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镇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第411章

作者:我思故我菜

能够因此受益的人不计其数,大家对于周易对于朝廷的感激都十分大。

科技的变革除了在国防、军事领域之外,那就是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就要从最为重要的地方做起。

教育与医疗就是普通家庭、底层家庭头上的两座大山,

现在周易对教育底层进行了根治,对于医疗方面也减轻了部分问题。

想要彻底解决医疗问题,只有大把的资金投入药物的研发,投入各个医疗的各个领域,并且研发出来的药物不收取专利费。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问题。

但是每一种药物的研发都是上亿的资金投入,多的几十亿,甚至是个无底洞,

不把这笔费用赚回来是不可能的。

除非真的有慈善家愿意做这种事情。

但是这个世界基本没有。

不过周易准备做,因为钱多得用不完,以此契机来吸引大批的杰青、长青教授说不定能把渝高院西医所、中医所办起来。

他们与院士只差一步之遥,渝高院可以提供无数的经费、最强的人脉,

周易想,应该是没人会拒绝的。

与其低院士一头,不如自己当院士与他们平起平坐。

谁能提供这种机会?

只有渝高院的周易了。

周易也想过去挖一些院士,但是院士有那么好挖吗?

人家有学校提供的充足的经费,有地位,啥都不缺,周易去挖提供的资源也与他们本校差不多。…

所以很难很难。

既然如此,不如自己培养。

这种方式还能培养他们对于渝高院的忠诚度。

在大夏国学术界,一般分为了四个等级。

最高等级就是院士,堪称古代的王爵,一般来说大权在握,掌握着国内某个方向最为顶尖的领域;

如果学生导师的导师是个院士,自己导师是个杰青或者四青,

未来在学术圈混必然是名门之后,各种师叔师伯关系都不会差,堪称盘根错节。

而大夏国杰青、长江、大千人、万人领军等可以称之为公爵,在某些方面也是十分突出,

但是离院士就差了一步之遥。

至于大夏国优青、青千等差不多算得上古代的侯爵,在大夏国学术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而金字塔最下面的便是各个州府下的杰青,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不错的。

而在这些人之下的科研人员,差不多就是供他们驱使的人而已。

看他们脸色吃饭。

除非名门之后,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也是很多学校要求本硕博必须是名校的原因,因为名校的资源比其余院校好很多,

关系网更为复杂。

科研圈其实也十分讲究血缘纯正、门阀子弟,除非实力逆天、天赋异禀硬生生杀出一条路来,

不然混科研圈很难。

但是都在混科研圈了,哪里还会有天赋差的人呢。

天赋差的人早就被淘汰了。

接下来休息的这几天,周易跟渝州医科大学的校长、渝州州长联系得十分密切,

这几天寻求医疗合作的高校与大医院也十分多,

当透露出这个消息之后,有不少人第三、第四梯队的医学教授愿意来。

第二梯队的长江、杰青都是一个学校的顶梁柱了,不缺资源的。

至于院士,更不可能挖过来。

周易对此也表示理解,只能先挖过来砸钱培养了。

孙大人给周易打着电话说道:

“挖到了学西医的青千大概十多人,是不同的方向;

各类有名气的省内杰青挖到了不少,可以组成一个豪华的西医研究所。”

周易说道:

“多谢孙大人忙前忙后了。”

孙大人说道:

“都是为了渝州的崛起,为了大夏国的复兴,不算什么,只希望周易教授能够带领我们复兴。”

周易说道:

“我会努力的,时空科技公司的钱不出意外都会用于科研以回报社会。”

孙大人听到这话,倒吸一口凉气,时空科技公司的钱可不少。

孙大人说道:

“另外中医这边也挖到了七八人,不过中医教授比较少,组建起来可能相对比较缓慢,

我们渝州中医药大学可能会抽调一些教授过来吧。”

周易想来一句要不把渝州中医药大学合并进渝高院,但是孙大人说抽调一些过来,

就说明是不希望合并的。

周易说道:

“好。”

当所有细节商量好了之后,渝高院西医所与中医所也成立了起来。

这样一来,渝高院八个研究所一下子变成了十一个。

数学所、物理所、化学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所、地球动力学所、文学所、马哲所、电子科学与工程所、机器人研究所、西医所、中医所。

除了文学所与马哲所之外,其余九个研究所都是吞金兽。

每个所的所长都会为了自己所的经费暗中较劲。

手下的人吃香喝辣就看自己的大佬有没有本事了。

周易有预感,每年经费分配问题会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到时候搞不好自己办公室会鸡飞狗跳。

未来研究所增加,这个问题会愈发激烈。

三个研究所的成立,周易也让负责渝高院科研助手官方号的人公布了这个消息。

并且中医所、西医所与各个所持续收三等侯爵之上的人才。

第296章 当初意外的医疗布局

新开三个研究所,还有两个医学所,可谓是一个大消息。

这意味着的东西很多。

首先渝高院的岗位多了,意味着以后很多名校博士、名校教授有机会润来渝高院。

其次就是新开好几个所,

这也意味着很多这些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在高考、考研、考博之中选择渝高院。

这是为很多学子开启了一个希望之门。

很多学生想要学医,但是渝高院并没有医学这个专业,所以只能遗憾的填其余学校,

现在有了医学专业,肯定会选择考虑一下渝州高等研究院的医学所。

但是也有不少人看好渝高院两个医学所。

某个科普大V分析得比较透彻,还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有一说一,我不是踩渝高院医学所,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一下。

渝高院医学所没有院士,应该是水平最低的,机器人研究所是丁剑当所长,还有哈工大的副所长,水平自然不低;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所也是一个杰青带队,虽然不如院士,但是好歹有周教授指导,未来必然也是院士;

但是两个医学所,周教授在医学上可谓是毫无建树,首先院士大咖没有,

其次中医所与西医所就一个内阁津贴老教授,垂垂老矣,谁也不知道能为渝高院医学所支撑多少年。

其次医学所的发展一般都很慢很慢,

到时候渝高院两个医学所可能就是累赘。】

关于大V的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广泛讨论范围。

可谓是十分犀利的见解。

不少人也有反对的意见。

【渝高院财大气粗,现在不提前布局医疗,未来如果在起步就会慢很多,

虽然现在的教授们都不是国内最强,但是培养起来忠诚度与归属感很高,不会轻易跳槽;

其次医学砸钱其实可以出成果的,未来真的行不行还得看周教授舍不舍得砸钱。】

周易当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看了消息不由得摇了摇头,

一旁的中医所所长邹子伦老教授苦笑着跟着周易说道:

“周教授,本来学中医的人就少,现在这么一搞,未来渝州高等研究院大学中医系的招生可能是垫底了。”