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17章

作者:沉默的爱

第二十三章 史上关注度最高的篮球比赛

1979年的NCAA全国锦标赛吸引了所有NBA球探的关注。

路易算是比较早一批追踪印第安纳大学的球探,伯德虽然已经被凯尔特人选中,但他还能重新参加选秀。

他在大四赛季的进步让人瞩目,“百年一遇”的赞美并非言过其实,“伟大的白人希望”这顶刺眼的头衔,也落到了他的身上。

看了几场山地人的比赛,路易认为这支球队想要夺冠,只能靠伯德一个人出力。

整体实力太差了。

精英四强赛上,他们遭遇了阵容豪华的德保罗大学猎魔人队。

德保罗由未来的准状元马克·阿吉雷带领,队中五名球员得分上双,而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却只有两人。

这是伯德进军总决赛前的最后一战,凯尔特人总经理奥尔巴赫亲临现场,他希望伯德输球后第一时间和他回波士顿。

伯德郑重地告诉他:“FUCK!我们不会输的!”

最终,他们2分险胜,挺进总决赛,和“魔术师”所带领的密歇根州立大学斯巴达人队会师决赛。

这是历史上关注度最高的大学篮球比赛。

一方有“伟大的白人希望”领导,另一方由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魔术师领衔,白人与黑人,这是当代最敏感的主题,正中美国社会的G点。全美的观众都被煽动了起来。

看起来,黑白双雄要在拯救NBA之前,率先拯救NCAA。

其实,拯救一词并不准确。1968年埃文·海耶斯在那场“最伟大的比赛”里带队打破UCLA的不败神话开始,大学篮球就进入了媒体的视线;1974年“天行者”引领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再次打破UCLA对全国冠军的垄断,从而创造出疯狂三月的概念。

早在黑白双雄之前,大学篮球已经被前辈们所拯救。接下来就是连年的积蓄力量,舞台已经铺好了,只待合适的主角登场,留下一段传奇史诗冲向巅峰。

魔术师和伯德,就是这个舞台上最好的对阵双方。

他们对NCAA的意义,就像乔丹之于90年代的NBA一样,在一场“要打赢比赛必须搞死伯德”的战斗中,斯巴达人对山地人的策略,让路易想到2019年总决赛的最后一场,猛龙队所有人围剿库里,放任勇士其他人投空位。只要他们能投不进空位,比赛就能赢。

伯德的队友就像库里的队友一样,投不进空位。

魔术师从而统治比赛。

这不是一场有观赏性的比赛,但这的确是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篮球比赛。

2700万个美国人收看了这场比赛的直播。

路易没有现场的美国人那么强烈的参与感,他坐在开拓者总经理斯图·英曼的身边。

他与英曼结识于上个月,起因是英曼想认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球探。

路易自然也希望拓展他的人脉,在最初的时候,他把英曼当成白痴,但接触下发现英曼不是白痴。

“比起拉里,埃尔文·约翰逊的未来更值得期待。”英曼由衷地期盼,“希望他不要被湖人选中。”

路易调侃道:“何必担心这个,你们甚至不愿意多等拉里一年的时间。”

“路,我不是在推卸责任,但我不是唯一做决定的人。”英曼直言。

开拓者的情况,路易了解一二,他们有个强势的主教练,他主导着球队的引援和交易,英曼更多时候只能提供建议。还有个对球队很关心的老板,并且,他不愿意冒险。

有时候,职业球队的离谱操作并不是管理层的主观意愿。

类似的悲哀和困难,路易在许多球队身上见过了。就连奥尔巴赫都有被自家老板坑惨的经历,要不是波士顿人给力,或许他已经去尼克斯了。

波士顿最绝望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在等红灯的时候跟奥尔巴赫讲道理。餐馆的顾客打断了他的晚餐时间。电台主持人恳求他重新考虑一下。在波士顿,他走到哪都有人恳求他留下。

然后他留下了,前提是老板约翰·Y·布朗离开。

布朗的合伙人哈弗·曼德里安买下了布朗手里的股份,成为球队的老板。

这是70年代开始以来,凯尔特人的第四个老板。

球队的所有权频繁变更,路易只是不起眼的一员,他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学篮球决赛上发现了一名不错的球员。

斯巴达人的大二前锋杰伊·文森特(Jay Vincent),他的运动能力很强,已经达到现代前锋的标准,得分技巧多样化,而且愿意远离灯光。据路易后来的了解,他是这支冠军球队中唯一一个对于魔术师独享镁光灯没有意见的人。

比赛结束,球馆内下起了五颜六色的纸片雨。

英曼感慨道:“这是一场无法被超越的比赛。”

而路易根本不关注和比赛无关的事情,他专注地写下方才所观察到的事情。

英曼注意到他在工作,好奇地问:“你发现了什么?”

