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717章

作者:沉默的爱

开拓者换下柯西和麦克丹尼尔,换上特里·波特和克利福德·罗宾逊,尼克斯换下尤因与坎普,换上罗德曼和约翰·塞利。

双方调整阵容的侧重点都是明确的。

开拓者要增加外围射程,顺便弥补麦克丹尼尔被驱逐后的侧翼运动能力流失。

尼克斯则是常规的内线轮换。

同时,由于刚才出现三个技术犯规,开拓者要执行两罚,尼克斯则要五罚一掷(2T和威尔逊进球的2+1)。

乔丹两罚两中,威尔逊五罚四中。

但算起来还是开拓者吃亏。

冲突发生的时候,尼克斯刚打进一球。

然后就出事了,等闹剧结束,开拓者丢了球权,换回两个罚球,并且付出了麦克丹尼尔被驱逐的代价,尼克斯不仅得到球权,还有五个罚球,且没有任何减员。

并且,分差被瞬间缩小到2分。

15比17

开拓者只领先一球了。

暂停结束,威尔逊更是强势接管尼克斯的进攻。

高位持球面对乔丹,起手虚晃,实际是突破。他的进攻路数被乔丹看穿,但罗德曼的挡拆拦住了飞人的防守。

威尔逊一手运球,再次挑战开拓者的禁区。

开拓者奉行的是不上篮原则,谁企图上篮,他们都要坚决将其放倒。

威尔逊先是用假动作晃过巴克利拙劣的补防,接着,在空中拉杆闪开罗宾逊的封盖,与之发生身体对抗,再挑篮,皮球滚进篮筐。

裁判再次响哨。

路易从未这么喜爱过休·霍林斯。

这个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比赛之上的愚蠢裁判,为了维稳,增加了吹哨的频率,对一切疑似犯规的动作都是零容忍。

“这又不是纽约,你他妈在干什么?”莱利看不下去了,站在场边骂街。

威尔逊加罚得分。

18比17

这段时间,威尔逊连续得分,不但是场上最耀眼的星,也让乔丹失色。

乔丹的攻击性不如过去那么强,因为莱利要求他策动全队的进攻,哪怕波特在场,球权也集中在他的手上。

由于身兼组织重担,乔丹刻意压抑了进攻欲望。

就算威尔逊的进攻已经是骑到他的头上来,他的眼里依旧只有传球。

这个形态的乔丹,是路易没见过的,也是路易所忌惮的。

乔丹与三角进攻之父温特那句关于“个人”与“团队”的单词里有没有“I”这个字母的著名对话⑴,可以充分反映出乔丹的自负。

前世的菲尔·杰克逊当上公牛主帅后,也是第一时间想削减乔丹的球权,为此险些丢掉帅位。最终乔丹还是让出了球权给皮彭起飞的空间,但依旧没有失去得分王的头衔。

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条时间线里,乔丹称王之路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远超想象。他的成长路线也完全不同了。

被湖人压制,在总决赛上被尼克斯横扫,甚至没机会碰一碰80年代的霸主凯尔特人,种种失败经历让乔丹放下了自负的心理,听从了莱利的吩咐。

只见乔丹外线持球,哪怕站在外线都让人难以忽视。

他最得力的帮手巴克利为波特掩护,随后向中路顺下。

乔丹相信他的终结能力,吊了个高球。

巴克利中路接球,直面塞利。从防守位置看,塞利完全能够防住巴克利,可是,他的身体不足以承受查尔斯爵士的正面强攻。

巴克利真像一头全力奔向晚餐的野猪,横冲直撞把塞利从面前撞飞,凶残地进入篮下暴扣得分。

并且,巴克利疑似进攻犯规的撞人,还让塞利被吹了个犯规。

路易对此没有异议。

这就是最新尺度。

休·霍林斯不想双方的比赛打得过于硬核,每年的圣诞大战都有一定的表演性质,这就像春晚一样,许多家庭都会聚在一起看球。

没人希望看到一场以暴力为主题的比赛。

威尔逊刚才连续2+1,和巴克利疑似进攻犯规被吹成2+1,都是如此。

只要尺度一致,路易就没意见。他和霍林斯一直不对付,但他们都是对事不对人。

“告诉他们,防守强度可以适当降低一点。”

巴克利罚球的时候,路易把威尔逊叫到身边叮嘱。

威尔逊点头,回到场上传达路易的指示。

由于双方开始启用轮换,开场的剑拔弩张之势也在麦克丹尼尔被驱逐后归于平稳。

从第一节后半段起,尼克斯与开拓者的比赛,更接近于教学赛。

他们彼此适应对方的打法。

尼克斯的三段式进攻让开拓者手忙脚乱,这纯粹是进攻体系带来的差异。

莱利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波特兰打造起自己的攻防体系,而路易已经带着尼克斯征战多年。

开拓者防守的强大,让尼克斯的持球人们通过挡拆进攻改变对方的防守后,未必能第一时间找到空位队友。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持球人都像悲剧师、詹姆斯、哈登、纳什那样拥有全局视野,球在转移过程中总会有出球慢或者球传得不好的情况。

