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见 第17章

作者:石闻

一家人再度品尝到了甜蜜的味道。

虽说知道了麦芽糖的制作方法,以后有吃不完的糖,但一家人还是舍不得多吃,每人也就喝了一碗糖水。

这不是吃的糖,是吃的钱,是吃的……命!

这一晚,一家人除了云景没有人睡好觉,激动,害怕,暴利,挣钱,迷茫,美好明天,各种复杂心情充斥脑海,他们能睡好觉才怪了。

隔天早上,一家人都顶着浓浓的黑眼圈……

日子还是要继续的,虽然知道麦芽糖能挣钱,但对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一家人来说,还是种地让人踏实一点。

所以这天早上,他们弄了一些麦子出来,在云景的‘指点’下开始培育麦芽,然后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儿去了,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得,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自己内心有多么的不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天开始,云景就没有了单独待着的机会,实在是家人被他搞怕了,才单独放他在家里多久啊,就开始玩火了,虽说‘稀里糊涂’搞出麦芽糖来,但也无法打消家人对他安全的重视。

哪怕再多的钱,他们也不想云景发生丝毫意外。

跟着家人下地,云景还小帮不上忙,只能在边上玩儿。

然而撒尿玩泥巴啊?

太无聊了,所以云景大多数都是在观察山水,天地,一棵草,一朵花,享受独属于这个年纪的平静和无忧无虑……

很多时候他看着看着就不自觉的沉寂进去,别人看来他是在发呆,事实他处于心情和精神都极度放松的状态,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他感觉整个人都融入了天地中,格外放松,格外舒服,时间也过得特别快。

那种状态下,天空中的白云似乎都触手可及。

也正是那种状态下,有一天他明明就在家人的眼皮子底下,可家人却像是没看到他一样到处寻找到处呼喊,如果不是他主动出声他们都发现不了!

那个时候云景意识到似乎自己这种状态有点不对劲,具体哪里不对劲他又说不上来……

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半个多月后,在家人强迫的‘指点’下,他家在云景之后又一次做出了麦芽糖。

做出来的成品比云景上次做的品质还差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制作成功了,有了这次经验,后续慢慢总结,肯定会越来越好。

当麦芽糖在家人手中做出来的那一刻,云景看着家人脸上洋溢的激动笑容,感受着他发自内心的喜悦,体会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的心反倒是格外平静。

“能让家人开心,能让他们感到幸福,能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自己挨顿揍算什么?”云景心中如是道。

家人并没有被麦芽糖的制作成功冲昏了头脑,喜悦过后,一家之主的云林再三告诫他们别外传,以后也尽量少做麦芽糖,以免招来灾祸。

钱,够花就行,多了反而是祸患!

道理家人懂,自然不会去冒那个险,这个家太弱小了,经不起折腾。

他们没文化,没见识,自然就没有那么多野心和冒险精神,平安是福,平淡亦是福,知足常乐,大概就是云景一家的真实写照……

有一天,当春耕农忙稍微清闲一点的时候,云林父子俩一大早就起床,准备好家里制作的大概两三斤麦芽糖欲要拿去镇上贩卖。

那时云景也起床了,他爷爷云林看着他想了想说:“小景还没去过镇上呢,要不咱带他去见识见识?”

……

第二十七章 出发

说来可怜,云景来到这个世界两年多了,半岁的时候那次感冒处于半昏迷状态不算,此外他去过最远的地方也没超过村子两里地,两个秋冬都只在小溪村这一亩三分地上打转,对于外界的了解,也仅限于家人和邻居有限的口述。

听到爷爷说要带自己去镇上,云景倒是颇为意动。

小溪村太小了,他想去外面看看,并非想要去更大的舞台搞风搞雨一番,只是单纯的想去看看。

边上整装待发的云山迟疑道:“爹,这不好吧,小景还那么小,镇上那么远,一路上太累了”

云景顿时无语,第一次去镇上的机会就被自家老爹这么否决了呗,听他的口气,压根就不想带自己去呀。

“你还想让他自己走着去不成?没事,我们背着他,左右他也没多重”,云林横了云山一眼说。

然后云景心头又燃起了希望。

云山哭笑不得道:“爹,你想什么呢,我是说小景累,那么远,哪怕我们背着他他估计都受不了”

“这倒是”

听云山这么一说,云林也犹豫起来了。

几十里地呢,纵然他们背着云景,一路上颠簸,云景那小身板真不一定吃得消。

这还是古代社会路难行的情况下,换在云景前世,到处都是平坦的高速公路,很多大人坐长途车都受不了。

哦豁,看来是没希望了。

心中这么想,云景觉得自己应该争取一下,于是主动开口道:“爷爷,爷爷,去镇上,我要去”

他这么一闹,云林又有点心软了,一跺脚说:“你看,小景都想去,怪可怜的,镇上都没去过,这次就带他去了,反正今天就会回来”

“行吧”,看着云景小脸上的渴望神色,云山拒绝的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果然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如果自己不争取一下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去镇上呢。

云景心头有些雀跃,转而又鄙视自己,瞧自己这点出息,去个镇上有什么好值得高兴的?

