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601章

作者:沉默的爱

现在4胜3负,排名东部第四,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好车,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开的。

尼克斯和凯尔特人的比赛是20号,19号这天,尼克斯全队在迈阿密逗留。

毕竟是难得的度假城市,训练之余,队员还能外出玩耍,现在尼克斯实行宵禁责任连坐制。

广义来说,他们没宵禁。

但所有夜不归宿的人都需要有一个队友做担保,如果夜不归宿的人闯祸,负责担保的人一起处罚。

路易和助教们一起留酒店研究昨晚对热火的失利。

比利·多诺万提出了两点:“我们对汉克·盖瑟斯和彼得洛维奇的陌生,导致他们在进攻端发挥出色,如果再打一场,我们的防守会做得更好。”

赵远征不看防守数据,因为常规赛的尼克斯和季后赛是两回事。

常规赛,他们的防守强度很高,但季后赛就上升到了另一个级别。

所以,赵远征只看进攻。

“从出手选择来看,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投篮尝试。”赵远征犀利地指出,“54%的投篮来自罚球线外的区域,但命中率低得可怜,并且,长篮板被迈阿密牢牢控制住了。”

汤姆贾诺维奇吐槽道:“这帮家伙,真是太不把热队当回事了,明明内线优势巨大,却老是飘在外围投篮!”

会一开,问题就清楚了。

被状元郎杀生,但这种事不会有第二次,有了这回的经验,下次再遇见热火,尼克斯的防守定然能做得更好。

进攻端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不把对手当人看的骄傲,太多的高位投篮,命中率又不高,长篮板也没抢过,这才导致了赛季首败。

看起来还挺正常,所有可能会让他们输球的错误,尼克斯全犯了。

被路易那一顿骂,球员能收敛一些,但打法上的错误,是需要重点指出来的。

路易总结了教练组的建议,在对阵凯尔特人的赛前,严肃认真地说了一通。

尼克斯与凯尔特人的二番战,连带着尤因和桑普森的意气之争。

尤因不久前说,他是联盟第一中锋,能搞定桑普森。

经过媒体的添油加醋,尤因的话已经被传成“我是历史第一中锋,拉尔夫不值一提”。

现在的球员私底下并不是朋友,所以很多时候,媒体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经过大半个月的检验,吉米·罗杰斯发现把桑普森视作唯一的进攻核心是不可靠的。

不是桑普森不可靠,而是他无法营造出一个让伯德和托马斯都感觉到舒服,同时又以桑普森为核心的体系。

不能让那两位舒服,比赛就难赢。

所以罗杰斯堕落了,他既不肯回到K.C·琼斯时代,抱着路易留下的战术过活,也放弃了自己的理念,选择了最不需要动脑筋的“多巨头”打法。

这种打法并不稀奇,即进攻多点发起,篮球多点过渡,多点终结。由三巨头主导,其他绝大多数球员作为终结角色或者二次过渡,无球球员之间会有相互的掩护、空切和反跑,崇尚人动球动,实在不行了再三巨头出来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多头进攻”,对手最怕的就是由球星带起了角色球员,最后两边的进攻都摁不住,被一波流带走。

所以对手必须做出选择,到底是包夹限制球星,让角色球员来终结?还是放球星单挑不让他带动队友。

如果是小球时代,那个角色球员三分命中率40%以上的多如狗的年代,遇见多巨头球队,无限换防,逼球星单挑,是唯一的选项。

而在1989年,路易的做法非常简单。伊赛亚·托马斯看起来至死都练不出一手30%以上的三分球了,所以防他,就放空两米防突破以示尊重。如果篮球来到伯德或者桑普森的手上,就放空托马斯以包夹另外两人以表示对另外两人的尊重。

绿军的二号位首发雷吉·刘易斯,实际上他是个足尺寸的三号位,但有伯德在,他想打首发只能打二号位。可是打二号位,他的投篮威胁一般,目前场均进0.1记三分,命中率26%,这种外线篮子打二号位,不放个三米狠狠尊重一下还等什么?