“我在想,埃尔文在NBA能够像大学一样自如吗?”路易边说边收起了他的报告。

英曼的答案就像所有的保守派一样:“不可能,他在大学能打后卫,在NBA你敢让他打后卫吗?他会被粗鲁的前锋撞翻在地,而且如果不尽快掌握投篮,我认为他在NBA的前景是黯淡的。”

这就是将来为了鲍维错过乔丹的总经理吗?路易直呼内行:“嗯呢,我也这么觉得。”

路易本想这就回酒店好好给他的球探报告润色,却被英曼邀请参加今晚的派对。

这是英曼举办的派对,会有很多球探、各地的管理层参加。

路易不会错过开拓人脉的机会,因此答应了。

他在宴会里遇到不少熟人,76人的杰克·麦克马洪、湖人的琼恩·林伯克、以及到处兜售球探报告的快船球探迈克尔·汉克斯。

尼克斯的老板桑尼·韦布林是当晚的重量级人物,所有人都想讨好他。

韦布林以大方、出手阔绰闻名业界,他在60年代给乔·纳马斯(Joe Namath)的薪水震惊了体育界,并且创造了体育明星的概念。AFL和NFL合并后,纳马斯带领喷气机队拿下超级碗,那是第一次有AFL的球队拿下超级碗。这也证明了韦布林的眼光。

路易没有主动去讨好韦布林,因为有太多人想讨好他了。

有传闻说他上了所有活跃于60年代的纽约女明星,而路易真的就此事找他确认。

这很“冒失”,但韦布林却面带笑容地回答:“不好意思,我可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他们就这个话题打通了彼此的开关,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韦布林对于体育行业有如此年轻的从业者感到吃惊,当他听人说奥尔巴赫很器重路易的时候,他更吃惊了。

这是个有趣的夜晚,路易认识了许多业内的大佬,“小鬼”的名声也愈发响亮,有其他球队邀请他加入。但他们给出的薪水和波士顿差不多,路易没理由放弃已经在波士顿顺利起步的事业和人脉,所以,他委婉地拒绝了。

第二十四章 高价的人与低价的杠

四月,伯德宣布签约著名体育经纪人鲍勃·沃尔夫(Bob Woolf),去年在选秀大会上得到伯德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只有成功签下伯德,才算大功告成。

五月,NBA季后赛已经进行到紧要关头,凯尔特人才开启和伯德的谈判。

谈判当天,路易在奥尔巴赫的办公室和约翰·基里利亚发生了争论。

因为鲍勃·麦卡杜的交易,凯尔特人今年没有首轮签。他们的糟糕战绩便宜了尼克斯。

尼克斯在今年同时拥有首轮第三顺位和第九顺位。其中,第九顺位就来自凯尔特人。

麻烦的是,凯尔特人在本届选秀大会的次轮签早已经交易出去。

不过,改制之前,选秀大会总共可以选十轮。

只要愿意可以选中很多球员,但从第三轮开始,值得一选的球员就不多了。路易和基里利亚产生争执的点正是关于第三轮第九顺位的使用。

基里利亚看中了杜克大学的大四后卫韦恩·克劳克洛(Wayne Kreklow)。

路易则建议去选他追踪了快一年的比尔·兰比尔。

甚至,如有必要,交易个次轮签截胡。

关于交易的提议,奥尔巴赫的意见是:“没有必要,比尔完全没有行情,我们可以在任何位置选中他。”

“那就让他等到第四轮。”基里利亚看起来傲慢得很,“我们用第四轮第九顺位选他,而且,这也可以进一步压低他的合同。”

他的建议让奥尔巴赫两眼放光。

这老货总是喜欢那些可以让他省钱的建议。

问题这又不是他的钱,省个鸡儿?

“我不了解韦恩,但我了解比尔,他在一支才华横溢的球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韦恩却在弱小的杜克苦苦挣扎,甚至连鲍勃·奥特格尔(Bob Ortegel)教练都不在他的即战力上有所表示,只是说他是一个努力打球的人。”

“里德,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路易郑重地说,“如果这家伙还有其他的优点,他的教练绝不会这么说!”

基里利亚嘲笑道:“比尔有其他的优点吗?你还不是在球探报告上重点指出了他的精神属性。”

“好了!打住!”奥尔巴赫拍了拍桌子,“你们把这当成了什么地方?有话等到通气会开始再说!”

路易和基里利亚的表情就很精彩了。

今年就这几个选秀权,用得着开通气会?

一群大佬围在一起讨论第三轮第九顺位选谁吗?哇,那场面……

这时,希腊学院的杂工进来说:“拉里和他的经纪人到了。”

“让他们来吧!”奥尔巴赫道。

“那我再回去研究一下。”基里利亚好似害怕和伯德见面似的,匆匆地走了。

路易则认为这是个提前和注定的凯尔特人的核心球员认识的机会。

“你是想留下来帮忙吗?”奥尔巴赫看他没走的意思。

路易委婉地说:“如果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地方,请不要客气。”

“放心好了,拉里是乡巴佬,鲍勃是傲慢的混蛋,这两种人从来不懂得什么是客气。”这话他就当着路易的面说了。

待会儿见了面,他巴不得把伯德供起来。

伯德和他的经纪人沃尔夫同时走进了奥尔巴赫的办公室。

此时的伯德还不像多年后那么像鸟类,乍看下,很青涩,泡菜似的金色卷毛下,是一个穿着牛仔裤和衬衫的年轻白人。他身边的沃尔夫,第一面就给路易的感觉不好,像是个满肚子坏水的反派。

“在谈判开始之前,你们要不要喝点什么?”路易问。

奥尔巴赫的办公室里有冰箱,里面有路易用得上的一切饮料。

“给我来一瓶喜力。”伯德张嘴就要喝酒。

而且是比较贵的酒,然而奥尔巴赫这里只有蓝带。

“没有喜力。”路易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打开冰箱才说出答案。

沃尔夫不满地皱眉:“你们这怎么连酒都没有?”

“你们是来喝酒的,还是来谈合同的?”奥尔巴赫知道沃尔夫在施压,不过对一个19岁的年轻人施压?他肯定是搞不清楚状况。

“算了,给我们来杯水就好。”沃尔夫笑着碰了碰伯德,“拉里,我说过了吧?果然不能对他们期待太多。”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