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第1411章

作者:沉默的爱

伯德虽然很棒,但他们之间没什么化学反应,而路易却在国家队和自己磨合过。

没想到,这天只亮了一半。

路易的执教方式是姚月半始料未及的。

路易带着绝对的权威上台,给包括姚月半在内的所有人制定了一揽子计划。

给姚月半的计划尤其严苛。

当姚月半因为违反计划内容被罚跑圈时,他是有怨气的。

但很快,路无瑕加入了跑圈的行列,并且对方的处罚力度是自己的两倍。

多可怕的人啊,为了立威先儿子都献祭了。

至此,姚月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该怎么办怎么办,路易也不乱罚人,他都是有理有据的。

更让姚月半(和路无瑕)目瞪口呆的是,罚完他们两人之后,路易特意让全队围观他们坐在地上如哈巴狗般大口喘气的丑态。

然后,路易指着他们,对全体球员说:“这就是我的规矩!就算是我们的队长,只要犯错就要受罚,如果有人犯了和他们一样的错误,我保证你们所受到的惩罚力度会远在他们之上,因为你们没有吸取他们的教训,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知错不改的蠢猪,我的队里也不允许有这种蠢猪,都听明白了吗?!”

看见这一幕姚月半的脑海里关于路易执教国家队的美好记忆已经全部删除并将回收站清空。

他对路无瑕说:“老弟啊,我猜你长这么大一定吃了不少苦。”

路无瑕突然发现老爹公私分明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在他进入职业篮球之前,有这样的爹绝对是大大的加分项。

可是他现在已经在职业篮球界站稳脚跟,如果再背靠一个手眼通天的爹,就只会被人看作关系户。

此时不和忠厚老爹划清界限,更待何时?

“不说了,姚哥……”上帝之子此刻戏精附体,完美继承了母亲的表演基因,“都是泪啊!”

随着众人对S.S.O.L.T.S.O.M体系从入门到熟悉,部分曾经在老体系下如鱼得水的主力轮换球员开始表现得水土不服。

比如沃利·斯泽比亚克。

作为无球射手,他的跑位嗅觉和无球移动其实都属于中上水平。

但S.S.O.L.T.S.O.M体系下,最复杂的是结束“7秒或者更少”进攻环节,转入“20秒或者更多”进攻环节的时候,斯泽比亚克开始迷失了。

他没有为队友掩护的意识,因为他总是享受掩护的那个人。

对体系的融入上,斯泽比亚克远远落后于凯尔·科沃尔。

按照这个节奏,科沃尔取代斯泽比亚克是大概率事件。

这不仅滋生了斯泽比亚克的紧迫感,也令他对新体系产生了不满和厌恶情绪。

马努·吉诺比利是最适应S.S.O.L.T.S.O.M体系的主力球员,这源于他非凡的球商。

即使如此,路易依然喜欢嘲笑吉诺比利,因为他是个球场行为艺术家——在假摔这块,他的造诣可谓历史级别。

有一次,JJ·巴里亚根本没做什么,吉诺比利好似吃了龟派气功一样横飞出去,路易当场就开喷了:“马努,我真庆幸你不是蜘蛛侠的扮演者,因为当我们需要你去拉住火车的时候,你他妈会假装被火车撞飞太阳系来寻求一个犯规!”

