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52章

作者:石闻

很显然,读书人这个圈子是很排外的,甚至直白点说,读书人恐怕根本就看不起那些打打杀杀的江湖客,连来露脸的资格都没有。

敬茶,收礼,一圈下来,云景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收礼收到手抽筋。

他虽然不知道这些礼物的具体价值几何,但心中大致猜测了一下,就这些礼物加起来的价值,恐怕他家种地十辈子都挣不来!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人生境遇竟梦幻如斯,一朝际遇,人生从此大不同。

一圈下来,三楼介绍完了,李秋赔罪一声,然后带着云景去了二楼露露脸。

相比起三楼,二楼就要随意很多了,有些人估计李秋都不认识,一言带过,往往都是一整桌云景敬杯茶意思意思。

但纵然如此,这些二楼的人可不敢托大,甚至有些还受宠若惊,多多少少都给了云景一些礼物的。

最后,云景特意来到二楼的一个角落,单独的给张长贵敬了一杯茶。

不管怎么样,自己能拜李秋为师,还是他在其中牵线搭桥,若没有他,云景绝对没有现在,所以这杯茶云景是一定要敬的。

人,不能忘本。

众目睽睽下,张长贵有些不知所措,毕竟整个二楼,只有他有这个待遇,但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有点飘飘然做梦的感觉。

见云景如此单独敬张长贵,李秋面带微笑暗自点头。

忙碌了近一个多小时,总算是忙完了,云景喝了一肚子茶水,有点撑,同时也感觉有点累,但没办法,这些程序是必须要有的。

接下来就轻松了,大家借着这个机会吃吃喝喝好不热闹……

第八十六章 别时依依

短暂的喧闹后,日子总要归于平静,中午时分,把酒言欢的宾客们,待到酒至微醺,便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

牛角镇外,李秋带着云景及其家人送别亲朋。

别时依依。

而今路远人散,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几多不舍,也只能道一声珍重。

真正的送别,是没有所谓的长亭古道的,更没有劝君更饮一杯酒,就在这寻常的日子,寻常的路边,他们短暂的相聚,留下把酒言欢的记忆,从此,便将这份记忆留在了昨天。

既然离别多愁绪,何不多留久聚长乐?

呵……,便是这人生啊,各有各的生活罢了。

他日再相逢,盼君别有白发生。

陪在李秋身边的云景,明显能感受到自家师父送别亲朋时的不舍,毕竟在这样的时代,而今这般汇聚一堂的机会,人之一辈子,可真的不多,但再好的关系,总是要分别的。

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待聚,再叙……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的时间了,李秋将云景一家请到了家里闲聊交流,加深双方的关系。

云景的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与李秋他们交流多有拘谨,但他们一家可谓都是书香门第,待人接物没的说,很会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是以场面并不尴尬,在李秋等人的刻意引导下,云景的家人也慢慢变得自然了起来。

在李秋家,云景见到了师兄师姐的家人。

两个师兄虽然才二十出头,但都已经分别育有子女,大师兄两个孩子,大的那个三岁了,与小云冬相差不大,倒是很快的玩耍到了一块儿去。

师姐还未有身孕,提及此事师父师娘似乎有点急,虽然师姐才年芳十八,但这个时代也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都嫁过去快一年了,肚子没点动静,所谓不下蛋的母鸡招人嫌,做父母的看在眼里,怎能不着急。

师姐的丈夫也是个读书人,不过似乎不善言谈,有点闷,但该有的礼节倒是丝毫不少。

待到下午时分,李秋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云景一家。

饭后云林他们提出辞行,虽李秋一家多有挽留,但也知道农家时间宝贵,也就不再强求。

所以,也就到了云景和家人分别的时候了。

来此世六年多,云景从未与家人分开过一天以上的时间,但从此之后,却是要和家人聚少离多。

离别的滋味总是那么让人心情不美丽,然雏鸟展翅欲腾空,人不少年离家时,所以啊,这人,总是要长大,总是要慢慢适应一个人时候的生活。

牛角镇外,那牌坊下,云景恭恭敬敬的给家人磕头相送。

“爷爷,爹,娘,你们一路保重”,云景眼圈发红道。

江素素赶紧将他拉起来,亦是红着眼,给他拍打身上的灰尘哽咽道:“起来,地上脏,你跟着师父好好学,听师父的话,想家了就回来看看,娘……回家了……”