大球时代和小球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防守规则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小球时代,即使被放空的球员没三分威胁,拿到球往里杀,等待他的往往也是大海般空旷的禁区,而大球时代,没有防守三秒,内线可以在禁区筑巢,加上角色球员普遍射程不远,防守人也多半选择以拉开身位,拱卫禁区为主的站位。

所以被放空的人要么投篮,要么拿着球不干活,突进来?同样很难。

凯尔特人的进攻,尼克斯有足够的方案来预防,而尼克斯的进攻呢,绿军如何阻止?

尼克斯的首发:斯托克顿、米勒、威尔逊、麦克海尔、尤因,外线三人,都有一手33.5%以上的三分威胁,尤因和麦克海尔都能挡拆后拆开高位中投。

这种情况下,决定了凯尔特人只要放给他们空位,得到空位的人可以用投篮来惩罚对手。

不到几个回合,凯尔特人就放弃了这种策略,威尔逊打伤愈归来的伯德,非常轻松。因为伯德的防守已经成为摆设,速度太慢,完全跟不上。

刘易斯倒是防死了米勒,但这仍然不够。

下半场,老将约翰·朗神准的三分,为这场比赛带来悬念。

路易知道,朗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威胁。

他是凯尔特人外线最准的点,他的三分基本可以看作绿军在对阵尼克斯时,进攻的晴雨表,一旦他丧失了接球投篮的机会,凯尔特人的外线会少一个很重要的牵制点,他借伯德/桑普森挡拆之后跑位的战术威力也会大大减弱。

路易换罗德曼上场,作为全局扫荡者追着朗防守。

这么做的代价是给兰比尔各种投篮机会,尼克斯的其他人能轮转会尽量轮转,不能轮转就给他投。

兰比尔的投篮杀不死比赛,投进的那些球,都是尼克斯为防死朗而付出的必要代价。

比起打热火的那场比赛,尼克斯的防守强度大大增加。

第四节开局,米勒终于甩开刘易斯的防守,命中当晚第一记三分。

投进之后,他冲刘易斯咆哮道:“CNM的狗杂种,这就累了吗?再来追啊!”

米勒进完球,轮到安吉。

面对旧主,安吉手不软,续上了米勒的攻势。

然后是霍纳塞克,再是米勒,最后是本杰明·威尔逊。

他单挑伯德,连续胯下变向后晃过GOAT的重心,拔起,命中。

那一球,使分差来到两位数。

凯尔特人是下山的王者,他们仍然很强,怀有骄傲,伯德很快用单打威尔逊的2+1回应,桑普森与托马斯挡拆拆开后外线三分。

兰比尔和尤因的禁区肉搏引起了双方的冲突。

这是两队比赛里的保留节目,不起冲突,就好像少了醋的饺子,没那个味道。

一架打完,并未起到兰比尔所想的那种效果。

尤因的防守虽然强过桑普森,但进攻远远不如。

虽然他想证明自己是联盟第一中锋,但每当他想勉强要球去对抗桑普森的时候,路易的双眼都会像带电一样瞪过来。

路易没有出声制止尤因,他用眼神警告了:你可以那么做,不过要考虑清楚后果,进了一切好说,如果不进,看我不糙你爸。

自打尤因在乔治城浪费那三年,就决定了他未来的境地。进攻之极和防守之极,他必须选一个。进攻端他本身没有足够的根底,防守端却有极佳的天资和一定的基础,所以,路易理所当然地把他打造成一个防守端的致命武器。