对新体系表现得最不适应的主力球员是安德烈·基里连科。

如果说斯泽比亚克只能打一半的战术,基里连科就属于挡拆和掩护都玩不明白的类型了。

当初在伯德手下,基里连科进攻的时候就做两件事,站底角,有机会就投,没机会就空切偷一个。

而在路易手下,站小前锋位置的基里连科需要进行高位掩护再做挡切。

经过一周的训练,路易得到了一份对S.S.O.L.T.S.O.M体系反应良好的球员名单,分别是路无瑕、加索尔、吉诺比利、科沃尔、邓利维。

如果把体系分成两部分,适应体系的人可以增加一倍。

但路易没打算把体系一分为二。

如果要把复杂的体系简单化,当初他就不用费心思把三个体系整合起来了。

有些事,就得一步步来,等训练营结束,他相信名单上的人还会增加,再通过常规赛的磨合,最终他们至少能得到一个与体系有良好化学反应的八人名单。

同时,路易手上也有一份“虽然很努力,但是没什么卵用”的名单。

但凡进入这个名单的,都是路易已经确定不可能和体系产生化学反应的蒂花之秀。

目前,名单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被路易选来给儿子当带刀护卫的托尼·阿伦。

路易不指望他开窍。

对此人,路易的想法就是等他防守端功力大成,再督促他练一手定点三分,其他的,随缘吧。

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再见,里德

2006年的媒体会之前,路易的“S.S.O.L.T.S.O.M体系反应良好”名单增加了两名球员,分别是布兰登·罗伊和瓦斯里斯·斯潘诺里斯。

罗伊显示出了在NCAA打满四年养成的战术素养,尽管球队的体系与他的个人风格并不吻合,但他仍然可以凭借全面的技术找到切入点,并成为战术的主要部分。

同为新秀,斯潘诺里斯远比罗伊成熟,在欧洲篮球打拼多年,对复杂的战术体系并不陌生。

当他全方位熟悉了球队的战术,欧洲时期养成的战术执行力反而加快了他兑现即战力的速度。

九月底,凯尔特人的媒体日吸引了众多国外媒体。

因为凯尔特人本质上是国际联队。

球队虽然以美国人为主体,却还有中国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波多黎各人、俄罗斯人、希腊人、格鲁吉亚人……他们为凯尔特人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这些球员所在国家的媒体自发地派出了记者来到波士顿参加媒体日。

时隔八年再次作为教练员⑴出席媒体日,路易依然是媒体眼中的焦点。

⑴1999-00赛季因为停摆,没有正式的媒体日。

各方记者问了许多问题。

有关心韦德伤病的,有询问凯尔特人是否会对阿兰·休斯顿使用约翰·斯托克顿条款。

所谓约翰·斯托克顿条款,即是路易前世的“阿兰·休斯顿条款”,官方叫作特赦条款,该条款规定一支球队可以裁掉队内的任何一名球员,该球员的工资将不会占用球队的工资帽——今世,休斯顿自从离开纽约后就在火箭队带了一段年轻人,没闹出什么幺蛾子,更没机会签下6年1亿美元的天价合同,该条款在斯托克顿退役那年推出,斯托克顿也是第一个被特赦的NBA球员,所以被称为斯托克顿条款。

媒体之所以问路易是否会特赦休斯顿,是因为这个不靠谱的中投王在季前赛再次受伤,新赛季出战成疑。

休斯顿上一次系统性地打球得追溯到2004-05赛季了,那是凯尔特人冠军赛季,他作为替补出了力,但再怎么出力也不能这么玻璃啊。

对此,路易对休斯顿的伤病表示理解,并一口否定了特赦计划。

然后,又是罗伊是否适应球队的训练节奏,韦德有无可能在新赛季复出,新援迈克·邓利维的定位问题……

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是由《纽约时报》的记者罗宾·罗伯茨(Robin Roberts)提出的:“路教练,波士顿凯尔特人目前仅有两位非洲裔球员在大名单中,有很多人认为凯尔特人正在开历史的倒车,使种族主义再次在职业篮球中生根发芽,对此您怎么看?”