“你要是学不好回来看我怎么揍你!”云山瞪眼道,然后转身,不想让云景看到他通红的双眼。

云林一言不发,沉默着,摸了摸云景的脑袋,默默转身。

张了张嘴,云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模糊着双眼,看家人在李家护院的护送下渐渐远去。

“哥哥……哥哥……,回家呀……回家呀……”,小云冬呼唤着,声音渐渐听不到了。

马车上,江素素一直处在窗口处,一直一直看着云景,泪水模糊了她的眼,她捂着嘴巴不让自己哭出来。

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崽,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团团,自此之后,就不能每天一睁眼就看到了,这种分别的滋味,比从她身上割二两肉还要来的难受。

“娘,我会时常回去看你们的……”

云景心中默默道,他无数次想大声呼唤娘亲,想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和他们一起回家,但他都忍住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直到再也看不到。

他久久的驻留在牌坊下,一直看着家的方向,似乎下一刻,家人的身影就会再度出现在视线中似得。

但家人,却是已经回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

云景的怀里,只剩下母亲临别时给他的包裹,里面有母亲一针一线给他缝制的衣服……

那牛角镇外的牌坊,不知道已经存在多少年了,表面布满了斑驳痕迹,最下方不知道被多少人盘摸过,已经光滑得起了包浆。

它不知道见证了多少离别,云景一家的分别,不是它见证的第一,也不是唯一,更不是最后。

如果牌坊能说话,如果人能听懂它的话,或许它会述说无数‘亲眼’见证的心酸离别吧……

李秋一直陪在云景身边,就如同他送别亲朋时云景陪在他身边一样,他知道这种分别的滋味,更何况云景这么小就和家人分别。

但他没有出言安慰什么,也没有催促,只在云景收回目光后才慈祥道:“景儿,走吧,跟为师回去,为师的家,也是你的家”

“嗯”,云景低头回答道,擦掉眼泪,深吸口气,跟李秋‘回家’。

家还在,只是暂时的短暂分别而已,家乡的水,家乡的云,家乡的一切,都还在,只是暂时少了自己罢了……

斜阳下,云景和李秋慢慢的走着,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长。

路上,李秋对云景说:“景儿,这两天你先放松下心情,三天后,为师正式开始教导你,这几天你什么都不要想,一切为师都会为你安排好的,以后,你只管安心学习就是”

“一切听从师父安排”,云景点头道。

笑了笑,李秋说:“景儿,虽说为师三天后才会正式教导你,不过现在为师却要为你上第一课了”

“?”,云景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李秋说:“景儿,你现在还小,或许不明白为师接下来这句话的含义,你姑且听了,记在心里,未来再慢慢体会吧,你且听好,为师要说的是,‘离别其实并不痛苦,痛苦的是,离别后再无相见之日’,你恐怕猜不到为师给你上的第一课会说这个吧,哈哈……”

说完李秋笑了,但他那笑容中,却难掩丝丝酸涩。

那句话,他是给云景说的,恐怕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有可能纯粹是因为今天送别得多了有感而发吧。

这是李秋上的第一课,云景将这句话记在心里。

离别不痛苦,痛苦的是无再见之日……

第八十七章 学籍

因为云景还小,是以他直接住进了李家后院,而且就在师傅师娘住的主屋边上,一来方便照顾他,再则也充分体现了师父李秋对他这个徒弟的重视。

云景的地位在李家等同于少爷小姐,又有李秋如此安排,是以那些下人对他都很规矩,没有因为他农家子弟出身的身份而做出任何逾越之举。

李秋说让他接下来的几天只管放松心情,果然并未安排他任何学业和事情,任由他熟悉周围环境。

李家是有专门的厨子的,但云景住进他家后,每次吃的饭菜都是师娘亲手做的,云景吃的舒服,师娘也很开心,常说孩子大了都不在身边,以往都没心思做饭,云景的到来,算是弥补了她当母亲的乐趣。