或许尤因永远无法在进攻端拥有桑普森那样的影响力,但经过路易四个赛季的调教,他的单防、协防、换防、补防、各种卡位技巧、局部一防二……简直成了个防守博物馆。

正是尤因的防守,让凯尔特人始终打不穿尼克斯的禁区。

这场比赛,凯尔特人的禁区命中率只有39%,而尼克斯是49%。

10%的禁区命中率,决定了双方最终的差距。

109比101

尼克斯以8分优势,战胜凯尔特人。

尤因和桑普森的争论,还将继续。

今晚,桑普森29分15篮板5助攻5盖帽,对面的尤因则是17分19篮板4助攻6盖帽,命中率比桑普森还低了10%个百分比。

这两人越来越像是当代版的拉塞尔和张伯伦。

区别是,新版的张伯伦,没有老版那么多的BUG,所以现役诸多内线每逢桑普森,基本都要被打到失忆。

尤因这算好的了,输人不输球。

第六百七十七章 黄金时代

1989年12月,路易坐在纽约蓝宫的办公室里无所事事地看着录像带,并假装不知道这是80年代的最后一个月,他本可以过得更有意义。

上个月的感恩节,纽约意外停电,他们一家来到外面被围追堵截,洛林被一百个人要签名——好吧没那么多,但为了真实还原那个状况必须夸张点。

不管路易承不承认,即便是在曼哈顿的富人区,他和家人也是当地的名人,很多有钱的太太想为家里的男人讨要位置更好的季票。

一个两个,路易还能应付,人一多就不行了。

好位置就那么多,留给明星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更多的盈余给他们呢?

总之那是个糟糕的火鸡节,路易决定12月保持低调。

现在没事情做,他就在他的办公室里第100万次尝试观看《考斯比一家》。

如果是10年代的电视观众,即使不怎么看美剧,大概也听说过最出名的几部。

比如《权力的游戏》、《行尸走肉》、《绝命毒师》。

而在80年代,即便是不看电视的人,最少最少也听说过三部电视剧,而且,时间段必须鲜明地分成80年代的前半段和后半段。

前半段由《朱门恩怨》、《豪门恩怨》统治,从1985年起,《考斯比一家》坐上铁王座,开始了年度收视率第一五连冠统治。

这是一部现象级的情景喜剧,和以往的喜剧不同,这部电视剧对一个成功、稳定的黑人家庭的描绘打破了白人自认为的种族刻板印象并展示了上流黑人家庭的生活,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振兴了NBC萎靡不振的收视率。

可是,路易无论怎么样都看不进去。

他已经试看了很多集。

对路易来说,这电视剧很恶心,因为它归根结底展示的还是白人眼里的黑人家庭。

许多地方都透着一股像《上气》选角一样的恶心视角。

比如主角是医生,他的妻子是纽约市的一名律师——尽管这两人的年收入无论怎样都一定会达到六位数——80年代的六位数!

但他们依然表现得无比吝啬,各种便宜能占就占,中产家庭过得比《无耻之徒》里的盖拉格家族还拮据。

还有个恶心的桥段,主人公就女儿的性经验和女婿进行深入探讨,就好像担心他的女婿在床上发力过猛弄出什么事来。如果路易是那个女婿,他会让这个看着就像淫贼的岳父闭上嘴巴管好自己的事。

另外还有一集,主角用开玩笑的口吻告知众人他在烧烤架里下了一种会让人兴奋的药。路易越看这个黑人主角越不爽,虽说人不可貌相,但这张脸越看越不像是什么好货。

以上种种,是路易在各种看不进去、分神、跳集的情况下记住的恶心点,他今天再次尝试观看《考斯比一家》失败。

1989年快结束了,他注定与这部统治了80年代后半段的电视剧无缘。

对路易来说,这只是一部平庸的电视剧,它按照白人喜欢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实现了美国梦的黑人家庭。白人们喜欢它,因为足够新奇,又能给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黑人们扔一块骨头——路易非常确定美国的亚裔不会对《上气》的选角有异议——问题是这部电视剧描绘了一个没有反映任何人现实生活的故事,路易想来想去,它唯一能称霸五年的原因,可能真的是因为新奇。

就好像《小时代三部曲》如果在80年代的中国上映,票房一样不会低。

路易放弃了尝试,把《考斯比一家》的录像带扔进垃圾桶。

如果他看了那么多次都没看进去,还感到恶心和厌烦,则说明这部电视剧不适合他。既然不适合,那当然得像那些PS严重的日系动作片一样从自己的生活中删除了。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