路易深深地看了罗伯茨一眼,他相信对方没有恶意。

但是,这个问题要是回答得不好,整个美国社会都会对他和凯尔特人产生恶意。

“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路易说,“自里德·奥尔巴赫时代以来,凯尔特人的用人宗旨只有一条,能者上,无能者下,但凡我们的管理层有一点种族主义的倾向,我也没有进入职业篮球的机会。我完全无法接受这种言论,这不仅侮辱了里德他们那代人为职业篮球的种族开放进程所做的努力,也侮辱了我们管理层的所有人,更侮辱了我的球员,他们拼命训练,努力打球,不应该受到这种批评和指责。”

这个问题,算是过去了,但凯尔特人的“黑人球员太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自从路易在2003年放弃辛里奇并选中韦德,组建无黑队夺冠的计划基本处于半废弃状态。

但是,通过凯尔特人目前的黑人球员数量,又不难看出,路老板虽然说服自己放弃了,可操作的时候却不是如此,所以这是放弃得不彻底。

然而,有些记者本来就是憋着坏水来的。

媒体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互联网上传出了一张凯尔特人球员的合照。

这张合照刻意排除了罗伊和阿伦,整得好像凯尔特人已然没有任何黑人球员了。

这张照片在舆论上给凯尔特人造成了一些麻烦,但并不成气候,因为关注篮球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不是事实。

随着媒体日结束,季前赛训练营的节奏也随之加快。

对S.S.O.L.T.S.O.M体系产生良好反应的球员在训练营结束前从7人增加到了9人。

十月初,凯尔特人、热火、骑士、勇士在中国互相打了三场季前赛。

作为NBA在海外的第一市场,这是NBA全球化的证明,而参赛的四支球队都有中国球员,让许多原本只能在电视机里看球的球迷终于也能在家门口大饱眼福了。

三场季前赛下来,凯尔特人的S.S.O.L.T.S.O.M体系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实战效果。

这与当年刚刚面世的“美丽篮球”截然不同。

尽管季前赛的比赛质量并不高,但厉害的球队往往在季前赛就有所表现了。

10月20日,凯尔特人返回美国,他们有12天的时间准备新赛季的第一场常规赛。

十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路易在家里接到了老兵海米的电话。

“路教练,里德走了。”

那时,路易愣了一下。

然后,他反应了过来,但大脑却完全空白,已经无法思考,只是机械地问:“葬礼什么时候举行?”

“我想,南希(奥尔巴赫的女儿)会给你打电话的。”海米说,“里德在三天前还参加了海军的活动,他们为他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玩得很开心,但突然间……你懂的,别难过,里德不希望我们难过,因为人总有这么一天。”

海米来电后不久,奥尔巴赫的家人果然来电了,他们向路易告知了奥尔巴赫的死讯,并通知了葬礼的时间安排。

那天晚上,路易独自坐在花园,手里拿着一根雪茄,仔细回想几个月前,他去医院探望奥尔巴赫的全过程。

他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吗?

有留下任何遗憾吗?

到了深夜,路易想通了。

即使他对奥尔巴赫有什么未尽之言,也不可能说出来,虽然他们不是一代人,但却有着相似的性格和作风,有些话永远只会藏在心里。

几天后,路易错过了凯尔特人新赛季的第一场比赛,他和洛林一起飞往华盛顿参加奥尔巴赫的葬礼。

启程的时候,路易感受到了深深的失落。

他再也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和奥尔巴赫发生争吵,也听不到那个老头用那个沙沙的嗓音对自己咆哮了。

当路易和洛林来到殡仪馆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球员、教练、朋友和凯尔特人的工作人员。好像整个城市的人都来了。到处都是电视记者,他们无礼地伸出麦克风采访每一个人。

“我今天不接受采访。”

说罢,路易带着洛林避开了记者,从后门入内。

路易他们找到了那间陈放灵柩的大房间,并且和奥尔巴赫的两个女儿——南与兰迪——打了个招呼,然后和比尔·拉塞尔、汤姆·海因索恩等人点点头,便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找了个座位坐下了。

很多人都有话说,他们想借此对奥尔巴赫表示哀悼。

路易却思绪万千,因为这些人所讲述的里德·奥尔巴赫没有一个是与他记忆中的那个人吻合的。

上一篇:人世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