这就是三段式进攻的作用。

第一波攻势如果没有成功,第二波攻势的成功概率就会增加,第二波不行还有第三波。如果第三波还不行,进攻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就得找个人来投压哨,或者干脆把球给威尔逊单挑。

开拓者适应不了尼克斯的三段式进攻,莱利要求他们利用运动能力无限换防的做法,也需要时间来培养默契,乔丹把自己当成组织者后,除了必要的持球进攻,开拓者的阵地战核心实际上是巴克利。

第一节末,路易设计让乔丹突破到极深的位置,特里·波特在弧顶已经非常空旷了,问题是乔丹要往身后传球是个挺难的技术活。

威尔逊和罗德曼都有可能断掉他的传球。

乔丹灵机一动,给了个高传球,但球速减慢了,波特接到球时来不及投篮,哨响,首节结束。

组织核心化的乔丹,不像哈登那种真能打控卫的双能卫,实际上,他更像是个组织前锋。

突破攻筐和进攻选择都不像是控卫,所以尼克斯在预判他传球路线的时候,总是能精确把握出球点。

尼克斯先抑后扬,在第一节结束时27比24反超开拓者。

比赛进入第二节。

开拓者纵横西部的比赛强度,并不能压垮尼克斯,这是他们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确定的。

就是没想到尼克斯居然只花了几分钟就适应了。

高强度的比赛是尼克斯最喜欢的,他们平时的队内对抗赛强度就很高,所以在比赛里如果有对手要上强度,他们的反弹力道会超出想象。

说穿了,莱利要求开拓者的比赛强度要强于尼克斯,现在和正主打完才发现,还不够强。

⑴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这个脚注是为少数不知道的人准备的——公牛时期,温特嫌乔丹个人单打过多,告诉他:丹子,团队(Team)这个单词里面没有“I”(自我)。乔丹回:你懂个鸡儿,胜利这个单词里面有“I”(Win)。——这段对话经典到乔丹在名人堂演讲拿出来逗乐,鲨鱼在自己的名人堂演讲里也照这个段子的结构玩了个和科比斗嘴的梗。

第八百零八章 疯狂的麦克斯

尼克斯与开拓者的第二节,在激烈的对抗中开局。

主裁判紧张地控制着比赛的进程,参赛的双方无不想利用敏感的判罚尺度来获利。

克利福德·罗宾逊的作用,可能连帕特·莱利都没料到。

此人作为高大锋线,在防守的时候优势明显。

他能跑,能跳,身高臂长,遇到尼克斯的任何球员都能协防,搭配莱利的换防体系,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泽维尔·麦克丹尼尔整体攻防压迫力更强,罗宾逊更适合僵持阶段像缝合机一样缝合开拓者的防线。

那个时间段,威尔逊也被换下。

尼克斯场上没有威尔逊,但还有尤因。

米勒看起来还需要多打几场比赛才能适应开拓者的防守。

身为戴尔·艾利斯的接班人,路易对米勒有更高的期望,但他自从坐稳首发以来,还从未像艾利斯那样面对高水平的防守。

米勒在路易前世的履历,让路易相信他的上限高于艾利斯。可是现在,路易并不确定这条时间线下的米勒到最后是否能够超越艾利斯。

如果米勒在步行者出道,他的成长轨迹不会有变化,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球队没有其他未来可期的球员,所以米勒这种持球能力平平的神射手被推上核心位后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潜力。

如果是在尼克斯,米勒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那一步。

就好像今晚,米勒打得不顺,路易的做法不是将他留在场上找状态,而是换人。并且换人后效果不错。

如果换成一支人手短缺的弱队,米勒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这种容易让人忽视的小细节,同样会影响到一名球员的成长。

第二节上来,米勒的发挥仍旧不理想,开场至今7投1中。

路易不再急于将其换下,米勒发挥不佳是开拓者的防守策略导致的。此时,开拓者让乔丹对位米勒,又有罗宾逊这种长了飞毛腿的蜘蛛人随时准备协防,加上新换上场的安东尼·梅森,他的防守同样不可小觑。

如果,路易是莱利的老师,那么,莱利绝对是个热衷于进行课堂记录的好学生。

莱利在路易身上学到了“强硬的队伍才能获胜”,“防守才是第一位”,“三分线可以放”,“神射手必须死”,“协防不如换防,换防不如轮转,轮转到最后还是要包夹”,“不上篮法则”,“选择性放空”,“重点人要给予尊重”。

米勒就是开拓者眼里的重点人。

他是联盟中少有的几个可以靠三分球赢比赛的球员。

虽然尼克斯队内拥有众多射手,但米勒是莱利唯一一个不敢赌手感的人。

所以他们对待米勒的防守,达到了最高规格。

这就是米勒开场之后发挥不佳的原因。

身为一名神射手,被联盟防守第二的球队重点对待,表现不佳是正常的。

米勒哑火以后,乔治城双子星站了出来。

雷吉·威廉姆斯作为威尔逊的替补出场,在侧边持球策应,给坎普和尤因送出多个秒传。

开拓者为限制尤因采取夹击,而把威廉姆斯放空在外线的时候,他也用稳定的三分投篮惩罚了波特兰人。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