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4章

作者:沉默的爱

而李轩冰的中国菜,放到穿越前也不合他的口味,但现在,这是最美味的佳肴。

不能更完美了。

儿子连声称赞自己的厨艺让李轩冰难以置信地产生了一种叫害羞的情绪。

印象里,路易是很内敛的一个人。

他最多只会说“好吃”,而不会说“太好吃了”,“我快哭了”,以及“妈我爱死你了”这种话。

果真是距离产生美吗?出去一年就整了个大变样。

她最初还担心路易被哥布林县的花花世界给蒙住双眼,她听说那里的夜店和各色俱乐部很有特点,女孩也普遍比保守主义的大堡垒克利夫兰要奔放得多。

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坏了。

现在看来,出去一年这小子比过去更成熟了。

“妈,你老看着我干嘛?”路易笑道,“动筷啊!”

“唉,我不饿,这汤凉了吧,我去给你热一热……”

看李轩冰手忙脚乱生恐招待不周的模样,路易大感自己决定的正确性。要是一上桌就坦白,哪来这母慈子孝的场面?

暂时就这么着吧,让妈妈知道真相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明知她不支持还要破坏眼前的美好逼着她支持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那怎么可能呢?没准这会儿已经被赶出家门了。

⑴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做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约翰·列侬

第五章 看门狗

路易的篮球情结始于童年,那是6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所有克利夫兰人都不知道他们即将拥有一支NBA球队。

而早在NBA球队入驻克利夫兰之前,辛辛那提皇家队就在克利夫兰打了四场主场比赛⑴,票价分别是5美元、4美元和3美元。他记得这么清楚的原因是,这四场比赛,父亲都带他到现场看了。

他有理由相信是父亲买了5美元的座位——尽管他可能是从他的老板,同时也是他的好朋友那里得到了免费的票。因为有上面有球员的亲笔签名。

1968年,一个并不是非常富有的克利夫兰商人尼克·米莱蒂得到了机会。最初,他想在NHL的扩军中分一杯羹。但NHL的加盟费是600万美元,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算,因此,他选择了自己更喜欢的NBA。

当米莱蒂向NBA谈起克利夫兰时,另一件事显现了出来。这是NBA和ABA之间的战争。NBA匆忙推动联盟扩张之事,只是为了将ABA挡在一些城市之外。克利夫兰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1月20日,NBA宣布由14支球队扩大到17支球队。想想看。为什么要增加三支队伍?谁想要一个只有奇数支球队的联盟?这会造成赛程安排的困难。

但NBA担心ABA将版图扩张到克里夫兰、布法罗和波特兰这样的重工业城市。因此,NBA授予这些城市特许经营权。

1970年,波特兰没有一支大联盟球队。布法罗很有钱,在国家冰球联盟的扩张中增加了一支属于他们自己的球队——布罗法军刀队。而在当时,克里夫兰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城市”,他们已经有了印第安纳人(MLB)和布朗(NFL)。NBA希望抢在ABA前面把版图扩张到这些城市里。

米莱蒂在原始资金只有不足200万美元的情况下筹集到了500万美元的资本,然后将职业篮球带到了克利夫兰。

路易记得在骑士队元年赛季开始前,球队还通过报纸向球迷征集名字。其中“灯塔”、“森林人”、“总统”、“骑士”获得了最多的支持,而骑士队的支持率排在第四位。最终,他们选择了骑士。

可惜的是,骑士队进入NBA后的前五个赛季全部惨淡收场,最高不过40胜。没有成绩,自然没人关注。

1975-76赛季,球队将主场搬迁到花费重金建造的里奇菲尔德体育馆。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在常规赛打出49胜,成功进入季后赛,并在季后赛首轮淘汰同区死敌华盛顿子弹。要知道,子弹队拥有韦斯·昂塞尔德和埃文·海耶斯两位巨星。而骑士队全队没有一个称得上明星的球员,他们胜在人手众多,全民皆兵,总共有七人得分上双。

