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283章

作者:石闻

从路卡之处向北,每隔千米就有小股军队驻扎,维持道路通畅。

再经过几道路卡盘查后,云景看到了斜阳关。

那是一座宛如巨人般伫立在大地上的雄城,城墙高达十五丈,其上刀枪如林,给人扑面而来的冰冷和铁血。

此地从大离王朝建立之初就存在了,甚至往上数一两千年就存在,一直是南下的屏障,无数次修缮它依旧存在,千百年伫立在那里,见证了历史,见证了王朝更替。

那城墙上的斑驳痕迹,仿佛在寒风中述说着古老的悲歌。

它是铁与血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它和风月无关。

在那座城外,南方这边,道路两旁左右几里外,是一座座连绵成片的军营,一眼看不到尽头!

“斜阳关”

稍微驻足看向前方,云景大步向前。

……

第三百六十五章 以为如何?

斜阳城内及周边,有百多万大军驻扎,更有本地居民上百万,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都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而此地商贸和大江王朝断绝后,一切都需要从南方运送供给。

风雪中,一辆辆马车牛车载着供给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若是站在极高处往下看,地面上就仿佛一只只蚂蚁在汇聚,密密麻麻数不清有多少。

商人逐利,此地虽然是主战场凶险万分,但依旧有的是为了利益的商人长途跋涉,冒着风雪源源不断的将货物运送至此。

他们赚得钱财,然后花低价买走一些军中一时无法处理的缴获而去,来回都不会空着手。

来此一趟风险大,天气,战争,劫道,这些因素都要考虑,但收益也大。

商人赚钱了,可苦的是最底层的牲口和帮工,为了运送货物至此,死在路上的不少,底层冒着危险来此,很多时候仅仅只能得到一点勉强能糊口的收入。

可战争之下,人命不如狗,但凡能活得下去,再危险都有的是人去干。

当然,此地的消耗,单靠商人是不够的,军中后勤才是补给主力,不用想都知道,至少有十万以上的军中后勤人员在为这里奔波服务,只会更多……

进入斜阳城的十里范围内,道路通行早已被军队接管,划分了步行区域,车马通行区域,以及军中后勤通行区域。

严格管控,但凡发生骚乱,不消盏茶功夫就有军队前来询问情况,耽误道路畅通,轻者问责,重者依军法处置!

江湖客,读书人,平民,商贾,军卒,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操着不同口音。

高大的城门口边上张贴着一张张告示,不知道多久了,被冻结在墙上,字迹都有些模糊,依稀可见宵禁禁令,若无特别原因,夜晚规定时间外出行,一旦被巡逻士兵抓住,斩!

类似禁令还有很多,比如不得在城中出现四人以上的械斗,违令者斩,再比如不得造谣生事动摇军心,否则军法处置……

那一条条禁令告示,在寒风中吹得沙沙作响,看得人骨髓发寒。

在这里违令就要受处置,没有任何情理可言,作死是真的会死的!

“我乃举人功名,来此游学,报效朝廷,为何还要排队才能入城?”

一声不满的声音在城门口响起,说话的乃是一位三十来岁的书生。

“拿下!”

然而回答他的却是一声冷笑,紧接着砰砰两声,他脚弯被刀鞘砸得重重跪在雪地中,下一刻就被身穿铠甲的士兵拎鸡仔似得拖走了。

读书人?优越感?

在斜阳城是不存在的,大帅有令,斜阳城军卒优先,读书人也得靠边站,不服?收拾一顿有本事自己找大帅理论去。

军卒浴血奋战,他们出生入死默默无闻,若还让读书人在这里高高在上吆五喝六,岂不令人心寒!

在斜阳城,再高傲的读书人也得给我收敛起来,再桀骜的江湖客也得给我讲规矩,再精明的商人也得收起那副奸猾嘴脸。

规矩排队,经过严格盘查后,云景得以顺利入城,在这里只要收规矩,倒也不至于被刁难。

城中巡逻队伍络绎不绝,冰冷的铠甲摩擦之声让这里的气氛严肃无比,没有了南方城池的高谈阔论和温吞,有的只是匆匆脚步和严肃的表情,常人初到此地短时间恐怕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

斜阳城很大,横纵至少三十里,但城中显得很空旷,不是人少,而是建筑布局造成的空旷,道路宽阔,哪怕是巷道间的距离都没有低于五米的,而且城墙周围五百米内没有任何建筑存在。

这样的布局,是为了不得已之时方便作战。

大帅是谁?各军主将是谁?此地的江湖圈子平时都在干些什么?读书人圈子又在干些什么?

