看死了。

像詹姆斯是攻筐和带动队友结合得最好的球员,但一星四射这种持球攻筐改变阵形,依靠队友把握空位三分的打法,依然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球员配置上必须有四射,同时四射要靠谱,而NBA的工资帽注定了收集合格3D球员是难以实现的。

可是开拓者的“四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分射手。

除了波特,其他人全都是三分线以内的两分射手。

这也是四射,只不过投篮范围缩小,拉开的空间随之变小,那么打一星四射似乎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因为空间小的话,防守轮转做得出色的球队,是可以通过球员的积极性来防缺补漏的。

可是,乔丹就是这么打的。

进攻端,不管威尔逊还是罗德曼,都防不住他。

必须包夹,遇到包夹的话,他如果觉得机会好,会选择一挑二,如果机会不好,就把球传给队友。

这个接球的人可能是布莱尔·肖,可能是波特,可能是南斯,也可能是巴克利。

大多数情况下,接球的都是巴克利。

只要他接球,不原地出手选择突破,尼克斯的包夹会再次袭来。

而巴克利通常是不会传球的,他有挑战包夹的自信

尼克斯堪称联盟第一的防守质量,面对巴克利这种一力破十会的怪物,所能产生的效果并不大。

罗德曼身为DPOY,外不能防乔丹,内不能顶巴克利,这场比赛是他的滑铁卢。

他最自信的技巧和最骄傲的强项,都被无情地打破。

巴克利迎着包夹强打的情况下,依然有50%的成功率。

而且,他打不进还有二次起跳抓篮板的能力。

尤因被打出第四次犯规后,尼克斯的内线和开拓者一样出现了问题。

路易让约翰·塞利顶上,离开了谋杀紧逼的塞利,只是个平均水平的替补中锋。

多年来为了在谋杀紧逼里常驻,他选择不增重,导致体重轻,力量差,加上这两年改吃素,他的竞技水平明显下降。

尼克斯对开拓者最大的优势被打掉了。

第三节剩下3分钟的时候,69比52,尼克斯落后开拓者17分。

“Little Lu时代的尼克斯,还从未在总决赛上单场落后17分。”

路易横下心来,摆出克里斯·杰克逊、米勒、威尔逊、弗农·麦克斯维尔和罗德曼的五小阵容。

这套阵容,防守端依赖威尔逊和罗德曼的扫荡,个体防守上,麦克斯维尔单防协防都算均衡,但身材受限;米勒无球防守不错,其他的就有问题。

换成一般对手,尼克斯无忧,可开拓者的侧翼是一群野兽,身体天赋不达标的人就容易陷在里面。

“Benj,这场比赛的逆转希望在你身上!”

暂停结束前,路易附耳说。

尤因看见这一幕,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比起他,路易更信任威尔逊。

这似乎也说得通,因为现在内线要么被驱逐,要么犯规多,要么防不住开拓者的轮番冲击,大比分落后,想要打出一线生机就必须让侧翼球员发挥出来。

威尔逊又是尼克斯的外线王牌,把希望交托到他手里,是应该的。

尤因的心里酸归酸,也知道以大局为重,现在把希望寄托在威尔逊身上是合理的。

威尔逊上场之后,展现出了一种带着鲜明的路易印记,与乔丹截然不同的领导方式。

任何一个看过新秀赛季的威尔逊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威尔逊应对危局时的方法。

他不像伯德,不像乔丹,不像他们中任何人似的,好像天降大任的救世主那样持球接管。

不,他没有持球,球在克里斯·杰克逊手里。

他带上米勒,像内线那样进行2 High战术,但和内线不一样的是,外线球员进行2 High系列战术的时候,并不往内线去,而是要充分发挥外线球员的技能和特点,向左右两侧拉开。

CJ承蒙威尔逊和米勒的帮助,获得大片空位,左翼三分线外收球拔起,唰!

“这个被波士顿放弃的怪人,会是纽约的逆转希望吗?”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