他们在新球馆的神奇历程,被浪漫地称为“里奇菲尔德奇迹”。

但在东部决赛上,他们面对的是东部的老牌强队波士顿凯尔特人,天王山之战上折损了队内首席得分手,也是唯一能与考恩斯抗衡的中锋吉姆·琼恩斯(Jim Chones C),于第六场惜败,结束了这个神奇的赛季。

在勒布朗·詹姆斯2007年单枪匹马带队将那支不属于总决赛的球队带进总决赛之前,这一年被骑士球迷普遍认为是队史上最伟大的一年。

正是这一年,路易的心中打下了坚不可破的骑士情结。当时,他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不久,骑士恢弘的赛季历程挽救了他破碎的心。

只是,来年NBA与ABA合并,大量新鲜血液涌入联盟,改变了NBA的版图。1976-77赛季,尽管骑士再次打进季后赛,但在首轮被淘汰。

1977-78赛季,也就是今年,他们重复了同样的历程。

许多老骑士球迷不承认,但事实胜于雄辩。1976年的NBA,是历史上竞争力最弱的年份之一。而1977年,ABA并入NBA,让联盟突然加入了至少30位具有竞争力的球员,包括了J博士为首的多位巨星,球队数量从18支增加到22支。

同样在1975-76赛季打进总决赛,和凯尔特人打得不死不休的太阳,在保留全部精英球员,没出现重大伤病的情况下,在1976-77赛季只有34胜。

时代真的变了。

联盟合并和奥斯卡·罗宾逊案带来了开天辟地的效果,现代NBA的雏形由此诞生,但最初的几年,他们依然处于暗不见天日的地窖中,随时可能被压垮。

骑士队的球探面试在克利夫兰体育馆进行。

尽管面试的是次级球探,程序却一大堆。

首先要经历一轮搜身,弄得好像会有恐怖分子盯上骑士队的教练组一样;

然后提交自己履历。

可是,路易的履历并不好看,因为他只是在校大学生,虽然参加过校队,但没有取得任何成就,现年18岁,法律上还不能喝酒,尽管70年代是个没有规矩的时代,但一个18岁的孩子放着大好的假期不去享乐还跑来这应聘职业球探——如果路易是审查者,他也会怀疑这人是来捣乱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应该还在上学吧,小子?”审查者是个中年白人,他的脸上写满了刻板的偏见与傲慢的态度。

路易说:“我已经做好了为这份工作搁置学业的准备。”

“别闹了,回家去吧。”他根本就不看路易的履历,那是他花了几个小时写的。

“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假期很难得,这是你人生中难得的机会,你应该干一点年轻人该干的事。”对方把路易当成了只有几分钟热度的小鬼。

明明事先已经考虑到会因为年龄被轻视,但情况真实发生的时候,属于路易自己的不满情绪,还是取代了他的意志,出现在脸上。

“我写了一份履历,而你连看都不看,我还准备了详细的球探报告希望给比尔·菲奇教练过目。”路易拿出了球探报告的复印件,“今天有很多球探来面试,我们都想要一个机会,而且,在你们的招募广告上,我并没有看到这份工作对年龄有限制。”

除了那些从事职业篮球无望又不想完全离开这项运动的待业青年,还有哪些18岁的小鬼对这份工作有想法呢?

审查者失去了耐心,对亚裔的偏见浮于脸上:“不要用东方佬的口吻跟我狡辩,这没有意义,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目的,但我的工作就是禁止错误的人去浪费菲奇教练的时间。”

路易自认为计划很周全,但第一步都还没实施就失败了。

他以为他会失败于球探计划不严谨、没有名人推荐信、当然年纪轻轻也是一个因素——但他没想到,阻拦他进军职业篮球的,是一个可能根本不了解这项运动的所谓狗屁审查者。

“如果你还不离开,我可能要让保安请你出去。”审查者已经没有耐心了。

路易只能将他完全没有派上用场的球探报告收好,转身要走。

突然,他停下来问:“还未请问你叫什么?”