这些都是云景来到此地后需要慢慢了解的,他来这里,并不仅仅只是来一趟,打个卡就算来过,然后就可以打道回府了。

当然,两国交战,他一介布衣书生初来乍到目前是插不上手的,了解军中将领意义不大,但他师父在这里,有机会是一定要见一面的,前提是李秋要有时间见他。

“我来这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结束战争,但战争岂可儿戏,纵使我和师父搭上线,黄口小儿之言岂敢言谈军事,纸上谈兵还行,若真敢拿大,涉及百万军士性命,我这小小肩膀根本承受不起,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但这并不妨碍我来此一趟学些东西”

“接下来我有四个方向可以尝试,其一是加入军队历练,上战场正面杀敌,其二是打入江湖那个圈子默默为国家尽一份力,其三是和读书人圈子在一起用他们的方式参与战争,其四是单干……”

心念闪烁,云景一时之间不好抉择,但他也不急,毕竟四条路不管走那一条,都需要花时间。

至于如何结束战争,他掌握的信息太少,一点头绪都没有。

而且有一说一,他云景对于整个战争来说太过渺小了,妄图结束战争,想想都有些可笑。

可事在人为,尽量朝那个方向努力就好。

“以我的能耐,暗杀敌军高层不现实,真意境我就搞不定了,但去敌军之中下毒还是没问题的,甚至是放火烧了他们的后勤物资也是很容易的,至于是不是有伤天和,战争本就是残酷的,想那些没有意义,所以,我要是放飞自我,对战争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再说吧,目前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毕竟不管怎么搞,都是要花时间的……”

心中想着这些,云景开始寻觅住处。

他至少要在这里待一个月,所以客栈就不是首选了,最后通过本地蛇头联系租住了一处民房安顿下来。

房价很便宜,加上介绍费也才花了不到十两银子,半头牛呢,住一个月,其实算算也不便宜……

房子不大,位于居民区的一栋两层小屋,不临街,也没有院子,他一个人住绰绰有余了。

房子有些冷清,明显一段时间没住人了,云景得添置一些生活用品,这一忙活,等他把必要的东西买得差不多,天都快黑了,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他还没来得及熟悉这座城池。

天黑后实行宵禁,是不能出门的,云景也不会去破坏这个规矩。

晚上,他将房屋打扫了一下,把该做的做完,吃点东西然后睡觉。

“城中有煤卖,人们称作石炭,不过人们宁愿用木炭也不愿意烧煤,哪怕煤炭更耐烧更便宜,主要原因还是煤炭燃烧有毒,打造煤炉排烟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煤炭需要洗练脱毒”

躺床上,想到白天购买生活物品时遇到的煤炭,云景心头有了计较,明天一早找铁匠定制一个煤炉,再让卖煤的将煤炭洗练脱毒,如此一来,他就能时时刻刻用上热水了,做饭也方便,还能让屋子随时保持暖和。

煤炭洗练脱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水洗加高温煅烧,得到的就是所谓的焦炭。

至于这些东西流传出去这种事情云景没有想过,甚至还乐见其成,造福百姓不好吗,若是每个军营中都能用上炉子,天寒地冻的环境下军士们时时刻刻都能享受道热水和温暖岂不更好?最好是整个大离王朝的千家万户都能用上炉子度过寒冬,那得少死多少人?

如今虽然并不富裕,但云景也算吃喝不愁,是以对于挣钱,他已经没那么执着了。

云景来到斜阳城的这个晚上,城中大将军府,议事大厅灯火通明,炭火燃烧能让人感受到浓浓暖意。

在这议事大厅周围,百丈之内都有精兵把守,一只蚊子都别想无声无息靠近这里。

大厅中,总领此方战场的主帅坐于上首,身后是一张巨大的地图。

大将军姓秦,名叫安泰,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丝毫不显老,外表看上去不到五十岁,正是人生巅峰之时。

他一身漆黑铠甲,仅仅只是坐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感觉,宛如一头蛰伏的洪荒猛兽,让人不敢直视,久居高位养出的气势,多年征战杀出来的威名,为国立下的汗马功劳,本身的武道修为,没有人不服他。

大厅中除他之外,还有十多位各军主将,以及一个特殊人物。

可以说如果敌国此时把这里的人全部杀,那么接下来的仗也就不用的打了……

那十多位各军主将里面,云景的师父李秋赫然在列,他和当初离开云景之时并没有太大变化,穿上铠甲的他,不再是一个文弱书生,身上多了一股曾经没有的铁血气息。

至于那个特殊人物,则是二皇子夏涛,他也在这里,但哪怕他是皇子,此时也规规矩矩坐好,而且还是做在大将军秦安泰之下,有一种把自己当吉祥物的意思。

实际上他来北方战场,很大意义上本就是一个吉祥物的身份。

当在场十多个各军主将把手中的一份资料浏览一遍后,秦安泰目视众人开口道:“诸位将军,张将军呈上来的声东击西之策你们也看过了,以为如何?”