这次去镇上,除了麦芽糖之外,还有一大堆云林编制的竹制品会拿去卖,堆叠捆成了两个担子,单个担子云景目测得有七八十斤,云林云山每人会挑一个走几十里路去镇上。

累肯定是会很累的,但乡下穷苦人,没什么怨言,除了一身力气也就没什么了。

云景的加入,无疑加重了爷爷和父亲的负担,他被放在一个挑子里的箩筐内,由云山挑着。

东西早就收拾好了,说走就走,云林云山父子俩带着云景,天才蒙蒙亮就出发。

来回几十里的路途,他们带着头天晚上江素素烙的麦饼,还有竹筒做的水壶,路上饿了就吃,他们舍不得在镇上花钱吃东西,能省一分是一分。

对于穷苦人民来说,节俭两个字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小景要乖知道吗?去了镇上别乱跑,紧跟着爷爷和爸爸,如果有陌生人让你跟他去千万别去知道吗?爹,孩子他爸,你们得把小景看紧点,他没去过镇上,千万别让他离开你们的视线……”

离开家的时候,江素素不停的絮叨嘱咐,一遍又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你就放心吧”,挑着担子的云山摆摆手道,显得有点不赖烦。

云景倒是心头莫名感慨,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江素素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回头看着母亲认真道:“娘,我会乖的,你回去吧,我们晚上就回来啦”

“小景别乱动,你一动我就不得劲”,云山低头看着箩筐内的云景说道。

云景顿时不动了,乖乖坐好,的确,自己在里面一动老爹就不好掌握平衡。

“孩子他爹,你别凶小景,然后……,总之,小心点”

江素素看着家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早晨的薄雾中,她就那么站在门口久久凝望着……

不一会儿,家就消失在了视线中,云景回望家的方向,似乎能看到母亲那站在门口凝望的身影。

“啧,这才离开家一会儿啊,今天就会回来的,然而心头就有了点想家的情绪是咋回事?”

心头嘀咕,云景自己都对自己有点无语了。

调整好情绪,云景开始期待起所谓的镇上来,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番光景?热闹?繁华?清明上河图般的画面?

“咦?山哥,林伯,看你们这样子,也是要去镇上啊?哟,还带着小景,小景乖,叫声三叔来听听”

走在村子里的路上,有人主动打招呼。

那是村里的云小富,十七八岁的样子,和云山同辈,穿着粗布衣裳,肩上也挑着担子,似乎颇为沉重,扁担都微微弯曲了。

“三叔”云景很礼貌的叫了一声。

云小富顿时眉开眼笑道:“哎,真乖”

云林笑呵呵道:“是小富啊,这不地里的活儿稍微清闲点嘛,我们就合计着去趟镇上卖点竹制品补贴家用,你也去?”

“嗯,我媳妇怀上了,我去镇上卖点稻谷和麦子,到时候买几只小鸡小鸭回来,等到我孩子出生,鸡鸭长大,也能下蛋给我媳妇补补身子”,云小富笑呵呵的说道。

他的确在笑,笑容中充满了对未来孩子的期待,那笑容中也包含着对家的担当。

可是,云景心头却有点莫名悲伤,云小富才十七八岁,云景记得他是去年结的婚,当时江素素还带着去吃过喜酒呢。

他就要当爹了,就已经开始撑起一个家,为了给到时候生产的媳妇补身子,他就要在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卖家里珍贵的粮食,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卖粮食。

他们习惯了穷苦,没觉得什么不对,可云景心里就是有点堵得慌。

人世间的美好,从来都和穷人无关。

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又一辈,这便是他们的人生……

“那我们一起去,然后小富都要当爹了啊,提前恭喜你了”,云山看着他一脸你小子可以啊的表情道。

云小富顿时嘿嘿一笑……

随着不断接近村口,打招呼的人就越多,不得不说,乡下人都起得很早。

有的也要去镇上,顺便就加入了队伍,还有很多人不去镇上,单纯的打招呼,然后有些人则是委托去镇上的人帮忙带点针头线脑的小东西回来。

当云景他们来到村子口的时候,去镇上的队伍已经壮大到十多人了……

第二十八章 在路上

小溪村的路很窄,那种能过马车牛车的宽阔道路是不存在的,哪怕是通往每家每户的路,都是那种两个人正面相遇都得刻意让道的小径,若是相遇的两个人带的东西多的话,让路都是个麻烦事儿。

这种小路中间是看不到任何植物的,村民们长年累月日复一日的踩踏,将路上的石头都踩得无比光滑,隐隐似乎还有一层包浆……

村里的路况不好,村外亦差不多。

一条两人紧挨着并行都困难的小道,在田坎上,在溪水边,在树林间,蜿蜒直到远处。

小溪村因紧邻一条小溪而得名。

那条小溪自山间而来,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向远方,它最宽的地方也不超过十米,很多地方水深也不过膝盖位置。

这条小溪可谓整个小溪村的命脉,人们饮用水来自它,大多数水田的灌溉也依靠它,浣洗衣物也是它……

天边晨光大亮,去镇上的村民在薄雾中穿行,踏着晨露,有说有笑,他们脸上并没有因为日子艰难而愁眉苦脸,毕竟已经习惯了。

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穷和苦,当习惯之后,就会觉得这样的日子理所当然,也就……不觉得苦了。

去一趟镇上对于小溪村的村民来说并不容易,毕竟几十里路呢,全靠双腿走。

他们几乎就没有空手的,有人挑着担子,有人背着背篓,有人扛着重物……

春日的早晨空气清寒,可带着沉重货物的村民们,在走出村子没多远就已经浑身冒热汗了,甚至还有村民不得不把衣服解开才凉快一点。

没有人停下脚步,因为今天还要回来,他们的时间并不充足。

好在村民们习惯了辛苦劳作,秋收的时候百十斤的粮食能一刻不停的抗一整天,带着重物去镇上而已,几十里路对他们来说压根不是事儿。

云景甚至猜测,单就体力和耐力而言,自己前世记忆中那些负重拉链的很多老兵恐怕都比不上这些村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