“迪克·诺迪。”

“人如其名。”路易刻薄地笑骂,“你真是一根短视的烂吉巴。”

⑴在当时,除了湖人这种自古以来就是土豪当家的队伍,大部分的球队都没有稳定的主场。所以经常要拿中立场地来当主场用。

第六章 美国雅典?大概吧

虽然媒体们在50年代便以严谨的态度宣布空调已经是美国居民的常用家具,他们的证据是全美有100万个家庭有空调。

当然,这并非不可能。

50-60年代是美国国力的第一次巅峰,犹如公牛队的前三连,而70年代是迷惘的10年,这个十年之初的通货膨胀导致了更为恶劣的通货滞涨。

对于中下家庭来说,即使有空调,也用得不多,因为电费很贵。

路易的家里没空调,但他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知道在哪里可以吹免费的空调。

被那根带着偏见的烂吉巴拒之门外后,路易带着一肚子火来到超市。

他装模作样地闲逛,实际上是在想对策。

他的次级球探之梦——高级球探之梦——首席球探之梦——晋升管理层之梦……等等远大的梦想都还没开始呢,能就这么断了?

还是断在一条长着烂吉巴的看门狗手上?

路易正在反思他有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问题是,除了离开前他非常不礼貌地骂了对方一句,他全程并无失礼之处。

如果问题不在自己身上,那显然是在对方身上。

如果是对方身上,那很有可能是带着某种偏见。

年龄是个摆在台面上的问题,没人相信18岁的年轻人会想成为职业球探。路易自己也不信,可这是真的。烂吉巴那句不耐烦的“东方佬”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无论他有没有歧视,当他那么说的时候,本身就带着偏见。

而这种偏见在美国是扎根于民众心底的,普遍的,路易无力改变。

如果他会在骑士队遇到这种事,就可能在任何一支球队遇到同样的事情。

为骑士队效力是路易的梦想。

可惜的是,现实无情地打碎了他的梦。

这种情况下,骑士不能再成为他的首选。

虽然将他拒之门外的不是骑士队的主教练比尔·菲奇,可是他不能肯定菲奇是个怎样的人,如果费尽周折见到菲奇,结果发现对方和那根烂吉巴差不多,只会引来更大的失望。

“先生,需要帮忙吗?”

女服务员见他驻足良久,友好地询问道。

“我不确定你们这里有没有我要的东西。”路易笑道。

不可否认,长得好看的人在哪里都吃得香,原来的路易还喜欢板着苦大仇深的苦瓜脸,大大浪费了他的样貌,而如今的路易的身体里住着一个30岁的灵魂,他太知道“魔术师”约翰逊那种阳光贱笑有多大的杀伤力了。

当你长得很好看的时候,即便是带着猥琐的笑容,别人也不会在意。

搞不好还觉得你很可爱。

“哦,你要什么?”服务员问。

“去波士顿的机票,你们卖吗?”路易打趣地问。

服务员玩味地说:“如果你可以在超市买到机票,那我就能在熟食店买到博洛尼亚香肠!”

“其实我觉得亚洲香肠也不错,你介意试试吗?”

※※※

路易的心里出现了罪恶感,才“过来”一个多月,他已经和两位数的女人发生了亲密的接触。

可是,他并没有到处聊骚,他只是顺水推舟。

或者说,他是在追求成为次级球探梦想的道路上和那些可以或者不能给他提供帮助的女人发生了故事。

一觉醒来,或者连睡觉都不必,因为有半数发生在白天——事情办完,她们大多会点一根事后烟来回味,而路易还想着球探的事……然后,有的会留下联系方式,有的不会,此后他们大概也不会再相见了。

那么70年代的美国就是道德层面的崩坏。

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双管齐下,就不说那些夸张的社会运动和对未来造成深远影响的种种事件——尽管只来了一个多月,但在这大背景下,路易自然而然地觉得他所做的事情很正常,大家都这样。

尽管他在成为球探的路上先在女性经验上完成达阵两位数,但他的梦想仍然坚定得不可动摇。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