说这句话的时候,秦安泰目光在李秋身上停顿了一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喜忧参半李将军

所谓的声东击西之策,是张守北张将军呈上来的,但并非他自己想出来的,他是从自家孙子的一封书信中得到的这个布局之策。

而这个布局之策,真正的出处却是出自一个十六岁少年游学途中与他人闲聊说出来的!

云景,当拿到声东击西之策后,作为这个战场主帅的秦安泰就记住了这个名字,据他了解,那个叫云景的少年,是李秋李将军的徒弟,而且还是唯一的徒弟。

如今,在确定声东击西之策是否可行,乃至若是真正实施的话,在计策完成之前,所有相关成员都已经被秘密控制了起来,以防消息泄露。

至于云景为什么没有被控制起来,那是因为那段时间有刘夫子陪着他,还控制个屁,纵使刘夫子离开云景了,也没有人再提这茬,刘夫子岂会允许消息泄露的事情发生?

“李将军教了个好徒弟,有这样一个得意弟子,胜过千百泛泛之辈,李将军算是后继有人了,尤其是才十六岁,虽稍显稚嫩,却已隐有大家之风,若不夭折,将来或许是我大离王朝的国之柱石之一,只是小时了了,他能恪守本心慢慢成长下去吗?将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目光划过李秋之时,秦安泰心中如是道。

单凭云景能想出这声东击西之策,秦安泰是很欣赏那个素未谋面云景的,但也仅此而已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云景目前还不足以让他急切的想要见一面。

但不管这么说,云景也算是在这样的大佬心中挂了个号,仅仅这样就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能让大佬记住,某些时候,仅仅这一点优势,就能拉开不知道和多少人的距离!

今天秦安泰将各军主将召集到一起,目的就是讨论这个声东击西之法,大家商量一下是不是可行。

站在在座诸位的高度,以他们的眼光和见识来看,不可否认的时,云景说的这个计策有些空乏,说白了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个声东击西之法,的确给如今的战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多了一个破局之法。

在场的哪个不是文武双全,哪个不是深谋远虑,对于这场战争,各有各的良策,云景的声东击西之法,仅仅只是给他们多提供了一个思路罢了,并没有因为这个办法就欣喜若狂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真当他们是白活的?真当他们几十年的经历还比不上一个小娃娃?

战争已经持续这么多年了,作为主战方的大离王朝,拖了这么久,每多拖一年都将是一个笑话,每多拖一天都将对士气是一个打击,是以但凡可行之法,都应该重视起来反复讨论可行性,所以才有了这个晚上的各军主将会晤。

谁都想尽快结束战争,而且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战争,虽然在此之前各方就已经逐渐制定并且完善但还未真正实施的计策,但多出一条路,大家集思广益还是有必要的。

李秋放下手中的资料闭口不言,他才来没多久,也才初步和各军主帅建立良好关系而已,初来乍到的他不宜贸然出风头。

再则,他是带着任务来的,更多的是配合各军主将打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单凭他,是没法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哪怕他带来的这支军队一旦爆发出战斗方式将改变战争形态。

影响战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底牌仅仅是底牌,暴露了的底牌,一旦被针对,很可能就将不再是优势了,甚至有可能演变为掣肘,这种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不得不防范。

而且声东击西之法是自家分开几年的徒弟想出来的,他若是率先发表意见,会给人一种得自夸的印象,那不好。

话说回来,李秋心头还是很开心的,计策是自家徒弟想出来的,甚至惊动了这么多军中主将聚集在一起讨论,这让他这个当师父的脸上也有光。

师徒关系更比父子,荣辱与共,这句话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我不在的这些年,看来景儿的学问并没有落下,只是不知道心性如何了,不过从近来的书信看,字里行间,景儿似乎有些浮躁茫然,甚至他的某些做法和决定,完全与他的性格背道而驰……”

心念闪烁,李秋内心有些愧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