他们家,真心的是将云景当做自己的孩子在看待。

这几天时间,云景除了吃饭的时候都见不到师父李秋的身影,也不知道他在忙活些什么,不过每到饭点他都会和云景一同用餐,从不缺席。

然后就是,云景的三个师兄师姐每天都会带着他到处去玩,吃好吃的,听曲,听说书,看影戏,看杂耍……

如果不是时间不允许,他们甚至都想带云景去县里游玩一番呢。

在这里,云景是真的感觉到了如同在家一般的温暖,每个人都很照顾他,估计是考虑到年幼的他初次离家的情绪,都在变着法的逗他开心。

虽然师父一家对自己关怀备至,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云景还是有些想家,想爷爷是不是又在月光下编织竹编,想母亲是不是挺着大肚子依旧在干活儿,想父亲是不是担心水田里的情况睡不着觉,想小云冬是不是在调皮,想家里的大黑谁来照顾。

明明小溪村只有几十里路,但云景却感觉好远好远……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李秋说正式开始教导云景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也是在这一天的头一天,李秋的三个孩子因为有自己的人生,都相继辞别父母离开。

当目送几个孩子离去的时候,师娘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后转身偷偷的抹眼泪儿。

然后回到家,李秋先是安慰一番夫人的情绪,待到她平静下来,才单独找到了云景。

他递给云景一套合身的粗布衣服道:“今日开始,为师就正式开始教导你了,你把这套衣服换上,然后跟为师走,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带”

讲道理,这和云景想象中的学习情况完全不一样,搞不懂师父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但师父应该有自己特别的教导方式,云景也没问为什么,照做就是了,于是拿着粗布衣服去了自己的屋子里换。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时间,李秋专门安排了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和一个二十多岁的仆人负责服侍云景起居,但他哪儿享受过这些啊,很不习惯,是以平时穿衣洗漱之类的都是自己来,那俩负责他起居的下人见此一开始还忐忑不安,但李秋他们也没说什么,倒也稍微放心下来,平时也就做点扫洒跑跑腿的轻松活儿。

来此世过了六年多的苦日子,云景早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在李秋家的这几天虽然每个人都变着法的对他好,但他依旧有些不自在,如今换上师父给的粗布衣服,他反倒是觉得亲切很多。

换好衣服,来到客厅,让云景意外的是,师父李秋自己也换上了一身粗布衣服,甚至他那衣服上还有补丁,平时束发的玉簪都换成了一根木棍,看上去犹如一个乡下老农。

看到云景换好衣服,李秋起身看着他笑道:“走吧,跟为师来,以后的教导,并不在这个家里,待会儿为师再给你详细说”

云景点点头,只管听他的就是,师父总不会害自己。

“景儿,没事儿的时候多来看看师娘,反正没多远,如果你师父平时对你太严厉苛刻,就来告诉师娘,我帮你撑腰!”因为孩子离开而心情不好的师娘已经平静下来,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她在看到云景和李秋离开之时嘱咐道。

云景看着师娘笑道:“我会的,师娘,我还想吃你做的饭菜呢,现在我就先和师父去了”

“哎,好,想吃了随时来师娘这儿啊”,师娘似乎有些不舍道。

接下来,穿着粗布衣服的云景和李秋步行离开了他家大院,除了一身粗布衣服可谓什么都没带。

他们走出牛角镇,然后沿着一条乡间小路步行了两三公里距离,最终来到了一处破败的农家小院方才停下脚步。

云景愕然,这是要闹哪样?

眼前的小院,比他记忆中自己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的家还要破旧,土墙茅屋一看就年久失修,房顶都长草了,蜘蛛网密布,院子里的杂草丛生。

“跟为师进来吧”,李秋牵着云景进入小院,穿过杂草丛进入了屋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